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指导策略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 冯多平赵吉平743000 【摘要】 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探究,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为此,本文从利用问题情景,营造兴趣氛围;提供探究空间,适时设疑促思;调整评价方式,构筑民主课堂等五方面入手,探讨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探究;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提高其探究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教师不仅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更要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调整和改进具体的教学策略,真正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获得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五方面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一、利用问题情景,营造兴趣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一环节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探究作铺垫,学生对“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是充斥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

1 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究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问题”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问题”的空间。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不断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究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2 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粜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教师参与质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就、能力、性别和家庭背景,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员,可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积极的相互依靠,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和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同时,保持小组的小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一般以3-6人为一组合适。问题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开展知识教学分层次递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巩固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划,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在“水中学游泳”,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激励评价,提高探究能力

3 激励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主动发展的动力和和主动发展的能力。激励评价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正领悟课改理念,贯彻落实课改精神,认真总结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探究式教学指导策略及其实效性研究》(课题号GS[2014]GHBZ008)的研究成果。)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式开题报告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论文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探析

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