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2: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江浙六县市县域经济 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安排,近日我们赴江苏省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和浙江省慈溪市、绍兴县,就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的六个县市,都处于全国百强县的前十位。总体上看,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好、速度快、质量高、实力强,特别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勇于超越自我,目标定位之高,争先意识之强,发展思路之宽,工作魄力之大,令人印象深刻。总结他们的发展情况,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综合实力强。一是经济规模大。2007年,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绍兴和慈溪的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190亿元、1150亿元、1050亿元、972亿元、541亿元和531亿元,其中江阴一个市的生产总值就比我市五个县区的总和还多515亿元。二是发展速度快。这几个地方在经济总量大、基数高的情况下,近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速度,财政收入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速度,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三是财政实力强。2007年,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绍兴和慈溪

1 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2亿元、86.6亿元、84亿元、60.1亿元、32.8亿元和35.5亿元,超过了许多地级市。四是收入水平高。六个县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超过了2万元和1万元。五是竞争能力强。昆山市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百强县”第一,江阴市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一。

(二)产业结构优。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逐年优化,目前六县市一产比重已不足5%,呈现出“二产稳定、三产上升”的后工业化特征。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江阴市抓住发展高新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个重点,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工业投入的50%以上用于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产业发展;昆山市以落实“六个一批”专项计划为抓手,加快培植光电、太阳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的整体推进格局,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7%。二是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每个县市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如江阴的风电、张家港的冶金、常熟的服装、昆山的电子、慈溪的电器、绍兴的纺织等,都达到了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规模,成为城市靓丽的“名片”。三是大企业支撑作用突出。去年江阴市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1.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88.4%。四是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张家港市大力实施民营经济

2 腾飞计划,私营企业达到1596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5023户,注册资本300多亿元,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75%,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3,其中沙钢集团成为江苏省首家利润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五是园区特色功能突出。依托骨干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专业园区,如化工园、冶金园、物流园、软件园、机电园等。

(三)发展后劲足。一是强化投资拉动。始终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培育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去年六个县市平均投资达到277.2亿元,其中江阴市投资达到372.2亿元,张家港市五年累计工业投入达到855亿元。二是推进自主创新。昆山市拥有各类产学研联合体300家,省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6家,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5%,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7家,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6万件,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城市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三是推动企业上市。江阴市积极实施资本运作,先后有22家企业上市,累计募集资金16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第一,被誉为独具特色的“江阴板块”和“华夏A股第一县”。四是实施品牌战略。仅绍兴县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4个、浙江名牌产品50个,国家免检产品25个,中国驰名商标24件、浙江著名商标88件。

(四)外向程度高。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这些地方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借助上海这一国际化平台,大力引进外

3 资,嫁接民营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方面,昆山市聚集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台商,已累计批准外资项目5300个,到账外资超过140亿美元,世界500强已投资55个项目,外资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9.6%;张家港市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428家,到账外资50.7亿美元,其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390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9家落户。对外贸易方面,近年来这些县市的进出口总值都在数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接近或超过当年的生产总值,昆山市去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34.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23.2亿美元,分别是我市的20倍和23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际资源,借势发展,目前江阴市境外注册企业已发展到114家,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3个。

(五)发展环境好。在硬环境建设上,六地都致力于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每年投入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着力抓好城市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到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凡愿意到他们这里投资创业的,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下大气力搞好生态环境,建生态城,打文化牌,增强对外来资金、人才的吸引力。目前,他们大都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于一身,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后花园”。在软环境建设上,各地高招迭出,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亲商、富

4 商、安商”氛围。各市县都具有省级项目审批权,只要不违背国家产业政策、不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市县就可审批;建立了审批服务中心,把审批与服务整合在一起,审批事项大幅缩减,政府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上报代理制,外商办事第一询问的人要全程负责,什么时间办成必须有明确答复;关心外商生活,按照外商的居住习惯,修建与外商本国居室同样的住房,对外商提供生活方面的“绿色通道”,与外商定期举办各种沙龙,听取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创造外商宾至如归的人文环境。

二、主要经验

这次学习考察,六县市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良好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提升发展境界。六县市之所以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思想解放程度高、发展理念新,在他们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承载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改革开放30年来,他们坚持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先后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三次机遇,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单转多”三次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现在,正致力于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在全国前面,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高潮。在发展理念上,

