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修辞学概论 ——《修辞学发凡》述评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6: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修辞学概论

——《修辞学发凡》评述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1932年由大江书铺分上下两册正式出版。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首先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说法。其著作《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修辞学著作,被学术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全书共十二篇。第

一、二篇讲述了修辞及话语辞梗概。第三篇主要讲述了修辞的两大分野。第四篇概述了消极修辞。五到八篇聚焦积极修辞中的辞格部分,具体讲述了根据组织或作用进行划分的四类辞格。第九篇从不同层面对辞趣做了介绍。第十篇讲述了修辞现象的变化及统一。第十一篇概述了文体或辞体。最后一篇为结语。下面主要对本书的前几个篇进行介绍和评论。

第一篇 引言

本篇概括地述说了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指出了修辞现象有消极和积极两大分野,又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和修辞所可适合的是题旨和情境。

第一节作者通过对“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得出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词的结论,并指出无论作文或说话总以“意与言会,言随意转”为极致。

第二节作者通过叙述语词使用的三境界即记述的境界、表现的境界和柔和的境界引出修辞现象的两大分野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作者认为记述的境界常用的是消极手法,表现的境界常用的是积极的手法。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为其他意义所混淆。积极手法有两种要素:①内容是富有体验性、具体性的;②形式是利用字义、字音、字形的。积极修辞的使用可使语辞呈现出动人的魅力。根据与内容的贴切程度,这种魅力可分为辞格和辞趣两种。通过对消极手法和积极手法的分析又引出古时所谓的“文质”之争。作者指出消极手法相当于“质”的部分,积极手法相当于“文”的部分。

第三节叙述了修辞和语辞的三个阶段即收集资料、剪裁配置和写说发表。这三个阶段的工作都依赖社会实践,并受一定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影响。语辞形成的过程的始终离不开一定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在语辞上体现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质。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常有一个对语辞力加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修辞的过程,这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修辞的现象。同这现象有关系的具体事项极其复杂,可综合为:①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②修辞所须适合的是题旨和情境。

第四节讲述了修辞同情景和题旨的关系。作者指出虽然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同是依据题旨情景调整语辞的手法,却各有侧重。消极手法侧重应合题旨,积极手法侧重应合情景。最后总结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不应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该是离开情景的修饰。

第五节论述了如何掌握修辞的技巧和方式。作者指出修辞技巧的来源有:①题旨和情景的洞达。这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②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的通晓,这要靠平时对于已有修辞方式的充分了解。作者建议我们平时对修辞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

第六节指出了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他提出研究的注意在同,观察的注意在异,同异双方不可能同时注意,必须先要有相当的经验做基础。作者也指出了修辞研究的进展情况,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如大多不专为修辞所做,内容颇杂且所收现象多偏于古典等。修辞学的任务是告诉我们修辞现象的条理和修辞观念的系统。

第七节讲述了修辞学的功用。作者指出修辞学最大的功用是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有灵活正确的了解,其次是可做系统的练习,最后是写说。

评:第四节第二行中提出消极手法侧重在应和题旨,积极手法侧重在应和情景这一观点。我个人认为积极手法对情景和题旨两者都有所侧重。原因有三:①作者本段第五行讲到“我们遇到积极现象的时候,往往只能从情景上去领略它,用情感去感受它,又须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上去推究它,不能单看辞头,照辞直解”表明我们若想理解积极修辞现象不仅应注重情景方面,也强调了须从“本意”出发,这里的“本意”就是指题旨。②本节第四段首句“这种随情应景的手法,有时粗看,或许觉得同题旨并无十分关系,按实正是灌输题旨情境的必要手段”中“这种随情应景的手法”即积极修辞,这表明了题旨在积极修辞中的重要地位。③本节最后一段首句“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不应是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景的修饰”也表明不能将“题旨、情景”分立而谈,因而不能片面地认为“消极手法侧重应合题旨,积极手法侧重在应合情景”。

本章对修辞学概括的阐述启发我们既要充实和丰富生活,掌握题旨和情景洞达的能力,又要对目前已有修饰方式有充分的了解以通晓语言文字的可能性。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表达,又可使我们自己的话语表达更好地被他人所理解。

