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襄阳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0: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襄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手抓经济总量扩张,一手抓发展质量提升,超常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三年翻番,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大幅前移,进入全省经济发展第二方阵。最近,省委政研室、省经信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认为,襄阳市县域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一、发展成效

1、县域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快,综合排位大幅提高。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近几年,襄阳市纳入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和全省县域平均水平。2010年,7个县市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县域GDP总量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4.5%。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9.1%,比2009年提高2.48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4.3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占据全市经济“半壁江山”的格局已经形成。二是经济实力整体壮大。2010年,枣阳、宜城、老河口、谷城、襄州等5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其中襄州、枣阳突破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比2009年增加3个,比2005年增加4个。三是发展综合指标排位大幅提升。在全省综合考核评价中,7个县市区2008年实现了“全线(县)进位”,2009年有5个县市区大步进位,襄州区跻身全省“二十强”,老河口市、宜城市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提速,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竞争力不断增强。

2、工业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工业立市格局基本成形。近年来,襄阳市7个县市区依托省批的县域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县域工业已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建材冶金、能源电力等为支柱的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县域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7个县市区201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1.36亿元,比上年增长72.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7.2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县域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倍,年均增长43.4%。二是县域工业经济占全市比重不断提高。县域工业与市区工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26:74调整为2010年的49:51,县域工业挑起了大梁。2010年县域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1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1.84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了7.38倍,平均增长42.3%。三是县域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0年,7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6.04亿元,比上年增长79.18%;实现利润41.89亿元,比上年增长96.2%;上缴税金25.96亿元,比上年增长64.4%。

3、一批骨干企业加速成长,产业集群规模放大。近几年,各县市区强力推进全民创业和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的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一是规模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10年底,7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1085家,比2005年净增769家;其中产销过亿元企业达到210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二,比2005年净增169家。产销过10亿元的企业14家,而2005年没有一家。湖北骆驼蓄电池公司产销名列全国同行第一,去年销售收入达37.6亿元。二是逐渐形成多个龙头带动的产业集群。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扶持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县域33个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集群内企业达到27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72家。2010年集群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38亿元,实现利润46亿元,上缴税金27.6亿元。枣阳汽车摩擦材料产业集群、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谷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樊城纺织产业集群、襄阳汽车轴承产业集群和宜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被列为2010年度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产值达到630亿元,五年增长3.42倍,年均增长48%,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奥星粮油以“将中国最大的国产油脂品种打造成中国国油”为目标,2010年产值达32.7亿元,成为我省最大的双低油菜籽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突破性发展,有力拉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4、县域经济综合效益显现,财政实力明显增强。集中表现为“两个提高”:一是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7个县市区2010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亿元,比上年增长48.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0.9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增长了2倍,占全市的比重由45%上升到49.6%,提高了4.6个百分点。二是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7个县市区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54.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4.3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县域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总量增长了2.5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58.7%,比2005年提高7.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县域财政实力不断提升。

5、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对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构成强有力的支撑。7个县市区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4亿元,比上年增长58.8%,高于全市增幅13.5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了6.6倍。2010年,7个县(市)区开工项目1323个,其中亿元以上109个,完成工业投资271.55亿元,比上年增长53.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1.2个百分点。与2005年比,工业投资总量增长5倍。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一个个工业园区、一片片工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发展势头正旺,正所谓“襄阳如醒狮,七县如猛虎”。枣阳立晋、润阳,襄州鲁花、长源东谷,老河口奥星粮油、华松科技,宜城襄大农牧、安能发电,谷城美亚达、金洋,南漳华新水泥、龙蟒,保康楚烽、巨力等一大批投资大、产出高、效益好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对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1、抓谋划,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中心工作。襄阳的同志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5月,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期间,省委、省政府组织市州书记和发展县域经济先进县市的党政一把手到河南参观考察。有的市委书记后面,跟着一排人;唐良智同志却孑然一身,这对他的触动很大。知耻而后勇。随后市委、市政府组织党政考察团到河南省学习考察,回来后市委召开全会,专题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决定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一是确立“四年翻番”的奋斗目标。他们在充分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论证基础上,提出用四年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到2012年突破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提前一年翻番、工业增加值两年翻番;县域经济发展要快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阶段性宏大目标。目标就是努力的方向。这几年全市上下把全部精力高度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紧盯省内外先进地区奋力赶超。二是采取超常的工作力度。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个月在一个县市区召开一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督办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会上各县市区都把当月招来的项目拿出来“晒一晒”、比一比,汇报进展情况。有的县市区领导在会上搞得“汗流夹背”,手上没项目无法汇报,没新项目开工也脸上无光。通过这种方式鞭策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明比暗赛、抢前争先。市“四大家”领导建立了“县域经济”、“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等7项重点工作联系制度,31位“四大家”领导包扶了62家重点企业和62个重点工业项目,强化工作落实。三是出台“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在着力研究、用好、用足扩权县市、新农村建设、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各项扶持政策的同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纺织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襄樊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实施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等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支持和引导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四是实施阳光新政。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狠抓职能部门的作风建设,强力推行“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方案”。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等29个部门专门出台了优化服务环境、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全民创业的一系列配套文件。

