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2: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

一、选题

1、问题的提出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六年的识字量为2500个,连节假日算上,平均每天的识字量仅1.14个。翻开12册的小学语文课本,2500个常用这散落在30多万字的课文中,学习生字犹如沙里淘金。

然而,“识字难”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拦路虎。“识字难”必定制约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发展和大量知识汲取。识字难,识字晚,导致中国儿童阅读难、阅读晚。“阅读晚”是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阅读习惯和兴趣、思维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原因。人们经过对众多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以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统计,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中以上的都是早读者。他们并非因为是天才而阅读,而是早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育、智商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造就了“神童”和巨匠。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巨大的记忆潜能正是儿童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3-8岁是儿童形象记忆的最佳年龄,也是学汉字最佳时期。8岁以后,形象记忆的发展就变得非常缓慢,记忆同样的内容需要多花6-7年的时间,错过这一时期,给儿童造成的损失有时是终生无法弥补的。专家提出,3-8岁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六岁入学,这一最佳时机稍纵即逝。 几十年来,尽管不少人为探索识字法耗尽了心血,但主流教学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如果我们没有创新的识字理论,没有崭新的教学思路,识字难仍然难于上青天。

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创造出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识字教学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国内外、省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古代识字教学的基本经验,就是集中识字,韵文化,正确处理识字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新中国建立以来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有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斯霞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辽宁省黑山学校、北京景山学校集中识字法、注音识字教学法、部件析形识字法,汉字标音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解形识字法、韵语识字法、“主体—开放——潜能”认字实验、字理识字教学法等60余种。

纵观古今中外汉字教育的历史,总的发展趋势是科学化艺术与信息化。

(一)科学化。基本要求是识字教学要以现代汉字学和现代脑科学为理论基础和认知方案。

(二) 艺术化。艺术化的基本含义就是审美化。识字教学的艺术性基于汉字的象形性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本身都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提升审美情趣,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教学高效化的目的。

(三)信息化。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汉字学和脑科学的理论,充分揭示汉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使识字教学的过程变得简单易学,而且应用起来简便高效,形象直观。并且可以建设站点,制成网页,实现远程教学与资源共享。

3、选题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汉语依然有着自身的特点,承载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笔划或平行或纵横交错,在二维平面上多向展开;笔划种类多,组合样式丰富;汉字构造复杂,数量繁多;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代代传承,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之一。 这一番道理讲起来容易明白,但是,如何使我们现有的教师能够尽快地了解每一个汉字的造字方法、演变历程,并通过恰当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式演示给学生,决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有必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奥妙,将其中的有关知识系统整合,提炼出低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把它们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尽快地达到识记常用汉字的目的。这是一个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这正是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所在。

二、内容:(本课题的主要思路及重要观点) 1、主要思路:

视角: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地的角度,探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方法: 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统计法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途径:以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为研究基地,从对小学生识字的内容、质量和方式的调查研究入手,组织教师系统研究汉字的构成和演变过程,并把这些内容精选、整理成相关课件,把这些知识贯穿于识字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快地识记汉字。 目的:

1、教师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挖掘汉字中所包含的巨大意蕴,可培养学生对汉字厚实的感情,培养对祖国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

2、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举一反三,学会识字,爱好识字。

3、运用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识字教学,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丰富学生识字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生字。

4、探索6——8岁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汉字的的方法,为学生尽可能的早识字,早阅读做好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重要观点:

儿童入学时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识字。如何降低这道门槛的难度,把儿童安全地引渡到里面,使其不仅能毫发不伤而且能更有活力和勇气去攀登更高更险也更丰富的知识高峰变成了我们的第一个重要任务。

识字难,那是因为识字过程中容易流于枯燥乏味。教师把识字教学简单化,以识字来教识字。教师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有些试图用一个“多”字来解决问题。多读、多写、多练,固然能强化识字记忆,但是对一个

七、八岁的儿童而言,过多的反复无非就是一种惩罚。惩罚对初入学的儿童而言是极为危险的手段,在一开始学习就让师生之间处于敌对状态,这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伤害了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出入学的儿童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之大是难以估量的,而又不宜被人发现。

因此,对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去了解汉字,热爱汉字,把这份感情显之于行,露之于表,影响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寻美探幽,增强对汉字喜爱并以此作为一种需求。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途径去激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热情,这是决定识字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感情是构成人活动的动机之一,全身心热爱和追求目标为之含辛茹苦在所不惜;硬着头皮干一件十分讨厌的事情必然乏味,影响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识字,改变以往的识字教学学习苦,过程长,以往快,巩固率低的特点,是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所在。

