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课题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3 06:05:4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题报告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教学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乡镇学校的中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短文和写作是一大难点。短文读不通,读不懂;作文中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等等。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但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对这方面的知识讲解不够,强调不够。上课时大多数时间都用于生字词的学习或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为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提高整个语文能力。我准备把这方面的知识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教学的探讨”的概念确认

“易混淆字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不牢,容易混淆的字词。它包括同音字、谐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以及近义词的正确运用。

“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与研究”这一概念的定夺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掌握了,教学目标也实现了。

2.“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与研究”的特征

强调灵活性:“易混淆字词”是学生难于掌握的字词,教师要灵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采用识记、想象、造句、故事等方法区别。

富有趣味性:对“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不是单一的区别字词,可以创设情境、做游戏等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三、研究的意义

(一)、指导意义。

小学的字词本已是《新课标》中的重点与难点,而贯穿整个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字词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的多个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1.阅读文章的能力是在字词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在情感丰富的字词的使用上成立的。 3.其他学科,如数学的应用题的攻克,没有丰富的字词基础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因而在快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与组建清晰及有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

(二)、现实意义。

实践在科学的研究结束后,形成了一套理论框架和操作规程,对整个小学中高段的字词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寻找出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与生字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

2、探索出能使学生正确使用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方法与措施。

3、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四、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与生字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教学研究。读音相同、偏旁不同的字,学生在组词和运用时容易出现错误;读音不同,字形相同的字,学生在组词时很容易出错;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在运用时不能正确运用。

2、研究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方法与措施。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1、文献研究法:在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找出学生难于掌握的易混淆字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查阅《教师用书》、《教材全解》、《现代汉语词典》以及从Baidu文库或Google学术搜索中查询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方法解决问题。

2、研究讨论法:由四年级的三位教师(张定银、熊华林、王小玲)负责研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经常坐在一起讨论,商讨教学方法。本年级组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会两次,第一次是新教师陈凤翔老师上《颐和园》一课,主要上第一课时,把生字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处理。由于是新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通过说课、评课、进行反思后,再组织上第二次研讨课,第二次由侯玉红承担授课,效果明显,在处理生字中易混淆字词的区别时方法比较恰当。

3、个案研究法:安排任课教师授课、评课,进一步讨论其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六、研究的基本成果: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字词的重要性在基础能力与写作能力中突显出来,本期要求学生会认200个字,会写200个字,掌握词语400个左右;而普遍学生对于同音字、形近字、谐音字以及一些易混淆字词掌握不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在这两个多月的科研研讨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同音字的教学方法:

第一、由形入手,抓住特点,记忆字形。

中国的汉字绝大部分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抓住汉字的字形结构上分析。如:“振”与“震”是一组同音字,既然是一组同音字,所以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读“zhèn”,从字形上看,“振”字是左右结构,偏旁是“扌”旁,而“震”字是上下结构,偏旁是“雨”字头。而两个字都含有一个共同繁荣“辰”字,这样一来,对这两个在字形上的区别就不难了。

第二、由义入手,抓住意思,进行区别。

中国汉字的形声字,绝大部分汉字的字义都给它的形旁有关,“振” 是“扌”旁,提手旁的汉字,多数给手有关,所以字典解释为“摇动”,后来引申为“奋起、兴起”。而“震” 是“雨”字头,雨字部的字多与“雨”有关,故名思议,一场地震后有大雨,所以字典里解释为“迅速或剧烈震动,地震的意思”。根据意思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组词,还可以根据词语造句,便容易让学生接受。

第三、抓住词语,放入语言环境中理解。

对于很多词语,我们都不能枯燥无味地理解词语,但可以把它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那个字所组的词。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中,“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一句中,“精神大振”的意思可以根据“振”字来理解,“振”就是“奋起、兴起”的意思,再理解“精神大振”就是“一下子情绪很亢奋,变得由精神”,再来理解整个句子就很容易。

第四、自编儿歌、顺口溜帮助记忆。当我们比较一组同音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同音字,能正确地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区别字形,进行扩词后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如“振”可以编成“获奖心情振奋”,“震”可以为“地震寻找安全”,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二)、形近字的教学方法: 所谓形近字就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由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厌”和“庆”。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已”、“己”和“巳”。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读音也不相同,如“牌”、“碑”、“啤”和“脾”。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折”和“拆”。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偏旁不同,如“姓”和“性”。介于形近字的五种搭配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字生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找出与生字有关的形近字,从音、形、义、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区别比较。

如:我在教学“彼”这个生字时,首先抓住它的读音“bǐ”,强调拼音的读法,然后从字形结构上去分析,“彼”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它的形,双人傍,右边的“皮”是它的声。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记住“彼”的字音字形。然后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披”、“坡”、“波”和“破”,怎样让学生正确区分这五个形近字呢?

第一、区别读音。它们的读音分别为“彼”读“bǐ”,“披”读“pī”,“坡”读“pō”,“波”读“bō”,“破”读“pò”。

第二、区别字形。五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并且偏旁都在左面,右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皮”。

第三、区别字义。字义就要从汉字的偏旁着手,“彼”是双人旁,双人就是两个人,指“对方和我”就是“彼”的意思。“披”是提手旁,给手有关,字典里解释为:①覆盖在肩背上,②打开,③裂开,④劈开。“坡”是提土旁,给泥土有关,指“山上倾斜的地方”。“波”是三点水,给水有关,可以指“一起一伏的水面”,也可以指“在物质中的传播”。“破”是石字旁,给石头有关,石头很坚硬,物体碰在石头上就会破裂,后指“完整的东西收到损伤后变得不完整”。

第四、根据字义给形近字编歌谣。朋友不分彼此是“彼”字,衣服披在肩上是“披”字,牛羊放牧在山坡上是“坡”字,湖面起了水波纹是“波”字,东西撞在石头上要破裂是“破”字。

第五、联系字义,学会运用。课堂上让学生口头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个造句。如:

彼(彼此、彼岸):我们要彼此珍惜友谊。 披(披衣、披上):天气变冷了,请把衣服披上。 坡(山坡、爬坡):小牛在山坡上吃草。

波(波浪、波纹):一阵春风拂过,湖面漾起了一圈圈波纹。 破(破裂、打破):我和小明的友谊破裂了。

以上五步法是我们教研组在教学过程中探讨出辨析出形近字的粗浅方法。当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的可以在汉字中“加加、减减”,有的可利用“直观图形”帮助理解,还有的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完成。我想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谐音字的教学方法:

所谓谐音是指字的读音很相近,人们通常把易混淆的字音说成方言音。比如:“删掉”的“删”字,它的读音是“shān”,但在四川方言里,人们通常读成“shuān”。又如“树杈”的“杈”字,音节为“chà”,习惯上人们通常把它读成“chā”。学生容易混淆,可以编成顺口溜,一棵小树五个叉,“ chà、chà、chà”,不长叶子不开花,不要读成“chā、chā、ch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谐音字的读音,通常情况下可以把谐音与方言音进行比较,再根据字的结构,偏旁理解字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组词,还可以口头造句,这样学生就能牢固地记住它的读音了。

(四)、近义词的教学方法:

近义词是指在意思或者意义上很相近的词语,也是学生在运用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清楚词语的侧重点,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区别字义,进行比较。如我在教学“矗立”一词时,首先让学生明白“矗立”的意思是“笔直地直立”,强调该词用于物,不用于人,重在于直而高,理解了“矗立”的意思后,然后让学生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屹立”和“耸立”进行比较,这三个词都带有一个“立”字,它们都表示“高高地立起”的意思,不同点在于:“屹立”指“高耸、挺立”,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而“耸立”是指“明显地高于周围的物体,多用于建筑物,不用于人”。对这三个近义词从意思上进行区别、比较,再让学生练习选词或造句,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近义词。

第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如《观潮》一课中,“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中“平静”是指“**等没有起伏,水面很平”的意思。又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句中“平静”是指“心情没有起伏”,“不能平静”就是指“心情不能静下来”的意思。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三、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词语手册》帮助理解。解词时一定要扣住词中的字,不要无的放矢。

以上四方面的教学方法是打古中心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通过长期的摸索、探讨,总结出的一些操作方法,能为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助一臂之力。

七、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方面的变化

通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同音字、形近字、谐音字以及近义词的掌握更好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成绩好的学生能够读懂短文意思,稍差的学生也基本能读懂短文了。学生在写作中,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词语搭配更准确了,错别字大大地减少了,语句变得更通顺了。

(二)教师方面的成长

这两个多月来,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钻研教材、研讨方法,上了两次教研课,第一次是新教师陈凤翔老师上《颐和园》一课,主要上第一课时,把生字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处理。由于是新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通过说课、评课、进行反思后,再组织上第二次研讨课,第二次由侯玉红承担授课,效果明显,在处理生字中易混淆字词的区别时方法比较恰当。通过这两次教研课,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整个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八、创新之处

通过研讨、上课、评课等形式,编写出小学语文第七册易混淆字词手册,便于教师教学时使用。

九、推广价值分析

先在本年级中进行推广,然后在全校各年级推广,写成可操作的易混淆字词手册。

十、探讨

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小,只研究了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希望以后能把整个小学阶段的易混淆字词挖掘出来,便于教师使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师用书》

主编:薛金星

2、《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全解》 编著: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3、《现代汉语词典》 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附件

小学语文第七册易混淆字词手册

1、同音字辨析

2、形近字辨析

3、谐音字辨析

4、近义词辨析

推荐第2篇:课题报告

课题报告

姓名:杨乐

班级:自动化0902

课题:对自动控制中的球杆控制系统

和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调研

通过查阅资料和同学讨论,我们了解到有关自动控制中常用的一些实验平台和实验方法。通过利用实验平台来解决一些控制方面的一些问题。下面分别对两个控制系统进行介绍。

倒立摆控制系统

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非线性不稳定的系统,由于它的复杂性、多变量和高阶次性,人们通常把它视为进行控制理论教学和开展各种控制实验的理想实验平台。在控制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如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镇定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可以通过倒立摆控制系统直观的表现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同时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可以检测控制方法处理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能力。倒立摆控制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性、多变量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研究对象。同时,其控制方法在军工、航天、机器人和一般工业过程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平衡控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和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等。

倒立摆控制系统从摆杆的数量上可分为一级、两级、三级和四级倒立摆。多级摆的摆杆之间属于自有连接(即无电动机或其他驱动设备)。四级倒立摆由中国的北京师范大学李洪兴教授领导的“模糊系统与模糊信息研究中心”暨复杂系统智能控制实验室采用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成功地实现的。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完成四级倒立摆实验的国家。

倒立摆控制系统包含倒立摆本体、电控箱及由运动控制卡和普通PC机组成的控制平台等三大部分。倒立摆控制系统也可以分为直线倒立摆、环形倒立摆、平面倒立摆和复合倒立摆。其中平面倒立摆是在可以做平面运动的运动模块上装有摆杆组件,平面运动模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XY运动平台,另一类是两自由度SCARA机械臂。摆杆组件也有一级、两级、三级和四级很多种。复合倒立摆为一类新型倒立摆,由运动本体和摆杆组件组成,其运动本体可以很方便的调整成三种模式:一是环形倒立摆,还有把本体翻转90度,连杆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组成托摆、顶摆这两种形式的倒立摆。按倒立摆的级数来分:有一级倒立摆、两级倒立摆、三级倒立摆和四级倒立摆。一级倒立摆常用于控制理论的基础实验,多级倒立摆常用于控制算法的研究,倒立摆级数越高,其控制难度越大,目前可以实现的倒立摆控制最高为四级倒立摆。

系统的特性

虽然倒立摆的形式和结构各异,但所有的倒立摆都具有以下特性。

1非线性

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实际中可以通过线性化得到系统的近似模型,线性化处理后再进行控制。也可以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对其进行控制。倒立摆的非线性控制正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2、不确定性

主要是模型误差以及机械传动间隙,各种阻力等,实际控制中一般通过减少各种误差来降低不确定性,如通过施加预紧力减少皮带或齿轮的传动误差,利用滚珠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等不确定因素。

3、耦合性

倒立摆的各级摆杆之间,以及和运动模块之间都有很强的耦合关系,在倒立摆的控制中一般都在平衡点附近进行耦合计算,忽略一些次要的耦合量。

4、开环不稳定性 倒立摆的平衡状态只有两个,即在垂直向上的状态和垂直向下的状态。其中垂直向上为绝对不稳定的平衡点,垂直向下为稳定的平衡点。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是控制器的设计,因为倒立摆是一个绝对不稳定的系统,为使其保持稳定并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干扰,需要给系统设计控制器,目前典型的控制器设计理论有:PID控制、根轨迹以及频率响应法、状态空间法、最优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控制、拟人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方法、自适应控制,以及这些控制理论的相互结合组成更加强大的控制算法。

人们对倒立摆的控制问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使摆杆尽快的达到一个平衡位置。并且使之没有大的振荡和过大的角度和速度。当摆杆到达期望的位置后,系统能克服随机扰动而保持稳定的位置。

系统的工作原理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输入为小车位移(即位置)和摆杆的倾斜角度(期望值)。计算机在每一个采样周期中采集来自传感器的小车与摆杆的实际位置信号,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后,通过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再经数模转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倒立摆的实时控制。直流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小车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摆杆的一端安装在小车上,能以此点为轴心使摆杆能在垂直的平面上自由地摆动。作用力u平行于铁轨的方向作用于小车,使杆绕小车上的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小车沿着水平铁轨运动。当没有作用力时,摆杆处于垂直的稳定的平衡位置(竖直向下)。为了使杆子摆动或者达到竖直向上的稳定,需要给小车一个控制力,使其在轨道上被往前或朝后拉动。

球杆系统

球杆系统是为自动控制、机械电子、电气工程等专业的基础控制课程而设计的教学实验设备,该系统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和现代的设计方法。因为球杆系统具有开环不稳定的这一特性,不稳定系统的控制问题成为大多数控制系统需要克服的难点,有必要在实验室中研究。因为大多数不稳定控制系统都是不安全的,这成了研究控制系统的一大障碍,而球杆系统就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实验工具,它简单、安全并且具备了一个不稳定系统所具有的动态特性。可满足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工程等课程的实验要求,也可以作为电机学、电机与拖动、模式识别等课程的实验设备。

系统的结构

球杆系统整个装置由球杆执行系统、控制器和直流电源等部分组成。该系统对控制系统设计来说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模型。由于系统的结构简单,因此比较容易观察模型的控制过程。

球杆执行系统由一根v型轨道和一个不锈钢球组成。V型槽轨道一侧为不锈钢杆,另一侧为直线位移电阻器。当球在轨道上滚动时,通过测量不锈钢杆上输出电压可测得球在轨道上的位置。V型槽轨道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则由直流电机经过两级齿轮减速,再通过固定在大齿轮上的连杆带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V型槽轨道与水平线夹角可通过测量大齿轮转动角度和简单的几何计算获得。这样通过设计控制器来控制小球在轨道上的位置。

