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7: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教学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乡镇学校的中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短文和写作是一大难点。短文读不通,读不懂;作文中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等等。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但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对这方面的知识讲解不够,强调不够。上课时大多数时间都用于生字词的学习或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为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提高整个语文能力。我准备把这方面的知识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教学的探讨”的概念确认

“易混淆字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不牢,容易混淆的字词。它包括同音字、谐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以及近义词的正确运用。

“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与研究”这一概念的定夺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掌握了,教学目标也实现了。

2.“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与研究”的特征

强调灵活性:“易混淆字词”是学生难于掌握的字词,教师要灵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采用识记、想象、造句、故事等方法区别。

富有趣味性:对“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不是单一的区别字词,可以创设情境、做游戏等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三、研究的意义

(一)、指导意义。

小学的字词本已是《新课标》中的重点与难点,而贯穿整个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字词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的多个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1.阅读文章的能力是在字词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在情感丰富的字词的使用上成立的。 3.其他学科,如数学的应用题的攻克,没有丰富的字词基础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因而在快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与组建清晰及有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

(二)、现实意义。

实践在科学的研究结束后,形成了一套理论框架和操作规程,对整个小学中高段的字词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寻找出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与生字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

2、探索出能使学生正确使用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方法与措施。

3、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四、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与生字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教学研究。读音相同、偏旁不同的字,学生在组词和运用时容易出现错误;读音不同,字形相同的字,学生在组词时很容易出错;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在运用时不能正确运用。

2、研究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方法与措施。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1、文献研究法:在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找出学生难于掌握的易混淆字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查阅《教师用书》、《教材全解》、《现代汉语词典》以及从Baidu文库或Google学术搜索中查询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方法解决问题。

2、研究讨论法:由四年级的三位教师(张定银、熊华林、王小玲)负责研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经常坐在一起讨论,商讨教学方法。本年级组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会两次,第一次是新教师陈凤翔老师上《颐和园》一课,主要上第一课时,把生字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处理。由于是新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通过说课、评课、进行反思后,再组织上第二次研讨课,第二次由侯玉红承担授课,效果明显,在处理生字中易混淆字词的区别时方法比较恰当。

3、个案研究法:安排任课教师授课、评课,进一步讨论其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六、研究的基本成果: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字词的重要性在基础能力与写作能力中突显出来,本期要求学生会认200个字,会写200个字,掌握词语400个左右;而普遍学生对于同音字、形近字、谐音字以及一些易混淆字词掌握不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在这两个多月的科研研讨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同音字的教学方法:

第一、由形入手,抓住特点,记忆字形。

中国的汉字绝大部分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抓住汉字的字形结构上分析。如:“振”与“震”是一组同音字,既然是一组同音字,所以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读“zhèn”,从字形上看,“振”字是左右结构,偏旁是“扌”旁,而“震”字是上下结构,偏旁是“雨”字头。而两个字都含有一个共同繁荣“辰”字,这样一来,对这两个在字形上的区别就不难了。

第二、由义入手,抓住意思,进行区别。

中国汉字的形声字,绝大部分汉字的字义都给它的形旁有关,“振” 是“扌”旁,提手旁的汉字,多数给手有关,所以字典解释为“摇动”,后来引申为“奋起、兴起”。而“震” 是“雨”字头,雨字部的字多与“雨”有关,故名思议,一场地震后有大雨,所以字典里解释为“迅速或剧烈震动,地震的意思”。根据意思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组词,还可以根据词语造句,便容易让学生接受。

第三、抓住词语,放入语言环境中理解。

对于很多词语,我们都不能枯燥无味地理解词语,但可以把它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那个字所组的词。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中,“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一句中,“精神大振”的意思可以根据“振”字来理解,“振”就是“奋起、兴起”的意思,再理解“精神大振”就是“一下子情绪很亢奋,变得由精神”,再来理解整个句子就很容易。

第四、自编儿歌、顺口溜帮助记忆。 当我们比较一组同音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同音字,能正确地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区别字形,进行扩词后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如“振”可以编成“获奖心情振奋”,“震”可以为“地震寻找安全”,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二)、形近字的教学方法: 所谓形近字就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由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厌”和“庆”。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已”、“己”和“巳”。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读音也不相同,如“牌”、“碑”、“啤”和“脾”。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折”和“拆”。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偏旁不同,如“姓”和“性”。介于形近字的五种搭配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字生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找出与生字有关的形近字,从音、形、义、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区别比较。

如:我在教学“彼”这个生字时,首先抓住它的读音“bǐ”,强调拼音的读法,然后从字形结构上去分析,“彼”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它的形,双人傍,右边的“皮”是它的声。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记住“彼”的字音字形。然后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披”、“坡”、“波”和“破”,怎样让学生正确区分这五个形近字呢?

