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

发布时间:2020-03-03 16:28: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发挥服务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川办函〔2014〕53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2014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统领全年服

务业发展工作,深化对服务业规律性的认识,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效途径,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74亿元,增长10.5%以上,超过同期GDP增幅,占GDP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超过30%;服务业税收突破37亿元,增长24%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促进重点行业加快发展。

1.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着力打造商业中心、核心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推动中小型商业网点均衡布局。培育农村商贸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24小时便利店等现代经营模式,丰富商业业态。全年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0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3.5%以上,全面启动35个农贸市场、10个产地批发市场新(改)建工作。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扎实推进省级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建设,加大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力度,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支持主辅分离物流企业发展,积极申报A级物流企业。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构建以枣山园区为核心、临港及各区市县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一极多点”物流发展格局。全年培育A级以上物流企业3户以上,第三方物流营业额实现增长15%以上。

3.加快发展旅游业。按照“一圈三带”格局(“一圈”,即以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为中心的广安城市旅游圈,“三带”,即渠江沿江生态度假旅游带、华蓥山旅游带、嘉陵江休闲旅游度假带),以红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为主线,进一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和“川渝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73.4亿元,力争实现200亿元;完成旅游项目投资32亿元,力争完成33.3亿元。

4.加快发展会展业。按照“主城为主、县城为辅”原则,因地制宜,争取主办一批中、省大型会展活动(论坛),提高广安影响力。支持市内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构建多途径的营销网络。因地制宜开展节庆促销活动,积极举办广安车市联展、家装建材、名优特产等展会,力争将广安打造成为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会展城市。全年力争举办各类会展30场次以上,实现交易额15亿元以上,带动餐饮、广告等相关收入5亿元以上。

5.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建设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中心。深入推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工程,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运营。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入驻“天虎云商”平台,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2%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36%以上,“天虎云商”平台入驻企业360户以上,各区市县规划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1个以上。

6.健康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业。有序发展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产业,完善推动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并存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健全规范物业管理体系。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5%、20%、30%以上。

7.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展健康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符合广安实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年新增养老服务设施床位0.5万张。

8.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行业,推进市场调查、管理咨询、品牌服务、信用评估等咨询服务行业发展,发展商务写字楼、总部楼宇经济,增强城市商务服务功能。引进和培育一批商务服务企业,带动商务、商贸、餐饮、娱乐、购物、创意设计、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1.引导集聚集群发展。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等要探索创新,吸引多元市场主体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形成多元主体、多业支撑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力争申报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各区市县要规划建设现代服务

业聚集区,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2.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库,加大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战略性投资项目。建立完善程序优化、服务高效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业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快实施一批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大项目,确保新开工项目数、投资额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全

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50亿元,增速达35%以上。

3.培育大企业大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招大引强,做大做强,力争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32户以上。实施服务业品牌发展战略,创建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地理标志商标、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绿色)产品等称号,力争获省级以上品牌5件以上。

4.提升创新能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发、工程中心和各类实验室,搭建一批专业化服务平台。全力打造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创业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建设运营。大力发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技术推广等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5.优化发展环境。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组织清理服务业准入方面政策规定,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创造非禁即入的宽松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秩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取消和下放服务业审批事项。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制订机关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标准。推动落实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严格落实宾馆饭店执行一般工商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的价格政策,降低服务业经营成本。

6.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引导主城区及县级城市转型发展服务业,推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实现产城一体发展。鼓励利用旧城改造区、棚户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有条件的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支持中央商务区和现代商贸功能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标志性区域。

7.促进制造业主辅分离。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贸易营销、设计策划、文化创意、咨询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生产性服务环节外包,提高市场化水平。

8.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培育汽车消费、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消费热点,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积极参与“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三大市场拓展活动,扩大服务消费市场。加强产销对接、农超对接,推进鲜活农产品进社区、进超市、进市场,推进农村商业连锁和统一配送,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三)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厕、垃圾站、通信、学校、医院、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要素配置保障优先、专项资金支持优先、基础设施配套优先、重大项目布局优先的“四优先”支持政策,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升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加快与周边重点区域和城市大能力货运通道、快速客运通道建设,推进城市内部交通路网建设,构建铁路、公路、水运“三位一体”的现代运输枢纽,为扩大服务业辐射半径提供保障。

3.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4G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建设应用,提高运行速度和质量。整合信息网资源,推动“三网融合”,推进“智慧广安”建设,启动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各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优化信息消费环境,拓展信息消费领域,提升通信运营商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目标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区市县政府、园区管委会要逐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整合商贸流通、旅游、金融、文化产业等扶持资金,规范资金用途,提高使用效益,特别要在服务业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三)提高用地保障水平。对服务业项目可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依法供地。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城市中心城区土地及旧城改造迁建整合的建设用地要优先规划发展服务业,并明确服务业用地最低比例。城市与产业园区间要合理安排生产性服务业用地。

(四)强化统计监测工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建立政府、部门、行业相结合的统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新兴行业的统计监测,提高预测预警能力。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消费、健康与养老服务统计分类及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统计信息共享机制、门类季度统计调查制度,每季度召开运行监测分析会,注重统计监测及其成果运用。

(五)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现有中高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业专业教育,提高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比例。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开设分支机构,开展技能培训业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支持各类产业园区经当地政府批准后自建公租房性质的员工公寓。用好高层次人才管理基金,制定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强化人才奖励与保障制度,引进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工作安排意见

工作安排意见

工作安排意见

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

10年金融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

国务院发展家庭服务业指导意见

关于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意见 (送审稿)

服务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事迹

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
《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