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汉语修辞学史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3: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汉语修辞学史

袁晖 谭全基 宗廷虎 戴婉莹李金苓著

袁晖 宗廷虎 主编 胡裕树作序 山西人民出版社

所谓修辞,即是语言运用的方法或技巧,换句话说,也就是调整或修饰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活动或规律。

修辞学三大领域:描写修辞学,解释修辞学,修辞学史。

修辞学史研究的任务:首先,多角度研究——从时间上,可以编写修辞学断代史。——从部门上,可以编写辞格、语体、风格研究史等;也可以研究学者和专著,例如刘勰修辞思想研究,《修辞学发凡》研究。——从体裁来说,还可以研究某一种文体的研究史,如诗歌修辞史等。其次,可以从修辞学史的角度开展对比研究。如:曹丕、陆机修辞思想对比研究,大陆和台港澳的修辞学著作对比研究等。 再次,可以进行修辞学史的资料整理和汇编工作。

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分期。古代(20世纪以前)分为七个时期。现代(建国)分为现代、当代两个时期。

先秦——萌芽期

儒家文质并重的修辞观。孔子:“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道家疾伪主朴、顺乎自然(“不饰之饰”)的修辞思想。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

墨子实证逻辑的修辞理论。《墨子。小取》修辞学史上第一篇专论。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记,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模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法家韩非尚质重用的修辞理论。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韩非。说难》(情境修辞观的实质即根据特定的环境或对象的特点来遣词放言。)”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韩非。解老》”。

先秦经传中的修辞思想。《周易》“修辞立其诚”,首创“言不尽意”说。《尚书》“辞尚体要”。《左传》的“言以知物”,“以辞为功”说。《国语》的“巧言辩惠则贤”说。《礼记》的“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说。

两汉——成长期

《淮南子》(《淮南鸿烈》)是汉初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合著的哲学著作。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兼取儒法道墨的思想。“”反映的是综合修辞观。质、情为重,朴素为美。首评《离骚》情志统一的修辞观。

董仲舒(今河北枣强广川镇人)的中和辞质论 “质为文,物为文,文著于质”的质文兼备修辞观。

司马迁的综合修辞观 “题旨情境”说——《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 首倡审美性修辞——《屈原贾生列传》。

刘向的“辞不可不修”说 《说苑。善说》:“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 “六比”说(比德、比智、比义、比勇、比仁和比情)是对荀子的“比德”说的发挥和归纳。

扬雄的文质并重观 《法言。吾子》“或曰:女有色,书亦有色乎?曰:有。女恶华丹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屈法度也。” 《法言。重黎》“威仪文辞,表也;德行忠信,里也”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王充的言文一致修辞观 《论衡。超奇》“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自纪》说:“”把“意欲”提到决定修辞方式的中心地位,比起情动言形,言为心声说又深入了一步。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是对“心意所欲”的重要补充。

桓谭、班固等的修辞观

《诗大序》及二郑诠释中的修辞思想

魏晋南北朝--修辞学建立期

一、文学概念的净化促使文和史、诗和论的分家,从而推动了修辞学的发展。 西汉的文学观是载道尚质的,魏晋的文学观是缘情重饰的,修辞理论自然由尚质重用而向文质兼备过渡,审美性修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曹丕提出文体论和风格论。

三、言意之辩推动了修辞已经与哲学的结合。

四、《文心雕龙》标志古代修辞学的初步建立。

曹丕《典论。论文》的修辞思想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 突出修辞个性化——“文以气为主,气(才能气质)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作家风格论——“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应?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气质、天赋、才能不同,决定文章诗赋的风格不同。) 文体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以赋的形式写成的著名论文。) 论作文的构思、谋篇、创新,研究表意措辞等问题——《文赋.序》“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肯定意由物生、辞由意定的辩证关系——写作是从“玄览”、“典坟”和“瞻万物而思纷”开始的,有了感受,才引起文思。所以,修辞必由意生,意生必由学习和物动而起。 文体分十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

朦胧的音韵修辞观——“暨音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挚虞和左思的修辞思想 挚虞《流别集。文章流别论》“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情义为主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当而辞无常矣。文之繁省,辞之险易,盖由于此。” “夫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 左思《三都赋》--继承和发挥王充以来的实证修辞思想。

