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08:03: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练习册是根据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六版编排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

1、原始时代,人类迁移活动具有(被迫性)、(求生性)特点;

2、人类的早期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

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徙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1、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芽是在(第一次社会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出现后)

2、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出现在(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制社会形成之际);

3、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活动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4、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通路);

5、人类有意识的资源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6、在奴隶制社会,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经商贸易);

7、(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的交换,从而促成了(旅行活动的规模发展);

8、“观光”一词的由来是出自于( 《易经》 );

第三节 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

1、(隋朝)在发展水路交通的贡献最为突出;

2、驿站馆舍机构设置的目的是(方便传递官方文书,运送国家物资,为公务往来的人员提供宿舍、马车、船桥、人夫、饲料等);

3、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相对较快的因素是什么?

答:国家统一,政治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水陆路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为旅行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4封建时代,行迹几乎遍及整个西汉帝国的版图是(司马迁);

5、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是(张骞通往西域),开辟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旅行

路线),成为后来历史上所称的的(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乃至欧洲)的最早旅行路线,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以及元代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也是沿着这条路线完成著名的旅行的;

6、漫游: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7、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

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状况有着直接联系;虽然旅行活动和规模有较大的发展,但商贸旅行占主导地位;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属品。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1、旅行和旅游的区别?

旅游一词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离家外出活动,而旅行则用于泛指人们包括商务在内的任何目的而发生的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旅游意味着旅游者在离家外出并完成外出访问活动后,需返回其出发时的惯常生活地点,而旅行意味着旅行者完成前往某地的访问活动之后不一定返回最初的出发地。

2、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是什么?

生活环境的变化、工作性质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运输条件的变化。

3、(詹姆斯瓦特于1769年)发明了蒸汽机,铁路之父是(乔治史蒂文森);蒸汽机轮船问世于(18世纪末);

4、首例定期铁路客运班次是(1830年利物浦于曼彻斯特之间路线);

5、火车旅行方式的有点是:费用低、速度快、运力大、通达范围广;

6、1841年7月,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团体火车旅游,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此次旅行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特点是(公众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7、1845年托马斯第一次商业尝试团体消遣旅游,从(莱斯特出发到利物浦);特点是(商业性、长途过夜、线路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8、与1841年活动比较,为什么说托马斯库克在1845年的组织活动是公司业务的开端? 答:性质不同,前者是非营利的业余活动,1845年的旅游活动属于有意识的商业活动;目的不同,前者是参加禁酒大会,后者是为了观光消遣;组织内容不同,前者只负责组织和护送,后者则包括了策划、勘查路线、提供全程陪同和导游工作;

9、(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法国巴黎)旅游活动,是世界上组织报价出国的开端;

10、(186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

11、(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12、托马斯库克创造性推出一种代金券,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13、20世纪初,世界旅行社的三巨头是(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14、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第五节 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1、汽车旅行发展与普及的逐渐实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2、世界上第一架载客飞机是于(1903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试飞成功;(1919年8月2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运航班首次开航;

3、早期飞机客运航线失败的原因是(飞机制造技术落后,人们对飞机了解甚少,机票价格缺乏竞争力);

4、(喷气推进技术)普及了航空旅行;

第六章 二战后的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发展起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大众化旅游现象率先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

3、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世界人口增加、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程式化进程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4、二战后全球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是有(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5、世界各地区国际旅游客源在人数上的差别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达程度上存在的差距)

第七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1、中国旅游业的出现是(陈光甫于1923年在上海设立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2、(1924年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首次组织国内旅行团赴(杭州)观光;(1942年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组织了去(浙江海宁观潮旅行团);

(1925年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组团“观樱”赴(日本)游览;

(1927年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为培育需求市场,开始出版《旅行杂志》,专门宣传中国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

(1927年6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更名为(中国旅行社);宗旨是(导客以应办之事,助人以必须之便。如舟车舱之代订,旅舍铺位之预定,团体旅行之计划,调研研究之人手,以致轮船进出日期,火车往来时间,均在为游客所急需者);

