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送考》教学设计(长三角征文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4: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送考》教学设计(长三角征文一等奖)

一“骂”激起千层浪

——我教《送考》

江苏省泗洪中学 王崇风

丰子恺的《送考》一文分别被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和沪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选用。对照原文发现,无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还是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都不约而同地删去了末尾一节(苏教版教材还将原文的第2节也删去了):

我吃不下跑路,被旱灾阻留在杭了。我教我的儿女们也不须回家,托人带信去教家里人把行李送来。行李送来时,带到了关于牵牛花的消息:据说我所手植的牵牛花到今尚未开花,因为天时奇旱的缘故。我姊给我的信上说:“你去后我们又加了几排竹钉。现在爬是爬得很高,几乎爬上墙顶了。但是旱得厉害,枝叶都憔悴,爬得高也没有用,看来今年不会开花结子的。”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本来就率真、朴素而晓畅,去掉意蕴较为丰富的结尾便更容易理解了。课文结构非常清楚,是按照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内容的。学生对其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几种描写手法也并不陌生。不过,做教师的都有这样一种经验:文章太难了自然不好上,有时太容易了也不好上。因为学生如果觉得好像什么都懂了,没有什么“值得”学的,老师也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教的,那么课堂上学生学起来就不感到费力,自然也就不会太专心。此前听了一节《送考》公开课,也颇能反映这个问题。课堂有问必答,毫无滞碍而又热热闹闹,教师感到流畅自如,学生也显得很是轻松愉快。不过可以看得出来,学生的这种轻松愉快只是浅层次的,因为他“完美”的答案不是经过大脑深度加工而得的,而只是通过眼睛“扫描”轻而易举得来的。

为避免学生出现学得浮浅却显得颇有所获而又充满成功喜悦的虚假繁荣景象,我在上这课前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选择确定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尽可能生动、灵活而深入地解读文本。

首先,我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和情节结构,并初步领会语言、神态和心理等描写手法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其次,我重点让学生比较阅读文中老师宣布录取结果这一节内容,因为这里既集中运用了语言、神态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还深刻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及文章的主题思想,最具解剖价值。先通过比较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

投影显示——

沪教版(丰子恺原文):

“谁取的”,“谁不取”,——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教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

苏教版:

“谁取的”,“谁不取”,——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造出些话来把学校骂了一顿,说它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教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

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二者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很快找出“我胡乱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

得怎样不好”和“我胡乱造出些话来把学校骂了一顿,说它办得怎样不好”这两句。学生完成这个作业后个个表情都显得异常平静,因为这作业本身就没什么技术含量。接着,我作了简单的分析概括:“这里两种版本的表述略有不同,沪教版是尊重原文,苏教版是为了表意更明确。不过二者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虽然前者在„我胡乱造出些话‟之后并没有明说这是„骂‟,可“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的内涵实质上就是后者所说的„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接着,我又要求学生深入体味这两段文字,并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之后,我发现学生的情绪已经明显受到了感染。这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文中写了„我‟骂学校„办得怎样不好‟,但是并没有写骂的具体请内容,请用你们聪明的大脑思考后告诉老师,„我‟究竟会是怎么骂的,看看大家谁骂得最有水平!” 话音刚落,教室里个个精神为之一振,眼睛闪出亮色,继而群情激愤,跃跃欲试。

很快便听取骂声一片——

生1:靠!这是什么鸟学校!我无语!(话音未落,哄堂大笑。)

师:这位同学骂得好狠,骂得好过瘾。只不过这话不太像出自温文尔雅的江南文士丰子恺之口,倒是很像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的口气。另外,“无语”一词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在上网跟帖时用得比较多,大多表示情感愤怒到极点,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而用在这里则显得太时尚了,不太合适,因为本文是丰子恺先生于1934年9月10日在西湖的招贤寺完成的,距今已经超过70年了。

生2:那些学校我久已耳闻,全是要成绩不要命的。学生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老师更是如狼似虎,学生只要犯一点小错误,就会被打得体无完肤。唉,那怎是一个“惨”字了得!(先是微笑,继而笑出声。)

