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义乌市矿业煤炭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9: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义乌市矿业煤炭有限公司

浙江省遂昌县新路湾镇小马埠萤石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简本

评价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

建设单位:义乌市矿业煤炭有限公司

0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 建设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浙江省遂昌县新路湾镇小马埠萤石矿项目; (2)建设规模:2万t/a;

(3)建设地点:浙江省遂昌县新路湾镇小马埠村; (4)建设性质:新建;

(5)产品方案:年产20000吨萤石矿原矿。

1.2 工程简况

遂昌县新路湾镇小马埠萤石矿位于遂昌县城北东小马埠村——上侯村和蕉川村一带,离县城直线距离约10km,行政区划属新路湾镇小马埠自然村、蕉川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91545~1191800,北纬284045~284300。根据《浙江省遂昌县新路湾镇小马埠矿区萤石矿详查地质报告》估算出矿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61.07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75.01kt,合计资源量(332+333)236.08kt。设计利用资源储量213.58kt,出窿矿量182.03kt,平均品位53.1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万t/a,服务年限10a。项目总投资1280万元,其中环保10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比例为7.81%。

工程开拓采用地下开采方式,主要选用的采矿方法是浅孔留矿法。采出矿石运至附近的选矿厂,本项目自身不设选厂。

矿石主要有害组分为SiO2。SiO2与CaF2合计约占矿石组分总量的97%以上,故SiO2含量随CaF2含量增高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其他有害组分含量甚微,一般不到矿石组分总量的2%。矿区选用平硐+竖井开拓方式。以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为主。

利用主风流,主平巷(主竖井)——中段平巷——采场天井——人行联络道——采场作业面(污风)——另一侧人行联络道——采场回风天井——上中段回风平巷。主风流风压不够时采用局扇通风。

项目投产时采矿工业场地布置竖井硐口附近、平硐和回风井,工业场地配套建设部分地面生产系统、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以及行政福利设施等;废石场位于竖井硐口附近的山谷中,包括拦挡坝、截洪沟等。

1 全矿总用水量48m3/d,其中生产用水量45m3/d(全部为井下涌水回水),生活办公用水量3m3/d。

本项目设计在册职工30人,其中采矿岗位人员25人,管理人员5人。 通过污染物排放核算,项目建成后最终排放废水281m3/d,受纳水体为下游小溪;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坑下采矿凿岩、爆破、铲装等作业产生的废气和粉尘;坑下采矿高噪声设备主要有爆破落矿、钻机、通风机、空压机等;主要固体废物有废石和生活垃圾。

2

2 环境质量现状

2.1 生态环境

遂昌县山地广阔,水资源丰富,森林茂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工业相对落后,是浙江省生态环境最优越的区域之一,是中国东南生态环境的高点。

矿区所在地地形切割中等,植被发育。根据现场调查,该区植被主要以灌木和杂草为主,少量的乔木林镶嵌其间,植被覆盖率达到85%。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山体土壤为黄壤。

2.2 地表水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在矿区附近小溪共设置5个监测断面,小溪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2.3 地下水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在矿区下游小马埠村居民点附近的水井设置1个监测点,监测水质基本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标准。

2.4 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在采场上风向和下风向小马埠村各设一个监测点进行监测,两监测点大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5 声环境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在矿区南界及矿区附近小马埠村各设置1个监测点,共2个监测点,监测点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

3

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小马埠萤石矿的废水经处理后,不会改变矿区下游小溪的水域功能,可维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3.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涌水经沉淀后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排入小溪。小马埠萤石矿矿区下游的居民点生活用水均为山涧水,不受矿山排水影响。因此矿山排水和河流水质对居民饮用水影响微小。

