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本研修方法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3: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本研修方法简介

神木县第一小学 刘亚梅

随着课改的深化与发展,教师转变了角色,更新了理念,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彰显,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甘露,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着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审视着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现场,我们也发现了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比如,一些老师为了体现‚自主‛‚个性‛,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学生不懂倾听别人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不敢指导、不敢评论,惟恐占据时间、压制个性,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等等,面对着这些凸显的问题,我们茫然困惑。

听了教授关于‚校本研究‛专题讲座之后,我们认识到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这是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一、在案例分析中诊断

案例是一种记载教育教学典型事例的有效手段,通过展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教学事例,具体揭示出师生教学活动中态度、动机、需要以及动态生成的过程,分析、诊断存在的不足,体验分享成功的经验,改进与完善教学的活动。例如为了提高教研日的实效性,我们把专题研究课,青年教师与新课程同行参赛课进行录相,教研时针对一节节课堂实况,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展开研讨。

如‚我又长高了‛一课,听执教者的说课,教学程序是:

1、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长度单位‚米‛;

2、动手操作量一量感受1米长度;

3、让学生估一估、找一找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4、联系生活说一说与1米有关物体的长度,体会米的实际意义;

5、用米尺测量教室里1米或2米的物体,加深对1米长度的认识;

6、通过‚试一试、练一练、量一量、说一说‛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掌握米、厘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新意,可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周二教研日,我们把课堂实况录相重播一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对本课具体每个教学环节的情境进行诊断性研讨,老师们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畅谈着、争议着。执教者面对大家真诚的建议与帮助,深受感触,她激动地反思着:‚感谢大家为我诊断出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为了完成教学设计,没有顾及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没有关注学生,机智地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另一方面为了体现主体,过于放纵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不懂倾听别人的见解,甚至教师的指导也不能认真听取,‘双基’就掌握不好。

今后,我将针对诊断的问题,积极探究,不断改进。‛ 这样具有实效性‚案例分析诊断‛的教学研究活动,解决了实验老师不少的困惑。我们还定期或不定期让教师与管理者叙述在课改实验中面对较典型的疑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所存在的多种可能的取向,以及多种的解决问题方法。并把这些教学叙事分学科汇在学校主页的课改栏目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 正如美国有关研究者曾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通过这些典型事件的叙述与记载,给实验者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案例分析诊断‛

是校本研究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二、在教学反思中改进

改进 ‚教学反思‛一般指实践研究者在‚行动‛之后‚回头思考‛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即教学方案设计时,理一理方案的设计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合理,能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实施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想一想是否需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后,找一找,成功的因素与不成功的原因。例如,我们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校本研究的运行程序如下:

第一轮:

1、反思中确定问题,即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彰显学生个性,不压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总是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展示,但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学生倾听别人见解,独立静思学习习惯不好。

2、研讨思考,即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会展示的问题,规划怎样根据动态生成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实践探究,即围绕教学‚三维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学习。 第二轮:

1、再反思中确定问题,即课堂教学虽较有序,但有的教师只顾实施教学设计,没有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信息,灵活利用学生的资源。

2、研讨思考,即教学活动中思考如何提高时效,拓宽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利用学生的亮丽资源。

3、实践探究,即组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尊重差异,互学互动,允许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第三轮:

反思中确定问题,即课堂上热闹多于静思,表面上看充满活力,然而在大班

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如何驾驭课堂,面向全体,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有待研究,…… 在反复循环的校本研究运行中,总是根据实验老师一个个具体教学反思而确定问题,提升为阶段性校本研究的重点问题,再研讨对应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回顾我们扎扎实实的校本研究历程,虽然没有显现的实验成果,然而,在‚反思——问题——研讨——实践‛的探究运行中,我们体验着‚逆着河流行驶可发现源头,顺着河流漂泊可找到大海‛的欣慰,我们把‚教学反思改进‛贯穿于整个校本教学研究的始终,相信有探索必然有收获。

三、在‚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中互动

‚行动研究‛是校本研究有效形式之一,教育领域的行动研究是教育决策者,学校校长、老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比如,为了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在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以课堂为研究阵地,组织老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校本研究主题,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为解决课改实践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1、当实验老师运用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实践时,面临着不少新问题与新挑战,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课堂激活了,学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而冷静思考,倾听别人的学习习惯不好,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探究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观摩活动;‚青年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各项专题研究课‛研讨活动;‚省示范校开放周‛活动。一学期在一次次现场研讨中,让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形成共识。)

3、实施并完善适应新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践过程,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以上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经验、方法、技能与新理念,

尤其重视实验老师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与体验、实验年级的老师撰写的教学反思一百二十多篇,这正是他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真实写照。)

4、老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行动研究自我评价。(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高,课堂民主性氛围和谐,学生表现欲强,倾听与静思学习习惯较差。)

5、老师根据以上的自我评价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创设‚活而不乱‛的学习环境,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开展‚教学故事‛评比活动,老师们撰写的一百多篇的‚教学故事‛,描述了当课程新理念与旧教学方式冲突时,当课程新理念与实际的教学效果冲突时,他们解决问题的多种取向与冷静思考。) 以课程改革为背景的校本行动研究循环过程的阐述,体现教育行动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比日常教学行为更具有严格程序,正如刘良华教授提出的:希望通过‚行动‛来引起教学实践的‚改进‛。教师的研究行动建立在合理基础上,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的探究反思,这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也突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

四、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提升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提升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提升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提升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虽然具有行动的理论或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理论见识,他们在以反思自省的形式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化、理性化时,体现了理论探究的精神,这种理论是一种在具体情景下,对独特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究结果,只是体现‚个人化‛或‚局部化‛的理论。为了让老师在理论与实践对话中,全面提升与发展专业水平,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做好‚专业引领‛

1、实验老师和专家们共同探究。

2、实验老师和教研员共同研讨。

3、实验老师关于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

校本研修方法经验介绍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方法简介
《校本研修方法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