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常用的表达方式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5: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3)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4)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

(5)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分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

5、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作用:①烘托人物心情②渲染环境气氛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表现人物性格作衬托和铺垫。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起烘托渲染作用。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按特征分又可以分为白描,细描,衬托。都是为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服务。

二、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

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喻词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把人或者景物写活了,使人或者景物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可感。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扩大) ②皇帝每一天的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③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缩小) 作用:对人或事物性质起夸大、缩小、讽刺、否定的作用

4、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强调了„„突出了„„

5、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作用:结构整齐,富有节奏感,音韵和谐,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感染力。

6、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

句式整齐,加强语言的气势和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7、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

8、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作用:起讽刺否定作用。

9、设问: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作用:强调、加强语气。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三、常用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象征,拟人,夸张,想象、联想,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开门见山,悬念、伏笔、铺垫、照应,对比、衬托、渲染、抑扬、点面、动静、叙议、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虚实相生。

四、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某个词换成另一个可以吗?为什么?

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

2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记叙文、小说、议论文)

七、特殊标点的作用

(1)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有时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①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②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③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④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内容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①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②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题型:“————”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①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②渲染气氛;③为下文做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突出文章中心(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题型: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突出了什么养的中心?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用词来评。 语言风格有:平实朴素,生动活泼,讽刺幽默,含蓄隽永等。

修辞:既要回答修辞又要回答作用。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动作,突出人物······形容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景物的颜色、大小、好坏等,人的······品质。

3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宇宙里有些什么》,说明“宇宙是运动的发展的无穷无尽的”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阅读技巧

(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说明文中的记叙的作用:开头叙述故事,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中间叙述故事,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的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答题技巧: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3、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

4 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5、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①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②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8、段意的概括的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9、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10、发散创新: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开放性试题,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句子表达方式

应用文,表达方式

阅读文章表达方式

写作表达方式

4.1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