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年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3: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8-2009学年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于小春

满载着对教学知识的渴望与希求,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培训。现在想想,去的时候貌似是轻松的,但如今归来,心里却觉得沉甸甸的,“任重而道远”原来是这种滋味……就像漫步海边捡贝壳的小孩,挑挑拣拣,现在我把自己最喜欢的那颗“贝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杨秀智老师说:教育是一个用生命成全生命的过程。“生命”,好重的字眼!而教育作为生命的第二次传承,何去何从?徐胜三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不爱学生的老师决不会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而没有感情参与的课堂教学则是彻底失败的课堂;爱的前提是尊重,爱的途径是沟通,爱的艺术是宽容,爱的归宿是赏识。爱,简单的一个字,深沉的一种情。如果爱,尊重、沟通、宽容、赏识……

爱之尊重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听徐教授讲课,我感受颇深,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见到精神矍铄的徐教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首先闪入我的脑海。徐教授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但看上去像五十岁似的,而且在全国各地传播教育与心理的新理念,还出过进行学术交流,让人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既敬佩又羡慕。是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们才有机会为我们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们始终牵挂的孩子们穷尽我们的努力,我们才有可能在教育的大舞台上绽放我们的光彩。所以,从觉醒的这一刻开始,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加强锻炼,像徐教授那样做一位健康、有活力的老师!

听过徐教授的课后,我对“尊重”一词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徐教授强调,一个不爱孩子的老师永远不会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而老师对孩子的爱的前提是尊重。什么是对孩子的真正尊重?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和对于问题所给出的任何答案。一定要给孩子时间与空间说出他自己的想法。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坚定的相信孩子们可以成为奇迹的创造者。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孩子们有着不逊于任何人的潜力,就看老师能不能创造这个环境同孩子们一起创造课堂上的奇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的解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体验者,让孩子们表达他们的阅读感受,提出疑惑,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分享文本所带给我们的情感和思考,实现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

其次,尊重学生的同时,要做到尊重自我。作为一名老师,我要求自己用一种平等与尊重的态度面对学生和自己: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告诉学生和自己认清“老师”的身份——老师只是一个的知识传授者,一个普通的人,既不是超人,也不是万能者,老师也可以有不知道的知识,老师也可以有暂时解答不了的问题。因此,永远不要害怕学生提出老师解答不上来的问题,相反,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的这份“礼物”,因为如果不是学生提出这个疑问,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个问题和它的答案,所以欣然接受这份“礼物”吧!

爱之沟通篇

昨天晚上的破冰活动中,六组“开拓者”以一个笑脸和一个郁闷的脸的简单图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刚进校园的时候满脸的笑容和新奇,老师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也带着无比的热情和无限的憧憬——但是,慢慢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老师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苦闷的脸,为什么?是什么导致师生共同发生这么“诡异”的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回那些纯真的笑容?大家听到这个问题后,都沉默了,然后是热烈的掌声:可能当时在座的每位老师都存在这样的疑问吧!我自己的感受是:好问题!难问题!但自己毫无头绪。

今天听了魏老师的课后,我似乎抓到了这个问题的一点答案——沟通!

何谓沟通?“沟通”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一书,《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在这里,“沟通”作“挖沟使两水相通”讲。《现代汉语字典》将它解释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表现在教学关系上,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作为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过程中,老师能否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可谓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认为,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起码要做到思想上该有的平等意识和相处时的坦诚相待。师生双方都要有平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坦诚相待,也才能走出成功沟通的第一步。我认为,老师的平等意识表现在: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一样的生命个体来看,同时还要对到孩子的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对自身更要有清醒的认识——我只是个老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神,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我们都是一个探讨者。学生的平等意识则表现为: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想法,敢于质疑老师——没有任何疑惧。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阶段,孩子的这种平等意识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老师的平等意识则需要老师自身的学习进修和社会的监督。记得第一次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时,我把我的姓名以及所有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邮箱、QQ等全都写到了黑板上,然后说:希望我们能够坦诚相待,共同学好语文!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但我想,要做到坦诚相待,只要有心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而沟通就不会有问题了。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本就是最单纯的!

思想上的觉悟并不代表实践的必然的可行性,但我愿以坦诚相待的行为原则和方式与我的孩子们共同摸索最适合我们的沟通之道,我相信,只要有心,就一定可以做到!加油!