系统的工作原理

此系统为一个单输入(电机转角Ɵ)、单输出(小球位置x)系统,输入量 Ɵ利用伺服电机自带角度编码器来测量,输出量x由轨道上电位器的电压信号来获得。

系统包括计算机、IPM100智能伺服驱动器、球杆本体和光电码盘、线性传感器几大部分,组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光电码器将杠杆臂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角速度信号反馈给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卡,小球的位移、速度信号由直线位移传感器反馈回控制卡。计算机从

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当鼠标或键盘输入小球的控制位置时,由计算机确定控制决策(Ɵ应向哪个方向转动、转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带动杠杆臂运动,使小球的位置得到控制。

球杆系统最重要的两部分是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

电气部分:a小球滚动时位移的测量,直线位移传感器线性轨道传感器接+5V电压,轨道两边测得的电压作为IPM控制卡A\\D输入口的信号。当小球在轨道上滚动时,通过不锈钢上输出的电压信号的测量可得到小球在轨道上的位置。b伺服电机输出角度的测量,采用IPM100控制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时角度编码用于测量Ɵ。

机械部分:整个机构运行如下,电机转动带动与杠杆相连的齿轮转动,此时连接点与水平方向会有一角度Ɵ(角度Ɵ应该被限定在±80°以内),轨道会绕左侧与固定座铰链处转动,轨道与水平方向的角度ɸ。此处角度编码器用于测量角度Ɵ 。

运用于球杆系统常用的控制理论有以下几种。

1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简单易懂的通用控制器,用于控制简单的过程。在对球杆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后,得到系统的非线性物理模型。线性化后得到球杆系统的状态方程。根据状态方程设计PID控制器,以满足球杆系统的瞬态和稳态性能指标。PID控制也可以不用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直接借助实验的方法设计PID控制器。

2根轨迹及其频率响应法,根轨迹法是利用开环零点、极点在S平面的分布,通过图解的方法求的闭环极点的位置。根轨迹法可以比较快的获得近似的结果。在球杆系统中,通过建模分析得到球杆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做出其根轨迹图,可以得到其闭环传递函数在位于S平面虚轴的极点,说明系统的临界稳定。可以采用增加零极点方法校正系统,把临界稳定的系统转化为稳定的系统。

3状态空间法,极点配置法通过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将多变量系统的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到期望的位置上,从而使系统满足工程师提出的瞬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4 模糊控制,经典的模糊控制器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将专家知识或操作人员经验形成的语言规则直接转化为自动控制决策(通常是专家模糊规则查询表),其设计不依靠对象的精确模型,而是利用其语言知识模型进行设计和修正控制算法。在许多情况下,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既具有模糊控制的灵活、适应性强、快速性好的优点,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推荐第3篇:海洋法课题报告

海洋法课题报告

中菲黄岩岛争端2013.3.28

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大事记

4月8日:

菲律宾海军的巡逻机在黄岩岛附近发现了12艘中国渔船。菲海军随后出动了该国最大的军舰“德尔皮拉尔”号,将中国渔船非法堵在黄岩岛潟湖内,试图抓扣在黄岩岛附近作业的中国渔民。

4月10日:

国家海洋局派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75号”和“中国海监84号”编队赶赴黄岩岛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两国开始对峙!

4月11日:

菲方军舰派出12名士兵侵扰中国渔船 其中6人持有武器。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对菲律宾军舰袭扰中国渔船渔民做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11号举行记者会,重申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又指菲方的所谓“执法”行为,侵犯中国主权,也违背两国关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共识。

刘为民同时表示,中国有关部门已经派出政府公务船前往黄岩岛海域,目前中方的渔船和渔民都是安全的。

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则在11号召见中国驻马尼拉大使马克卿,两人重申各自政府立场,即菲律宾认同中国对黄岩岛都拥有主权,但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在南海水域的对峙僵局。

而菲总统阿基诺三世则下令军队遵照守则,确保肇事海域不会发生暴力冲突,让事件透过外交层面解决。

4月12日:

菲律宾派遣一艘海岸警卫队搜救船,配合菲最大军舰在中菲冲突区的活动。菲律宾海军副司令官巴玛称,这艘长约56米的海岸警卫队搜救船将为菲海军在该地区“提供支持”。菲外交部发言人劳尔•埃尔南德斯早前曾向媒体表示,菲方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纠纷。另据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报道,菲北吕宋岛指挥部中将安东尼•阿尔坎塔拉称,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最终将从菲海军接手此事,并按照海事案件予以处理。

菲律宾海军中将亚历山大-帕马说,该菲律宾军舰为补充燃料和补给已撤离该海域,目前停靠在拉乌尼翁港。

4月13日:

菲律宾无视中方警告再向黄岩岛派海岸警卫队船只,中国最先进的渔政310船抵达黄岩岛将常态化巡航护渔。

4月14日:

菲称与菲在黄岩岛对峙的中国渔船已全部离开,菲方舰艇也撤出两艘,结果是回家休养更换更加先进的军舰前来对峙。环球网报道,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14日称,与菲律宾军舰及船只在南海黄岩岛海域对峙的8艘中国渔船已于13日离开该区域,1艘“海监”船也随其离开。另外还有一艘中国政府的公务船则仍留在原处。

法新社4月14日报道称,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劳尔·埃尔南德斯14日称,8艘中国渔船

与1艘中国“海监”船于13日离开了黄岩岛。“所有8艘中国渔船均已离开。截止昨天晚上,只剩一艘中国(政府公务)船只留在那里。”劳尔对法新社表示。他还称,这些船只的离开并非菲律宾与中国达成协议的结果,两个国家仍在通过外交渠道处理这次对峙事件。

此外,菲北吕宋军区司令安东尼·艾尔坎塔拉中将也于14日上午透露,被派至该区域、监视中国船只的一艘菲律宾海岸警备队船只目前也仍留在黄岩岛区域。

4月15日:

南方日报道 昨日上午,中国渔政44061船南沙维权护渔起航仪式在湛江海事局码头举行。湛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南海舰队少将副参谋长张文旦,南海区渔政局副巡视员、中国渔政南海总队总队长朱英荣等参加了此次起航仪式。

根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下达的任务通知书,中国渔政44061船4月15日从湛江港出发,前往南沙海域开展为期50天的维权护渔巡航任务。执行任务期间,船上渔政执法人员将实行24小时守礁值班,认真观察海空情况。同时,护渔巡航还将重点制止捕捉海龟、采挖珊瑚等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行为,严厉打击电、炸、毒鱼和无证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渔政人员还将积极配合美济礁生产性网箱养殖试验工作。

湛江频临南海,廉江、徐闻、雷州三市的渔民长年在南沙海域生产。执行此次南沙巡航任务的中国渔政44061船隶属广东省渔政总队湛江支队,是广东省渔政系统最先进的渔政船之一,配备先进的导航、通讯系统和船舶光电跟踪系统。从2003年起,渔政44061船多次代表广东渔政参加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北部湾、西沙、南沙海域维权护渔巡航工作。2010年首赴南沙维权护渔,开创了我省渔政队伍南沙维权护渔巡航先河。其间,查扣外国侵渔渔船4艘次,驱赶外国侵渔渔船38艘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维权护渔先锋”称号,被南海区渔政局授予“南沙卫士”称号。

4月16日:

菲方在黄岩岛海域仍有20余艘船只 中方促立即撤离,中国新闻发言人称中国渔船于4月13日离开黄岩岛海域。然而菲方并未撤离,截至4月15日晚在该海域的菲律宾各类船只仍有20余艘。 中国驻菲使馆发言人16日表示,中方认为黄岩岛海域应保持和平安宁的状态,渔民的生产作业不应受干扰。中菲双方围绕黄岩岛出现过分歧,但是经过多次磋商,双方达成不采取任何可能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行动的共识。针对当前突发事件,中方在北京和马尼拉与包括菲外长在内的各层级官员进行了多次沟通。双方同意恪守共识,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该发言人表示,考虑到当时事发海域有军舰、公务船和渔船,情况比较复杂,为避免事态扩大,中国渔船于4月13日离开黄岩岛海域。然而菲方并未撤离,截至4月15日晚在该海域的菲律宾各类船只仍有20余艘。更令人惊讶的是,还有一艘“考古船”进入黄岩岛泻湖内开展所谓“考古打捞作业”。船上载有若干菲海警人员。这不仅侵犯中方权益,而且违反相关国际公约,菲方这些扩大事态的举动,令中方对局势的走向高度担忧。

该发言人指出,中国政府公务船在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例行性巡航执法。此次菲方采取侵权行动在先,现仍有海警船在黄岩岛海域。在此情况下,中方公务船须继续保持关注。中方敦促菲方立即将所有船只撤离黄岩岛海域,恢复该海域的和平安宁状况。

中国驻菲使馆发言人表示,中方本着发展中菲有好关系的善意,仍愿就此事与菲方进一步沟通,力争这一突发事件得到妥善的解决。

4月17日:

菲律宾外长声称:将寻求国际仲裁解决黄岩岛对峙一事,进一步想把事情扩大化,国际

化。而菲律宾不仅没有采取让局势缓和的动作,反而计划升级对抗。菲律宾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4月17日宣称,菲政府将寻求通过“国际仲裁”的方式,解决中菲在黄岩岛的对峙一事。

菲律宾此前于2011年7月间也曾就南海争端发出过类似于“将争端提交到国际法庭解决”的言辞。中国外交部官员曾在回应此事时明确指出,中国在南海的主张是明确和一贯的。中方始终主张根据历史事实和公认的国际法,通过当事国之间的直接谈判解决南海争议。大量实践证明,当事国直接谈判是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的最有效途径。

4月20日:

中国新闻发言人称:中国渔政310船4月18日从广州出发,前往南海海域,开展常态化的渔政巡航执法管理工作。网络新闻联播记者从南海渔政局方面获悉,该船19日进入中沙群岛海域,20日中午已到达黄岩岛海域。

据了解,中国渔政310船将在该海域进行常态化的巡航执法管理,帮助在该海域生产作业的渔船渔民,对海上渔业生产进行调查了解,并观察该海域的相关情况。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渔政310船将在黄岩岛海域巡航,重点保护在该海域正常生产作业的我国渔船渔民的安全。

另据南海渔政局方面消息,原在黄岩岛海域巡航执法,救助我国渔船渔民的中国渔政303船,已返回广州进行补给。

中国渔政310船总吨位2580吨,长108米,宽14米,续航力6000海里,持航60个昼夜,可驶往国际无限航区,最大航速可达每小时22海里。船上配备有现代化的设备,可搭载直升飞机。中国渔政310船是我国目前航速最快,总体性能最先进,特种设备配备最齐全的渔政船。2010年11月,中国渔政310船首航随即奔赴我国钓鱼岛海域开展渔政巡航执法管理工作;2012年2月至3月期间,中国渔政310船完成今年度首次南海巡航执法任务。今年以来,中国渔政已组织16个航次在南海海域执行巡航执法管理和守礁工作。

菲律宾主张主权纯属无理

为了强占黄岩岛,菲律宾提出了种种借口。第一个借口就是,“黄岩岛被菲律宾实际控制”。上世纪50年代初,驻菲苏比克湾的美国军队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将黄岩岛开辟成为靶场。1992年美国从菲律宾撤军后,菲对黄岩岛的主权欲望越来越大,说是从美国手里“继承”了黄岩岛。美军曾控制该岛,但不能因此就说黄岩岛就是美国的,黄岩岛根本不是美国的,美国怎么可能将不是自己的东西交给菲律宾继承。美国曾占领黄岩岛并不能改变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的事实。国际法专家认为,菲律宾从美军手中“继承主权”的说法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

第二个借口是黄岩岛邻近菲律宾。菲律宾总统发言人巴瑞肯2000年2月2日曾说,黄岩岛是菲律宾领土的一部分,因其位于距离吕宋岛125海里处,而距离中国大陆将近1000海里,距离海南岛600海里,因此“中国对于这座岛礁的主权立场,缺乏历史与法律基础”。

国际法专家认为以地理位置接近来声称主权,这是菲律宾惯用的伎俩,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国际法。在国际上,不存在“地理邻近”的国际法规则,“邻近原则”并不能构成一国侵占另一国领土的依据。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国际上类似这种远离本国的大洋区域,或在邻国海岸附近拥有岛屿的事例很多,但这并未因地理位置的接近而改变岛屿的主权归属。

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离本国较远而离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况比比皆是。澳大利亚

的圣诞岛,距离澳大利亚大陆有数百海里,而位于印尼爪哇岛200海里之内,但它并不因邻近而属于印度尼西亚。英国在法国的近岸有所属的岛屿。它们从不因地理位置的接近而改变岛屿的主权归属。

菲律宾对黄岩岛主张主权的第三个借口是黄岩岛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之内。菲律宾号称该理由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但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之前,黄岩岛就已经归属中国了。

陆地统治海洋是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其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是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的。

国际法专家认为,事实上,菲律宾所谓的“专属经济区”,是基于其自身对海洋法的单方面解释,简单地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的最大宽度为200海里,而黄岩岛东距菲律宾吕宋岛约125海里,于是就在其专属经济区之内。

不仅仅是中国南海专家厦门大学李金明,就连菲律宾本国的学者,也认为菲律宾声称的专属经济区没有法律依据,按照国际法,菲律宾声称的专属经济区无任何法律依据,它必须根据国际海洋法与中国谈判其领土和中国拥有的黄岩岛及其他地区之间的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类似菲律宾所处的半封闭的南中国海海域,周边国家所拥有的岛屿或岩礁多数是位于距离大陆200海里之内,这就存在有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之间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问题,需要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以公平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单方面宣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任意把其他国家的岛屿或海域声称为“在其专属经济区之内”,更不能以此为借口随便拘捕在岛屿附近海域捕鱼的其他国家的渔民。

铁证一:

中国最早发现黄岩岛

铁证二:

中国对黄岩岛进行了长期的开发利用

铁证三:

中国最早将黄岩岛列入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铁证四:

一系列国际条约规定,黄岩岛不在菲境内

铁证五:

长期以来菲律宾官方地图从未包括黄岩岛

铁证六:

菲律宾领土要求毫无法律依据

中国政策立场和处置原则

黄岩岛事件折射出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综合性,凸显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与域外大国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个别国家人为制造争端、有意激化矛盾的背后,挑衅者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失去理智、因怒而战,进而由此引发中美之间一次激烈的碰撞,企图造成南海地区局势出现颠覆性突变和持续性动荡,从而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得利的险恶目的。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国政府的战略判断力,低估了中国外交面对复杂事态的战略应变力,低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战略意志力。

中国政府对中菲黄岩岛事件的应对,可谓有理有利有节。既坚定捍卫了国家主权、维

护了国家尊严,又彰显了权衡大局的大国视野,保持了外交应对的收放自如。事件发生以来,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立场和处置原则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主权属我不容置疑。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多次强调,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最早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菲律宾在1997年以前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

捍卫主权正当合法。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的。此次事件起因是菲律宾方面侵犯中国主权、袭扰中国渔船渔民,中国渔政船系前往南海执行例行巡航执法,菲方应该切实尊重中国主权。中方敦促菲方应立即将所有船只撤离黄岩岛海域,恢复该海域的和平安宁状况。根据职责和任务,中国军队将密切配合渔政、海监等部门共同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外交协商是解决之道。中方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强烈敦促菲方不要再采取使事态升级的行动,回到外交解决的正确轨道上来。菲方不要拉其他国家卷入或要求其他国家选边站队,将这一问题国际化只能使其进一步复杂化、扩大化,丝毫无助于问题解决。 提交国际仲裁毫无依据。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不存在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其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以公约为由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