5 他们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集约发展,不断超越传统模式,突破路径依赖,有力地推动了“由低到高、由大到强、由量到质”的根本性提升。江阴市提出了“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江阴”构想,实现了从单纯重GDP到突出民生和谐的嬗变,将发展的“指挥棒”真正转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上。在发展定位上,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和宏大气魄,瞄准国际一流的水准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昆山市响亮地提出了 “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目标,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昆山人均生产总值达到目前新加坡水平,电子信息主要产品接近韩国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台湾地区90年代末水平。在发展目标上,他们真正吃透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不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还是统筹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把核心定位在加快发展方面,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欲望和冲动,始终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努力找差距、找标杆,谋求更高层次的跨越发展。昆山的开发区建设、江阴的沿江开发、张家港的临港开发都干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张家港口岸已发展成为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性贸易商港和中国县域口岸首个亿吨大港,去年实现海关税收137.5亿元。绍兴县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最大的轻纺市场,去年交易额达到500多亿元,现在又提出了 “买全球纺

6 织品、卖全球纺织品”的目标,努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市场集群。在发展思路上,他们对市场经济的驾驭和把握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研究市场规律、推进产业升级、进行资本运作等方面都游刃有余。特别是他们观念新、措施多、办法活,倡导“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有效地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次考察的六县市,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发展最紧迫的任务,着力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品牌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服务产业专业化,加快实现经济由总量大向结构优、效益好、实力强转变。一是三产联动协调发展。六县市注重发挥工业经济强势,按照“强工、兴商、优农”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江阴市以发展和管理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提出了“接二连三”的发展理念,使农业发展紧接二产、密连三产,高效农业面积已达27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7%,培育了阳光、华西、海澜、升泰等十大农业示范园区。六县市都确立了“退二进三”的发展思路,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撬动点和突破口来抓,下大气力提高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绍兴县大力实施轻纺城“611”建设计划,计划用6年时间,建成100幢高层企业总部和现代商务大厦,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提

7 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文化历史名城常熟市,注重发挥境内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开发建设了宝岩生态观光园、尚湖风景区、沙家浜风景区等旅游度假区,带动了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6%。15年前由常熟农民办起的简易服装批发市场——江苏常熟招商城,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去年成交额达到120亿元。二是调优存量提升增量。绍兴县纺织产业十分发达,被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城市”。去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他们把产业与市场联动作为纺织产业和轻纺市场转型升级的基本方针,按照“延伸产业链、推进高端化、增强竞争力”的思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逐步转移低端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着力把柯桥地区建设成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区和核心区。位于苏州与上海交界处的昆山市花桥镇,按照建设国际卫星商务城的发展方向,下大气力搬走了40多家小企业,大手笔兴建了占地50平方公里的花桥国际商务城,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区域总部、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由“腾笼换鸟”向 “腾笼换凤”的转变,推进了昆山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抓大扶小集聚发展。六县市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经济园区和产业带,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张家港市在发展规模经济上坚持抓大扶小,去年全市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12家,过百亿元企业7家,12家重点骨干企业产品销售

8 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市的50.2%和64.9%。沙钢集团作为张家港规模经济的代表,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仅长江沿岸大小码头就绵延10公里,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55亿元、利税145亿元,成为国内第

三、世界第七大钢铁企业。在扶优扶强的同时,每年都筛选100家规模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努力做大做强,增强了规模经济的持续拉动作用。四是借力发展内外联动。改革开放以来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积极接受上海辐射实现借力发展的历史。一直以来,他们都在探索和寻求自己在“大上海”经济圈中的定位,加快接轨上海的步伐,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昆山市依托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每天引进境外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实现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全国千分之十七的到账外资被它“吃进”,千分之二十四的进出口总额由它完成。在招商方式上,重点推进产业链招商,由市级领导牵头组建专门招商班子,着力做好“补缺、补短、补软”文章,推进产业延伸转型升级。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使处于交通末梢的慈溪市一跃提升为交通枢纽,他们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长三角、环杭州湾及宁波都市区,大力发展大桥经济,规划建设了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区,在接轨大上海中有效接纳先进产业转移,先后引进了韩国SK、美国库柏、吉利汽车等一批大项目,促进了块状经济向集约经济转型,提升了整体发展水平。五是自主研发创新驱动。 “拥有世界顶级技术,才能有市场话

