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打白骨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8、三打白骨精

教材简析《三打白骨精》一文节选自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文章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是一篇进行讲读教学的好范例。

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与其他三部名著相比,学生们对《西游记》所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另外几部,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没有在影视作品上看过,对故事中的情节和剧情的安排基本上已心中有数。因此教师不需要对文章的作者及人物做多的介绍,可以直接进入课文,按‚三变------三识------三打------三责‛的思路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会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对重点词句和具体情节的分析、比较,深刻理解、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突破:经过对课文的学习,尤其是对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识‛、‚三打‛的品读和体会,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魄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西游记》视频、音乐等。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西游记》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白骨精的“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板书:三变、三打、三责)

二、“一打”

1、下面来学习“一打”白骨精。当白骨精出现时,在唐僧师徒的心目中各是什么形象?轻轻读,静静想,抓住关键的字词支持你的想法。

2、交流:

A在猪八戒的眼中,白骨精是怎样的形象?先来看看原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说不尽的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zhuàn)林。

(1)自由读;(2):指名读;(3)师生接读:说不尽的眉清目秀,那是什么样的眉毛———那是怎样的眼睛——那是怎样的体态——那是什么样的声音——(4)原文中,猪八戒看到了那村姑摇摇摆摆,就偷偷去看。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在八戒眼中,他看到了村姑的美。 B在唐僧看来美丑都无所谓,他只看到了一个好心送饭的村姑,所以白骨精在唐僧眼中是——(给唐僧送饭,是个善良的村姑)

C在孙悟空眼中,它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妖精?(诡计多端、狡猾)

2、这么美的村姑,怎么能是一个妖精呢?它的阴谋诡计体现在哪里?请大家再读2-4小节,抓住关键字词,支持自己的观点。 A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1)太高兴了,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那就叫——不胜欢喜。谁能读出它的不胜欢喜? (2)指名读。指点:不怕别的妖怪听见吗?少了点妖气。 (3)师生分角色读

B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摇身一变:感受到白骨精变化非常快。 径直:目标明确,横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C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看出白骨精的狡猾) D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白骨精根本不是来送什么斋饭,可以看出它很狡猾、居心险恶。)

3、同一个妖精,看出了不一样的感觉。唐僧看到了善良,猪八戒看到了美,孙悟空从美貌中出了妖,看出了假,看出了恶。不一样的情感就产生了不一样的行为。 (1)挡悟空举起金箍棒要打时,唐僧是怎么做的?圈出他的动作。 (2)悟空一棒打下去后,唐僧又有什么表现?圈出来。 (3)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唐僧这才——(引说)。有没有完全相信?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4、唐僧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 出示: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 指名读(2)齐读(3)总结:不一样的情感,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行为。不一样的想法,也能产生不一样的做法。

三、“二打”

1、悟空第二次棒打白骨精时,它又变作了什么?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妇人?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A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1) 自由读,谁能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位八旬老人走路的样子,听到她一步一哭的声音? (2) 指名读。指点:你可别忘了,这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

(3) 看样子,听哭声,真可怜啊。然而,你还能从这哭声中读出什么?(读出妖精的狡猾奸诈)你从哪个字读出来的?(闪)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3、所以,悟空什么话也没说,当头就是一棒,见此情形,唐僧又有什么样的表现,自己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到关键词语,圈出来。想一想,这些字词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情?(气愤、愤怒)

4、唐僧惊的是什么?还有什么?

5、如果说,一开始,唐僧是气愤的,最后呢?(无奈)为什么?(是呀,又有一些疼惜、无奈,这是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6、我们再换一个角色谈谈,这时的悟空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委屈、生气、心痛)

7、现在请同桌之间,一人扮演唐僧,一人扮演悟空,读读两人的对话。注意,读的时候要想一想说话者的心情、语气。 A指点: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这段话连用三个感叹号,可见他的语气是多么强烈。 B、男女生分角色读,教师读旁白。

四、“三打”

1、你看,白骨精越来越狡猾,第三次,悟空又该怎么打呢?默读课文第7小节。看看这两次打与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一打、二打不行,三打就成功了呢?

3、这一打啊,打出了智慧,打出了水平。带着我们的感受,齐读课文第7小节。

五、浏览全文、分析评价形象

1、分析白骨精形象。

A我们再来回顾全文,浏览课文,想想看,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分别变成什么? B这三变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狡猾)这一次次环环相扣,这叫连环计。 C从这三变中,你还看出了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妖精?(阴险、狡诈、不择手段。。。。。)

2、分析孙悟空人物形象。

A下面我们把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直接提炼出来。出示: “‘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B能不能把它再提炼一下: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 C联系妖精的变化,说说为什么三次打的动作不同? D从这三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性格?

3、分析唐僧的形象。

在悟空三打过程中,唐僧有什么样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性格?

4、妖精三变,悟空三打,唐僧也有三责(板书:三责)。这“三变”,“三打”,“三责”的情节,叙述的次数相同,可你们读着,重复吗?(内容不同)

5、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叫反复叙事。这样写,不变中有变,相同中不同。让读者不感觉重复,却耐人寻味,这样的写法,古典名著中还有很多。比如:《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水浒传》中有《三打祝家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等。

6、“三”就是故事的结构密码,正应了一个成语叫“一波三折”。(板书:一波三折)这就是古典小说的魅力。如果抓住这个特点打开人物情感的密码,就找到了一把开启经典的钥匙。

六、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唐僧是什么表现?课文没有写,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三变

三打

一波三折

三责

三打白骨精 教案

三打白骨精教案

三打白骨精教案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教案
《三打白骨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