中国政府的战略克制和有限行动,在外交上保留了继续采取行动的空间,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把握了战略主动权。当前,中国的主动地位没有改变,解决事件的外交空间仍然存在,黄岩岛仍然在中国的管控之下,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支柱。只要我们守住底线,只要我们不急不躁,只要我们刚柔并济,只要我们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就会在南海问题上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

推荐第4篇:课题活动报告

查阅资料整理结果

(一)

初始资料:

1.郑博轩:

(1)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词)

(2)今古传奇,奇传古今.(湖北《今古传奇》杂志的广告词)

(3)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上海世纪出版社《理财》周刊的广告词)

(4)听你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的广告词)

(5)读东财大书,圆大财东蒙。(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在书市上的广告词)

2.毕译心:

(1)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希望工程公益广告)

(2)种下一棵树,收获以前绿茵,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希望工程公益广告)

(3)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环保公益广告)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

(5)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公厕广告语)

3.周日怡:

(1)一切皆有可能(李宁运动广告)

(2)多一度热爱(361º运动广告)

(3)英特尔: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4)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野生动物广告)

4.姚丽:

(1)你值得拥有(欧莱雅广告)

(2)I CAN PLAY(匹克运动)

(3)我就喜欢(麦当劳快餐)

5.吕京哲:

(1)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酒)

(2)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3)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6.张宇:

(1)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2)天长地久。(斯沃奇手表)

(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第比尔斯)

7.王阳:

(1)就是这个味(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2)布切尔糖果正朝你微笑.(布切尔糖果公司)

高一四班郑文强

查阅资料整理结果

(二)

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 英特尔: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你别叫它饼干,把它叫薄雪花也许更合适.琼斯顿饼干 中华:如蛹化蝶 以革命技术呈现全新中华轿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眼睛,请为你的窗户安上玻璃吧!(眼镜商店) 加净护肤霜,像妈妈的手,温柔依旧”(加净护肤霜) “电话就是你的高速公路”(贝尔电话)对偶 非常可乐,非常选择!(非常可乐)。 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美好时光,美味共享……(麦当劳快餐) 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希望工程公益广告)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环保公益广告)排比 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酒) 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种下一棵树,收获以前绿茵,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希望工程公益广告)

夸张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天长地久。(斯沃奇手表)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第比尔斯) 咬一口琼斯顿饼干,你一定会兴奋得手舞足蹈.琼斯顿饼干 你只要说;“里茨”,连聋子也能听见.里茨牌饼干“这儿的网速很快,请系好安全带”(某网吧) “自12月23日起,大西洋将缩短20%”(以色列航空公司)

拟人 布切尔糖果正朝你微笑.布切尔糖果公司 保护环境,大白兔和你共成长! 上海大白兔奶糖 谁说我跑不过乌龟? 上海大白兔奶糖 “别踩,我怕疼”(草坪公益广告)

顶真

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今古传奇,奇传古今.(湖北《今古传奇》杂志的广告词)

双关 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词).“双脚不再生气”(达克宁霜)

“一贴见笑”(东方治血膏)

高一四班郑文强

查阅资料整理结果

(三)

广告品析

1.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词)

品析:

该广告词运用比喻,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巧妙地嵌入"太平洋"保险公司名称,突出了投保人只需用较少的投入就可换来巨大回报的优越性.

一语双关,写出了自己把钱投入到保险公司,有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思.

2.今古传奇,奇传古今.(湖北《今古传奇》杂志的广告词)

品析:

采用回文形式,且语义契合,难得。

今古传奇指传奇故事,强调故事;

奇传古今指故事在古今流传,强调流传的程度

词语的词序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不斧凿之痕。某些刊物的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前一句是刊名,后一句是物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总结: 运用颠倒的手法,写出杂志的名字的由来

3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上海世纪出版社《理财》周刊的广告词)品析:

强调周刊与财的紧密连接性,告诉人们理财的重要性

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不久前亮相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读到这样的广告词,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理财》周刊的广告词)总结:运用颠倒的手法,幽默的写出了理财的重要性

4听你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中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的广告词)

品析:

具有吸引人的力量,让您觉得它肯定说的是您想听的

5.读东财大书,圆大财东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在书市上的广告词) 赏析:是说在那里念书,就可以发家致富

6.加净护肤霜,像妈妈的手,温柔依旧”(加净护肤霜)

赏析:以妈妈的手来比喻护肤霜,使人感到亲切、温暖,产生了极强的亲和力。

7。“电话就是你的高速公路”(贝尔电话)

赏析:将贝尔电话比喻成高速公路,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贝尔电话就是一种具有快捷、方便性能的现代通讯工具。。“这儿的网速很快,请系好安全带”(某网吧),

8.“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某广告公司)

赏析:它运用借喻的手法巧妙地表达出广告公司的服务特点。

9.“这儿的网速很快,请系好安全带”(某网吧)

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为了体现网速之快,而把似乎并无多大联系的“安全带”扯上关系,更加形象、夸张地表达出网吧的优势,也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自12月23日起,大西洋将缩短20%”(以色列航空公司)

赏析:谁能将大西洋缩短20%?这一夸张的说法是要强调航线开通以后,人们的旅行将更加的快捷和方便。

1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丽美容香皂)

赏析:谁能将时间倒流?说法显然不合理,但它却新奇生动地说明了香皂的美容效果。

12.“她工作,您休息”(凯歌全自动洗衣机)

赏析:把洗衣机比拟成“她” ,使原本并无生命的商品人性化了,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易于消费者的接受。

13.“别踩,我怕疼”(草坪公益广告)

赏析:把小草比拟成有感知的人来写,富有很浓重的感情色彩,引人深思,从而让人产生恻隐之心,实现广告效应。

14.“双脚不再生气”(达克宁霜)

赏析:双关。“生气”一词,一方面是用了达克宁霜后脚气不再有了,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患者治好了脚气心情也舒畅了。

15.“一贴见笑”(东方治血膏)

赏析:双关。这里运用了谐音双关,“笑”一意为“效”,指产品的疗效好;另意为“笑” ,指患者用了此药后相当的满意。简单的几个字就巧妙地传达了很多信息,并且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可谓是众多商家最佳的选择。

16.崇尚自然品味,散发青春活力(某镜片公司)

赏析:用两句文字优美、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不同角度说明了产品所具有的特性,给人一种美和自然的享受。

17.“臭名远扬,香飘万里”(某臭豆腐店)

赏析:以“臭”扣住产品,说明产品的特点,再以与“臭”相反的“香”衬托出臭豆腐的味美,非常的巧妙。

高一四班郑文强

查阅资料整理结果

(四)

知识总结

广告词中通常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1.比喻:更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语要在很短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广告生动形象,更含蓄,更鲜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2.拟人:拟人是指在广告语中把本来没有生命或感情的商品或事物根据想象而比拟成富有感情和思维的人的一种修辞手法。这样使商品更富人性化,广告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是表达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3.排比:使表达其气势磅礴,读起来琅琅上口。

4.引用: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既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形象地介绍了产品特征;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5.顶针:使广告读起来琅琅上口,更诙谐幽默。

6.化用:有趣生动

7.夸张:夸张是在广告中为了体现产品的某一性能或特征而故意夸大或缩小地进行描述。它往往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性,冲击人的大脑,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人注意。

8.双关:双关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里两层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广告语中巧妙地运用双关就可以创造出新颖别致、内涵丰富的广告语,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9.对偶是指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的两个词或句子成对排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需要声调、词性、词义和句式巧妙的结合,因此在运用于广告语中时能达到形式优美、音律和谐的效果,从而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也便于消费者的记忆。

还有很多修辞,就不一一说明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作用——使广告更生动,有利于揭示产品性能与特征,揭示事理,更能引人注意,给人以独特的印象,给产品注入一种人性、自然的活力,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实现广告语自身的价值。

收获与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广告对企业、厂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告词的写作在语言修辞运用上有它自己的的基本要求,修辞应用恰到好处,才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但着市场竞争的

日益激烈,广告语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某些商家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故意用一些可能会影响受众心灵健康的广告语,从而在社会上产生负面的效应。以在修辞方面为例,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滥用修辞的广告词。如:“你有二房吗”(某房产公司),这明显滥用了双关,广告的本意是:“你有第二套住房吗” ,但“二房”的本意是属于旧社会的一种丑恶现象,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达不到广告的目的。还有出现了很多滥用谐音的广告语,如把冰箱说成“制冷先锋” ,颜料为“好色之涂” ,痔药说成是“有痔无恐”等,误导了众多特别是青少年的消费者。所以在设计广告语时,不仅要达到推销商品,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且要注重其社会效应,促进广告语的健康发展。巧用修辞手法,以优美、典雅的语言艺术感染消费者,展开美感上的心理攻势。这就是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的妙用吧!

高一四班郑文强

推荐第5篇: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运用“画图”策略,培养小学生 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研究进展报告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一小学 (751500)

刘芳

带着对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疑问,满怀期待的参加了“2014国培”计划课题组。在课题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各位优秀教师、专家对于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策略的探求,对我触动最深。下面根据本次学习中各位教师与专家的授课和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课题组老师的配合对如何运用“画图”策略,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做一下小结: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按照课题计划,如期进展,首先在前期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研究内容,讨论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安排(附表一)。接着,制定调查问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分析问卷。2015年1月5日向指导老师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在全面实施阶段。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划全面实施研究过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运用“画图”策略,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方法。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几个方面的的内容,组织参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互相交流。 (4)撰写论文 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二、对于如何运用“画图”策略,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点拙见:

1.帮助学生不断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画图策略的体会,应从低到高逐步渗透。初始阶段低年级孩子对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借助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例如:课题组的张海霞老师在教学“比多少应用题”时谈到比多少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总是分不清,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逻辑。如果从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教给学生借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当然这时的图应以实物图为主),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2、抓住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重要内容

教学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在加深问题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使学生能够产生迁移,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未解过的题目,学生经过自己的画图、分析也能找出解答的方法。例如,比多少、倍的认识、有余数除法、行程问题、分百应用题,以及搭配、鸡兔同笼、植树等一些特殊问题都是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重要内容。

3、重视对解题策略的指导,将“隐性”的策略“显性化”

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知识教学和问题本身的解决,而不重视对解题策略的总结和归纳,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将“隐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显性化”。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到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具体求解问题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需要运用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使学生注意是否要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所使用的策略,并组织交流。在适当时候,教师可以总结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收集使用这些策略的典型实例。总之,教师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重要的目标,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体验出画图策略的作用。可以这样指导:

a、读题:要求学生熟读题目,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b、画图:启发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 c、显示: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可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 d、分析:在画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e、解答:确定解题过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解答。 学生通过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就能体验画图策略的有效性,感受直观图形对于解题的作用,形成应用画图策略的兴趣和自觉性。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不同阶段对画图策略的渗透、总结和整理。可从实际演示、操作活动中渗透画图策略,也可从模拟演示、画图示意及抽象的线段图中体现画图策略。整体把握画图策略,系统地进行指导教学。

5.画图策略与其他策略的联系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画图策略固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解题策略,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灵活应用,有时需要与其它策略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迁移类推,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轻而易举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之后,又将平行四边形剪、拼转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6.注重画图策略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小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很多,这些思想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石,也是数学通向科学殿堂的桥梁。因此,运用“画图”,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 (1)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2) 对应的思想

解答分数应用题采取对应的思想方法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解题方法。分数应用题的对应关系是指量与率的对应关系。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量与率直接对应,在复杂的应用题中,量与率的对应关系是间接的,这种间接的对应关系,有时“量”是隐蔽条件,有时“率”是隐蔽条件,也有时“量”与“率”都是隐蔽条件。因此解题方法的形成,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与率对应的前提下,这是解答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重要环节。而画图策略在帮助我们明确对应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集合思想。 (3) 转化的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就是转化思想渗透的典型。

三、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新课程中 “解决问题”列为数学教学中的四大目标之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须达到的“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具体规定:“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材方面:解决问题不单独成章,而是把它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呈现。新教材中应用题已改头换面谓之“解决问题”;而且表现形式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好处多多„„。

教师方面:很多老师不适应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编排特点,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着重于计算教学;或者把教材中的应用题简单化,当成了练习题;或者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越雷池半步。

学生方面:在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

四、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对此课题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课题研究几个方面的的内容,参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但不够详细,存在应付现象,几乎没有阶段性的总结。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学生方面:

1、会做的题他不画图,不会做的题找不到画图的思路,想不到画图。

2、学生利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画图的能力也不强。

3、利用“画图”来检验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学生几乎没有。教师方面:

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是否还教给学生画线段图当前画图解决问题,当前有关画图解决问题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也有不少学生很难会想到运用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除非教师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新教材中体现的众多解题策略,在“画图”策略上是否有系统设计?

