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23:05: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为了克服经典测量理论的不足,国外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一种新型测量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IRT),该理论以概率统计为基础,测量结果科学、可靠。目前已受到测量学家的广泛推崇,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功。

与经典测量理论相比,IRT在简洁性方面可能显得不足。这使得IRT在测验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不过,为了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牺牲一些简洁性还是值得的。更何况目前已有现成的参数计算软件可供使用,因此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实际上不存在任何困难。

教育测量的基础是教育统计,在本课程中,我们主要讨论教育统计,然后再简要介绍一下经典测量理论。教育测量的基础是教育统计。

在本课程中,我们主要讨论教育统计,然后再简要介绍一下经典测量理论。教育统计的研究过程大至可分为三个阶段:

1)原始资料的搜集 原始资料的搜集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统计工作的成败与原始资料的搜集密切相关,为保证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原始资料的搜集需遵循下列三原则:

①代表性:原始资料的搜集必须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搜集,所收集的资料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能充分反映出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和全貌;

②准确性:原始资料必须准确可靠,尽可能减少误差;例如在教育测量中,如果考试的试题太少、内容太窄,则考生在测验中的得分与他取得的学业能力将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在测验中保证足够的试题量是必要的。

③有效性:原始资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准确,切忌弄虚作假。例如,在教育测量中,考生通过作弊获得的虚假高分,便是不真实的、无效的,因为它不能真实反映出考生的学业能力。同时,如果测验试题包含有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内容,或者测验试题有错等等,也会影响到测验的有效性。

2)原始资料的整理 直接从实践中收集的数据是杂乱无章的,从中看不出任何规律,为从这些数据中发现规律,需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常用的整理方法有图表法和特征量数法。①图表法:将原始数据从小到大分成若干组,计算出每组数据的频数、累计频数、频率、累计频率等等,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列表或绘出图形,这种方法即为图表法。图表法适于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

②特征量数法特征量数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常用的特征量数主要有:集中量数、差异量数以及相关量数等等。

集中量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

差异量数主要有:平均差、全距、方差、标准差等。方差和标准差是两个主要的差异量数。在教育统计中,用得最多的集中量数是算术平均数,用得最多的差异量数是方差、标准差。

3)统计分析与统计推断利用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就可以对总体的变化规律与数字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例如,总体平均数与总体方差的估计,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与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的差异分析、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的差异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等等。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题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