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题研究报1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4: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先进教学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XHX No.017010) 课题批准时间:2006年4月 立 项 级 别 :省级 课 题 类 别 :重点 学 科 分 科 :基础教育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耳畔常常想起铮铮强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要实现这个总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究竟该怎么教,新课标下的新理念该如何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改变目前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现状,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心灵的触动,没有情感的陶冶,没有审美的熏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严重缺失!学生们因为不喜欢语文课而不喜欢语文。余映潮先生的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板块式教学思路“影响很大,许多老师已经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余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得到全国各地语文人的关注,得到语文界领导、专家的关注。他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姿,他的阅读教学设计匠心独运,效果非同一般,他的教学风格被誉为“一流的教学艺术\"。为此县教研室领导多方考查、积极运做,适时提出“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这一省级科研课题,提倡将余映潮老师的先进教学法与城镇、乡村中学的语文课堂相融合,努力打造充满磁性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

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特点;全面提高中学语文课堂

教学质量,科学务实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引导,探索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研究推广先进教学方法的策略,对于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对于促进新一轮教学改革高潮的形成,对于新课程标准的顺利落实,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有利于语文教学新价值观念的深入人心,有利于新教材建设的完善,有利于语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实践价值:

先进教学方法反映了时代的潮流,洋溢着改革创新者的智慧,实验和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全县广大语文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自觉性的形成。

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探索实验和推广先进教学的方法、策略,实现先进教学法推广的最优化,增强推广的实效性,促使先进教学方法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寻找先进教学方法与本地教学实际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借鉴、吸收、整合、创新”机制,促使先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在实践中完善和丰富,把立足点和归宿点落实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上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实践余映潮先生的先进教学法。余映潮先生的课堂教学方法独树一帜,享誉全国,他的语文设计匠心独运,引导丝丝入扣,效果非同一般,他的教学风格被全国誉为“一流的教学艺术”。借鉴余映潮先生的“整合性、板块式”的教学方法,并促使其内化,达到灵活运用其教学方法的目的。

2、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实验和推广余先生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教学实验模式。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结合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提高实效,总结归纳出实现先进教学方法实验与推广的最佳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美读、入境、导想、

悟文、悟理、鉴赏、迁移等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在美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余映潮创新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2、研究余映潮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艺术。 (1)文言诗文的教学。

(2)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的教学。 (3)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

3、先进教学法借鉴与吸收的研究

4、适合本地初中语文教学的先进教学方法整合与创新的研究。 创新点:

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实验和推广余先生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教学实验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观摩交流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通过资料、录象,学习、吸收消化其方法,写出实践策略和方法,制定实验措施。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观摩交流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座谈、辩论等方式探析其特点。挖掘其实质、摸索其规律掌握其内核。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印证其方法的可行性。

3、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归纳,探索“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模式,实验教师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思路。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

1、2006年3月成立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2、2006年4月26日,举办“初中特色课堂阅读教学大赛”,通过此次活动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语文教学现状,查找失误之处及其形成原因,写出分析报告。

3、系统学习余映潮先生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观看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实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吸收消化其方法,写出实践策略和方法,制定实验措施。

4、自觉运用其先进教学方法,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2月)

1、继续深入实践其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实践中的得与失,写出总结报告。

2、2007年3月30日——4月1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沧州市十四中学阶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3、举行余先生先进教学法观摩交流会,通过刘玉清、杨淑芝、王晓萌老师的三节公开课进行观摩研讨,探析其特点,挖掘其实质,摸索其规律,掌握其内核,形成“我心目中的余先生的先进教学法”的阶段体会报告。

3、召开学生座谈会,畅谈其体会,回顾其变化,印证其方法的可行性。 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2月)

1、着重研讨余先生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通过总结、归纳,探索“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模式,实验教师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思路。

2、以课题主持人郑主任总结的“学习余先生先进教学方法,开启阅读教学课型结构新思路之一”为教学模式,应用于语文课堂。即:第一版块:新课传导;第二版块,走进文本;第三版块,选点突破;第四版块,美点追踪;第五版块,盘点入库。每个版块都详实地提示了具体实施方式、环节、技巧等等。

