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8: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堂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完全小学王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重头无疑就应放在培养学生逐步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而在诸多形式的读中,我认为朗读有一种“以声释义”,“以声传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朗读能让学生感悟内涵,获得启迪。新教材对每篇课文的阅读要求只有一个──朗读课文。而对课文要读到什么样的程度,要思考什么问题,则很少要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培养学生语感的直接途径是指导学生有效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在新教材中被更加明确地突显出来。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感悟,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语法修辞的规律特性,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这种以声释义,以声传情的潜移默化的“助练”作用,决非默读及其它一些教学手段所能完全取代的。对此,我想谈一些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潜心朗读,整体感知

一般理解,阅读教学的感知阶段就是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把文章读通读顺,初知文章大意的过程,其实不全然。初步感知阶段,是深入阅读所应该着力扶持、铺垫的过程,是训练语言的热身运动。现代意义的感知除了读通顺、初步知道文章之大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句段之所在,初步感受文章思想境界之内核。另外,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看,它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现在的阅读教学已摈弃了逐词、逐句、逐段、逐篇讲读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评价,教学上往往打破教学常规。如果在初始阶段不让学生多朗读,多感悟,不让学生充分彻底地感知,那么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毫无保障,其主体地位也难以充分体现。充分感知犹如言语训练之底色,底色疏淡或不和谐,那么语言训练之主体教学则会显得力不从心,语言教学之有效性也就难以突现。如: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板题后我首先解释“天堂”(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然后请同学们自读《鸟的天堂》,说一说读后的感受——意指:“你认为鸟的天堂怎样啊?有什么特点啊?”一般,学生较容易说出鸟的天堂“很美”、“鸟很多”。这就基本抓住了课文的核心部分。继而可以依次辐射重点

段落及重点语句,指导朗读:哪段写了鸟的天堂的美呀?你认为哪句话、哪个词最能表现天堂的美呀?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本文仅仅写了大榕树的美吗?还写了它的什么特点?意在引导学生找出大榕树的第二个特点“大”,进而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感悟到鸟的天堂的“大而美”。再如:《第一场雪》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板题,请同学们自主读课文,看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若学生有困难,可直接一点:你认为这第一场雪怎样?自然学生不难找出这第一场雪的“雪大”、“雪美”、“及时”(正是课文内容的联想部分)。若学生有困难,可让其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的方法进一步引导。进而抓住有关段落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朗读体验。用这种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我觉得是值得应用的。

二、读中解词,突破关口

理解词语,是语言训练的必修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学校里应该有一种高度的语言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理解了词语之意,则丰富了词汇、铺垫了运用,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感悟的前奏。特别是对于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则更是以简驭繁,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故只有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读出了意韵,悟出了情趣,才能提纲挈领,布局谋篇。如在《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顺势展开了男女生朗读比赛及师生、生生评议,这样他们已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感知;再让他们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提出了“井沿、大话、无边无际、弄错”等词,这时我让他们自由朗读文中带有“弄错”一词的句子,自己体会词义。很快有学生汇报“‘弄错’就是‘搞错了’”,我接着问:“是谁搞错了?”“青蛙把什么搞错了?” 一位学生回答:“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那天究竟有多大呢?”由此学生自然想到“无边无际”,也轻松地理解了它的含义。本节课教学,就靠抓住重点词,引导他们朗读感悟,很容易地突破了难点,理解了故事含义,从而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对于有些词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还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把词放在特写的句子中进一步朗读感悟,挖掘它更深一层的含义,领会作者用词表意的目的所在。如《白杨》一课第一自然段中的“浑黄一体”这个词,本意是“全都是灰黄的”。作者用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刮起风沙时沙漠的样子:狂风卷起黄沙,天是黄的,地也是黄的,天地一片黄沙,使大戈壁那恶劣的环境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进一步体会到“白杨”不择地势、生命力强的特点。教学时,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准确悟出了这层含义。

三、悟出句式,发展情意

如今仍有不少阅读课堂在进行语文实践时,显得枯燥乏味,有的竟类同于教学的纯

技能训练,与朗读感悟完全隔离,影响了语文学科情感性的发挥。语言训练要力求体现语句的情意美,就应该通过朗读感悟来悟出句式,巧妙设练,以求语言训练之浓浓情意。有些句子没有明显的句式训练的基点,但是为了语言教学的需要,可设计出一些训练的模式以落实情感的渗透。如«将相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这不是一个特殊的句式,但同样可以通过朗读设练来铺设中介,促成语言情意的发挥。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师:“谁能将这句话加上关联词,模仿蔺相如的语气读得让人明白些?”

