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为了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服务社会、奉献友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落实党中央提出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和“三个代表”的论述,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团市委、市学联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神要求,我们小组——“*****”有幸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

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由于这一群体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针对这一严重问题,我们小组在某地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村委的配合帮助下,我们小组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材料,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共性,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现就详细调查情况做一总结。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村,通过与村支书的简单交谈,得知村中现居**户,**多村民。其中有**多户有青壮年外出务工,正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越 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致使当地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上升。据调查,在所走访的35名留守儿童家庭中有21名是由其祖父母代养,由于隔代管理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差、无责任感、意志薄弱,这21名留守儿童大都比较任性、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由于老人溺爱、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然,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虽然远离父母,但对其影响却很小,通过与其聊天了解到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不逊色于其他普通儿童,有些

留守儿童在这种看似不利的环境下养成了许多好习惯。他们不但可以很好的照顾自己,而且还经常帮助其临时监护人做家务,临时监护人对他们很满意,相处的自然很融洽。

了解到这一现状后,我们小组及时调整调查方向,就前一种受不良影响较大的留守儿童做了更深入的调查。

二、与留守儿童一起学习,体验生活

鉴于留守儿童身在留守家庭,孩子不愿多与外人接触,我们此次去留守

儿童家中,与他们一起学习、游戏,目的是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体验到快乐。我们都知道,学习是需要交流的,快乐是需要分享的,孩子有许多新鲜的奇妙的想法,若是不能与人交流,这些能够让他们产生成就感的小建议小想法就会消失不见。组员深入其中一个留守家庭,坐下来与小女孩涵涵一起做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小涵涵的认真仔细很让人欣慰。做完作业后,我们主动要求帮她检查作业,发现错误后小涵涵微笑着虚心接受并改正。最后,我们离开时,小涵涵的奶奶开心的告诉我们,孩子一向不喜欢与家人一起做作业也从不与小朋友讨论作业,但是这次活动后,孩子主动对奶奶说以后要常跟同学们讨论、分享。

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

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根据我们小组的调研,认为“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

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

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

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

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

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

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五、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解决“留守孩”问题的关键在城市,政府、

学校、社会齐努力,给他们多一些关爱。对于政府,应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生产化)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相联系,千方

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对于学校,应该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与呵护,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为其提供一个健康健全的生存成长环境;对于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

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表现在农村,但解

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环境,特别是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学的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

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实践感想:

通过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成员之间变得更有默契,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打好基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