六、今后工作的思考

督促课题组全体教师全力以赴,继续查阅资料,挖掘小学生学习“画图策略”的使用范围,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听课、磨课等形式,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结果进行考察,写教后感悟、随笔、论文,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与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案研究,写下教学随笔和教后记,以便总结实践经验,指导教学,圆满结题。

推荐第6篇:总工会课题报告

中共赣州市委创先争优(“三送”)活动 2011年研究课题

如何进一步加强城市志愿者队伍建设

全南县总工会

2011年3月10日

如何进一步加强城市志愿者队伍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此背景下,作为城市公益事业的志愿行动及其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被赋予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城市志愿者队伍建设,对推进和谐城市发展、构建和谐城市必将产生越来越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调查,结合当前社会对我县志愿者的看法及反映,我县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主要问题及原因。

1、志愿者精神的社会宣传有待进一步深入。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在我国还是一项发展中的事物,在我县更是没有得到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远未被大多数居民认知和接受,例如人们往往把志愿服务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好人好事,偏重轰轰烈烈的效果,而忽视其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

2、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存在误区。现阶段,社会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部分人认为志愿者是廉价劳动力,人手不够,就叫些志愿者来补充吧,这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部分志愿者的积极性。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德角度,志愿者都不是也不应当成为服务对象降低成本的工具。二是部分人印象中觉得志愿服务就是学雷锋做好事,有的甚至认为是形式主义、作秀,对志愿服务有主观排斥感。三是部分人误认为志愿者行动是有闲暇有闲钱的人从事的慈善活动,与己无关,没有认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不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过程中提升自我、快乐自我”的志愿者境界。

3、项目设计单一,参与社会管理不足。志愿者行动除服务重大活动外,主要以帮扶困难和弱势群体为主,虽然服务项目不断被发掘,但从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志愿服务项目还比较单一,缺少对社会课题和社会需求的深入、可行性系统分析,难以为公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可行途径。

4、志愿者缺乏专业训练。现在志愿者的服务工作正在从单一化、简单化向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所以从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上,要求志愿者必须具有一些专业化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据了解,我们对志愿者的专业化训练还远远不够,训练体系也不够完善。为了把握志愿者事业的前进方向和形势的需要,要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化训练,建立并完善志愿者的训练体系,明确志愿者的责任与相关权利,培养对志愿者服务团体的归属感,使志愿者得到志愿服务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达到强化自我的目的。 结合现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城市志愿者队伍建设谈几点意见。

1、进一步加大对志愿精神的宣传力度。“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宣传部门应将志愿精神列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规划和安排,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系统地、持久地宣传。要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的日常化、生活化理念,引导广大群众将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时尚、新的生活方式。尤其要注重传播“人人都是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精神,正确认识志愿服务和义务付出不仅仅是注册志愿者的事情,即每个人是志愿者,志愿服务既可以是出力,也可以是出钱,甚至是出技术,出主意,营造全民支持和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

2、创新形式,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志愿服务对象已从以困难群体为主向全体成员转变;服务内容从以物质帮扶为主向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并重转变。为适应“两个转变”的需要,我们就必须不断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在继续实施结对帮扶制、设点服务、固定网点服务制等基础上,实行双向互动服务、挂牌服务、集中服务等服务方式,这些服务相互补充,彼此衔接,从而实现志愿者服务活动经常化。

3、建立健全志愿城市服务的激励制度,为加强城市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动力机制。一是自我价值激励;二是自我成就激励;三是自我提升激励;四是自我快乐激励。惟有让志愿者正真感受到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的自我价值所在,才能保持志愿者参与行为的内在动力。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应当给予适当的嘉许或奖励,嘉许方式可以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进行。同时,积极推广“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时可以优先得到志愿服务,从而使志愿者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城市志愿者队伍中来。

4、实践成长,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坚持鼓励参与和发挥特长相结合的原则,使志愿者在奉献社会中能运用专长,提升人生价值。一要重视专长,集约服务。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在新招募志愿者的同时,就把志愿者的爱好、特长登记在册,在设立项目的时候将有相同特长和能力的志愿者安排在同一项目中,打造服务强队。二是提供平台,展示风采。按照量体裁衣原则,尽可能为志愿者提供有利于最大限度施展才华的个性平台。 志愿服务是一项大有可为、崇高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热情、无限的爱心、积极的行动、永远的坚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政府、企业与非营利及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将越来越密切,志愿者将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公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大力支持、引导、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庞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志愿者队伍,必在和谐绍兴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推荐第7篇: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开题报告

祁县第三小学

一、目的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才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为此,我们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研究,使广大教师接受和内化有关理论成果,转变教育者的观念,破旧立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学习指导模式的研究,将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技术形态,借以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争取在教学中有新的发现、创新。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寻找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关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研究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首先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

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其次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还有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定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四、研究的重难点

(1)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施操作水平。

六、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落到实处,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对学生的合作如何评价及教师课堂如何指导和调控等。

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弱势群体的。开发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七、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3)制定方案

(4)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7月)

(1)教学观察。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总结、反思。找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收集整理案例。每个月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和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进行阶段性总结。

(4)撰写中期报告。根据研究专题撰写中期报告,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

第三阶段:深入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7月)

(1)总结实施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

(2)做好课题实验的监测、评估和总结。

(3)收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的《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集锦》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苗丽英课题组组长,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对课题研究总体控制,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核心成员11人:

张艳花课题组副组长,主持课题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课题组各类会议、研讨、研修课的开展,负责课题组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负责小组合作的合理性研究。

闫可可负责小组合作的分类研究,负责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任作凤负责四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郭彩萍负责三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组员:刘靖、李斌娥、胡戎丽、闫金萍、张世光、胡利冬、杨美丽

推荐第8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成果报告

虢镇中学生物课题组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学生的生物科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由此我们提出了“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听课效率低下的归因分析,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具体实践进行课题研究以期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所用,促进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推动我校的生物学科教学。

关键词

生物学科,听课效率,学习方式,调查问卷,归因分析

问题的提出

背景

高中学生课堂上听课效率低下情况已相当普遍,学生的生物科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部分学生上课时萎靡不振,提不起精神,时有打瞌睡的现象,课上听课的注意力明显不够集中,听课效率低下,上课走神,反映出学习的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平时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及时,总是想到考前搞突击,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这种现象,许多教师已经习以为常,其危害性也就常常被忽略,以致这种隐性的“厌学”在现在的中学阶段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做了一种不成功的铺垫。

核心概念的界定

提高听课效率,从学习方式方面即要实现有效学习。

“效率”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或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的一个简化表达。

“有效学习”指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非常有效地布置作业,它不应该是让学生做题海,而应该是做尽可能少的题就能掌握尽可能丰富和牢靠的知识,它应该是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快速变化21世纪的挑战中成为“常胜将军”。

在充分分析学生生物科学习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的前提之下,研究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

1 策并加以实施,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使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方法

(1)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2)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过程

1、理论研究

开题后开展课题理论研究,布置了近阶段大家要完成的任务,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打算和设想。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通知及课题研究进度计划表等有关资料印发给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以便大家能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一步一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作了一次很好的动员。同时从同类项目研究中吸取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所用;以及研究通过学科教学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科教学取得成效。

2、调查研究

根据研究方案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了 “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的调查问卷”。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电子表格软件设计了电子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终端完成问卷,既避免了学生对纸质问卷的反感,又减少了纸质问卷的资源浪费和无效问卷的产生,更有效的是应用软件全方面的统计功能大大减少了纸质问卷统计的人力投入。

成果的主要内容

1、阶段性成果:《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的调查报告》。

高中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原因:

客观原因。教师迫于升学压力,题海战术使学生无所适从。复习课教学方式单一,各科教学千篇1律,导致学生审美疲劳、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对普通班学生缺乏赏识与关爱,使师生关系缺乏和谐感,有效教学难以实施等等。

学生生物科学习课堂听课效率低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课一开始就开始分心,整堂课都处于注意力分散状态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另一种是,课堂中途不知不觉注意力离开课堂内容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在情绪反映程度也不同,虽然两者都表现出对课堂听课效率低下表示担忧和焦虑,但后者情绪体验更强烈。个体意志努力也有差异,后者学生大都强调自己也对自己做过暗示,要好好听课和学习。但情绪上还是为此事所困扰。

2、研究成果:《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结题报告。

2 反思

1、由于过去课题组老师较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实验研究,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学校教科室和教研组的很大支持。现在我们总算完成了课题研究,不管效果怎么样,至少,这一次课题研究使我们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了解了许多。

2、因为课题组老师本职工作都很忙,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及业余时间进行。光是进行课题理论研究及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感觉时间比较仓促,真正意义上说,我们的课题还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推荐第9篇:课题阶段报告

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七 台 河 职 业 学 院

《高职护理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主持人:史晓琪

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课题《高职护理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于2016年1月份立项开题,目的是想真正建立一套《儿科护理学》新颖的教学模式,解决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过程中小班授课课堂过于死板的现状,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反思教学,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李院长、教务处及系部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有了大致的研究方向,就是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一体化教学,课题正在研究中,预计于18年1月份结题,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报告如下:

首先介绍一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搜索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包括理实一体化的内涵,具体实施整合方向等等;通过网上研讨等形式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学生的考察,了解学情,确定理论与实践具体的结合点,引入其他科目如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我们选取了155护理专业的二班、三班做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传统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目前正在实验研究中,预计期末能够搜集齐全完整数据,包括学生各章节测试成绩、期末成绩、实训技能操作考核结果、对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满意度调查结果、对引入的实践内容的兴趣度等,并做进一步分析。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二、一体化教学的目录框架

从各章节提炼出12个教学项目,引申出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这些技能可以来源于儿科护理学,也可以来源于其他专业科目,这也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为很多实训技能需要其他科目的知识辅助,这就对教师的知识贮备和素养要求很高,如何合理编排技能,怎样设置核心技能与辅助技能等。当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和小组成员一起商讨了对策,认为当有其他技能涉及时,任课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相关技能,也可以邀请相关科目的教师现场指导或者间接指导给任课教师。以下是我们提炼出来的12项教学项目及相应的课时,并且每一个项目都引申出核心技能及辅助技能,与具体的实操结合。

项目名称 学时 核心技能 辅助技能 小儿年龄分期特点 4 小儿各年龄期特点 各年龄小儿营养需求 小儿体格发育 4 体格发育常用指标 小儿基础护理技术 小儿感知觉、运动发育 4 小儿运动功能发育 小儿感知觉发育 各年龄段儿童游戏 2 小儿体格锻炼方法 小儿游戏种类 小儿护理技术操作 4 身高体重评估及护理 更换尿布、洗澡抚触 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6 足月儿与早产儿护理 新生儿蓝光疗法 腹泻小儿的护理 4 腹泻患儿的护理措施 临床补液的方法 肺炎患儿的护理 4 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 小儿雾化吸入法 肾炎患儿的护理 4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小儿导尿术 贫血患儿的护理 4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白血病化疗的护理 糖尿病患儿的护理 4 糖尿病的分型及护理 胰岛素注射的护理 小儿急救的护理 2 常见小儿急症的护理 小儿心肺复苏法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及相关成果

1.运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知识,并且想在学期末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临床医院以及社区、幼儿园等地,主动获取知识。

2.建立了各章节儿科病例分析题库,每节课拿出一个病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结束一个系统的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本系统的疾病,自己设计病例,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将该疾病的症状、体征、发病原因、相关检查、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展现出来。同时扩展出与本节课相关的辅助技能,既可以加深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又可以让学生体会护士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3.建立典型儿科护理学微课资源,我们制作了8节具有代表性的儿科微课视频,目前已经上挂至学院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同时发表论文1篇,制作了《儿科护理学》的一体化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4.把护士资格考试的内容渗透到每节课当中,在授课时,教师应标注各系统考点,出题频率,考核形式等。

5.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我们打算将学期末考核分为三部分,试卷理论答题占50%,课堂表现占20%,实训见习占30%。另加设平时小组情景模拟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根据其表现评分。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遇到有价值资料时不能及时发现。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

3.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设施还不够完善,有时候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五、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做到多思考积累、多交流总结。

2.继续完善教学项目的提炼,仔细推敲核心节能与辅助技能,更好的与理论知识结合,力求将每一节理实一体课做到最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更丰富的护理知识。

3.研究成果展示应该更及时。

医疗卫生系

史晓琪

2017.06.16

推荐第10篇:立项课题报告

《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实践研

究》研究报告

课 题 负 责 人 车海娜

课 题 组 成 员

结题报告执笔人

荥阳市第四初级

2014年

《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实践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该课题在荥阳市教研室的指导下,由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承担,共有2位教师,300余名学生参加本次研究。课题从2013年底开始研究实施,我们从问卷调查着手,然手撰写调查报告、研究计划,再向荥阳市领导和专家提交立项申请书,于2013年月经荥阳市批准立项为荥阳市教科研研究课题,之后我们采取学月研究目标制,促进研究工作有序推进,现在已按研究计划基本完成预定研究任务。并产生了一定的效应,并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语文学习怎么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首先应该是拓宽语文教学资源,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之间融化沟通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观发展。而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2.现实背景

我校为公办寄宿制学校,采取的是封闭管理模式。经调查,这种寄宿制学校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在校的时间从早上7:00—下午5:00以及晚上7:00以后都是统一学习时间,这种统一作息时间的管理特点使学生整天都在老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

(2)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参差不齐和杂乱。他们往往沉缅于流行的时尚文化快餐,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所以收效甚微。

(3)在历年的中招考试中名著阅读的比例也越来越重,考察点也越来越细。 (4)教师无力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整天都在老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语文老师没有多余的时间专门进行课外阅读。当然,若能得到重视,寄宿制学校统一管理模式也更有利课外阅读的规范组织和指导管理,学生较好的家庭经环境也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基础条件。

3.其他相关研究述评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校、教师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专题研究。经过上网查询,了解到他们有的已经进行专题立项,有的正在开展细心的研究,有的已经取得优秀的成果。经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些研究者几乎都是教育专家或公办学校教师,他们的研究成果能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很多学习和帮助的地方,但我们作为一个寄宿制学校,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需要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

(二)研究意义

1.探索系统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和活动模式。 2.提高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技能和综合教学技能。 3.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4.培养学生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二、课题界定

在此课题中,“寄宿制学校”:指学生从周一至周五全部在学校内学习和生活,中途非特殊情况不能离校,这是课题实施的环境和背景。

“中学生”:指义务教育7—9年级的学生,这是课题实施的对象。 “课外阅读活动”:一方面指课堂之外的学生阅读,这是学生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指课本之外的学生阅读,这是学生的阅读材料和内容来源。是课题的研究重心。

“有效开展”:有效指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达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情况和阅读能力形成情况。就教师和学校引导而言,就是要探究一种课外阅读活动规范开展的模式,从而能使学生能从量上和质上完成课标阅读任务,并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具有较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实践研究”:指结合我们的常规教学活动进行研究,点明了研究的方法是行动研究,是在实践中去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内容

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课外阅读为重点,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着力研究中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有效达成的实施途径和推进方法,从而营造书香校园,培养“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求进”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具体如下: 1.研究从哪些方面完善学校、班级和家庭三个层面的课外阅读硬件设施,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物质条件。

2.研究如何利用课前准备时间、自习课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以及周末月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3.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阅读课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开展。

4.研究如何利用课间古诗文诵读和每年的古诗文诵读节活动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传统性经典性和趣味性难题。

5.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指导研究。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适时推荐有效书目,并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

6.研究怎样组织好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提高教师指导技能。7.探索家校合作方式,共同给力课外阅读引导。

大家都知道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家长和家庭的因素,作为寄宿制学校同样如此。虽然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住校生,从星期一返校后到星期五上午离校,学生们都是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但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需要购买书籍,家长也可能愿意买,但买多少书,买什么书,这就需要家长们的支持和教师提供恰当的建议了。其次,学生周末、月假和其它大假回家,更需要家长们提醒和督促孩子看书,这就又需要教师提出要求和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了。

(二)研究目标

1.完善学校、班级和家庭三个层面课外阅读硬件设施,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物质条件。

争取学校支持,在学校充分有效利用图书阅览室、阅报栏、读书墙报等;在班级开展学生捐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柜和在黑板报上开设名句推荐栏;引导家长为学生布置孩子书房或书柜。

2.探索形成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课型模式。

一方面开展阅读指导研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阅读。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探索让教师们掌握有效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形成独特的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课型。以前学生看课外书要么像看电视一样看看画面,要么是随意翻翻,这显然是不够的。但进入中学以后,他们的阅读对象变成了成本的书,这又不能跟语文课堂上拿着每一篇文章都要细嚼慢咽一样去读。我们就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成本的乃至成套的课外读物,甚至还教他们应该如何读报纸新闻。我们要探索出一些易于操作的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课型模式,便于其他教师一学就会,在此基础上去形成个性和特色。

3.探索出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实践活动形式,有效地展示学生读书的成果。我们从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组织各种阅读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平台上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不仅要会读,更要自觉地读,快乐地读,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能持续有效地开展。

4.探索形成家校合作方式,共同协作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引导。

大家都知道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家长和家庭的因素,作为寄宿制学校同样如此。虽然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住校生,从星期一返校后到星期五上午离校,学生们都是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但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需要购买书籍,家长也可能愿意买,但买多少书,买什么书,这就需要家长们的支持和教师提供恰当的建议了。其次,学生周末、月假和其它大假回家,更需要家长们提醒和督促孩子看书,这就又需要教师提出要求和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了。

