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1:32: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恩城镇辖23个社区,总人口5.67万人,辖区总面积106.3平方公里。恩城镇少数民族为回族,主要集中在大北关村,共有831口人,230户,耕地1453亩。其中,回民占全村人口比例为56.4%。村庄有洪、马、丛、徐、王、张等姓氏40多个,以洪姓最多。近年来,在平原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09年,全镇少数民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比2008年增长1430元。

一、

二、三产业比为36:25:41。

一、少数民族概况

长期以来,大北关村的回族居民虽然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但是他们与汉族群众和谐相处,已经形成了一种团结、和睦、互助的民族关系。该村多次获得市、县“民族团结进步村”荣誉称号。

(一)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1、少数民族村教育情况。有回民子弟幼儿园一处。小学生全部集中在镇中心小学和城关办学点,回民子弟与汉民子弟共同享受教育资源。

2、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卫生及养老、医疗等社保情况。大北关村建有南、北2个清真寺,他们有自己传统的节日——把斋节。文化活动场所规模小,利用率也不高,基本没有什么体育活动。因为全镇建有统一的卫生防疫体系,并且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所以卫

1生保健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大北关村经济发展状况

该村主导产业是牛、羊宰杀和鸽子贩运,但大多数村民经济来源是以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为主。村民除种植靠基本农田外,还有收购鸡、鸭、鸽子的老传统,全村60%的农户都有收购鸡、鸭、鸽子的经历。现主要以收购鸽子为主,有收购大户5户,散户40多户,所收购的鸽子大部分送冷库进行宰杀,加工后远销到上海、深圳、香港、浙江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地区。一年一度的正月初八鸽子会交易额都在百万元以上,村内现有最大的民营企业是高氏木业。全镇现有回民饭店、摊点6处,有投资60多万元集养殖、宰杀、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养殖场1处。由于没有大型的工商业户及民营企业,村民经济来源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状况在全镇属于中等水平。

总体看,恩城镇大北关村的民营经济正在起步,但还存在民族特色发掘不深、不能与民族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思想的局限性,缺乏创新意识,致使民族特色不能很好地得到传承和发展。

(三)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大北关村主要大街都进行了硬化,为村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村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但由于缺乏资金,室内办公设施及休闲娱乐设施尚未配齐配全,无图书、阅览室,文化大院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结合“突破恩城”战略落实,对该村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通过恩城第二水厂,解决了村民饮用安全卫生黄河水的问题。

(四)民族村班子建设情况

该村班子健全,共有干部10名,其中,支部成员2名,均为回民;村委会成员7人,回民3人;有村小组5个,其中回民组3个。村干部管理纳入了全镇星级化管理,严格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以及基层组织建设大大促进了村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少数民族工作做法

近年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大力实施“突破恩城”战略以来,恩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兴工强镇、建城聚商、富民奔康不动摇,动员全镇上下强抓机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来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在平稳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发展。两年来,全镇先后投入2.8亿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城镇面貌、环境的改善提升,使位于城镇驻地的大北关村的回民也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得到了长远的、实在的实惠。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交通、通信、电力全覆盖,人畜用水问题也得到了根本解决。在经济发展上,一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调整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另一方面发挥传统优势,在畜禽养殖、屠宰形成规模的基础上搞深加工,以此促进清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措施,扶持回民群众上项目、搞经营,重点扶持个体民营大户实现做大做强,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回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制约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民族村民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及其它客观因素

的影响,以种植业生产为主,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种植业是弱势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有限。三是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这部分人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提高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村经济质量。提高农村产业化水平,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二是紧紧依托资源,着力发展发展畜牧业、贩运业,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着力提高经营发展的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加快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一是切实抓好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相关的农业课程,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和文化补习、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让少数民族村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二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市场意识和适应能力,使少数民族村民能够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组织农业生产和市场经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以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为核心,提高少数民族村治理水平。着力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生力军;着力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尊重回民传统习惯,真正实现管理民主、乡风文明以及村容整洁,让广大回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科学发展的成果。

少数民族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城镇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g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工作调研报告

隆兴昌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人民调解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人民调解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调研报告

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恩城镇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