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3: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职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探讨

摘要:当前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而中职校怎样凭借自己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合格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呢?本文结合中职校的现状,从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职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中职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采取的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校;中职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措施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现状是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设计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中职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中职校如何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本文从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职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中职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采取的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1、关于人才观的看法。企业与学校对人才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或者说是视角不同。企业除了根据自己的组织结构和业务需要进行一些岗位细化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企业文化,面试者对人才性格的感情认同、直觉等来决定用人标准。其中职业素养要求相当重要,包括候选人才的道德观、责任观、诚实守信等。物超所值的人才永远是企业所渴望的,所以复合型、具备大局观、系统化思路强的人才或者说具有相应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人才是企业非常愿意聘用的。

2、企业需要的中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首先是技术能力。包括与人性有关的素养,例如自信心、勇气、胆量、敢于尝试、沟通技巧、开放思维和行为方 - 1 -

式、幽默、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等。其次是与岗位有关的素养。例如网络管理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工作目标和工作性质;办公软件人员应该掌握的编辑、排版和打印能力;销售支持人员所应该掌握的工作内容,等等。

二、中职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培养初级软件人才、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网络管理员等方面,中职教育较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成本、时效、从业者就业满意度、企业人力成本等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同时,它也存在许多不足。

1、硬件条件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均计算机台数、互联网、网络设备、师资力量不足、知识陈旧,没有行业从业经历,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缺少对企业生产实际的了解,缺少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和行情的灵活应变能力。

2、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名称混乱,办学重点不突出,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落后于实际,也没有反映生产实际对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

3、适合中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教材资源奇缺,大部分中职校采用偏重理论的大专教材,这些教材理论性较强,有许多知识对于中职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还有许多知识对指导实践的意义不大;软件开发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4、教学、实习方式不合理。中职校的课堂教学总体原则是适宜、有用、有趣。许多学校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学生希望“所学的东西现在就是有用的”,或者是“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中职校应在专业分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此外,学校的实训基地不够完善,缺少企业实训基地。

三、中职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中职校应把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一点最值得借鉴的是德国的“双元制”。

2、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本位。加强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社会,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让学校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让用人单位选择到急需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最

大化、合理化。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业与课程设置没有瞄准变化的市场需求。

3、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通过课程开发,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让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动力,贯彻让“学生有一技之长”的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应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在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上,应考虑职业需求,按专业化、行业化设置构想,对不同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注重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以及一些被淘汰与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按各应用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选择和讲授各专业计算机相关的应用软件。

4、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能力培养和能力考核。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教师应注意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如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等机会和场所;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活动;利用假期完成小论文、设计小程序等,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当减少闭卷考试科目,安排具体实践项目,通过更多的实验项目和实施成果对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

5、引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教学、学分制等理念,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田,加强与企业合作形成三方沟通互动,适当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到对口公司实习,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就业作好铺垫。

四、中职校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采取的措施

1、中职校人才培养观念需要清晰定位。了解整个人才市场的需求,然后对人才培养策略做出清晰定位。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之间存在的传统鸿沟,缩短学生适应职业生活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2、对中职校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具备很强的再学习能力。计算机技术是更新特别快的一个专业,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再学习能力,尽快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积累,即通过校企合作,大量参与工程,提高教师授课的实用价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改变成动态圆桌式的教

学环境,增加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主动、团结、协作的力量。

3、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行业企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反映企业需求,成立董事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注重其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行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根据企业用人“订单”量身定制,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

4.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1)课程决策分权化。中职课程设计多方参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单位、教研组、专业组或专业部门牵头,聘请行业(企业)与用人单位,以及教育、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建立专业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在发达国家,中职校、行业等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比较普遍。

(2)课程目标综合化、具体化。总目标表述参照行业特点,分目标与子目标尽可能行为化。目标必须合理,经反复研究,能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岗位(群)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要。

(3)课程理论适度化。对理论课的要求是少而精,够用为度,大胆进行取舍。

(4)课程设计动态化。根据客观需要,新的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修正。

(5)课程结构模块化。知识单元化、操作模块化,达到模块最大利用,方便动态管理。

5、建立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更新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 采用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根据实际任务、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支持教师到企业或用人单位见习或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学与训练项目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6、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职业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模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利用“项目教学”法,即确定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让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所需的流程。

7、加大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能力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任务。中职校与普通高中不同,实训基地的数量、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对中职校学生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是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好夯实的基础。同时实验实训基地的人文环境也很重要,实验室内多张贴一些励志性的标语,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有利的。

8、加强人文关怀,提供职业规划服务。

学校可以独立完成,或由校企联合完成。配有专职的职业经纪人,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基础素养、性格偏好,按照市场上的岗位要求,帮助学生制订中长期职业规划,提供短期职业机会(实习、首次就业、跟踪服务)。

总之,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职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2]秦虹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

(4)

[3]邢晖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职教论坛,2001,(9)

应用型人才培养

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会议总结

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论文

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平面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心得体会(推荐)

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