生用“因为„所以„”练读。

师:“能不能再加上另外的关联词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生又加上“只有„才„”练习说话。

师:“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蔺相如真想让秦王举行个典礼以便能交出和氏璧,是吧?”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反对说不是。师乘机追问:“那可见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由此可见,在语言训练中,语文能力的落实和情感意志的熏陶是互为促进的。语言训练借助于朗读感悟得以强化,情意目标也凭借语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深化落实。

四、抓注关键,阐发分析

大约是意识到感悟的重要性,某些阅读课对语言文字的教学是感悟过头,分析不够。笔者认为语文阅读的分析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分析过程、理解过程和训练过程。突出了语言分析这个中心,也就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本位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朗读感悟为手段,对语言文字要从语意、思想感情、表现方法、与上下文的关系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分析研究,全面阐述和抒发语言文字的多元内涵。比如«火烧云»第二自然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象天空着了火。”如何在朗读感悟的流程中落实语言文字的阐发分析呢?且看下面的教学:

师:自由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无论怎样读都得有个说法。

生:自由朗读,感悟读法。

生1:“红通通”要读重音,因为这里用了一个ABB式的颜色叠词,强调火烧云非常红。

生2:“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烧字用得好,很热烈的样子,读的时候要强调出来。还有一直写出了范围广,应拉长音读。

师:那就请读读这半句。

生3:“好象着了火”一比喻句,很形象,要读出欣喜、惊奇的语气。

生4:其实整句话都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美,惊叹的思想感情。

师:那就让我们读出对火烧云的惊叹和赞美之情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纠正读,最后齐读。

师: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一段与文章的其他内容有什么联系?

生5:这一段是写天上的,作者的描写是从地面转移到了天上。

生6:其实地面景物的颜色变化正是由天上的火烧云而引起的。

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启引下,对这一段的语言文字进行了阐发分析,这就是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也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

五、拟定角色,读出感悟

课堂上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学生最感兴趣,取得效果最好的要算是分角色朗读。学生总是选定自己喜欢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这其中最能体现出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感情的把握,因为他们真正地做到了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去参与,这时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由此我想直接让孩子先选定自己的角色,根据自己的角色再去选文章中相应段落进行理解,内化,读出来的语句必然趣味横生,更有高明的孩子将文章语言演变成自己的语言,感情更是油然而生,这才是朗读的升华。

我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在安排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针对课文内容自己选喜欢的角色进行四人小组的朗读训练,学生们或当青蛙,或当小鸟,或读旁白,不但将文章中涉及到的内容予以感情朗读,还将自己的理解融会贯通,甚至恰当地配以表情、动作,生动传情地表现出天之“无边无际”和青蛙之固执;组内的小评委也能评得有理有据、恰如其分。在后来的小组朗读汇报时,有一组小朋友竟然巧妙地去除了旁白部分内容,把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争论表演得惟妙惟肖,使整节课高潮迭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欧洲教育学家德可乐利也认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兴趣的水闸便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只要我们教师善于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又何愁孩子们对文章中情感的领悟呢?

新课程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的确,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境、语意不是光做技术性的指导和操作就能够领悟的,它重在一个“悟”字。只有经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充分读悟的过程中进行阐析,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表情达意能力等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有效的提升。朗读是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朗读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在指导的设计上多花一些时间,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提高朗读技巧,发展朗读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

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朗读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朗读中感悟 想象中体验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朗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感悟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