“六书”是我国特有的造字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六书”帮助学生识字。

“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里主要指前四种。学习汉字,明白汉字当初是怎样造出来的,造字时的用意是什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得掌握汉字。结合造字法去掌握众多的汉字可以提纲挈领,以简化繁,触类旁通,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象形字”就是画物象形,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教师可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形象的演示,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如教“火、口、水、山、田”等字时可以用此办法。

指事字是象形字加象征性符号,或纯粹的指事符号。所以不象象形字那样有明确的表意,更大意义上需要猜想。所以更需调动学生的联想。如“旦”字,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天亮了。“休”字,一个人累了,于是就靠在树旁休息。同时,对某些指事意明确的,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猜想,如“呆”字,可问:“小朋友学习了\'旦\'和\'休\'字后对\'呆\'字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有些小朋友便说:“一个人张大了嘴巴,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是在发呆啊。”多精彩的解释,多丰富的联想! 先哲根据某种意义和结构造出了汉字。从汉字本身结构去学习理解汉字,学生不再觉得汉字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主体,里面有各不相同的故事。例如,“人”字,撇捺互撑,站立为人。它告诉人们做人的两条原理:一,站起来,站起来是做人的第一步。所以可教育学生做人应不畏困难,百折不挠,永不倒下。二,讲仁爱,仁和人同音,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识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过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识字时首先入目入心的是字形,而汉字又是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据此就产生汉字识字教学的核心原则——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即识字教学不仅要识记汉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见形而知音义,兼及闻音而知义形,表义能辨准字音,写出字形。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识字教学科学化艺术化与信息化的基本方法有:

(一)形象展示法。主要是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人马牛羊豕敢象彘鱼渔燕,干支部的虐申等。主要是沟通物象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把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每一个汉字的基本意义。

(二)字理讲析法。主要是指事字和会意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如木部的本末未朱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又如罗逸剧豫,莫(暮)葬莽等。能够把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在学生面,使识字教学生活化和艺术化。

(三)系统归纳法。主要是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1、形符系统。将许多表示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形符所构成字系联在一起,可以找出本部类汉字的内在联系,能够正确使用和加深理解。如手部的斗争援受取妥报执及付丞拯史事吏使尹,又如禾部的秉兼积秩年岁,雨部的雷霆电,贝部的败贼等。

2、声符系统。许多字声符相同,形符表示意义或类别的构成子系统,可以帮助记忆,增强迁移能力。如木部的裹踝裸棵颗稞窠课等。 识字教学的科学化艺术化与信息化追求的目标,是要做到讲解一语道破,终生不忘。

三、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奥妙,将其中的有关知识系统整合,提炼出低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并结合学生所用语文教材,整合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艰巨而细致的工作,这正是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所在。 研究笔的难点是:通过多媒体手段把汉字所蕴含的字理展示给学生,并帮助学和感慨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尽快地达到识记常用汉字的目的。

四、研究价值:

本课题是在对我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在对全国相关课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确立的。本研究力图探究学生识字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激发学生的识字的兴趣和动机,探索指导学生快速、高效识字的有效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致力于从中探寻出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丰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理论。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

1、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的方法,为学生尽可能的早识字,早阅读做好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对学生识字的内容、数量、质量、方法进行严密的统计分析,把握低年段儿童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识字过程。

3、从师资队伍培养的角度出发,引导教师掌握一定的汉文字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较为先进实用的识字教学原则及方法,尤其是以字形为突破口音形义结合的教学原则,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指导学生识字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

五、研究基础: 已有相关成果:本课题负责人及大部分参与者来自语文教学第一线,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充分了解语文教学的现状,对比研读并亲自执教过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充分吸收不同教材中地识字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这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基础;本课题负责人认真研读了建国以来各阶段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识字教学的要求,认真研究及即将投入使用的新的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向,广泛研读了有关识字教学的理论文章,这是开展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我校老师在石家庄市自主学习培训班上所做的《漫游语文王国》一课,受到与会教师和领导的好评。

主要参考文献: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1963年12月版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 刘志诚《汉字与华夏文化》巴蜀书社1995.5版

戴汝潜《识字教育科学化和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探索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8月版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多元化识字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