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质数与合数

王丛丛

教材分析

“质数与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约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引进质数,合数两个新概念。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 设计理念

1.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如何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学习的需要?怎样让学生通过感悟和体验,对质数和合数形成问题,反有意义的认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以“问题”促进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力图将概念的产生,理解与应用等教学内容组织成有趣的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来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3.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

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地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努力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知识教师不暗示,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代替,充分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思考,交流的时空和探索,发现,创新的机会。“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2.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数学兴趣小组有18人参加,为了便于开展活动,老师准备将这18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现在想请同学们帮我分一分,看有几种方法?你认为怎样分合适?

【通过这个情境和创设,在现实世界里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事实上,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对于儿童来说是对他们真实的挑战,从而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有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或自选伙伴合作,教师流动参与合作交流。学生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1.直观操作。如用小圆片代表人,进行直观操作。 2.用除法计算。如18÷2=9,可将18人分2小组,每组9人。 3.直接进行因式分解。18=1×18=2×9=3×6 【要求先独立思考,以保证“个人劳动量”。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与他们平等的合作者。】

三、交流过程,优化解法。

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过程和结果,包括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鼓励相互质疑和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综合起来共有以下几种结果: 1人一组,共有18组; 18人一组,只有1组; 2人一组,共有9组; 6人一组,只有3组;

怎样合理利用结果?在交流中学生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选用。例如,若是兴趣小组外出调查商品价格、收集信息之类的活动,则按3人一组,分成6组比较好;若是做数学游戏活动,则分3组,平均每组6人比较合适;如果是解答计算难题,则平均2人一组效率更高......师:同学们想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关于分组的问题,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通过反思性的评价,提炼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树立优化意识,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发思考,产生概念。

师:如果兴趣小组人数是13人,按同样的要求则有几种分法? 学生发现,无论怎么分,都只能是:一种是1人一组,共13组,另一种只能是13人一组,而学生又觉得这两种分法都不是很合适。于是就产生了问题:为什么将18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有多种分法,而将13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就只有两种呢?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18可以写成18=1×18=2×9=3×6,而13只能写成13=1×13(或13×1),也就是说18的约数有多个,而13的约数只有两个。那么在整数中是否还有这样的数,它只有1和其本身两个约数?

师:有一类整数,它的约数只有1和其本身,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质数。还有一类整数,它的约数除1和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约数,这种数我们称它为合数(出示课题)。例如18是一个合数,13是一个质数。你能说出一个质数和合数吗? 【把“18人和13人分组”对比,成功地让学生产生问题,由于内在的学习需要而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合理解释,较好地营造和保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氛围。】

五、质疑辨析,理解概念。

1.找一找:20以内的正整数中,有哪些是合数,哪些是质数?(独立思考或同桌交流。) 对于1是质数还是合数可能有争议,可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指出:规定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是为了保证分解质因数的惟一性。(将定义补充完整。)鼓励学生对不同的判断方法进行批判性、反思性评价。可提供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判定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什么?以其中一个为例,说出判断过程。 (2)判定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时,需要把它的所有约数都找出来吗?为什么? 2.求出20-30,30-40,40-50的所有质数。(小组分别解答。)

师:50以内的质数是常用数据,我们可以编一个质数表。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除了检查它的约数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判断。

3.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9、

38、

53、17

25、291,并说出判断方法。 【判定质数、合数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老师没有采用先示范讲解的方式来牵引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判断、辨析、反思中享受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技能。】

六、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质数与合数的知识?举一实例。 (学生能举例,就以学生的实例作为学习资源;学生找不到,则提供题材让学生自由选题。) 小组讨论:

1.47名同学能不能排成一个长方形队伍(行数、列数都要大于1),为什么?

2.小明有67颗草莓,想把它们平均装在塑料袋里(每包至少2个),可以吗,为什么? 3.妈妈给奶奶买了相同价格的几盒糖,付了40元钱,售货员找给她4元钱,你知道她买了几盒糖?

4.36块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可以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体(要求棱长不是1厘米)?

【问题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一教学理念。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学生能在数量上和深度上有自主选择权,充分尊重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

七、激发提问,深化理解。

师:前面我们学了奇数、偶数,今天又研究了质数与合数,关于这几个概念你们肯定有一些问题要提。你们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学生自由提问,师摘录。如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有什么区别,有没有最小的质数等。对学生所提问题,有时间则当堂解决,没有时间则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自始至终老师力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判断意识和基本敏感,使学生逐步有敏锐的审视问题的数学眼光,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合数教学设计

合数 质数教学设计

合数与质数的教学设计

质数与合数的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定稿]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