第一、区别读音。它们的读音分别为“彼”读“bǐ”,“披”读“pī”,“坡”读“pō”,“波”读“bō”,“破”读“pò”。

第二、区别字形。五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并且偏旁都在左面,右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皮”。

第三、区别字义。字义就要从汉字的偏旁着手,“彼”是双人旁,双人就是两个人,指“对方和我”就是“彼”的意思。“披”是提手旁,给手有关,字典里解释为:①覆盖在肩背上,②打开,③裂开,④劈开。“坡”是提土旁,给泥土有关,指“山上倾斜的地方”。“波”是三点水,给水有关,可以指“一起一伏的水面”,也可以指“在物质中的传播”。“破”是石字旁,给石头有关,石头很坚硬,物体碰在石头上就会破裂,后指“完整的东西收到损伤后变得不完整”。

第四、根据字义给形近字编歌谣。朋友不分彼此是“彼”字,衣服披在肩上是“披”字,牛羊放牧在山坡上是“坡”字,湖面起了水波纹是“波”字,东西撞在石头上要破裂是“破”字。

第五、联系字义,学会运用。课堂上让学生口头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个造句。如:

彼(彼此、彼岸):我们要彼此珍惜友谊。 披(披衣、披上):天气变冷了,请把衣服披上。 坡(山坡、爬坡):小牛在山坡上吃草。

波(波浪、波纹):一阵春风拂过,湖面漾起了一圈圈波纹。 破(破裂、打破):我和小明的友谊破裂了。

以上五步法是我们教研组在教学过程中探讨出辨析出形近字的粗浅方法。当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的可以在汉字中“加加、减减”,有的可利用“直观图形”帮助理解,还有的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完成。我想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谐音字的教学方法:

所谓谐音是指字的读音很相近,人们通常把易混淆的字音说成方言音。比如:“删掉”的“删”字,它的读音是“shān”,但在四川方言里,人们通常读成“shuān”。又如“树杈”的“杈”字,音节为“chà”,习惯上人们通常把它读成“chā”。学生容易混淆,可以编成顺口溜,一棵小树五个叉,“ chà、chà、chà”,不长叶子不开花,不要读成“chā、chā、ch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谐音字的读音,通常情况下可以把谐音与方言音进行比较,再根据字的结构,偏旁理解字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组词,还可以口头造句,这样学生就能牢固地记住它的读音了。

(四)、近义词的教学方法:

近义词是指在意思或者意义上很相近的词语,也是学生在运用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清楚词语的侧重点,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区别字义,进行比较。如我在教学“矗立”一词时,首先让学生明白“矗立”的意思是“笔直地直立”,强调该词用于物,不用于人,重在于直而高,理解了“矗立”的意思后,然后让学生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屹立”和“耸立”进行比较,这三个词都带有一个“立”字,它们都表示“高高地立起”的意思,不同点在于:“屹立”指“高耸、挺立”,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而“耸立”是指“明显地高于周围的物体,多用于建筑物,不用于人”。对这三个近义词从意思上进行区别、比较,再让学生练习选词或造句,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近义词。

第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如《观潮》一课中,“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中“平静”是指“**等没有起伏,水面很平”的意思。又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句中“平静”是指“心情没有起伏”,“不能平静”就是指“心情不能静下来”的意思。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三、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词语手册》帮助理解。解词时一定要扣住词中的字,不要无的放矢。

以上四方面的教学方法是打古中心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通过长期的摸索、探讨,总结出的一些操作方法,能为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助一臂之力。

七、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方面的变化

通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同音字、形近字、谐音字以及近义词的掌握更好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成绩好的学生能够读懂短文意思,稍差的学生也基本能读懂短文了。学生在写作中,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词语搭配更准确了,错别字大大地减少了,语句变得更通顺了。

(二)教师方面的成长

这两个多月来,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钻研教材、研讨方法,上了两次教研课,第一次是新教师陈凤翔老师上《颐和园》一课,主要上第一课时,把生字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处理。由于是新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通过说课、评课、进行反思后,再组织上第二次研讨课,第二次由侯玉红承担授课,效果明显,在处理生字中易混淆字词的区别时方法比较恰当。通过这两次教研课,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整个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八、创新之处

通过研讨、上课、评课等形式,编写出小学语文第七册易混淆字词手册,便于教师教学时使用。

九、推广价值分析

先在本年级中进行推广,然后在全校各年级推广,写成可操作的易混淆字词手册。

十、探讨

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小,只研究了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希望以后能把整个小学阶段的易混淆字词挖掘出来,便于教师使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师用书》

主编:薛金星

2、《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全解》 编著: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3、《现代汉语词典》 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附件

小学语文第七册易混淆字词手册

1、同音字辨析

2、形近字辨析

3、谐音字辨析

4、近义词辨析

课题报告

海洋法课题报告

课题活动报告

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总工会课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课题阶段报告

立项课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报告
《课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