第四阶段——完善提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

1、2009年4月8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沧州颐和中学观摩了余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实验教师谢荣新上了汇报课,余先生给予点评和指导,余先生为谢荣新签名并合影留念。会后课题组老师写出《走进余映潮》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对先进教法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2、交流推广策略和自我创新模式。

第五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1、全面回顾,写出研究报告。

2、结题资料、材料准备,迎接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朗的文章,又像一座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特色鲜明的创新。

运用板块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千“课“一面,要因课文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思路,要对一篇课文尝试设计几种不同的思路。

2、余先生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是12个字: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阅读教学有四要素:诵读,品析,积累,运用。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启了阅读教学课型结构新思路,即:第一板块:新课传导;第二板块,走进文本;第三板块,选点突破;第四板块,美点追踪;第五板块,盘点入库。每个板块都详实地提示了具体实施方式、环节、技巧等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余先生先进教法的精髓是:选点精、形式活、效率高,使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思维同步积累,从根本上解决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进一步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

课题组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教师能够尊重学在阅读中的真实感受,改变了“一言堂”的旧模式,师生交流共同发展,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能够使学生感受、体验语文教学丰富的人文性。例如:小说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对人物形象、环境

描写、情节冲突等发表不同见解,使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成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2、培养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通过朗读教学的指导,学生绝大部分能够根据文本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朗读,入情入境。通过教师读书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理读、类读、扩读等积累阅读方式。通过对文本理解的指导,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能够恰当的概括文章内容、理解词句含义、把握人物情感、分析鉴赏写作手法等。

3、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启了阅读教学课型结构新思路,即:第一板块:新课传导;第二板块,走进文本;第三板块,选点突破;第四板块,美点追踪;第五板块,盘点入库。每个板块都详实地提示了具体实施方式、环节、技巧等等。

以第二板块为例:走进文本 一环:书声朗朗(整体感知) A自读——范读——再读 B 范读——试读——点读 C自读——点读——范读

(声、乐、画、光盘、录音、课件) 二环:知识聚焦

字、词、句,文化信息拾零。(注释、文本、交流、互动,充分活动、充分识记)

三环:细品美读

语感、语气、语调、语速、层次、韵味

(重点提示、示范点拨、方法指导、体会锤炼) 四环:感觉表述

或人或物、或事或理、或景或情、或境或趣、或语或思、或修辞或标点。 (任其而言,捕捉信息,发现水平,乘势而为)

4、形成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并推广

①形成了“进行主问题设计---师生研讨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抓住关键,“拈精取要”,在课堂提问中设置一个巧妙的问题,也就是课堂中的“主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主问题”

的探究来把握课文的脉搏。“主问题”是相对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即课文研读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架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

②根据散文教学“美文美教”的教学艺术,形成了“创设文化情境---解读赏析文本---引导合作体验---促进人格融合”的教学模式。

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和谐性、趣味性、助学性,还要显示刺激性,以发挥诱发学习期待的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引入背景资料;展示生活体验;激活逆向思维;设置悬念挑疑。

教师策划解读、鉴赏中的探究问题。可围绕教学内容的中心提问;可在学生有兴趣的地方提问;可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提问;可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问。同时,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启发学生探究发问,发问时间可在课堂前段,也可在中段或后段,教师要吸纳、整合师生问题,指导对文本的解读和赏析。学生发问的方式可口问也可笔问。

艺术地组织合作交流。组织原则是:精选内容;驱动趣乐;调控点面,把握频率。合作的方式可有:热身自由式;同题交流式;异题分享式;对抗论辩式。交流的方式可有:独立表述;代表发言;团队汇报。

实施多元指导,促进人格融合。在课堂上既要作直接指导:精讲有效知识,指导探究活动,总结学习方法。又要作无痕指导:熔点拨、校正、概括、提升、评价、赞赏于一炉。

③形成了“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发挥想象,感受形象---品析鉴赏,体会意境---指导吟诵,比较阅读”的诗歌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配合想象,体会诗歌的形象美;指导学生填补空白,析想结合,体会诗歌的结构美;指导学生以画赏诗,想想画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指导吟诵,比较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增加文学积累,掌握阅读方法。

