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3 08:1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 教学论文

谈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天长市张铺小学 江春 二0一0年十月十六

谈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张铺小学:江 春 阅读教学中的“积累、运用、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的教学流程,特别是“感悟”。所谓“感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要达到这个境界,“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在我的眼里,感是悟的前提,二者不能割裂,相辅相成,是有机的统一。

一、在朗读中感悟

朗读是理解课文,进入课文深处的重要途径,因此,朗读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如何培养学生朗读时的语感,则又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普遍存在拿腔拿调或没有感情的现象。课堂上因为有老师的示范,学生还能读出感情来,可课后一旦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很多学生仍会逐字逐句的读,甚至常出现读错的现象,顿时没了感情,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缺少语感所造成的。我认为要使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应当先从“整体感悟,抓住核心”,再辐射到重点语句,进行“指导朗读,形成语感”。

1、整体感悟,抓住核心。

怎样正确快速的把握课文内容呢?一般可先导入课题,继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谈读后感受,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并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情感是作者创作的原动力,也是作品的生命力,教师

要有捕捉文中“情感焦点”的本领,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深刻领会情感的产生的始因以及情感蕴含的思想内容。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感悟出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之情。弄清了文章蕴涵的情感,也就感悟了作者为何不写天游峰,而写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人。

2、指导朗读,形成语感

要读好课文,重点词句的指导不容忽视,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学会找重点词句,再让他们感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好这些词语或句子,有自己的方法,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为什么这些词语要强调等等,这样学生先是对课文有了理解,他们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融入朗读中去,指导起来就更有效果了。感由情生,情由辞发,在朗读上不必要讲究符号的技巧,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阅读就行。

指导朗读要以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的作用很大,理解课文的唯一手段就是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最重要的手段。语文能力是讲出来的吗?不是!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是学出来的。朗读是学生内化语言最直接的通道,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感最重要的方法。”

于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他率先垂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朗读时声音哽咽,让听者潸然泪下,学生与听课者均被其深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朗读深深打动。全场爆发出持久的掌声。请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学片断:

师:谢谢同学们,有同学问我:“于老师,你怎么会读得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我说:“有!”我首先在备课时把课文反复读好多遍,朗读的时候,要留给听者思考的时间,留给人想象的空间。过去有人把读书叫“煮书”,人们为什么把读书叫“煮书”?把书读熟了,才能读出味道来,读书要用心读,一边朗读,一边思考,一边想象,眼前似乎出现一幅幅画面。我刚才朗读的时候,想到了我的父母亲,只可惜他们都去世了,而我却从来没有抱过我的母亲,这样的机会我永远错失了,因此我朗读时会动真情,那病人仿佛就是我的母亲,我就站在病人的床前,请你们用心读,朗读不一定声音高,该高的时候高,该低的时候低,无论高低快慢,朗读都要有变化,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请每位同学用心读、自己读。

全班学生人人动情地朗读全文。

师:这次同学们朗读全文的感受真的不一样。你们读得非常正确、流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把课文读好了,让人陶醉,让人感动。(台下听课老师掌声雷动。)

于老师的朗读指导水到渠成,师生用真情朗读,用心灵沟通,让文字焕发出活力,充满着真挚的情感。

当然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们要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激疑促读、个别检查读、教师范读、看图读文、创设情景读、男女赛读、同桌互读、表演朗读等,力求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酿的蜜最甜,力求作用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感素养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养成。正如新课标提出的“要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怎样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深层的含义,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体会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其实,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句上表现出来。抓住重点词句品析课文,是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句,做到边读、边想、边画,把自己体会到的批注在旁边,这样就可以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断对学生进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体会,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入、透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沉香救母》这篇课文中,通过围绕课文主人公沉香了解救母亲的志愿和决心这个中心,组织学生找出课文中有关的材料,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一个人生道理,体现了文道结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在《沉香救母》中抓住“孝心”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词句“救母心切”、“奔去”、“翻过了”、“ 跨过了”、“饥了采几只”、“渴了捧几口”、“一个个血泡”、“一道道血痕”、“一点儿也不在乎”等词语体会沉香为了救母亲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也能感受到学生对课文真正地理解了。

又如《桂花雨》一文中,以作者的“摇花乐”为重点,找出“乐”

的句子,其中一位学生找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并从中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读的方式有所不同,有同学把“妈”这字读得很长,认为作者在撒娇,有的同学把这字读得短,认为作者太焦急了,还有的同学把这字读得高而长,认为作者是在埋怨妈妈。

由此可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才能在朗读中传情达意。

三、在想象中感悟升华

对课文的感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学生感悟了课文之后,教师可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写话、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第14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在《爱的罗曼史》这首袅袅的乐声里,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

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教师于是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能做到努力挖掘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但忽视了情感的升华,忽视了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忽视了由说过渡到写的片断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应注意。

在教学《金子》一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彼得培育花苗的不容易,课间出示了彼得种花付出努力的四个画面:

1、暴风雨来临时;

2、夕阳西下时;

3、天刚蒙蒙亮时;

4、烈日当空时。出示这些画面是先逐图一一放大出现,教师同时简洁地描述彼得劳动的情景,接着把四幅图放在一个平面一齐出示。学生欣赏完美丽的画面,教师趁势布置了想象练笔的要求:“尝试选择一幅画面,想象彼得种花的情景,写一个片断。”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还不忘提示:“想到多少就写多少,哪怕只有一句,老师认为都是有价值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文本提供的想象空间,精心设计了四幅画面,填补了语言文字的话外音、弦外意。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画面。发挥想象,从而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和文本进行对话,和作者、文本中的人物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另外,有效的语文教学就应落实听说读写训练。针对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的现状,教师及时

地给予人文关怀——“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这可谓是一颗定心丸,这种不经意的人文关怀是学生扬起自信风帆的不竭动力,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感悟的内容形象地跳跃在笔尖。

总之,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感悟能力不是短期就能提高的,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做到以生为本,在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每天的阅读训练中,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幸福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阅读教学中感悟策略的灵活运用

感悟阅读教学中品读的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感悟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感悟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与训练

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