9 语权”。这是六县市领导干部和企业老板经常说起的一句话。目前江阴市工业企业拥有科研开发机构15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博士后工作站8家,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4家;有90多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企业正在由卖技术向卖标准转变。昆山市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落户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两年多的时间,液晶显示面板产能已升至中国第一,以其为中心的昆山光电产业园五年后将形成1000亿元的产业链。依托龙腾光电,昆山又建成了“江苏省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被列为江苏省科技厅重大研发机构项目,获得了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2007年,该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7%。

(三)坚持区域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六县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起步早、规划细、工作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目前,六县市城市化率都达到60%以上,城乡收入差距在2:1左右,昆山市达到1.81:1。一是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六县市坚持规划先行,把所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制定出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把各项建设臵于市镇村规划的范畴,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慈溪市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的市域空间布局,正在研究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等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建房方式改革,引导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基

10 础设施建设。江阴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700多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了公交车;光缆、有线电视网、供水网100%覆盖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100%覆盖乡镇。张家港市区通乡镇公路全部达到六车道。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江阴市实行产业带动、村企互动,在城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乡镇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以工业为主的“草本经济”,形成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市已有上百家工业企业直接投资兴办农业,总投资超500万元的农业项目达80多个,涌现出了华西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园、阳光生态农林园、海澜农业园等一批新型现代农业基地。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昆山市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民技能培训“埋单”。目前昆山80%的农村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全市22万农村劳动力有19.8万在非农领域就业。同时,实行城乡统一的保障标准,市财政每年拿出6亿元用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市近10万女满55岁、男满60岁的农民“无门槛”直接进入农村养老保障,31万农民与城镇职工一样“刷卡”看病。去年,昆山农民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得到的收入占其总收入近15%。五是统筹推进城乡居民集中安置。绍兴县提出“新型城镇就是小城市、农村新社区就是小城镇小集镇”的理念,以拆迁改造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重点,加

11 快农村人口向城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和集聚点集中、农田向大户集中,积极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今年已由24个村启动农民公寓建设,总建筑面积18.05万平方米,仅上半年就拆除城(镇)中村和其它项目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江阴市新桥镇通过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探索出了“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现代农村新模式,成为全国农村康居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目前,全镇已有一半以上农民集中在城镇小区,实行规模经营的农田达1万多亩,占农田总量的82%。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普惠均衡发展。六县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已增加人民福祉为依归,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的均衡性、普惠性,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发展首先为富民,评价最终在群众”,这是六县市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理念。昆山市提出“看富裕程度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要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大力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把富民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不断完善群众持续增收机制,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特别是鼓励合作创业、合作富民,全市组建了200多家农村富民、社区股份、土地股份三大合作组织,一半以上的农户在富民合作社拥有了股份,农村每4户就有一个“老板”。目前,昆山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农村家庭占75%以上,农民收入中来自于经营性收入、投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比重占

12 总收入的40%以上,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可度提高到76.5%。江阴市提出,创新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既要和谐共建,做好经济“蛋糕”;也要幸福共享,分好利益“蛋糕”,实行“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高”,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持续提升、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增加民生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富欲望和不断提升的民享期盼。慈溪市大力倡导“慈惠三北,溪通四海”的新慈溪精神,致力于惠民安民,全力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努力建设人人都有幸福感的和谐慈溪。

(五)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创发展新优势。作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六县市始终站在改革创新的前沿,不断推动改革由单项突破向综合配套挺进,向管理创新要质量,向制度创新要水平,着力攻坚破难,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努力增创区域发展的新优势。一是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昆山市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七次大提速,目前全市95%的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项目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80%的项目现场办结。张家港市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投诉中心;各乡镇都设立经济服务中心,专门为企业服务。今年出台了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农业农村、优化所有制结构、社会事业、社会救助体系等六大类共21项改革方案。绍兴县深入落实“能办的立即办、可这样办那样办的按企业要求办、一时不能办的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办、目前确实不能办的及时