五、实验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我们上网查询或阅读相关专著,找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了解其他学校和教师开展此方面课题研究的现状、困难和成果。如《新语文课程标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百度文库里《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思考》以及多次向朋友学校学习她们学校的课外阅读实验研究。

(二)调查法

我们先后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出问卷调查300多份,调查本校学生各阶段的阅读习惯、能力,调查各班集开展读书活动情况,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为我们的研究计划和后面的研究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也不断的调查老师们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及时修订了我们的研究计划,推荐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进行。

(三)比较法 将开展实验研究的班级学生和其他未开展实验研究的学生进行对比,同时也将参研班级的学生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对比分析,掌握参研班级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与变化,为后续研究寻求更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

(四)经验总结法

经常反思,及时总结研究工作中的得失和感受,记录自己在研究中的典型案例,再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成经验文章。

(五)个案法研究法

对课外阅读习惯好和独立阅读能力高的个案以及课外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差的个案做广泛深入的考察,收集整理有关个案的阅读活动资料,包括笔记、日记、录音等,推广优秀经验,用榜样激励和影响全体学生。

(六)课例研究法。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开展阅读指导课和课外阅读展示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例教学研讨,探索出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或教学模式,便于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推广使用。

六、研究的步骤与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实验准备 提出问题

2013年下半学期起,我们开始教学研究工作,当时,学校已经在班级图书角、图书阅览室等硬件方面作出一些设施,也开展了一些相关诵读活动。但我们发现,这些硬件设施还有待补充和完善,已经建成的充分利用不够,开展阅读活动还不够丰富,校园里的阅读氛围还不够浓厚。在随后对学生的学习阅读现状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研讨后,我们最后确定把“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开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2013年下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启动,我们经自愿申请和讨论协调,最后由郭晓冬老师制作调查表分别对学生、教师、家长作出问卷调查,详细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老师、家长们的观念认识现状,由我组织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并整理出其中提出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明确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找到该课题研究的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撰写出课题《研究计划》,并调查我校的作息时间和关于阅读方面的一些管理措施,找出寄宿制学校在中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方面存在的组织管理问题和优势,再上网进行相关问题的查新,各学校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撰写出《课题立项申请书》,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最后提交立项申请。

(二 )第二阶段:实验探索

1.立项并开题

课题立项申请提交以后,我们按计划积极开展了研究工作。

2.以选定班级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三)第三阶段:实验创新及改良

1.按实验研究计划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验证、修正方案,形成最佳研究策略。

在撰写开题报告时,我们认真准备。课题开题后,课题组采取学月研究目标制,在每学月初就由课题组负责人拟定学月研究工作计划草案,然后在课题常规研讨会上进行讨论修订,最后制定出每学月的研究工作内容、目标及相关内容。我们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实践研究,实实在在地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2.对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时间很快进入2014年春期,按原定研究工作计划,我们是要在2014年底就要结题。我们一方面认认真真开展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开始着手汇总整理资料,准备结题。

(四)第四阶段(实验总结与验收)

我们在2014下半年结束时就开始要求所有参研教师开始系统地收集整理资料,做好实验的总结。我们讨论并开始着手结题的相关工作。最后确定由我撰写结题报告等资料,郭晓冬负责收集资料,整理出各项成果的印证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增强了语感,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在学校内产生以下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拓展性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据学生问卷调查得知,有30%的学生特别喜欢课外阅读,60%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只有10%的学生不太喜欢阅读,这已形成可喜的局面。每天下午自由活动的时间,学校图书室里总是挤满了借书的同学。据学校图书管理员统计,每学期学生平均借书量达5本以上。其中最多的学生一年中共读书近百本。现在学校里的学生对于一些世界名著、当代名人名作都熟知于胸。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达到了94%。另外,同学们还经常到书店购置书籍。经调查统计,学生平均阅读总量完全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课题的带动下,每位实验教师都能够做到实实在在地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科研能力也不断提高。她们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在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认真总结,我们认为该课题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一)同学们积极总结研究中的心得体会,撰写出部分有价值的经验文章。1.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密切结合。

我们认为,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只是一种范本,学生要学好语文是要靠大量的文本实践阅读。因此,我们教语文只是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我们教教材但并不拘泥于教材,我们结合教材课文范本和教材单元编排主题,我为学生们推荐相关经典的文本或书籍,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向主题性、经典型发展。

作业一般都有课外阅读的要求。如早读可以读报刊杂志、读自己的故事书;周末月假的作业是完成几页的读书笔记或办一张主题小报。学生在这些作业方式中自然要去多查阅资料,多进行课外阅读。

2.习作指导与课外阅应用整合。

“学以致用”是我们要求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还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多引用课外阅读中收集的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3.组织好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有效的阅读指导课。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应当从单一的篇章向成本乃至成套的读物发展,这样阅读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针对这一难题,我们从七年级起就开始探索阅读指导课和阅读汇报课的指导模式。通过实践,现在初步形成“迁移推荐—激趣引导—例段赏析—材料要求—自主阅读”的阅读指导课模式和“营造氛围—展示成果—知识抢答—故事推荐—朗读欣赏—启迪交流—写读后感”的阅读汇报课模式。

(五)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学生读书成果汇报展示形式。1.形成了课前三分钟开展读书交流的常规

每节课前都有三分钟的准备时间,我们就利用在这三分钟里,我们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做好上课准备工作,第二件事是练习当周的古诗文诵读,第三件事就是任意抽选一位学生做读书交流。

2.形成了每周班会时间开展讲故事或播报活动的常规。

我校每周星期一返校的下午第三节都是班会课,我们就在班会课前任意抽取两位学生做周末新闻播报,时间是每人三分钟左右。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上台交流的胆量,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们学会看报,懂得新闻时事。

3.专开辟了校园好书推荐墙报。

我们专门在小学部中间的楼道旁开辟出一块黑板做“好书推荐展台”,为学生们介绍好书好文章,让学生们在不经意间了解许多名著名作。

4.完善了校园广播的内容。

每天晚饭后是我们的校园广播的时间,我们与学校大队部联系,从校园广播中开辟出“时事新闻”“美文欣赏”等栏目,每天由播音员介绍一些时事新闻和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些优美文段,在全校营造出一种阅读氛围,增加学生对时事的了解。

5.形成了课间古诗文诵读的常规与模式。 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时间,我们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前集中开展英语诵读和诗文诵读活动。其中星期一三五为“疯狂英语”,星期二四为“古诗文诵读”,我们先后诵读了“三字经”“唐诗精选”“弟子规”等中华经典诗文。在这样恢宏的朗诵中,学校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6.形成了每学年一次的“古诗文诵读节”常规。

为了检阅学生们平时的阅读情况,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浓厚学校经典阅读氛围,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古诗文诵读节”。学生们将自己平时阅读的故事、诗歌或以朗诵方式、演讲方式、或改编成话剧歌舞进行表演。从而使学生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改变了学习古诗文的枯燥、呆板等传统方式。

2011级小学生毕业会考成绩:1份

九、课题开展保证措施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真正进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首先加强教师学习。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使教师们准确把握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也上网学习其他教师和地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著作,这是教师们能顺利开展此项研究活动的理论保证。

(二)增加了班级、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课外书籍储备,促进其它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物质条件。

学校建立标准的图书阅览室,充实图书容量;建立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多种阅读渠道;开辟阅读墙报、开辟设立阅报栏、成立校园之声广播台;班级建立图书角,主要以学校配备和学生捐书作为书籍来源;家庭建立孩子独立的书房书柜。

为了给学生留出读书时间,我们加强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作业量。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中专门设立阅读课,鼓励学生大课间到阅览室看书;我们还从本课题中分解出《落实中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拓展教学策略》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恰当的补充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周末或月假,我们也把阅读作为实践性作业之一,促使学生去多读书。

(四)营造书香校园。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上与我们课题研究紧密配合,充分利用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砖营造读书氛围。

(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

我们学校是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我们就利用这些平台和时机给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家长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家长们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监管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督促学生课外阅读目标的落实。我们引导家长们们在家里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他们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看书,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去熏陶感染学生,尽量避免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被强制性接受。同时,我们分年级制定了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目录。这样,就可以让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了。

十、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缺乏具体的指导,许多工作做的不够细致。

(二)对实验教师缺乏跟踪指导,参研教师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过程和研究成果不均衡。

(三)实验研究过程中理性思考不足,及时总结经验不够。

十一、实验小结

一年多的实验表明,《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实践研究》,是一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人才培养的实验。通过实验,弥补了现行的语文教材中阅读量小,学生阅读面窄的弊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变,加快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应的发展。

第11篇:课题开题报告

滨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号BJK12513-70YY056)

“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的课堂设计研究”

开 题 报 告

滨州市沾化区富国实验学校

“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的课堂设计研究”课题组

“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的课堂设计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单一地讲,学生枯燥地听,墨守成规地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背单词,做书本后面的作业,造成教师无法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们对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难以接受。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进度,忽略了互动,殊不知,教学既在课内,更在课外,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必将成为学生以后学习英语的瓶颈,必然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以单纯的要求学生背诵为主,形式单一,无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语言能力。

从电子教材十多年来的试用、实验、探索,其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简单的纸质教材的电子化,而是具有多媒体功能,具有交流与反馈功能,具有网络平台远程支持的功能。“让教学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效,让成长更全面。”正是英语数字教材的初衷,这套教材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书中丰富的图示动漫呈现使学生学习过程,轻松而有趣味;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口语能力迅速提高;模块化的教与学工具让学生轻松记单词背段落;丰富的个性化学习资源让学生阅读写作不犯愁;资源库动态测评系统让学生高效从容备考。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使用数字教材,注意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力求突破英语传统教学的瓶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语言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本课题研究依托信息技术环境,引进《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运用数字教材和纸质教材相结合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把信息技术融入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迅速高效地提高英语素养,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2)迅速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

利用数字教材进行初中英语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尽快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探索出一条运用数字教材和纸质教材的有机结合来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模式,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 理论意义:一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践行既适应时代要求,又有利于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的新途径,丰富和发展现代教学理论;二是探索出能使师生进行更有效的动态交流的课堂设计模式。

(2)实践意义: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

探索出网络环境下,更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语言教学,优化课堂效果,使课堂形成更为有效的动态交流教学。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课题研究所总结出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优质教育理论,为广大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优质教育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优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指导。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网络信息、社会实践等获得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运用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建构主义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培养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学校中青年教师居多,他们教学功底深厚,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易于接受新知识,勇于挑战新事物。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力强,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提出了以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学校特别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化示范校。设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和科研机构,购置了能满足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计算机近60台,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为实验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在所有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积累了大量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宝贵经验,造就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热衷于教育改革实验的教师队伍。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全力支持这个课题,要求我们全力以赴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此课题。我们的课题准备用2年的时间来完成全部研究任务。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数字教材

数字教材又称电子课本、电子教材、电子教科书,是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它把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的融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支持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反复使用,而且具有及时性、共享性、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特点。在媒体资源方面,它把文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媒介进行整合,并且具有动态性、生成性特点。早年也有人认为电子教材就是简单的纸质教材翻版,现在早已经被否定了。

2、课堂设计

2 所谓课堂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有以下特点:

1、规划性。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如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运行。

2、超前性。既然教学做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作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达到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

3、创造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教学设计者,总是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新课独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数字教材不是单纯的简单的纸质教材的电子化,而是具有多媒体功能,具有交流与反馈功能,具有网络平台远程支持的功能。“让教学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效,让成长更全面。”正是英语数字教材的初衷,这套教材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然而在传统的仅利用纸质教材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资源枯燥单一,教师难以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互动效果不佳,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更何况,教学既在课内,更在课外,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瓶颈。因此本课题研究基于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使用数字教材,注意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精心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力求突破英语传统教学的瓶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英语语言能力;构建新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探索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有机整合,把现代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融为一体,探索出一套通过营造接近真实的虚拟语言环境的典型教学案例,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高效英语课堂设计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数字教材所能提供的教学设计的优势。

3.利用接近真实的虚拟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研究对象

我校初中在校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观察法、文献借鉴法、案例研究法、口语大赛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七、实施步骤

1.课题立项阶段(2013.05---2013.09)

根据市教育局电教站关于数字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要求,填写《初中英语、语文数字教材有效模式研究》的子课题申请书,组织学校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步骤。

3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前期研究阶段(2013.10—2014.06)

成立课题组,组织成员学习培训,分工协调,明确任务,搜集材料,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中期研究阶段(2014.06—2015.06)

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组各成员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讨论、总结,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后期及结题阶段(2015.06—2015.12) (1)各实验教师搜集整理资料。对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并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办法。

(2)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申请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及时加以推广,不足之处及时总结。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成立课题组:课题负责人王玲为我校英语骨干教师,有较强的课堂实践能力。参与了省、市级课题工作实践,对课题研究机制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有较好的理论研究素养,同时,还参加过全国英特尔数字化电脑培训,有较高的微机操作水平;课题组成员王双奎、冯月霞、杨倩、张丽红、宁方敏、刘宝田、韩丽等都具有本科学历,有很强的研究水平和教学经验,发表论文多篇,完全有能力高质量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部分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已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农村初中英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且善于学习和思考,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长期关注英语课改动态,矢志英语教学改革;课题主持人曾长期致力于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且富有组织协调能力。学校将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因此在确定的期限内课题组能够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学校态度: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全力支持这个课题,要求我们全力以赴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此课题。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研究调查数据保障:近年来,随着学校环境不断改善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室里都配有电子白板,教师个人都配备了手提电脑。

(2)研究经费保障:课题研究启动后,学校将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将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

(3)研究时间保障:我们的课题准备用2年的时间来完成。

九、研究人员的安排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的分工,具体如下:

1、课题主持人:王玲负责监督课题各项研究及实施情况的客观有序和理论指导。

2、课题组成员;

王双奎:搜集有关理论书籍;

冯月霞:课堂教学应用,案例收集; 杨 倩:阶段性总结;

张丽红:相关论文的撰写; 宁方敏:研究资料的整理。

4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各位老师及时交流研究的过程、方法、收获和困惑。

十、研究预期

1.探索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整合,把现代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努力研讨打磨一系列通过营造接近真实的虚拟语言环境的典型教学案例。

2.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摸索出网络环境下,更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式,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高效英语课堂设计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语言教学,优化课堂效果,使课堂形成更为有效的动态交流教学。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上述内容悉数归入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报告》,该《报告》预计于2015年11月完成。

富国第二实验学 2013年11月12日

第12篇:课题开题报告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社会层面看,近几年,由于流行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却南辕北辙,没有接受好道德的教化,思想行为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从家庭层面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宠爱,甚者出现一家六老围着一小转的局面,家庭教育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教育的基本准则。社会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道德教化真正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德育如何贴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当人们徘徊在道德迷失的十字路口,传来了呼唤传统文化道德回归的时代最强音。社会上、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关注国学道德精髓。有感于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以及我市“仁爱乳山”特色品牌的构建,我校将“全人的发展”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并从道德建设入手,令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提升生命。