第三篇

修辞的两大分野

本章叙述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

第一节作者指出语言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音形便是形式,意义便是内容。人类大抵都是随应意思内容的需要调节地运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这内容是所谓意旨题旨的内容。修辞讲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求形式适应内容。其发展顺序为:内容过重时期;内容和形式协调时期,也就是王充所谓“外内表里自相副称”的时期;形式过重时期。

第二节作者提出写说不仅应注重形式的学习,也应注重内容上的磨练。可从一下几方面做起:积累生活经验、学问、见解和趣味。这是写说者的经常修养和储备知识才能的经常方法。总之,写说不全是椅桌间的修炼,在修辞之前少不了要有经验、学问、观察、检阅等种种内容上的准备的。

第三节讲述了两种表达方式即记述的和表现的方式。记述的表达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其表达的法式是抽象的、概念的、理知的。表现的表达是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其表达的法式是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作者分别给出恰当的例子以示两者的区别,总结出语辞的三境界:记述的境界、表现的境界和柔和的境界。

第四节作者由语辞的三境界引出修辞的两分野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消极的修辞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这种修辞大体是抽象的、概念的,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积极的修辞大体是具体的、体验的。例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一句“恐卒然不可为讳”的“不可为讳”就是说他死,但却不直说,便是因为感情上不忍直说或不便直说的缘故。虽这样换了一个说法,也必须以使看得人或听的人看得懂听得懂为首要任务,所以积极手法仍以消极手法做底子,使人明白其意旨为首要目的。

第五节阐述了两大分野的概观。消极修辞第一要义在能尽传达事理的责任,其价值由写说的结果同事理的实际是否切合或切合的程度而定。积极修辞价值高下全凭意境高下而定。文中作者引用了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来解释积极手法只是照我们体验的想象的真实感觉直录下来,与消极手法不能划然分开,也不能茫然混同。积极手法又包括辞格和辞趣两大部分。辞格涉及语辞和意旨,辞趣大体只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

第六节进一步讲述了两大分野的不同。

评:本篇启示我们应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使我们多知多识,也与我们的思想见解趣味有很大关系。社会实践形式应多样化,不应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范围,应广泛从事其它专业实践活动及各种社会实践等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表明亲身体验社会实践可提高我们感悟生活的能力,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通过学问积累知识。不能亲身经历的,可借学问的力量来补充。我们应学会探求社会实践直接所要求的学问,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借鉴别人社会实践结果也是自我提高的一个好方法。例如牛顿在写给胡可的回信中提到“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可见在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定律时,胡可给他提供的一个公式的作用也不应被忽视的。总之,我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努力提高自身多方面的修养。

善于形成自我独特的见解和趣味。不断积累经验和学问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自身见闻的增加,见解与趣味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扩充。作者指出“见解如果不能与时并进而化成古怪,趣味不能循向正大滋长而流为怪癖,则经验和学问,对于那人也就等于路上的尘埃和垃圾。越集聚得多,越会污染了他”。

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查看文献资料时应时刻怀有质疑的态度,从字里行间去推求事情的真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或许换个角度将轻而易举得到久思不解问题的答案。若不善于发现不留心生活的细节,许多精彩就会从我们身边悄然溜走。

第四篇 消极修辞

消极修辞所使用的语言是概念的、抽象的、普遍的又是质实的、平凡的,它的总纲是明白,如科学文字、法律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消极修辞可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方面是写说者所要表出的意思,形式方面是表出这意思的语言文字。内容部分注重意思明通的表出法,形式方面着眼点是语言文字平稳的使用法。要把意思明通地表出来,平稳地传给别人在话语文章上需具备明确、通顺、平匀和稳密四个方面。明确就是要写说者把意思分明地显现在语言文字上,可通过内容本身的明确和表出方式的明确两方面来实现。通顺是语言轮次上的事,能够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就称为通顺。在内容方面具备了明确通顺外还应从语言方面应注意选词造句及词句的安排是否契合内容的需要。选词造句的标准即平匀,也即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以境地论是本境的;以时代论是现代的;以性质论是普通的。但文章的传情达意究竟以密切实际为第一要义。