13 主动作好解释”的政府服务基本要求,实行县领导服务企业制度,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营造“高效、规范、廉洁”的投资服务环境。二是着力破解发展难题。面对当前复杂困难的经济环境,六县市不等不靠,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作用,努力攻坚破难,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绍兴县从体制机制上入手,不断探索完善“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约束、评判等机制,将农业领域“亩产”概念引入工业领域,进行工业企业效益评价,倒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提高单位产出率,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为解决发展用地紧张状况,绍兴县在加大城中村、镇中村、区中村、空心村拆迁改造的同时,出台了新的人均用地、用地结构等城乡规划控制标准,合理确定各项建设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做深“上天、入地、加密”文章,最大信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慈溪市积极探索“宅基地换住宅”的模式,引导散居的农民进社区公寓,腾出宅基地用于发展经济。江阴市新桥镇通过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户均占地面积由原先的0.72亩降到0.25亩,全镇腾出3000亩地用于统一规划建设。为解决资金问题,六县市都引进了多家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不断扩大信贷总量;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不断增加资金来源;通过推进企业上市、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途径,不断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千方百计保障资金供给。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绍兴县成立了10多家小额贷款担保公司,

14 县财政拿出6亿元专门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奖励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并成立了金融办公室,加强对各银行的考核激励,确保县域新增贷款增幅和存贷比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六县市十分重视人才建设,纷纷出台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三是实施强镇扩权。从2006年底开始,绍兴县在全省统一的农村综合改革中,按照“充分授权、权责统一”的原则,坚持能放则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扩权”政策,将9个政府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在辖区内的管理职权,分步委托给镇政府直接行使,并从委托部门或相关部门选调16名干部充实五个镇任副职或中层干部,在委托行使职权程序上只须同时抄送县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对五镇需上报省、市有关部门的审批事项,县主管局只需“见章盖章”履行上报手续。同时,积极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对乡镇的财政分成比例,对超过上年财政收入基数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留给乡镇;将镇域内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额返还给乡镇。在新型城镇试行党政正职“一肩挑”制度,加大干部下派和交流力度,建立了统筹调配中心镇干部的机制,实行权责统一。通过强镇扩权,使新型城镇拥有了充分的事权、财权、人权,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调动了乡镇履行管理职责的能力和积极性。四是强化作风保障。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在他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做敢为的强大精

15 神力量作支撑。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就是:“好区位不如好干部,好政策、好服务更要看好作风”。我们所接触的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无不体现出把握全局、精通本职的素质,雷厉风行、勤奋敬业的作风,不知疲倦、充满激情的干劲。昆山市提出了“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服务理念,大力倡导“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取”的“三个敢于”精神,只要是有利于昆山发展的事,只要是基层和企业欢迎的事,只要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事,都要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办好。绍兴县在县直机关大力推行“瘦身健体”,后备干部必须到乡镇挂职,并承担招商引资、拆迁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对全县招商引资、拆迁改造等重点工作实行半月一通报,加强督促调度;对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由组织部门负责,分类分层次进行考核,实行乡镇党委书记月排名制度,考核结果与奖惩任用挂钩,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进行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在全国惟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展厅内有这样一组介绍:45天拆迁1284户农民住房;20天架设完毕隔离带;120天建成一座万吨级化工码头;200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这是张家港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几点建议

(一)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思想解放、善抓机遇、敢为人先,这是江浙县域经济成功的根本保证。江浙地区讲解放思想,不空对空,不大而化之,而是体现在具体

16 的、实在的行动上,落实到出思路、干发展、拿真招上。我们学习江浙经验,在解放思想上应做到:一是善抓机遇,加快发展。要像江浙那样,在每一次机遇面前,看得准、抓得巧、用得好,把国家每一次大的政策调整都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做政策出台前的推动者,而不是政策出台后的执行者。当前,我们要变国家宏观调控压力为动力,统筹内外资源,整合市属县域、油地军校力量,大胆试、勇于闯、善于干,把向上争取与先干起来紧密结合,不等不靠,加快发展,率先突破。二是攻坚破难,服务发展。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各级各部门应真正为企业着想,全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要主动研究对策措施,灵活变通政策规定,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应破除揽权争利的部门行为,减免或缓缴有关收费,搞好服务,做到“一切围绕发展转”。三是真抓实干,推动发展。江浙地区的发展经验,我们有很多事情其实认识得比较早,宣传发动也不少,问题是没有完全落实。学习江浙经验,就要敢于担责、真抓实干,在提高执行力上狠下功夫。对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都要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定标准、定时限、定奖惩,干好干孬有说法。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行市县之间、县乡之间、经济部门与非经济部门之间轮岗,在经济一线、急难险重任务和基层实践中来锻炼、识别干部。这应成为我们的一个基本导向。