师:这哪里是学校,分明比渣滓洞集中营还厉害。这是在骂学校,更是在恐吓孩子。 生3:那些学校啊,不去也罢,虽然出来的个个都是人才,但是后来还有部分变成精神病的。幸亏你们没有考上,要不然你们可就倒霉了。(听到“精神病”时微笑,有的摇头。)

师:这是在骂学校呢,还是在夸学校呢?“出来的个个都是人才”,说明它们教育的成功率高达到百分之百啊。至于“精神病”的出现那是“后来”的事,与人家学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看来“骂”功还需要苦练。

生4:那些个学校呀,且不说它教学设备差得要命,老师也不好,学历都不高,教学经验更不丰富,还经常打骂学生。(反应平淡,似不赞同。)

师:“那些个学校”应该是比较好的学校,把比较好的学校骂得一无是处,一塌糊涂,不符合实际情况。泛泛而骂,只是简单地作全面否定,并未抓住要害,恐怕很难让人认同。

生5:那些什么省立学校好什么好,收费太高,教学死板。到那里学生就没有了自由,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时时刻刻被压得气都喘不过来。考取了的话,你们花钱和受罪哪一样能吃得消?(若有所思,似有共鸣。)

师:好,这位同学骂得好。切中这些学校两个最大的弊端——收费太高和教学死板。这也是小学生们最为关心也最为担心的两方面内容:一是“收费太高”,家庭经济条件不一定能承受得了;二是“教学死板”,与自己渴望自由的天性又格格不入。这话会很对孩子们的心路的,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的。

生6:其实啊,那些学校并没你们想象得那么好,名气都是吹出来的。教学也很平常,就是靠死熬时间。上课从早到晚,作业没完没了。我有几个学生就在那里读书,现在正后悔着呢。所以啊,孩子们,不取倒是件好事,免得耽误了前程。你们不但不要难过,反而应当高兴才是啊!(有人带头鼓起了掌)

师:好极了!这位同学骂得真有水平!“名不符实”是让人失望和讨厌的,可这些学校竟然是“名不符„名‟”——连“名气大都是吹出来的”。更为巧妙的是杜撰正在该校就读的学生现身说法的事例,最具说服力。最后得出“不取倒是件好事,免得耽误了前程。你们不但不要难过,反而应当高兴才是”的结论。语气也显得非常亲切、真挚而得体,极富感染力。想必此言一出,必将很容易达到“哭的人(未考取的)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已考取的)似乎有些怀疑了”的效果。

嬉笑怒骂之后,我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中那些小学生骂他们的老师和“我”骂学校这两种“骂”有何异同。师生共同讨论之后,得出比较一致的观点:

1.无论小学生的恶毒咒骂,还是“我”看似一时“胡乱造出”的骂,都表明骂者对所骂对象的强烈不满,是当时真情的自然流露。

2.小学生失去理智而不自觉地恶毒咒骂无辜老师的行为,生动而深刻地揭露了这种考试制度给这些天真无邪孩子的性格和灵魂造成严重扭曲和戕害的罪恶。而“我”也在近乎下意识——“胡乱”的情况下就能轻而易举地“造出”产生让“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的效果,也无疑是“我”对这种考试制度强烈不满的情感长期积淀后的必然爆发。

而这两点,也恰恰是文章的主题所在。课上到这里,主要的教学任务也基本上完成了。 还有一些时间,我又布置了一个书面作业: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考试制度有没有应该“骂”的弊端?如果有,不妨一“骂”。不过,我又作了提醒:不要谩骂,要切中弊害,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水平和文字功夫。同时我还指出,做这个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练笔,更主要的是提醒同学们关注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提高认识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在当今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提高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的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未尽,下笔有神。

《送考》一文通过这样一种非常规的构想来确定处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既达到了常规的目的,又达到了非常规的效果,感受尤为深刻。

(本文获2010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征文一等奖)

送考教学设计 上课

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一等奖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

《背影》教学设计一等奖

海伦凯勒一等奖教学设计

中华魂征文一等奖作品

安全月活动征文一等奖

学雷锋征文区一等奖

《送考》教学设计(长三角征文一等奖)
《《送考》教学设计(长三角征文一等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