5、形成了“朗读、积累、欣赏”文言文三步阅读教学法,将“读”字作为古代诗文教学的一跟红线,贯穿始终,通过“助读、诵读、说读、译读、赏读、背读”等方式进行一文多读,层层推进,多种角度,综合训练;智能作业,分组练习,集体交流,促进积累;推敲词句,品味细节,欣赏构思,享受审美。

6、课题研究主要成果目录: 撰写科研论文:

赵双《以人为本,创设美的语文课堂》 2010年 发表于《新教育时代》第4期。

王耀民《语文教师五味》 2009年 发表于《教育实践与研究》第6期。 谢荣新《怎样用好教材》 2011年 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第1期。 杨淑芝《找回迷失的中学语文课堂》2010年发表于《新教育时代》第3期。 郑立钧《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思考》国家一等奖。 杨淑芝《美文需要美教》在课题研讨会上交流,获市一等奖。 于爱欣《真情育桃李,润物细无声》获市二等奖。

刘玉清《书声朗朗长相伴,优化阅读促提高》获市一等奖。 黄春香《浅谈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县一等奖。 莫爱华《春风尽吹千帆举,长缨在手缚苍龙》县一等奖。

......编辑出版学生作品集:《吴桥县第一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作文集锦》。 积累研究课教案和教学实录:

谢荣新教学设计《对岸》省一等奖;教学设计《导读》市一等奖。

莫爱华教学设计«两条路»省一等奖。

杨淑芝«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视频,参加河北省课堂教学视频大赛。 于爱心«感悟亲情,抒写真爱»在课题研讨会上观摩交流。 刘玉清«陈涉起义»教学录象。

谢荣新«名著导读»在沧州颐和中学上汇报课,得到余映潮先生指导。 赵双教学设计«岳阳楼记» 刘竟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封延娥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

教师素质大赛获奖情况:

刘玉清、莫爱华 2007年 沧州市青年教师朗读比赛一等奖。

谢荣新、刘玉清 2010年 沧州市教师教学素质大赛一等奖;于爱新二等奖。 刘玉清、谢荣新、于爱新 2010年 吴桥县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 赵双、杨淑芝、刘静、封延娥、刘玉清、谢荣新、于爱新 2009年 吴桥县语文教师四项基本技能大赛一等奖。

杨淑芝 2006年 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 沧州市一等奖。 刘玉清、封延娥 演讲比赛 县一等奖。

......

(七)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1、本课题所探索出来的各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通过系统地运用,它可以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可以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促进课堂中教与学得到整体的优化。谢荣新、刘玉清等老师多次在市、县上汇报课、观摩课,得到专家一致好评;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的普遍心态和普遍做法,我们探索出的多层训练模式,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动力,学生习作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2、“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姿,它可以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启了阅读教学课型结构新思路,并在全县推广,使语文课堂变得轻松,而且扎实有效。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我们探索出的先进教学法,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和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模式,我们创立的一套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在实践层面上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视野,为实现语文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对目前的语文课改有较大启示,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学生的称赞,家长

的认可,浓厚了教育科研的学术氛围,老师们纷纷参与到课题研究与实验中来,科研兴校成为工作的主旋律。

(九)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1、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本课题仅从优化教者的教学行为方面着手展开了具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素养,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追求高效率的课堂,就应该尽可能考虑全方方面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寻求出对策。因此,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从这些方面着手进一步展开研究。

2、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需要教学的多样性,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每个人性格、喜好、智力都不同。虽然在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但却很难照顾全体学生的差异。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学生对同样的教学模式、方法会有不同的反应,如何让探索出来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照顾到不同的学生,使其尽可能地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应是我们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3、语文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制约也是不能忽视的,认真地研究教材同研究学生一样重要,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和前提,是不能忽视的。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对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尤其是语文教材容量大、任务重、变动多 ,这就促使着语文教师随教材而动,时时修正选择教学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当然,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只具雏形,在实验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的新理念,以及验收组专家、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地扬弃低效的教学方法,探索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教学方法。今后,大量的领域仍有待于我们探索,我们将在省市教科所等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继续探索,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余映潮讲语文》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

1990年7 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倪文锦文

吕淑湘《语文近著》

课题研究计划1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

课题研究计划表1

课题研究工作汇报1

个人课题研究1

1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1

参加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

小课题研究总结1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1

课题研究报1
《课题研究报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