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愚公移山》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能流畅翻译全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2.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亡佚。今本《列子》八篇,是东晋人张湛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代表人之一,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万仞州jì

惩山北之塞.rèn

冀..sè

出入之迂.yū 箕畚妻shuāng

始龀..jī běn

孀..chèn

匮.kuì 河曲智叟亡以应sǒu wú

雍断lǒng ...yōng

陇.惩不能céng 荷担者hè 厝.chéng 曾...cuò 朔.shuò

四、疏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2.学生对照注解,逐层逐段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3.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 尤其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方七百里(方圆、见方) .河阳之北(阳:山之南,水之北;阴:山之北,水之南) .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 ...面山而居(对着;表修饰) ..惩山北之塞 (苦于大山的阻塞) ......聚室而谋曰(召集;全家人;表修饰) ...毕力平险(尽,竭尽;铲平;险峻的大山) ...杂然相许(纷纷的样子;代愚公;赞成、同意) ....其妻献疑曰(他,指愚公;提出)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也,连……都;削减;土山) ...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且焉置土石(况且;哪里;放置) ...投诸渤海之尾(之于;末端)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挑;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敲;挖掘)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季节;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凭;余年,暮年;草木)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把……怎么样)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通达的地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表转折;什么;愁) ...河曲智叟亡以应 (同“无”,没有;连词,相当于“来”)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的;指愚公移山这件事;向) ...帝感其诚:(感,被……感动)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同“措”,放置;在) ..4.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

五、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归纳知识点。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疏通字词;归纳文言知识。 2.翻译重要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知识与能力:体会、学习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领悟故事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 故事情节、人物、寓意。 2. 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复习归纳一些文言常识。

二、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内容。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明确:愚公,荷担者三夫,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

——老的老、小的小。 3.移山的目标是:

明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移山的工作遇到哪些困难?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 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小结:由此看来,要搬走两座大山,确实困难重重。越是困难的处境,越能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所写的这些人物对待移山的态度如何,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

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

二、三段(一人扮愚公。一人扮愚公妻,一人扮智叟,一人读叙述的文字,“杂曰”由全班齐读。要求把握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6.从指导朗读入手,理解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

(1)愚公妻和智叟说的话差不多,能不能用同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明确:不能。因为他们对待“移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不一样:

①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②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

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 语气很重,则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总之,愚公妻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截然不同。“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 (2)全班齐读

2、3段,深入体会愚公妻与智叟不同的态度。

(3)再来看愚公子孙和“遗男”的态度。找出表明他们态度的词、句子。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跳往助之”这些语句说明他们是坚决支持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的。“杂”突出众人热情之高,场面之热烈。“跳”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热心参与的态度。

7.思考: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明确:

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力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8.分析课文第四段。

(1)移山的结果: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思考: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明确: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三、概括故事的寓意,拓展思维。

1.寓意: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思考: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愚公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纸;

2.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200-300字的日记。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3 苏教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1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