2、抓激励,极力营造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激励全市上下一门心思抓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举措,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评价考核机制。一是充分利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的成果,以各县市区在全省综合考评排序位次作为衡量标准,进位奖,退位惩。明确规定:从2008年开始,对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综合排名位次前移5位以上的县市区,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表彰;连续两年前移5位或一年前移10位以上的,给予县市区党政正职各奖励5万元;进入20强,党政正职各奖励8万元,进入10强各奖励10万元。对在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中一年后移5位以上的县市区,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甚至进行组织调整。200

9、2010年,市政府分别拿出4470万元、3400万元,对2008年度和2009年度在全省考核中进位的县市区进行了奖励。二是在用人导向上向发展县域经济有功之臣倾斜。老河口市一年前进13位,市委书记陈万波提拔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开发区一名年轻局长,招商有功,客商满意,提拔为管委会副主任;市经信委一名女干部在将新日电动车招到湖北深圳工业园落户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提拔为副县级干部。用人是最根本的导向。一项项人事安排,让干部们看清了努力的方向。三是各县市区每年也拿出300--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优秀企业家、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功之臣。通过考核评价、奖惩兑现,倡导“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论政绩,以招商引资论本领”的选人用人观,极大地调动了全市上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各县市区呈现出争先恐后比着干、一心一意抓发展的红火景象。

3、抓工业,撑起县域经济的脊梁。近年来各县市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把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作为实现翻番目标的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工业倾斜,迅速提升工业占GDP的比重。一是强攻重点产业。各县市区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推进结构调整,集中力量瞄准重点。围绕全市已初步形成的以汽车工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建材冶金、装备制造、航天军工、电子电器、现代物流等多点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配套协作,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中发展壮大县域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在两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百亿产业的目标。二是培育特色产业群。枣阳市以湖北福田、湖北飞龙为主体,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和摩擦材料生产基地;襄州区以鲁花、万宝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把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谷城县以三环车桥、三环锻造、骆驼蓄电池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着力打造中重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南漳县以华新水泥、威利邦木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培育建材产业集群;保康以楚烽、巨力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着力培育磷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其它县市区重点谋划一个优势产业,千方百计促其扩张、裂变、规模发展。未来几年,谷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宜城化工产业集群、枣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将发展成为年产销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经济布局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三是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襄阳市的农业,在全省是一块牌,在全国也有地位。但农产品加工、尤其是食品精深加工不够是襄阳市的薄弱环节。2008年全市2400多家涉农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从事粮油初级产品加工,22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中,精深加工率不到10%。近两年襄阳市树立“为加工而种植”、“为加工而养殖”的观念,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主导品牌”的思路,在米、面、油、畜牧、林特五大产业上开展产业整合、企业整合、品牌整合、基地整合。扶持“奥星”。三年来,奥星粮油加工能力由20万吨扩大到60万吨,双低油菜订单面积达130万亩。“奥星”成为湖北优质菜籽油的代表。浇灌“鲁花”。几年培育,襄阳“鲁花”已形成10万吨花生油、6万吨菜籽油的生产能力,去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做强“梅园”。以中储粮襄阳直属库为依托,组建湖北梅园米业集团,将其打造成湖北数一数二的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一手抓引进,雨润、燕京、威力邦等落地开花;一手抓培植,万宝、金华、襄大农牧等迅速壮大。龙头崛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襄阳万顷良田,成为工厂的第一车间。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县市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优秀)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域经济发展初探

县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县域经济发展(推荐)

襄阳县域经济发展
《襄阳县域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