社会的推促,学校的现状,使我校德育很快找到了切入口,紧随时代的脉搏跳动,把目光锁定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上,传统的道德文化,成为了我们化育学生优秀品德的真经,这些宝贵的儒家思想精髓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依托校本课程,推动学校德育系统化、序列化。2.结合传统节日,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3.利用家庭社会资源,构建多元教育主体。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举措,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题将特别关注这些学校,通过对其实践经验的分析研究,凝练提升其经验并进行推广宣传。

中小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和功能。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锋,道德无序,信仰缺失,功利浮躁也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不良倾向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小学德育问题日益凸显,学校立德树人的职责和功能无法真正落实。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就成为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是提升德育实效、培养优秀人才的客观要求。

三、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

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感悟道德、体会道德, 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②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传统节日文化氛围,逐渐浸染学生的灵魂,在 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培育学生优良品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以德树人。

2.教师方面:

①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通过传统文化的培训厚实文化底蕴;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以往空洞德育、口号德育的局面,使教师找到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③通过德育课程的实施,也促进了德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慢慢走向研究型、创新型教师之列。 3.家校方面:

①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教育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通过课题的开展,有效推进学校的特色品牌的创立,从而实现家校共赢的和谐温暖局面。

四、研究内容 学生层面:

1.利用小班优势了解班级学生的德育现状;

2.基于现状分析以传统文化为抓手,有效开展针对性德育活动;教师层面:

1.创新育人活动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性

2.选择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出适合的校本课程 家校层面:

1.开设星月讲堂,进行教师、家长两个层面的培训讲座。2.实现育人与求知双赢的工作策略与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研究的教师、家长进行关于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培养目标,调整研究方法,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2、文献研究法。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传统文化育人的理论、立德树人方法、家校联动方式等进行分析探讨,构建适合我校的依托传统文化家校联动育人模式。

3、行动研究法。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采用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边修正,使整个研究成为研究培训、学习提高相结合的过程。

六、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 阶段目标:

(1) 通过培训活动,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为课题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2) 通过研究方案的拟定,开题报告的撰写等,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阶段内容:

(1)组织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组织教师收集、学习、检索前人对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的信息,进行理论学习。

(4)对教师进行培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教师撰写学习体会或心得。 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问卷调查汇总,每位研究人员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或体会或深度学习方面的论文。

阶段负责人:于晓丽杨仲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月—5月) 阶段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了解家庭教育的普遍现状与存在问题,寻求家庭德育教育的规律以及问题解决的办法,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指导、引领家庭教育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并借助不同的平台,真正做到提升学生、教师、家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德育策略。 阶段内容: 学生层面:

1.开展经典诵读与考评的有机结合

学校组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经典篇目让学生诵读。通过早、午、晚阅的形式组织学生诵读及”每日一看”。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此项活动的深入情况。另外,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开展“经典伴我成长——古诗文诵读和传统文化讲坛活动”及“感悟《弟子规》”演讲比赛活动。强化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化。

2.搞好德育实践活动:全面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学校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民族文化的精髓从陌生到亲近直至溶入到学生的血液中。

教师层面:

1.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组织教师选择整理系统化的与现代德育目标的经典内容,编写成校本教材,在潜移默化中渗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言行育人、课堂育人

让知识传授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了“主题班会”和“道德讲堂”的教育功能。

家校层面

1.通过亲子活动及家长开放日,携手家长共育“真善美”之人。 2.共评学生德育成长活动: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 3.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使家长意识到自身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加入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来。

4、开设星月讲堂,进行教师、家长两个层面的培训。阶段成果: ①完善的评价体系。

②体系严谨、内涵丰富的德育校本课程。 ③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写好实验阶段的研究报告; 阶段负责人:全体课题组成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6月) 阶段目标:

(1)通过资料的整理,形成系统研究成果。 (2)通过反思研究历程,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阶段内容:

(1)全面系统地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准备迎接教科室的课题结题、评选。

(2)总结反思研究历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阶段成果:

研究报告,教师发表论文,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资源、校本课程等。

阶段负责人:于晓丽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2.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立德树人”校本课程体系。3.营造“立德树人”环境。 4.教师相关教育论文集。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是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科研集体。

课题组成员全为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有的执教过市优质课,有的被评选为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明星等,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

2.课题组建立定期科研制度。通过定期的点面结合培训、教研反思等活动,使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得到及时解决,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质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我校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科研能力较强,同时本课题的研究适应当前中心和学校的工作重点,会得到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第13篇:课题中期报告

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 实践与研究

课 题 中 期 报 告

新安县实验小学

开展惠及全体农村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的

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

宫敬

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结合当前我市将“一校一色一品,一生一技一艺” (一个学校、一项特色、一个品牌项目,一名学生、一项锻炼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建设列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重点实际,加强本市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坚持“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指导,我校自从开始课题实验起至今,现已逐步成立了四十余个艺术类社团。

课外艺术活动的正常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艺术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从2013年12月课题立项以来,我校领导一直靠前指导,认真对待,重点实验,围绕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二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现作如下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

1、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具有的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是学校全面实施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创建特色校,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学生个性的好载体与好帮手。

2、完善了学校艺术工作规章制度,形成艺术教育制度化和人文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艺术课。

4、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地方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努力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艺术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活动,使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参与率有30%上升到80%以上。

三、课题研究计划

自从成立担任课题研究以来,我校依据总的课题研究计划制定了自己的具体计划:

第一阶段(2014年1月—3月)前期准备:制定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多方面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初步了解课题内容。组建课题实验团队,落实人员分工,并确定实验项目,制订实验工作方案并及时上报。

第二阶段(2014年4月—2015年12月)具体实施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计划,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2014年4月—2014年6月,学校制定课外艺术活动实验工作方案,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展各类智能和技能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2)2014年6月—2014年12月,小结、分析实施情况;对照研究目标,调整研究方案。结合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积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3)2015年1月—2015年12月,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再次实施。以合唱、舞蹈、课本剧、朗诵、器乐、绘画、手工制作、书法等艺术形式,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并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第三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0月)研讨总结评估阶段:组织实验成效评估、进行研讨总结,形成实验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过程

我校依据课题研究计划一步步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逐步成立建设了四十余个艺术类社团,并且在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体活动,每逢节假日,我校都根据情况进行多样的展示活动与比赛,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

展示的舞台。其主要活动有:

1.2014年3月,2015年3月,举行了全校性书画比赛 2.2014年4月,举办第三届全校书法艺术节

3.2014年6月,举办了“庆六一,梦想起航”艺术活动成果展示,包含表演和优秀作品展示

4.2014年9月,我校举行了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比赛和红歌赛

5.2014年10月,我校举办了“迎国庆,文化墙比赛”和读好书演讲比赛

6.2014年11月,我校又举办了全校性第五届艺术节艺术作品类比赛

7.2014年12月,举办全校性的了才艺大赛,为市牡丹杯青少年才艺大赛的选拔做好了基础

8.2015年3月,我校又一次举办全校性的书画比赛 9.2015年 5月8日,我校举办县级教学教学管理现场会,在此综合展示了我校学生艺术社团的作品成果,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10.2015年 6月,举办了“庆六一”才艺展示(包含表演类和艺术作品展示);11.2015年9月,我校举行了全校性的演讲比赛

12.2015年10月,我校举办了“迎国庆,文化墙和合唱比赛”

13.2015年11月,我校又举办了第六届艺术节艺术作品比赛及青少年科技创新绘画比赛

14.2015年12月,举办全校性的了才艺大赛和艺术社团成果展示

五、课题中期成果

实验已经二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教师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挤课、占科现象完全消失,艺术课堂更加规范。艺术活动成果的展示,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进一步促进了校园的文化建设,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1、通过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教学、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课题研究的知识和主动研究的意识。

2、通过研究,不仅艺术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氛围,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也更艺术化。老师在课堂中既关注艺术技能的培养,又关注艺术文化知识的教育。在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中,孩子们不仅能表现美,更能发现美、创造美。

3、积极组织参与县市艺术节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表演类中参与的课本剧、合唱和舞蹈分获

一、二等奖;在市县艺术节艺术作品比赛中,我校参与获奖人数达百分之百。

4、学校领导及师生对艺术教育更加重视。艺术课堂中学生更加用心,能很好的带齐所需工具。艺术课堂更加规范。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在实验的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艺术比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013年12月,崔心雨获洛阳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小学组绘画一等奖。宫敬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2014年1月,狄佳文获新安县2013年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小学组绘画一等奖。

2014年6月,七彩阳光美术社团被评为洛阳是首批优秀社团;宫敬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2014年9月,陈秀文、周博、马怡辉在新安县春季书画比赛中均获一等奖,蝴蝶获二等奖。宫敬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2014年12月,宫敬获新安县美术优质课一等奖;孙莉红、邵艳丽分别获音乐优质课

一、二等奖。

2015年1月,宫敬获洛阳市少年宫优秀辅导员。 2015年3月29日,我校学生参加新安县春季书画比赛,胡蝶、王璐、李馨雨、武瑞雪获的绘画组一等奖;:李佳怡获绘画组二等奖。汪若琳、朱可言、陈卓凡、王一帆获书法组一等奖。

2015年4月,孙莉红参加洛阳市音乐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

2015年8月,武颖秀、张旭、邵艳丽、郭思斐等教师获洛阳市科技绘画优秀辅导奖。

2015年10月,我校多彩手工社团获洛阳市优秀社团。

六、存在问题

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不仅能发现美,更能表现美、创造美。但也有存在有一些问题。

1、我校学生多,活动空间有限,不能很好展示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

2、专业艺术教师短缺。存在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师资配备结构比例不合理情况。

3、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效性有待加强。

4、艺术活动经费投入有限,影响艺术活动的质量及数量。

5、学生差距较大,课外艺术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实际有差距。

6、展示时间及空间有限,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

7、艺术教师有限,艺术教师工作量大、杂,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七、整改措施

1、艺术教师要加强学习,艺术教师之间、各个学校之间也要定期交流。

2、实践探索,把有效教学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3、增加编制,选拔优秀艺术教师培训、交流学习,通过各种活动逐步提高艺术教师艺术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的

艺术教师队伍。

5、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成果展示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6、继续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改水平。

7、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与活动内容。

8、建立机制,实事求是地做好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

9、组织更多学生参加班级美化任务,做好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工作,美化校园环境,建立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习兴趣与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八、今后展望:

1、学校领导应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资。

2、增加艺术教师编制,逐步解决艺术教师工作量大、杂的现实。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

4.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成果的平台。学校利用艺术节、传统节日等举办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为进一步学习艺术积蓄更大的动力。建立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

5、改革艺术教育评价机制,为艺术教师提供专用职评指标,以激发工作积极性。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 实验二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有限的,研究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一定会按照课题要求,认真解决课题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争取在下阶段研究活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2015年12月

第14篇:课题调研报告

课题调研报告

课题>调研报告

(一)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

一、

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课题调研报告

(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

11、

12、

13、

14、

15、16班,八年级

9、

10、13班、14班,九年级

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

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课题调研报告

(三)

一、课题简介

20**年6月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了“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同年10月得以立项,20**年10月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改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乡的人文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与学校的科技特色活动相结合,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环境,让他们都能受到平等教育,融入城市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市民素质,维护地方安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伴随出现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出现更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1)实现均衡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应该是平等教育。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教育,可以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3)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他们家乡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地研究。能发掘这种多元文化。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进教育方法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学校管理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调研,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课题组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改变教师的观念,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在教育中,好多教师还是老观念、老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校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3、改进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众所周知: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师,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骂,让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就是指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入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人员,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形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改进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课题组拟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1)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通过研究和实施,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内容:(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籍贯、民族分布、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家庭情况、家庭经济等情况。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探索如何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应用目标激励法、自我教育法、相互教育法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激励他们化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要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理论的学习,探索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研究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符合科学规律的学习习惯,探究怎样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挖掘、整理家乡的人文资源,既丰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又发展他们的交往、创新等能力;如何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经典书籍,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怎样在课堂学习中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鉴别能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年6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年2月——20**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聘请太仓市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严乃超老师来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通过自学、集体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

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相关情况,为我校的主课题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课题组成员在不记名的情况下,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对每道题目都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

时间为20**年6月——20**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机构,落实研究计划,确立课题方案,完成开题论证工作。具体工作为:

在20**年6月,以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基本研究人员成立了总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了课题申报工作。在20**年11月成立了6个子课题组,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年5个课题成功申报了太仓市级课题(1个重点课题、两个规划课题、两个微型课题)在20**年10月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时间为20**年11月——20**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调整课题研究,具体工作为:

全面实施研究方案,重点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班主任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在校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原因,研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二是任课老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年9月——20**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课题组利用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苏州市家长学校的心理学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在教学上,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领教师在课堂上对外地民工子女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适时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本收集了国内外在“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农村初中的外来民工子女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历史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外地民工子女及家长都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访谈,了解他们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学习、行为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区别、是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是否接触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印象如何等等;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关注孩子的学习、平时会不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孩子如果有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的行为你是怎么教育的、对老师或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有学生人数、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在班级间是如何分布的、学校招收了较多的务工子女,是否加重了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负担、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务工子女有没有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对教师的安排有无特殊要求和做法、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改正的行为习惯。这为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子课题的研究

在主课题申报以后,各教研组成立了子课题组,各组长分别撰写了子课题的方案,并且进行了申报。申报的结果是:包志凌的课题《农民工子女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太仓市的重点课题,她以她们班级中的外来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各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曹磊的课题《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能力》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内容是:在历史的教学中,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在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型人才。施巧燕的课题《体育课中对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指导的研究》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指导,提高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三个课题都是从不同学科来探索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策略,充实了主课题的内容,也为我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陆涛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音乐素养问题的研究》和朱巍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研究》在今年已经顺利结题。以上两个课题主要从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研究的,是我们主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四)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随着外来民工子女的不断增多,为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学校制订了《浏家港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学校举办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活动

在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孝心、关心和爱心三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特别是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件极小的事情大打出手,容易冲动。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来自学校及社会的爱心和关心,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也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特举办了“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都必须举办一次。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来自于五湖四海。年龄相应比本地小孩大1或2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有些学生回家要帮助父母干农活,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强。他们的父母在固定单位上班的不多,部分父母个体经营,还有部分家长承包种蔬菜。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少,交流不多。对子女的教育更少。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低级、粗俗,礼貌缺失;满口土语、俗语;行为蛮横、粗野;遇事缺乏思考、喜欢动手动脚、甚至拳打脚踢;不尊敬老师;同时撒谎、不诚实、欺负弱小现象也时有发生。从父母的文化程度可以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应都比较低。但是他们都比较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但仅仅是问一下子女,很少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联系。当然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外来民工子女在家都要做家务,一般在生活上都很节约,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但是好多外来民工子女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现在:在穿着、学习等方面,总觉得自己落后一等;有的觉得自己言语十腔十调,穿着土里土气,担心同学笑话;本地孩子见多识广,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于是害怕抛头露面,再加上成绩较差,见识不广,更感到自己差劲。自卑导致他们特别介意别人的说话,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变成了挖苦、讽刺。从而导致打架、斗殴。在学习方面,外来民工子女的异地就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不稳定,而且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教育的管理体制、教科书的选择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势必造成他们在知识的衔接、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与人的相处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科上新旧知识断档情况非常严重,以上种种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学校、年级组二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我校的受导学生一般是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特别是外来民工子女优先予以考虑。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德育主任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外地民工子女)。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德育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作业)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缺的更好的德育效果。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组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1)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