言意之辩的修辞学意义 荀粲的“言不尽意”说(“言不尽意”说源自战国《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及《庄子。天道》“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盖理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久立立像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也;系辞焉以尽意,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因蕴而不出矣。” 王弻的说(“得意忘言”说也来源于《庄子。外物》 “笙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笙。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鱼,得意而忘言。” ) 欧阳建“言尽意”说《言尽意论》“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苟其不二,则无不尽矣。吾故以为尽矣。” ¬--言意之辩三种不同说法,分属两种不同的角度,从表达角度谈的“言不尽意” “言尽意”,从接受角度谈的“得意忘言”。前者就传递信息而论,后者就接受信息而论。都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葛洪与的修辞主张 葛洪--因时因地因境措辞而异的修辞观点:《抱朴子。疾谬》“善于依因机会,准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不?人之所讳,不犯人之所惜。” 《抱朴子。喻蔽》“昔诸侯访政,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 沈约--(“永明体”领袖)声律说“四声八病”。

刘勰的修辞理论 钟嵘《诗品序》论诗的修辞 诗的起源--(同刘勰)物感性动说“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不满“永明体”把诗的音律引向刻板机械的做法。

萧统《文选》第一次区分了诗赋文学同诸子史传的区别,使《文选》成为第一部诗文总集。

颜之推《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文章》“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事理、词语和音律三者统一的修辞观。 说明“避讳”修辞。

宋金元时期——成熟期

欧阳修、苏轼论修辞 欧阳修(宋初古文运动领袖)《六一诗话》“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事信矣,须文。” 苏轼《答谢民师书》“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王安石、司马光 王安石:注重练字“春风又绿江南岸”;论“用事、对偶” 司马光:论“婉转、镶嵌”修辞格。

黄庭坚(江西诗派创始人)“点铁成金”说——“古人之为文章,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夺胎(规模其意而形容之)换骨(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说——一种意同辞异的表达方法。 “无一字无来处”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叶梦得、洪迈 叶梦得“言与意会,言随意遣”;“言与竟会,言中有节”;“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不见刻削之痕。” 洪迈《容斋随笔》论“比喻、叠字、双关、对偶、歇后、避讳、仿拟”。

朱熹“不必著意学如此文章,但须明理;理精后,文字自典实”。 《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陈骙《文则》——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标志我国古代修辞学走向成熟)。

王若虚

陈绎曾 王若虚(1174—1243)藁城(今河北)。不满于黄庭坚诗文片面追求新奇:“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此所以力追东坡而不及欤!”《?南遗老集。诗话卷中》。他极力反对黄山谷提倡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说,未免过于偏激。 论词语运用——用词不当,词语冗复,妄改成语、„成言‟,文势不相承接。 论旋造(如:“泉香而酒洌”,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倒装”格)、示现(“凡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乱也。《归去来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将„示现‟分为三类)、用典、比喻、比拟、歇后、借代、夸张。

陈绎曾《文说》(1916被周钟编入《文学津梁》)。《文笙》(流传日本,名为《文章欧治》)。

《文说》——论“用事”(现代称为“引用”格);“拗语”(现代划归“错综”格)。 把篇章作为一整体,分为头、腹、结三部分,“头起欲紧而重”,“腹中欲满而曲折多,欲健而快”,“凡结欲轻而意足,如骏马驻坡”。

修辞论资料汇编 宋代诗话大量出现,便产生了诗话汇编的书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魏庆之《诗人玉屑》;王构《修辞鉴衡》(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专书。)

词论、曲论修辞的产生 李清照《论词》“词别是一家”。其词论是格律词派修辞论的先声。 张炎《词源》。 沈义父《乐府指迷》。 周德清《中原音韵》(总结北曲的作曲规律)。

明代--修辞学的纷争期 明代——纷争期

明初的修辞论 宋濂支持“台阁体(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身之不修,而欲修其辞,心之不和,而欲和其声,……决不可致矣。”《文说赠王生?》。 李东阳(茶陵派领袖),反对“台阁体”。 胡震亨《唐音?签》——我国第一本断代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文体论的代表作——吴讷《文章辨体》和徐师曾《文体明辨》。

明中叶后的纷争 修辞学上复古思潮,前(李梦阳、何景明、等)后(王士祯《艺苑卮言》,李攀龙、等)七子。 反复古思潮: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李贽“童心说”和焦竑“性灵说”,都提出把真实感情放在第一位,反对复古修辞。