本矿山开采对地下含水层水质破坏性小,对水质无影响,对含水层影响和破环程度小,影响程度较轻。

3.3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①井下废气和粉尘的影响分析

小马埠萤石矿采用地下开采,其生产过程中的钻孔、凿岩、爆破、矿石铲装等各作业面产生的粉尘均不会对地面环境空气造成直接的影响,井下各作业面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均通过井下通风系统由回风井排出地表。根据职业卫生要求和同类矿山运行情况,一般井下各作业面粉尘浓度要求降至2mg/m3以下,回风井排出的废气含尘浓度小于2mg/m3,一般小于1mg/m3,其影响范围在距风井100m以内,加上风井区的地表植被较好,对区域环境空气有较大的净化作用,通风井排出的废气和粉尘影响范围在距风井50m左右,风井出口处周边100m范围内无工业场地和人群居住。

②废石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废石堆场扬尘的强度决定于废石粒度、含水率、地面风速以及废石堆放场的地理环境等。一般说来,废石粒度越小、含水率越低、风速越大,废石场扬尘的强度就越大。根据废石场扬尘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该地区的相对湿度大(平均79%),多年平均风速 1.2m/s,年平均风速小于废石起尘的起动风速 4.8m/s。因此废石场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

4 ④矿石运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

小马埠萤石矿原矿矿石运输采用公路运输,年运输总量 2万 t。矿井达产后,每天运输约8车次。

汽车运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运输扬尘和汽车排放的尾气。根据国内其它矿区运矿石公路扬尘实测资料结果类比分析,公路扬尘浓度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主要影响范围在公路两侧 100m 范围内,扬尘浓度随着车流量增加而增大。车辆运输产生尾气影响范围集中在公路两侧,影响范围为公路两侧100m范围内,距离公路边界越远,影响越小,影响范围仅在公路附近局部区域,故总体来说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

3.4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采矿工业场地高噪声设备主要是空压机,其噪声值为95~110dB(A),空压机布置在厂房内,根据噪声衰减规律和厂房的声屏障效果[叠加声源113dB(A),厂房降噪20dB(A)],在不采取其它降噪措施的情况下,昼间和夜间分别在距厂房80m处和150m处的噪声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要求,本矿地处山区,工业场地周边400m范围内无居民,噪声影响的人群主要是本矿生产工人。

井下高噪声设备主要有凿岩机等,其噪声值均在110 dB(A)左右,采取安装消声器等降噪措施后,噪声值可降至90dB(A)左右,可有效减小噪声对井下工人的影响。根据噪声衰减规律和地层的屏障作用,井下采矿的噪声对地表的影响甚微。井下放炮的振动影响范围在距爆破点300m以内,并且是周期性的,每天下班的时候引爆一次,因此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不大。

3.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废石运往废石场堆存,后期考虑废石用于建筑材料及采空区填充。

3.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施工建设期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的生产、边坡、排水沟等的开挖,矿井道路建设开挖和其他工业场地建设的边坡、排水沟等的开挖,造成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工程施工营地、料场临时占地及弃渣堆放占地也会破坏原地表植被。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时会得到恢复。

5 生产运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废石场,矿区生产掘进过程产生的废石堆存于废石场内,使场地原地表植被丧失。本项目废石场设在竖井硐口附近的山谷中,包括拦挡坝、截洪沟等,占地面积1500m2,能满足服务期限内采矿废石的堆放要求。

生产运营期由于井下生产掘进可能会引起地表沉陷。地表沉陷对植被产生的影响,首先来自滑坡、泥石流及塌陷坑。滑坡将使基岩裸露、植被破坏;泥石流的发生则会冲毁或掩埋沿途植被。此外,地表裂缝可使水体下粘土层失去隔水性,而使地表水体疏干;并可能引起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有机质减少,对植物生长带来影响。由于矿井开采深度较大,所采矿脉厚度较薄,对地表塌陷影响较小。另外,深部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也小,不会破坏矿区范围内的生物群落结构。