评:学习了消极修辞,联想到生活中我们应善于明确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首先我们自己应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学会针对某一事件或评论发表自己鲜明的立场或观点,不应人云亦云,也不应对任何事都持模棱两可的观点。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差不多先生》就是讽刺了那类缺乏主见,没有自己严格原则的人。

我们应掌握一定的话语表达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后应把自己的观点平稳地传达给别人。第一篇中也已讲到“我们讲话写文章给别人听别人看便是在做宣传工作,要宣传好,必须讲究语辞的运用。极尽一切可能,力求话语文章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力图影响别人,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话语“权力”。要实现这一“权力”,我们应善于运用语辞这一强大的“武器”。 第五篇 积极修辞

积极修辞必须积极地利用中介上一切所有的感性因素,如语言的声音、形体、意义等,带有体验性、具体性。积极修辞也可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大体上基于经验的融合,尤以情景的适当为主要条项。形式方面大体是对语言文字一切感性因素的利用即语感的利用。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辞趣。辞格是内容和形式的综合利用,辞趣侧重形式的利用。作者根据其组织和作用将辞格分为四类即材料上的辞格、意境上的辞格、词语上的辞格和章句上的辞格等共三十八格。本章详细讲解了材料上的各种辞格即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等并给出详细的例子。

评:我们加强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作者广征博引为我们列举的各种辞格的例子,其中古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可能与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这无疑将会对古文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提出挑战。有些地方若不查看作者给出的解释,不能透彻理解原文具体是运用的哪种修辞格。例如在讲双关时引用的鲁迅先生《哀范君三章》中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为例。其中“鸡虫”出自杜甫诗《缚鸡行》中“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一句。若不了解当时自由党主持人何几仲排挤范爱农,为范爱农所鄙视这一社会背景,怎知“鸡虫”即是“几仲”的谐音,暗指争权夺势的小人,由此而发现双关的妙处呢?所以我认为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提高自己的古汉语理解运用能力很有必要。恰当引用古文也可使我们的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总之,我们应不断培养自己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作者将辞格分为三十八格,每格又分若干式,全面概括了汉语语文的修辞格式,归纳系统,阐释详明,可见作者汉语功底之深厚。但作者没能具体解释出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这样分类标准。我个人认为此分类法有部分重叠。如按材料、意境、词语和章句四类来分,表明材料、意境、词语、章句之间没有重叠部分吗?在之后的章节中作者自己也提出双关便是介于材料与词语中间的一种辞格,可见辞格分类之标准的难以择定。

总评:本书把存在于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趋向。在阐释和说明中,引用了丰富、切实的白话和文言文的例证。它对于掌握修辞学入门的基本知识有很大帮助,使我们对各种修辞格有了全面的了解,初步明辨了各类修辞的特点,不失为一本修辞学入门的纲领性教材。它对于系统地研究修辞学,古今作品的理解赏析和练习写作,提高话语表达能力都有助益。

读完这本书后,我个人想到的研究思路有:可从英汉辞格对比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可从英汉辞格使用的相似处或相同处着手。本书作者也提到他此类划分是同国外辞格容易对照的一种区分。但此类的研究必定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所以可选择做一些典型的辞格对比研究。这可为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学习者提供资源,使之从英汉辞格使用的相同或相异之处,更深刻地理解它们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这也可使部分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源语与目标语的文化内涵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这也可为人们更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提供便利。

另外,可从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分析辞格的使用现象。比如日新月异电子时代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网络话语的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大意义。具体可从QQ在线交流话语或QQ留言话语中分析辞格的使用情况,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修辞学

英语专业修辞学

修辞学教案

修辞学教案

修辞学教案

修辞学读书笔记

修辞学重要性

修辞学论文

言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史

修辞学概论  ——《修辞学发凡》述评
《修辞学概论 ——《修辞学发凡》述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修辞学概论 修辞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