杨慎《词品》 谢榛《四溟诗话》 李腾芳《文字法三十五则》 高琦《文章一贯》——修辞资料汇编

费经虞《雅论》——一部重要的修辞资料汇编,提出一个带有总结性的修辞体系。

王骥德《曲律》(明代,南戏兴盛)

清代——丰收期

清初——进步思想家:顾、黄、王;反对封建专制,批判程朱理学。 王士祯(康熙时期诗坛主要人物)提倡“神韵说”(力求“超脱”,要做到若即若离,容易使人脱离时代现实。) 康熙下令编《分类字锦》(供修辞作文使用,并作序。)

乾隆时期,编《四库全书》。出现乾嘉学派(淹没于繁琐考证。) 汪中《释三九》体现了考据学在研究修辞方面的作用。 刘青芝《续锦机》(修辞学资料汇编。总结古代诗歌的修辞学的成就。)

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黄宗羲“诗以道性情”。 邵长蘅《与魏书子(魏禧)书》论“定体、定格、定理”。 叶燮(反潮流的修辞理论家)《原诗》(继《文心雕龙》后,在修辞理论方面非常重要的著作) 李渔《闲情偶寄》(论戏曲修辞)

康熙年间修辞工具书《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分类字锦》。

清代中叶——沈德潜“格调说”(代替“神韵说”);翁方纲“肌理说”(两者都带有复古色彩)。袁枚“性灵说”与以上两者相反。

清中叶及中叶以后的修辞学:清代中叶,特别是乾隆嘉庆年代,出现“考据风”。文风也走上拟古和形式的道路:文有“桐城派”,诗有沈德潜“格调说”《说诗?语》;翁方纲“肌理说”。反对的:文有史学家章学诚“文德说”和“文理说”、《古文十弊》;诗有袁枚《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性灵说”。

李?《秋山论文》具体指出叙事的手法“顺叙、倒叙、分叙、类叙、追叙、暗叙、借叙、补叙、特叙、夹叙夹议”。 袁守定《占毕丛谈》谈文和诗,甚为精辟。 方东树《昭昧詹言》论诗法(“学诗六法”)及文法。 包世臣《文谱》独创一修辞系统。 施补华《?佣说诗》论修辞手法和辞语分类。 唐彪《读书作文谱》论“修词”。

清代中叶及末叶——“桐城派”(方苞《望溪文集》论“义法”;刘大?《论文偶记》“行文之道,神为主,气为辅。”;姚鼐《古文辞类纂》论文学理论三要素“义理、考据、文章”、“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反对者是史学家章学诚“文德说”和“文理说”;《古文十弊》。

汪中的修辞论文《释三九》(一篇科学的修辞学论文)把数分为两类“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指出“虚数”的修辞意义;“辞之形容者”。

蒋澜《续诗人玉屑》精选千人的论诗歌方面修辞手法的材料;

修辞批评的代表作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说(„知临文之不可无敬怒,则知文德矣!‟”和“文理说(为文的„法度‟)”;

传统修辞学的重要里程碑刘青芝《续锦机》辑录前人修辞学的论述而加以编排。(金代元好问《锦机》); 传统修辞学的殿军刘熙载《艺概》文体分类的代表作。“文不外理、法、辞、气。理取密而通,辞取雅而切,气取清而厚”。“盖文惟其是,惟其真”。“辞之患,不外过与不及”。论叙事法、情景交融;“眼”:文眼、诗眼、词眼。

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建立和发展

新派修辞论的代表——引进日本修辞学的“仿日派”:龙伯纯《文字发凡》、王易《修辞学》《修辞学通诠》、陈介白《新著修辞学》。 ——模仿英国讷斯菲的《高级英文作文法》:唐钺《修辞格》(用白话文写作,建立我国第一个较为全面而科学的修辞格系统。)

旧派修辞论的代表——郑奠《中国修辞学研究法》。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词诠》《高等国文法》。 马叙伦《修辞九论》。 张文志《古书修辞例》

修辞史上的丰碑——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年问世):建立一个崭新的、科学性强的修辞学体系。

白话修辞学和实用修辞学的发展——董鲁安《修辞学讲义》,金兆梓《实用国文修辞学》、石苇《作文与修辞》,汪震《国语修辞学》、宋文翰《国语文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4多选

汉语修辞学论文[1]

汉语史学习心得

汉语史论文

《汉语修辞学》教学考一体化资料解析

修辞学

12春汉语修辞学形考作业1

英语专业修辞学

修辞学教案

修辞学教案

汉语修辞学史
《汉语修辞学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