(2)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采矿工业场地、废石场、道路等地的原有土地利用性质由林地变为工矿交通用地。除这些占地会对局部地区造成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外,就矿区范围而言,由于开采活动在井下进行,对地表破坏的影响较轻,不会造成矿区范围土地功能的丧失和土地利用性质的根本改变。工程兴建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堆渣占地等方面,总面积约8400m2,所占土地基本为山林地。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时会得到恢复,废石场等占地在服务期满后采取覆土、植树种草等植被恢复措施。因此,不会对矿区土地利用的现状造成明显影响。

6 4 污染防治措施

4.1 废气治理措施

项目废气主要为井下开采粉尘和选矿厂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

井下采矿采用洒水湿式作业,控制采矿挖掘、矿岩装卸时产生的粉尘,外排废气中粉尘浓度可降至1mg/m3。

4.2 废水治理措施

(1)井下涌水

水中污染物以CODCr、SS为主,工程设计为经澄清后部分回用于生产,其余部分达标排放,外排281m3/d,外排水质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要求。项目生产采用井下涌水作为给水水源,处理回用,即节约了地方水资源,又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废水排放量,有效保护了矿区附近小溪的水质。

(2)废石场淋溶水

废石场在晴天时几乎不产生淋溶水,只有在雨天随雨水冲淋而产生淋溶水,且其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较大,一般初始的浓度高,随雨量加大和降雨时间的增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通过修建环废石堆场截水沟减少雨水的汇入,并建立拦渣墙,防止产生泥石流,并将废石场降雨淋溶水引入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废石场洒水降尘,不外排。

(3)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4m3/d,主要含有COD、BOD、SS污染因子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于农田灌溉不外排。

4.3 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置措施

废石提升出井后直接堆放在采矿工业场地附近的废石堆场。废石场下方设拦渣坝及沉淀池,周边绿化并设截洪沟,以防雨水大量渗入废石场。设置的废石场占地面积为1500m2,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修建挡墙、截洪沟及淋溶水沉淀池等设施,加强废石堆场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措施是可行的。

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措施得当。

7 4.4 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开采及空压机噪声,噪声强度在80~110dB(A)范围。 优先采用低噪声设备,将空压机等高噪声设备置于厂房内,并对其基础采取减震;空压机、引风机安装消声器;水泵等设备的电机设置隔声罩;对采场工人配备耳塞等个体防护措施,并缩短其工作时间;在采矿工业场地周边种植高大乔木,防止噪声传播;采取上述措施后矿区附近居民点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要求。

4.5 生态防护措施

施工中应尽量少占用临时占地、少破坏植被,施工临时占地使用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恢复土地的原使用功能。

对施工完成的坡面作及时的护坡处理(设挡土墙、对坡面夯实、种植树木和草皮等),以防止水土流失。废石场服务期满后进行植被恢复,表面覆土50cm,再植树种草生态恢复。

4.6 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风险主要来自废石场发生垮坝等环境风险事故。

废石场的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等级的合格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有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监控,确保设施的建设质量;在废石堆场周围上部山坡设置截洪沟,将山坡雨水引出场外;堆置完毕的场地应在其上部覆土造田或植被,在坡面上种草,减轻雨水冲刷,以保持废石场的稳定;废石堆场坡脚设置适当的挡墙,保证废石堆场的稳定

以上环保和生态防护措施总体可行。

8 5 项目建设国家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可行性分析 5.1 与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1)小马埠萤石矿设计生产能力2万t/a,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较高,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

(2)根据《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公告》(工联原[2010]87号),萤石采选企业地下开采回采率应达到75%以上;本项目为地下开采,地下开采综合回采率为75%,符合该准入标准的要求。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2010年1月2日 国办发【2010】1号)要求,对萤石开采实行总量控制,本项目已获得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浙采范【2010】第12号,确定本项目开采总量指标在省留指标中解决,纳入市萤石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务院1号文的要求。

(4)小马埠萤石矿矿区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点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可见,小马埠萤石矿不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禁止和限制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范围内。

(5)小马埠萤石矿项目的建设同时符合《浙江遂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浙江省遂昌县矿产资源规划》(2011-2020)等规划。