(2)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6、导师奖励制度:

每学期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工作手册(30%)+受导学生与家长评分(20%)+受导学生实际表现(30%)+其他教师评分(2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教育方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1)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教代会讨论后确定)。

(2)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7、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根据导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有的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一些导师则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一些导师则利用电话、“心灵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方面,积极报道学校各类先进的优秀事迹,创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讲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我校决定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班会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2、“学校道德讲堂”工作目标

1)倡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以及“学校道德讲堂”建设覆盖的目标。

2)“学校道德讲堂”的具体目标为: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4)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3、“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目的

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即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以“我学、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过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对教师进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传承我市教育行业精神。

4、“学校道德讲堂”活动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课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统一安排一次班会课开展活动,初一以“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为主题,初二以“友善互助、自强自立为主题,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制作一个“道德讲堂”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一名“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宣讲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学校道德讲堂”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各班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道德故事、道德短片或照片相关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环节内容的道德讲堂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各班需提供:学生感想文章5篇

(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如:姚云娟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外来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效率》发表在20**年的《科学大众》;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在“对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中”的运用》获20**年度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奏响自主学习旋律》获江苏省第十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二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素养,漫漫长路需求索——农村初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获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三等奖;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二等奖;陆涛老师撰写的论文《用爱浇灌他们心中的音乐之花》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耐心走进内心真心换得信心》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张瑾老师撰写的案例《为你打开一扇窗》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许爱林老师撰写的案例《老师帮我拍张集体照吧》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王芳老师撰写的案例《逃学**》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姚云娟老师撰写的案例《宽严相济---“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给你一个机会,还我一个奇迹》获太仓市班主任案例评比三等奖。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科技教育,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养成教育。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第15篇: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010-11-21 23:27:37)转载▼标签: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组 分类: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

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

环 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

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

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

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

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

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

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

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

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

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

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

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

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

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

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

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

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 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 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 。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 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 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 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 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第16篇:课题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写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以来,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行动,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安排,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和资料,通过专题学习、研讨课等活动,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探究,现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方案的介绍

(一)研究的背景

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紧密结合起来,让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英语写是语言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对“写”的要求是: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能模仿范例写词句;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单的语句。目前我校英语教学中,听、说、读的训练抓得都比较扎实,相对而言,写的教学略显薄弱。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为他们进入中学学习打好基础,是我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内容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2.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英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培养科研型实验教师。

3.通过研究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在书写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写的能力、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2.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写的习惯和能力。3.通过针对不同年级的书写指导逐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4.建立激励性评价体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写的兴趣。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我们通过在报刊书籍和网络中搜集、整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加以认真学习总结,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研究课题,并形成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注意文献资料的积累、总结,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创造性的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

2.教育观察法。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3.调查研究法。采用谈话、问卷、检测等形式,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情况,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现的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为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本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要遵照“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研究要求,提高研究的实效。

此外,我们还将进行问卷调查、写作比赛、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二、课题开展的情况

在小学英语中,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在四线格上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并做到大小写、笔顺、词距、标点等正确、规范;二是写作,即笔头表达,包括能用所学词汇、语法和句型造简单句、回答问题、改写课文、看图写话;仿写小短文,并做到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内容完整等。围绕“写”这一主题,从课题成立、研究至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实施方案,组建课题组

为了利用有限时间使学生的英语的写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好英语的信心,决定开展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申请课题立项,确定实施方案。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与要求,成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进行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准备开题报告,与实验教师共同学习课题实验方案,了解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进行研讨,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2.加强研讨交流,保证研究落实

为了使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调查和分析教学中学生英语写的能力的现状,了解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之后,以课题组成员自学实践为主,集中培训探讨为辅,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实验教师转变观念,了解新信息,吸取新经验,运用新方法,全面提升实验教师整体素质。同时,查阅有关资料文献,集中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及课题研究理论,引导教师掌握有力的理论武器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先后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闫赤兵老师《课标2011版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的教学建议》两次讲座视频,认真学习了《关于写作教学——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依托教材文本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小学英语写作梯度式训练》等多篇相关论文。在每一次的理论学习、交流会上,成员们畅所欲言,互相切磋,共同释疑。

在正常开展课题组活动外,还组织课题成员外出学习听课,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研究的效果。2015年4月、5月、12月分别派出课题组成员前往杭州、大连、深圳现场听课学习,学习之后,在课题组中交流分享心得,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3.完成课题研究对象的问卷调查工作

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情况: (1)学生们对英语书写感兴趣的不高。这和老师平时对书写方面不重视有直接关系.(2)对英语字母的书写顺序,70%学生认为写对就可以了,不需要注重过程,不在意书写的笔顺,这个情况值得重视,因为现在的不良书写习惯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学习。

(3)在句子的书写中,有60%的学生经常忘记大写,不加标点。 (4)对书写时的坐姿,有40%的学生能感到自己坐姿不够端正。坐姿不端正会让学生体形变形,眼睛近视,这一方面值得我们老师去帮助学生纠正。

(5)有95%的学生都乐于让老师用不同的形式表扬自己,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激励学生热爱书写的关键因素,这是学生写好英语的法宝。

(二)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我们针对在准备阶段中发现的问题,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培养审美。在英语书写教学中,我们发现单词、句子书写美观、规范,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更能训练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书字只要写对就可以”的错误思想,通过书写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书写正确、整洁、规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兴趣引导。提及教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一时的积极性易如反掌,但维持长久的兴趣却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新鲜血液,运用各种方法抓住学生的眼球。英语书写本身就缺乏趣味性,学生不易掌握,但是运用生动的顺口溜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此外实验教师也在书写工具上下功夫。我们改变枯燥无趣的作业机械抄写,让学生写在自己装饰过的作业纸上,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可以将卡纸粘贴在班级成果栏里。这不仅仅是一份作业,更是一份艺术品。我们还利用节日,让孩子们制作感恩卡,圣诞贺卡,生日卡等,让英语的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英语的写变得更实用。

3.率先示范。教师书写的工整、美观,既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又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教师注重正确示范,边示范,边说笔顺,但有时学生会受到汉语拼音的影响,错误书写字母,因此教师会对容易出错的笔顺进行比较细致的指导。

4.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培养。

(1)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缺点,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尤其在初始年段的平时字母教学中,只要看到一个学生一个字母书写不规范,我们就会把它圈出来,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有时还需要个别交流,给予正确指导,直到学生书写规范为止。

(2)开展多样的竞赛活动。多彩样的竞赛活动是课堂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实验班已培养了数名“小老师”,现在他们都带了“徒弟”,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班级英语角这一平台,要求学生在那里粘贴自己近期的书写成果,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跃跃欲试,书写的积极性提高了,书写的态度端正了。学生在展示中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此外,我们坚持将平时的教学与竞赛活动相结合。至今先后围绕各个年段特点的开展“笔尖上的精彩”系列书写竞赛活动,如开展三年级字母书写竞赛,四年级抄写词句竞赛,五年级书写、仿写句子竞赛,六年级抄、写短文竞赛等。在竞赛中,看到了孩子们认真书写的状态,看到了老师认真教学的成果。

(3)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实验教师不只给出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更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采用多样的评价符号以及多样的评价方式。每月实验班都会举行一次小组互评活动,参观、讨论别人的作业、自我推选进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实验教师新采用的“印章法”也使学生书写质量和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发挥。

三、初步成效

学校对课题研究的关注,极大地调动了课题组各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经过研究探索,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研究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课题组成员顺利完成研究的信心。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收获了一些成绩:

(一)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对英语写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大增加,掌握科学的书写方法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已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和自觉要求。通过多次的书写竞赛和展示活动,学生的书写热情得到提升,自信心、表现欲望有所增强,认真书写的习惯逐渐养成。六年级的余明君等多名同学写的作文被刊登在《学生周报》的佳作欣赏专栏。

(二)教师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从理论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解决方法,课题组成员间形成了良好研讨氛围,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课题组成员能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主动撰写教学反思、案例、论文等。课题实验教师方芳老师代表梅列区参加三明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获一等奖。该课又参加福建省优秀课例评选获得一等奖、全国优秀课例评选获二等奖。

四、存在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我校的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家长不懂英语,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孩子有应付的现象存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加上日常其他的教学管理实务繁多,教师研究积极性不够。4.课题成果的活动展示仅限于书写、写作竞赛,如何找到其他形式展示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

五、下一步计划:

1.深入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并与其他兄弟学校同行沟通交流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3.学生英语书写习惯的养成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探索如何取得更多家长的支持,家校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的写的习惯。

5.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第17篇:课题自我鉴定报告

课题自我鉴定报告

《提高农村学生习作生活化的研究》是2011年立项的白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提高写作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习作生活化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探索出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中小学作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18篇: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中学 李素娟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75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二是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关注教师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创造者,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通过课题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促进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的形成。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本课题于2014年10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5年12月结题,至现在已经一年多的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叶澜教授等。在“十一五”期间,国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较多,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以课例为载体,对有效教学展开的研究尚不多,“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研究”是一个崭新课题。预计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有效教学研究关注教师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创造者,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三是通过课题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促进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的形成。

2、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尽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已有多年,然而,一些整合课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多角度、多渠道的视听感受,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用于制作课件、学习专题网站的时间太多,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前准备费时费力,课堂形象效果不错,但整体效益不高。且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教学媒体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学生对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应接不暇,有视觉疲劳的现象,甚至信息技术手段成了课堂教学的独占媒体,挤占了学生思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课件过多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度形象化教学不利于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会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教学综合效益下降。由于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优势、有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相互间有互补性,因此适时适度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并与其他教学媒体共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现实问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素材的有效使用,都还有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研究。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认真的实践研究,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系统的整体效益。为此,我们尝试着进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A、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B、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C、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2、研究内容

①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优秀课例设计的研究。

②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课堂实录及课例反思的撰写。 ③信息技术与盈余整合的各类课型优秀课例评价体系的构建。 ④以“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人员是一线骨干学科教师,具备深入课堂、进行课堂观察的便捷条件,具备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时间、空间和经验。本课题研究能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操作性、有效性得到提高。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通过现场录像、录音,采集典型课例,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追求教学过程最优化,实现“赢在课堂”。在研究成果交流上,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凭借QQ群组、网络信箱、博客平台等有效媒体,观课、评课、议课,实现资源及时共享。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有效教学研究,将能更好地实现跨学校、跨学科的同行合作和专家引领,使得课题研究团队开放化、过程公开化和成果展现及时化。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进行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反思、修改,摄录案例教学课录像、录音,并进行网络实时传送、存储,撰写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教学评点。建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效果评价系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课堂教学分析研究、课堂教学效益评价研究等。研究教学的时间主线、问题主线、活动环节、技术手段、多媒体素材的应用、研究开放性的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3、技术路线 A、将教学过程存储为视频或音频文件,与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评点、论文等资料汇总形成课题研究的专题网站,也可制作成教学博客网站,形成教研资源,便于同行学习、交流。

B、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相结合。课堂教与学的评价要体现出该差异性,评价要点有开放性、有可选项,教师可依据自身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思路、教研思路,来设计教与学实效性评价表,进行评价,可定性,亦可定量、还可有点评,这样老师设计的思路开阔、评价也多元化、多形式,更符合各学科教学实际,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方案。

二、课题研究进程

(一)建立了严密的研究组织和活动制度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小组,按照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开展研究,课题小组所有成员定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学习思考,责任落实,合力作为。通过课题小组,确保课题的有序和深入,确保正常的研究和商议。

(二)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近一年来,围绕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开展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的是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因此,每学期开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如何试验,如何整理素材等等。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课题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隔周利用两节课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平时,经常性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课题实验提供有力的、新颖的理论依据,课题组要求成员学习以下书籍:《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叶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何乃忠)以及每月一期的《山东教育》、《英语教师》等。除此之外,还对每人进行制作课件、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培训,这些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促进课题科研。

2、开展培训活动,专家引领明方向

自开题以来,课题研究人员参与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

3、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自课题研究起,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逐步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实验课、研讨课、公开课、评课、作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再忙,也抽一节课进行。两个学期来,从没间断过。课题研究至今,每学期皆上过实验课,课题组组织成员进行评课,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

(三)、研究的成效

1、有效课堂现状调查分析:构建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探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我校于2014年11月中旬对初一年段学生进行了“心目中的理想英语课堂”问卷调查。由统计结果可知,喜欢英语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的四个要素,排列顺序为适当的信息技术课件、愉悦课堂、开放课堂、作业适量。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师生互动,以老师的启发为主”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在学习兴趣和有效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2、自开题以来,我们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从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有效教学,得到了以下的认识:

——学生兴趣更易激发。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电、形、声、光,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课题导入更吸引人。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演示功能更突出。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使我们的教学产生更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情境的设置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联想和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演示会产生其他的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3、研究的中期成果 —— 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的实际需要精心制作课件或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式学习,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中,信息技术更多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的辅助者。

——利应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协作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协作学习模式以学生小组学习为主,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得出学习结果,同时学生合作技能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通过老师的集中指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以我所教的初三班为例,三次月考成绩一次一次在提高,一次月考平均分为95,二次月考为97,三次月考为102。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初三英语的教学成绩还会有不断地提高。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如何精心设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其对有效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的展示还在探索中。

——能够深刻体现“有效性”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课题。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增强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2、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定期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积累案例,对于每一个典型课例,要求教师认真准备,重在过程。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利弊,写出总结材料。

3、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第19篇:课题报告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

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

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篇2: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领导小组成员

实验校

起止时间

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

(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理论依据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

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

8、参考文献

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

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

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一篇:《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论文 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我们大兴中学语文组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对“中考作文升格途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10个月的有效训练及按部就班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主要着眼于中考作文提升档次的研究,探索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途径,寻求中考作文升格的有效方法。

中考作文不仅决定着语文的成绩,也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根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学生临场发挥失常,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对写作心中无数,拿不稳吃不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既高效又稳妥,实在是值得特别关注并加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我们根据多年来中考所出现的诸多因素的分析发现:

造成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不外乎: ⒈给出“话题”,拟不出富有新意的、先声夺人的“妙”题“佳”题。而题目恰恰是首先进入阅读者眼帘的,若不能亮人眼目,定会遭人漠视。

⒉结构平淡无奇,嫁接组合不见新意;柳暗难逢花明,尺水之间掀不起波澜。 ⒊语言或晦涩,毫无光彩,或普普通通,没有个性,不能吸引人。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结合教学的实际,让学生通过完整的训练,在审题、组材、语言的运用乃至于表达的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方面都能得到突破,赢得发展,提升档次,从而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资源。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2、具体实践,落实写作。

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初三基本的训练文题,进行了作文的一般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认认真真的书写,细心的审题,合理的选材等),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于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全文详细〉〉篇3: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格式及范文[1] 研究报告的格式

一.标题:少于25字

二.署名:学校、组长、组员、指导教师

三.摘要:一般为200至300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四.关键词:标志性词语3至5个