3、1947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旅游博览会上,中国旅行社曾以巨幅(中国名胜图)参展;

4、(1949年11月华侨服务社)是我国建国后成立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在福建省厦门市成立,专门接待海外侨胞归国探亲和观光旅游;

5、在周恩来总理提议下于(1954年4月15日)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6、(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于1964年成立,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外国自费来华旅游者的接待工作;领导国内各地国际旅行社及其直属机构的业务,组织我国公民出国旅行;负责有关旅游事务的对外联络工作和宣传工作。)

7、发展我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的方针和目的首先是(为了学习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促进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其次才是增加外汇);

8、1971年,周恩来亲自部署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旅游方针是(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9、(1974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10、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

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至80年代中期);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11、国家在(1991年)制定(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明确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12、( 《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 )出台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第二章 认识旅游活动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界定

1、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尔克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的定义”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在我国旅游学界被简称为“艾斯特定义”。内容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活动;

2、艾斯特定义特点是?

在定义中阐明《旅游学所研究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皆因“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非定居者”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不会导致定居”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而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不牵连任何赚钱活动”阐明了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反映出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了旅游者活动,而且重在研究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学研究内涵的综合性。

3、为什么要给旅游活动下一个科学且具有共时性的定义?

旅游学术的研究的需要;统一旅游统计口径;对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4、1991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了一次关于旅游统计工作的国际会议,这是一次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旅游”的概念,即旅游活动是人们处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5、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旅行与逗留的合成型;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和非就业性。

6、旅游活动的要素?

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行、游、住、食、购、娱);

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满足主体来访目的的旅游资源或旅游对象、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帮助主体完成其旅游经历,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

7、什么是旅游学?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研究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管理活动,以及研究旅游者和旅游业双方活动的开展给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所带来影响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

1、按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进行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

2、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近程旅游,短途旅游)

3、外出旅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

4、按旅游活动组织形式划分(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

5、按旅游主要活动来划分(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

6、国际学术界对旅游的划分?

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境内旅游(本国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的合称),国内旅游,国民旅游(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与出境旅游消费的合称)

7、为什么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是先于出国旅游的发展?

答:国内旅游活动的旅行距离一般相对较短,因而旅途所需要的时间较少,旅游费用低,基本不存在文化语言障碍,不涉及办理繁杂的履行手续等。

8、为什么世界各个国际偏向支持发展入境旅游?

答:国内需求市场的旅游业发展起来比较容易,因而旅游业务的发展工作通常可由民间力量自行承担完成;国内旅游业务不能给国家带来外汇收入,并且国内旅游收入不能对本国经济的“注入”。

9、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活动的开展是否跨越国界;

10、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比较?

消费水平(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普遍低于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

便利程度(国内旅游活动开展比较容易,国际旅游往往会遇到语言文化障碍的复杂的履行手续)

经济作用(国内旅游带来的财富只能在国内不同地区间重新分配,不能直接增加本国财富。国际旅游直接造成财富再不通国家的转移)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体现?

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是个人的自愿行为,在本质上并非是经济活动,而是一种不同地区间人员流动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是它的社会文化性。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型(大众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规模发展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该地的气候条件,人们的出游目的,放假时间传统习惯)。

4、为什么要了解和认识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特点?

答:有助于指导旅游经营者的营业地点选址工作(微观);有助于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从而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宏观)。

第五节

1、旅游活动的发展状况的基本测量指标?

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停留天数;

2、在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国际旅游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是(银行报告法)。

3、银行报告法的不足之处是?

答:难以准确分清这些旅游外汇收入中分别来自各个客源国的数量,因为这类外汇收入统计数字所依据的往往是外汇的币种,而不是来自哪个客源国。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计划

旅游学概论作业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

旅游学概论题库

旅游学概论考点

旅游学概论试题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推荐]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