5.2 选址可行性分析

矿区内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采矿工业场地、废石场充分利用了矿区地形;废石场下游500m内无环境敏感点;矿区生产建筑、辅助厂房等建筑均依山就势,利用地形高差合理布置,项目采矿场、废石场选址可行,平面布置合理。

9 6 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6.1 资源综合利用

(1)废水综合利用

本项目将经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于:本矿井井下防尘洒水及地表洒水降尘;环评推荐项目投产后对处理后的矿井水定期监测,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前提下可复用于矿井工业场地附近耕地灌溉,农灌季节矿井水利用率可达到100%,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2)废石综合利用。

本项目初期,采矿废石堆存于废石场。后期部分废石可用于采空区充填。环评建议建设单位应进一步调查废石中SiO2及其它元素的含量,根据它们的含量考虑作进一步的加工利用(如用于建筑材料)。

6.2 清洁生产

根据清洁生产分析可知,小马埠萤石矿生产工艺与装备、矿区开采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等能够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按照清洁生产水平要求规范企业行为,确保矿区环境管理方面达到先进的清洁生产水平。

6.3 总量控制

经处理后各项外排废水水质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和表4中的一级标准要求;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可用于农田灌溉,不外排;井下开采、废石场、运输道路等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废石进行综合利用,均符合相关要求,“三废”排放完全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评价确定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排放COD0.70t/a。

10 7 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的风险评价主要包括废石堆场和炸药的风险评价。 废石场风险评价

处坞萤石矿废石场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存在产生泥石流的潜在风险。 设计单位严格按照泥石流的研究成果对废石场进行设计,委托具有相应等级的合格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有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监控,确保设施的建设质量。

在废石堆场周围上部山坡设置截洪沟,将山坡雨水引出场外。堆置完毕的场地应在其上部覆土造田或植被,在坡面上种草,减轻雨水冲刷,以保持废石场的稳定。废石堆场坡脚设置适当的挡墙,保证废石堆场的稳定。

通过以上措施,废石场的泥石流是可以避免的。 炸药库的风险评价

当最大2t炸药发生事故爆炸时,距爆炸中心50m以内的人群受到严重或极严重的伤害,建构筑物全部破坏;距爆炸中心50~100m的人群将受到中等程度的伤害,建构筑物的门、窗、隔板被破坏;距爆炸中心200m以上的人群和建构筑物基本是安全的。因此,炸药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人群稀少的夜间和尽可能避开穿越城镇的公路。炸药库应远离人群及建筑物300m以上距离。严格按照安全设计规范的要求去建设炸药库。

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采取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废”和噪声排放水平较低,对环境影响很小。本项目环保设施投资主要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噪声防治、水土保持设施及环境监测等,其估算总投资为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项目每年环保措施总成本为23万元/年。

9 公众参与

本项目的公众参与调查显示公众对处坞萤石矿的建设还是比较关注的,其主要调查结论如下:

1)86%的人员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受调查团体全部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11 2)对受调查个人和团体的顾虑,设计、环评均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和补偿措施;同时矿方已承诺,严格按照设计和环评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确保矿井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避免扰民事件发生,保证公众利益。

10 综合评价结论

小马埠萤石矿建设符合国家的萤石矿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在开采方案设计和环评提出完善的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后,项目本身对环境的污染可降低到当地环境能够容许的程度。项目建设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建设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项目建设可行。

11 建议

(1)项目运行期间,应加强地表变形动态观测和矿区周边地下水的跟踪观测和监测。

(2)结合当地实际,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建立起有效的生态综合整治机制与专门机构,负责矿区的复垦治理和生态综合整治。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

义乌市爱度贸易有限公司

义乌市龙庭基业房地产有限公司

贵州省铜仁市金鑫矿业有限公司

矿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经营计划

吉林省鸿亿矿业有限公司

矿业有限公司用工劳务合同书

贵州新益矿业有限公司

张家界金励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公示

义乌市矿业煤炭有限公司
《义乌市矿业煤炭有限公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