五.前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时间、研究方法 六.正文:研究过程、分析讨论

七.结论与建议(也可以把“结论与建议”放入正文中)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访谈提纲、访谈记录、研究日记等 参考范文

编者按:

有的同学开展完研究性学习后,却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出的研究报告却很不规范。下面我们剖析这个曾经获得湖南省一等奖的课题研究报告,来教大家如何撰写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报告。

让交通更加便捷

——关于长沙市城区道路设施设计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程瀚(组长)、黄思为、林夕、张澄曦、楚功崚、吴昊、庄舒程、陈洋 指导老师:周小青老师

教师指导:

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同时要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单标题和双标题。这个标题使用的是双标题,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最初他们定的标题是《捷径背后——关于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调查研究》,但是主标题仅仅只反映报告的部分内容,没有概括调查主题,而且副标题没有说明调查研究的范围,后面做了修改调整。这样主题鲜明,调查的目的、范围也非常明确。

研究报告不要忘记署上课题组每个成员名字,否则给评审带来麻烦。同时也别忘记署上指导教师,这也是表达我们对指导老师的尊敬。

摘要: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生活中交通设施有着许

多不合理的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城区交通设施设计存在着许多欠人性、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区交通设施需要完善,设计要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出行。

关键词:交通设施、城市规划、人性化、和谐交通

教师指导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用第三人称来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我们中学生研究报告的摘要字数在200左右。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道路堵车、交通事故、行人踩花坛、不顾禁止横穿马路、车站站牌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从客观上看几乎都有设计不人性化、缺乏科学性原因在里面。随着2008年的到来,中国很快就要迎来一场盛典——奥运会。 和谐交通的建设刻不容缓。而做到和谐交通的第一步就是完善交通设施。于是我们对城市道路设施的人性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二. 研究目的 1.寻找长沙市内诸多道路设施设计的不合理方面; 2.对一些欠人性化的设计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三.研究时间:

2007.09.07 - 2008.1.20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其中调查分两部分: (1)到长沙市城区内各交通干道进行实地测量;(2)到餐馆、书店等公共场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司机(公交司机、私家车、的士司机)、行人和交通劝导员。 教师指导:

前言又称引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这个部分作者是从七个方面进行来描述,让读者清楚了解他们课题研究的背景是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目的是如何改进道路设施不合理的设计,同时交代了具体的调查时间、地点和研究方法。

正文:

经过组内分工,八位组员分成四组,分别对司机、教师、市民、交通劝导员进行调查,于是我们得到了很全面的数据。此次调查共访问72人,发出问卷80份,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认为道路设施存在着设计不人性、不科学的问题。

城区交通设施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人行设施、照明设施、机动车配套设施、绿化设施及街道规划设施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是对于各类设施调查的数据和现况分析

(一)道路人行设施情况

图1 对于马路上交通设施,四类人群都有一致的意见,那就是交通设施仍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改善。大部分人对于人行设施是不太满意的,主要存在人行设施遭到破坏未检修、部分设施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其中对于人行设施建成后的管理许多市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城区的设施管理并不到位,许多废弃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检修,而到多数新增设施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二)道路照明设施

表1 夜晚的照明可以说是城市设施中最成功的一项,大多数人都认为设计很合理,少数人反

映某些路段的路灯损坏后未得到及时维修,并希望红绿灯的时间调控能更合理。

(三)机动车配套设施情况

图2 停车问题是城市交通现状最严重的问题,无论的司机、教师、市民或是交通劝导员都觉得市内的停车设施建设亟待完善。有车的朋友常有找不到停车点,而商场下的地下停车场收费偏高,且停车场的布局复杂,停车不方便。,在我们的调查活动中不少人提出了要设置免费停车场的建议。

(四)城市绿化设施情况

图3 绿化设计有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最明显的有花坛的长度设计和位置设计问题。绿化设施的目的在于美化城市环境,缓解交通带来的污染,而大多数绿化设施遭破坏导致设施的功能大大下降。也没有达到预计的绿化环境的效果。

(五)道路规划情况

表2 交通堵塞是潜伏在城市道路繁华背后的一大重要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设施的规划对此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城市中道路的规划对于出行并未造成不好的影响。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设计的不合理,有些道路宽但车流量小,有些道路站车流量却很大,道路的设计一开始并没有考虑流量的问题,从而导致道路在增修,交通压力区没有缓解。

(六)城市交通总体情况

表3 这一组问题是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然后要求被调查人填写自己理想中的城市道路环境,为了不耽误人们的时间,我们用多选和矩阵的问卷形式侧面展现人们观念中的和谐交通。 首先要充分肯定城市交通的建设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提升了长沙市的形象,但城市交通设施现况不容乐观,除照明设施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调查中的其余五项设施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人行设施(主要指地下通道、人行道、人行天桥等)修建不到位,部分路段存在设施缺失、老化、设计位置不科学的问题;绿化设施破坏严重,天气严寒时植物的保护没有做到位;道路旁车位阻挡交通正常运行;街道宽度不适应其人流量导致上下班时交通异常拥挤。这几类问题中,尤以人行设施和绿化设施设计问题最为严重。总之,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设施修建后并没有完美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绿化问题),设施作用得到完全发挥需要从人性化和科学性入手,这样才能保证城市交通的正常、完好运行。

教师指导

作者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城区交通设施现状,其实他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就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归纳,问卷设计了十七个题目,但他们将调查内容相近的题目放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条理的进行分析。而有的同学不善于概括,直接对每个题目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会导致报告内容松散。这篇研究报告他们首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处理,然后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最后撰写研究报告时他们就可以结合图表来进行分析,让读者感到很清晰,有说服力。篇4:课题调研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

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

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

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 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

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 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

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附件4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格式及撰写要求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格式

工作报告是对研究工作做事务性说明,而非学术性说明。就是“工作总结报告”,属于工作情况汇报。

1、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2、领导与管理的措施。

3、作用与效果。

4、经验与体会。

5、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研究报告的格式及撰写要求

提示:

研究报告(不少于5000字)是描述一项课题研究的进展和结果的文件,一般应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研究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承诺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的课题, “研究报告”应作为课题鉴定的“成果主件”。

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课题名称:

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课题名称要能确切地反映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变量关系、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提出也叫课题的确立。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包括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说明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趋势以及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3、课题的理论依据。课题采取何种教育理论做支撑。

4、课题的实践依据,即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分析研究人员、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科研水平、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要分析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硬件、软件环境及投入的实验经费、时间等)。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课题的界定是对题目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术语做出解释。 理论假设是简述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即由于a达成了b。

四、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研究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五、研究内容:

即选择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研究。

六、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要说明选择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研究,即研究对象的年级要明确。

七、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要根据课题特点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八、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这部分是阶段性研究报告的重点,对研究最具说服力。包括研究

的基本策略,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措施。

九、研究结果:

主要是概述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或收获。这一部分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阐明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和意义。在这里可以阐述个人对研究的结果的见解或观点。

十、问题与思考及建议: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对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出或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十一、研究成果:

通过三年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物化成果(包括典型课例、课件、资源等)。注意研究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

第20篇:课题实施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作用和品德形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报告

课题负责人何冬玲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小学生的生活。它无论对中小学生当前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一信息化社会。网络以其亦真亦幻的虚拟现实、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引人入胜的互动情境,展示了美好的数字化乐园,极大地满足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娱乐需要和社会化要求。网络文化对于喜欢追星捧月、个性张扬的中学生而言,更是具有诸多“挡不住的诱惑”。然而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中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快捷、乐趣的同时,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有的学生因迷恋于网上游戏而影响学业;有的学生因热衷于网上聊天,结果错交网友;有的因沉醉于上网,不可自拔„„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给中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掌握计算机知识,是中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中学生参与计算机网络活动,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他们大开眼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缩短了与社会各个方面、世界各个角落的距离——父母们为之欣喜;另一方面,对电脑游戏的过度迷恋,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电脑特有的独享空间,使孩子的人际关系趋于淡化;网络文化中有害信息的戕害,将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导致他们社会化的失败;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和形象化会对儿童惯有的思维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又使得父母们无比忧虑。那么,如何带领中学生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3、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个体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逐渐确定和完善的过程。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新意的话题。传统的道德教育认为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是受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现在网络的出现为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也给我们对未成年人的品德形成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计算机网络活动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势必受到影响,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创设了环境。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交往、合作、竞争提供了崭新的环境,同样也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了全新的舞台。鼓励孩子学习使用电脑和网络,不只是要他们学一门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永远保持好奇心,并有信心和能力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4、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教育手段,融入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大大加快了教育发展的步伐。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低效与无效状态也令人倍感焦虑,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网络等传播媒体的兴起,呆板单一的德育形式严重的束缚了德育教育的落实发展。目前,国内外对有关本课题的研究都处于一种探索过程中,也总结出一些零零星星的经验,但都没有形成系统而有效的理论。因此这些都有让我们觉得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网络模式。使各种教育资源、育人要素、育人环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变效应,以期最大限度促进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发展。使品德形成教育真正信息化。

1、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

2、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注重德育过程与结果结合、注重学生实际与主观结合、注重激励与约束结合、注重自评与他评结合。

3、通过对学生品德的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德育品质能内化成自觉的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4、通过实验研究、锻炼,提高教师教育科研队伍的研究水平,形成全面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5、依据体系,对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并起到督导、发展、提升作用,优化德育水平。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网络模式。

1、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

2、健全学校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管理制度及其考核方案

(1)构建学校、班级、学生三级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管理体系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

(2)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

(3)健全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及评价。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未成年人的良好品德形成教育模式

(1)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健康的道德情感教育。创新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材,开创现代化教学与品德形成教育相结合的新形式。

(2)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系列化班队活动

(3)开展教师与学生“网上对话”,互动交流。

(4)在网上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与班级活动。

(5)构建家校网络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平台。

(6)“网络化管理”成为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

4、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网络系统

5、建立校园“绿色”网吧,开展校园上网服务,制定学生文明上网的若干规定

6、开通“家校通”,搭建家庭与学校沟通的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

7、开设校园广播站,创建学生展现才华的平台,拓宽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途径。

8、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制度,完成网络德育体系

(三)主要观点

1、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

2、健全学校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管理制度及其考核方案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未成年人的品德形成教育模式

4、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网络系统

5、建立校园“绿色”网吧,开展校园上网服务,制定学生文明上网的若干规定

6、开通“家校通”,搭建家庭与学校沟通的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

7、开设校园广播站,创建学生展现才华的平台,拓宽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途径。

8、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制度,完成网络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体系。

(四)创新之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学生上网,不但可以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能,还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激发对学习、探索科技知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并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网络模式。使各种教育资源、育人要素、育人环节相互融合,培养出更多的新世纪创新人才,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

2、健全学校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管理制度及其考核方案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未成年人的品德形成教育模式

4、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网络系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德育的研究现状;

2、综合调查法:在实验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和教师的反馈信息。

3、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活动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的新的突破口,以便有效的调控研究活动的进程。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经验论文,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整研究步伐,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素质,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

(三)技术路线

1、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

①通过互联网下载有关学习以及德育方面的资料。

②通过心理老师进行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③通过网络技术人员对网上资源进行筛选、加载、管理。

2、通过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站平台进行网上调查

①利用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站,发布问卷调查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情况。 ②根据所提交的问卷进行筛选,收集有用问卷。

③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应对方案。

3、利用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站进行德育宣传工作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期三年,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课题申请和初步实施阶段

①讨论课题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填报审批书;

②撰写实施方案;

③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安排学校德育骨干、班主任以及部分优秀教师参与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内容、目标、要求,形成共识,分工协作。

④建立学校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络资源库,制定学生文明上网的若干规定。 ⑤建好校园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站,提高教师网络素养

2.第二阶段:深化研究和实验阶段

①对前期的实施活动进行初步总结,并继续深化研究和实验;

②开展网络交流活动、典型班会活动、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③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健康的道德情感教育;

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⑤健全学校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管理制度及其考核方案。

3.第三阶段:深化研究和结题价段

①总结中期各项实施活动,继续深化研究和实验;

②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指导研究

③对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交流和总结;

④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数据,并对学生进行检测、考评;

⑤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评价体系 ⑥课题组撰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各项工作。

四、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优质课 《亲子之间》 省二等奖何冬玲

课件 《亲子之间》 省一等奖何冬玲

论文 《打造新时代的优秀班集体》 市一等奖 何冬玲

论文 《品德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运用》 省二等奖陈如松

论文 《情感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市一等奖彭勇

(二)主要参考文献:

1、教基厅[2004]4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

2、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张倩苇《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

5、《中学生与网络文化的调查与思考》吴华军

6、《学校环境下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优势特征比较》徐红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8、宋德如、张晓旭:《论网络教育的负向效应及其纾解》,《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9、高玉丽:《学校德育的新视点--网络德育》,《北京教育》2002年第11期

10、黄南珊《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德育必须抓好“三个相结合”》

11、荆茂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班主任》2006年第1期。

12、陈吉君《基于网络的四种德育新模式》,《班主任》2006年第2期。

13、石怀湘、张志勇、羊自力《优化网络育德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师资建设》2005年第4期。

14、罗明乾《网络时代的中学生道德教育》,《新世纪中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何冬玲,现年四十岁,政史专业,本科文凭,中教高级,江西省首批中小学政治学科带头人,第三届江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专家、萍乡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多次荣获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十佳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她主持和参与过国家课题、省级课题研究,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近二十年从事初中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现正担任教研室主任,兼班主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充裕的时间保障。

课题组主要成员是陈如松、彭勇、肖洁和周禧等老师。陈如松校长,现年四十七岁,生物专业,本科毕业,中教高级,曾主持或参与过省级课题三个。陈校长是个极富改革和创新精神、做事有魄力的好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我校被评为省德育示范学校,并荣获了省、市级多项荣誉。政教主任彭勇,现年三十六岁,语文专业,本科毕业,中教高级,全面主管我校的学生德育工作。肖洁老师,现年三十二岁,语文专业,本科文凭,中教一级,是责任心很强并且经验丰富的市级优秀班主任。周禧老师,现年二十七岁,英语专业,本科文凭,中教一级,是富有朝气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班主任。他们三人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都参与过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教研能力强,都曾参加过省级课题研究,多次参与市教研室的教学、教研活动。这些成员工作在教学一线,素质高,进取心强,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充足时间保障。

课题组其他成员有的是班主任,有的是政治或语文老师,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有关活动,并积累素材。

课题顾问组:

组长:肖钊奎(市电教馆馆长)

成员:林勇(市电教馆课题办负责人)、沈萍生副校长,刘忠胜主任。

他们有效指导和密切配合课题的研究工作。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我校每个办公室都配置了电脑设备,每个老师都配发了手提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白板,这就为老师随时利用信息技术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

2、我校每周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使每位老师都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能熟练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开展德育工作,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题研究。

3、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加强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在教育理念上形成了共识,为课题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4、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主持或参与了省、市、校级的多项课题研究,积累了课题研究经验,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奠定了方法论和技术基

础。

5、我校有一个较大的图书室,里面藏有大量的教师用书以及学生用书,为师生查找资料和扩充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

6、我校是省德育示范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品德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为课题研究设立了专项资金,同时适当减少了课题组成员的课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和经费保障。

七、预期研究成果

课题报告
《课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