爱之赏识篇

今天一上课,杨老师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好老师?有的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是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有的则说只有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才算得上是一个“好老师”……我也思绪万千,但真要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又犯了难,到底该用哪个字哪个词或是哪个句子——实在不知如何说!但一天下来,听完杨老师的课之后,我愿以“赏识”二字来分享我对“好老师”的一些想法。

“赏识”二字的意思是什么?在课上,我常与孩子们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摸索”陌生词语的意思:将这个词语逐字组词然后重新组合,其中你认为最理想最贴切的一个组合就是答案。我还记得在解释“鉴赏”这个词的时候,当孩子们发现他们的答案与文中的注解“鉴别欣赏”奇迹般的一致时,孩子们脸上那种惊喜和自豪的表情成为感动我的永恒的瞬间。现在,按照这个方法,我将“赏识”理解为以欣赏的眼光认识他人。其实,赏识是一种态度,赏识的前提是关注和思考,只有用心注意了,用心思考了,赏识才有可能发生。我认为,赏识是“好老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但同样的,一无是处的人也是不存在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发光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光体。而赏识的作用就是肯定这些发光点,相互赏识,相互肯定。最终每个人都会由一个小小的发光点变为闪耀的发光体。师生之间犹是如此。

首先,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生位置的学生。孩子们的心理是较为敏感和脆弱的,但他们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每一个孩子其实都不想落队,谁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老师和同学看,没有一个孩子不期待老师的关注和表扬,这就是我们的孩子!班里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的学期测试并不是很理想,但批改摘记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字特别漂亮。在课上,我对他提出了表扬,还鼓舞全班向他学习。当时,这个孩子一直紧紧地盯着我看,从他眼中,我看到了一种亮光——些许的惊讶,些许的激动,些许的决心。果然,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下,这个孩子的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我们的孩子的心多么容易满足的——只要老师看我一眼,表扬我一句,我就很知足,我愿以百分百的努力争取下一次的关注和表扬!“一句话,一辈子”,我要求自己务必记住并努力做到:永远不要吝啬你的眼光和表扬!于你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学生来说,他的一辈子很可能就决定于你的这个眼神或表扬,所以,放飞爱,试着赏识我们的孩子们吧!

其次,要学会赏识自己——我的课堂,我做主!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这样一个过程,教育也不例外。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教育上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学生作业负担仍很重,应试教育的痕迹仍存在等。我想说的是,大的教育环境我无法改变,但我可以做我自己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既然这是“我”的课堂而不是别人的,那么我的尊重的意识、沟通的意识、赏识的意识、宽容的意识就要贯穿于我的课堂教学,要传达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感悟人生。今天杨老师讲,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当回事,因为教育是一个以生命成全生命的过程。既然我们是在用生命向我们的孩子传达生命的信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赏识自己,不赏识我们的孩子?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自己做自己课堂的主人?没有!

赏识是相互的,平等的。老师要赏识自己和学生,学生也应赏识老师和自我,而学生的赏识意识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学生自我赏识。赏识首先是一种态度,然后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行为。在“好老师”的道路上,我愿以“赏识”为指路灯摸索前进!加油!

爱之宽容篇

今天李老师在上课一开始便指出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经常指责学生——你看你写的“臭字”,有潦草又不规范……但拿出孩子的作业看,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潦草又不规范”的字并好不到哪去。是啊,当孩子出错时,我们一般是先生气后职责,我们似乎都忘了追问自己:我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当年我们是不是犯过同样的错误?可惜火气麻痹了我们的神志,然后孩子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造成他出错的原因,孩子们头顶上就会是一片艳阳晴天。徐胜三教授说,爱的艺术是宽容。所以,最大可能地宽容孩子们吧,换位思考,还孩子和自己一片晴朗的天!

首先,宽容要求一种尊重与平等的意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时代特征,以平等的意识和冷静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犯的错。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普遍存在好奇心重、心理敏感脆弱、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表现在行动上就会出现好动、已与伙伴产生摩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其实这是极其正常的想象,就连成人都会出现类似的错误,更何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呢!“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啊!”认识到错误出现的必然性,绕做到宽容就不会很难了。

其次,宽容要求换位思考,即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原谅孩子们所犯的错误。矛盾之所以会出现,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换位思考了,矛盾可能根本不会发生。昨天,杨秀智老师带我们到室外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即时实践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从我个人的实验结果看,我失败了——我并没有因为反思而进步,与第一次相比我还退步了不少。我想起了正在努力改正但仍不断出错的孩子们,我似乎只看到他们又出错了,但没有想过:改错其实是有一个过程的,反复也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而已,我要做的是继续督促引导孩子改正错误直到最后的完全改正。杨老师说:“理解别人就是解脱自己。”换位思考,原来宽容可以如此简单。

“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教师身上找原因”。即使孩子们犯了错,他们的表现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他们只是有些淘气,有些好动,有些贪玩。世界上并不缺少可爱的孩子,只是缺少能宽容孩子的老师。所以如果爱孩子们,就宽容他们吧!

学年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总结

学年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外出学习汇报_

外出学习汇报

外出学习汇报

外出学习汇报

外出学习汇报

外出学习汇报

外出学习汇报

学年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学年度梁原中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