(二)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一是统筹发展规划。树立市属、县域“一盘棋”思想,研究制定全市县域经济发展

17 规划,明确各县区的发展目标、定位、思路和重点,并与全市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搞好衔接。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各县区发展情况不同,产业发展重点也不相同。市里应根据各县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与县区共同确定各自的特色优势产业,像XX区的石油装备制造,XX区的海洋化工,XX县的橡胶轮胎、新能源新材料,XX县的精细化工,XX县的纺织等,都已具备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雏形。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布局,每个县区选定1—2个特色产业集群,重点突破。三是统筹园区建设。江浙地区的园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竞争力非常强。我市各园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低而散、小而全,功能不明确,特色不突出。下一步,应根据市、县发展重点和产业方向,按照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要求,统筹搞好园区发展规划,通过细分市场、细分产业,科学定位园区特色,增强园区吸引力,避免发展方向不明、产业结构雷同、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同时,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高点定位,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推动园区建设优化升级。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强县”战略。我们与江浙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差在工业上。江浙地区在经济总量大的情况下,仍然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像张家港市,工业总量已达到3220亿元,仍提出工业总量到5000亿元时才能把调整放在首位。对我市来讲,“做大”应当是第

18 一位的任务。当前,要下大气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抓大扶小。实施骨干企业带动战略,推进最优的要素配臵,提供最佳的政府服务,举全力培植更多“龙头型”企业集团。把企业上市作为培植大企业的重要手段,力争推介更多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每年选取50—100家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集中各项扶持资金,根据中小企业特点,贴心服务,精心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二是改造提升。对我市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一方面技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应重点倾斜,着力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集聚效应;另一方面,舍得拿出优势企业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基地型”项目,对我市传统产业进行整合改造。三是外引内联。注重招商项目的针对性,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有选择的招商“补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外资向本土产业的融入,着力“补软”;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引进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大企业,着力“补缺”。对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橡胶轮胎、纺织、石油装备制造等产业,应加大横向联合,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形成分工协作关系,并依托龙头企业,打造统一品牌,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

(四)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一是破解融资难题。优化县域金融布局,鼓励商业银行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增

19 设分支机构。借助市商业银行发展为区域性商业银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机遇,合理布局县域金融网点。积极争取,尽快成立村镇银行。加快股份制银行引进力度,增加县域资金供应量。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基层行审贷权限,开发适合县域企业和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搞活信贷。对各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在县域吸收的存款,应严格落实主要用于县域的规定,并力争比例逐年提高。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间资本成立担保机构,支持发展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业务,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设立风险创业基金,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二是破解用地难题。统筹全市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借鉴江浙经验,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争取省里实行“点供”。鼓励各县区采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和建设用地臵换等办法,拓展发展空间。整合各类土地资源,采取退二进

三、退城进园、旧村旧城改造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推行“以亩产论英雄”,以单位亩产上缴税金作为评价标准,着力提高投资率和容积率。试行核发“两年期临时土地使用证”,督促企业尽快开工建设。三是破解体制难题。认真研究、合理划分市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调控职能,明确责任范围,调动县区的积极性。推行“强县扩权”,对能由县区审批的事项,一律下放县区;不能下放的审批权,可采取委托县区职能部门审核,市直部门采取“见章盖章”的方式,履行报批手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分享税

20 源,提高县乡分成或返还比例;对市级专项扶持资金,降低“门槛”和配套要求,并对各类扶持资金集中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着力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让全过程、全领域、全天候服务融入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思维,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宽松、高效的服务环境。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制订扶持特色产业、中小企业、融资、用地、用电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加大执行落实力度,发挥好政策效应。深化促强扶弱政策,选取10个强乡镇和10个弱乡镇,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评比;对10个弱乡镇,实行市直经济部门对口帮扶。三是优化执法环境。加快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优化环境长效机制,变治标为治本。对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严厉查处,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四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快政府信用建设,以落实招商引资践约、部门服务践诺、优惠政策践行为重点,塑造守时、守约、守信的政府形象,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21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考察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公务员对口培训班学习小结(考察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优秀)

襄阳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