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9: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如在教学中教师围绕台湾青年无私地为大陆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献骨髓的动人故事,为血脉相连的两岸人民架起一座以生命桥为主线的创设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四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老师以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的感动,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老师引领学生通过品析词句、角色变换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说话、感情朗读等各种语文教学手段营造出一种紧张但有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知人物品格美,体验人物精神美,甚至有意在课后安排小练笔,让学生通过写话的训练创造出人物的形象美,从而体会文章的中心,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不仅是生命桥,也是友情桥、连心桥、爱心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丁香花》的音频文件、杭州图片、放大的课文插图、重点语句课件、台湾9·21大地震的资料、李政道博士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白血病的资料,完成活动卡和预学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质疑问难

1.(播放《丁香花》的背景音乐)1999年9月22日,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出示课文插图)18岁的青年——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幸运的是小钱最后得救了,是谁在这关键时刻挽救了小钱的生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教师边写边教生字“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窄些。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海峡”指哪里?“生命桥”是什么意思?教师相机在课题的疑问处画上“?”。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舒缓、哀伤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起情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示:(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注意生字的发音和字形。(3)还可以把自己不认识的词画出来。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相帮助记忆生字、新词,教师巡视。 3.教师考查学生记忆生字、新词情况。 (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步履 间隔 凋零 暂停 身躯 袭击 空旷 辗转 血脉 白血病 骨髓移植 (1)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引导。

4.用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指导生字,重点指导“袭、暂”的写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

5.教师指读课文,思考:课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的人物有哪些?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学生交流后汇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通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合作交流,不但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收获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各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层次。 生命垂危——期待骨髓 不顾危险——抽取骨髓 跨海奔波——护送骨髓 爱心架桥——移植骨髓 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为下文深入学习作铺垫。

四、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导语:这一天,阳光明媚,杭州的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结合语境自由谈话。) 可是,此时18岁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知道他得了什么病吗?(生答)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资料,介绍“白血病”。

3.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小钱病得非常严重的语句读一读,指导读出小钱病情的严重。 4.找出两组反义词。(“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利用图片理解“凋零”和“绽放”的意思。

5.导学:“含苞的花朵”“生命之花”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小钱的病到底有多严重?怎样才能救他呢?(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谈感悟并读出体会。) 6.质疑: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7.理解“几经辗转”的意思。

8.小结:生命是如此的宝贵,小钱能顺利地接受骨髓移植吗?下节课我们将感受来自宝岛台湾的血脉亲情。

设计意图:通过看屏幕上的病人,设置悬念,导出问题,唤起学生的爱心,把学生的情感带进课文故事的情景中,使学生的情绪一开始就处在最佳状态。之后紧紧抓住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尾留下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完成活动卡。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回顾课文

1.听写词语“袭击、台湾、海峡彼岸、血脉亲情、骨肉同胞、移植”,听写之后改正。 2.你能根据以上的几个词语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3.小结: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了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18岁的生命。上节课,我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中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一些词语,既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又为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将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不至于使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成为虚设。

二、研读课文,感悟真情

1.提示学法: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把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简单地批注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交流汇报。(出示句子的同时定格画面) (1)出示: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步履匆匆”。(可以让学生表演,通过走路时的表情和动作理解意思。) ②从“步履匆匆”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这段中的“突如其来”,你怎样理解?

②引导学生想象余震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 ③这一切让人感到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④课件出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⑤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⑥出示小练习:

李博士沉着地站着,他想:也许(

),但是(

)。 青年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

),但是(

)。

⑦周围随时都可能发生余震,李博士为什么还能沉着地工作?青年为什么还能静静地躺着?(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品德。体会青年勇敢、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 (3)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从小钱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师: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小钱来说,意味着——生命的火种;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浓浓的爱心;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在余震中做手术的李博士来说,意味着——成功的喜悦;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深深的感动。

小结:是呀,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是生命,是爱心,是喜悦,是感动。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遍这段话。

3.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1)哪个词最能揪住你的心?(奔波、连夜) (2)(课件出示)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 10时15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3)从最开始的10时15分,到最后的22时15分,整整12个小时,李博士终于跑赢了这场跨越海峡的生命接力。同学们,这是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时间表,看了这张时间表,你想说什么?

(4)是啊,李博士不顾自己的安危抽取骨髓,他这样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护送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让我们一起再来赞美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读。在交流点拨中通过抓住“步履匆匆”“突如其来”“连夜”等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对比朗读、引导想象、教师引读的教学环节,能引领孩子深入阅读,联系上下文,并由课文的内容展开,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路历程。学生在与文本、教师的对话中,深切感悟了人物的品质美,从而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三、点明主题,升华感情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读课文,思考,讨论。) 2.全班交流。

(1)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

①教师出示材料点拨: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量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这位台湾青年就是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践行者,小钱应该感激他,我们也应该感激他!

②小钱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自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

③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感激李博士。

①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万份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②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③理解“奔波”一词。提问:李博士为什么要奔波十几个小时呢?(出示地图,看台湾和杭州的位置,解释到香港中转的原因。)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感激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引导想象:

①在小钱被确诊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②当李博士获取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3.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指导朗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一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人间真情,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资料的展示、资源的开发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1.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1)学生自己写。

(2)指名读,评价,修改。

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2.小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是快乐的,他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你也会觉得非常幸福。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平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在研读课文、感悟真情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想象理解,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2.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此时此刻,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呢?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跨越海峡生命桥教案设计4444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