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河南焦作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7: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河南省焦作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喝水/喝彩 胆量/量力而行 一声不吭/引吭高歌 B.关卡/卡车 荷花/荷枪实弹 厚此薄彼/日薄西山 C.累赘/累计 宿舍/退避三舍 好逸恶劳/君子好逑 D.复辟/辟谣 摒弃/屏气凝神 瑕不掩瑜/不言而喻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情况。D项每对读音都不同,分别为:bì/pì,bìng/bǐng,yú/yù。其他各项读音分别为:A.hē/hè,liàng/liàng,kēng/háng。B.qiǎ/kǎ,hé/hè,bó/bó。C.léi/lěi,shè/shè,hào/hǎo。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竣工 座右铭 如法炮制 真知卓见 B.震憾 主旋律 拈轻怕重 人才倍出 C.座位 通辑犯 玲珑剔透 莫衷一是 D.陶冶 堰塞湖 恪尽职守 不可名状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情况和对汉字字形正确书写的能力。D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真知卓见——真知灼见。B.震憾——震撼,人才倍出——人才辈出。C.通辑犯——通缉犯。 答案:D

3.古诗文默写。(8分)

①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苔痕上阶绿,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诗歌,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生命。路遇重山叠水,迷茫了,陆游在《游山西村》里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面对惊涛骇浪,信念动摇了,李白在《行路难》中鼓励你“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草色如帘青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名著阅读(10分)

①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下联的提示,围绕晁天王叙述相关故事情节。(2分) 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 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答案:①晁盖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绢,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晁羞把议事的地方叫“聚义厅”,收拢来投靠的各路好汉。

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横线上填写你的阅读感受。(4分)

阅读名著能启迪心灵。读《傅雷家书》能让我领悟到遇困难不气馁,要有国家民族荣辱感的人生道理;读鲁迅的《朝花夕拾》,________;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答案: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能让我了解作者的温童年、看到当时的人情世故和社会风貌;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能让我了解名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体悟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和诗意。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A____,想得很高,纸上计划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怎么干得下去?所以_B____,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解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语段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本题注意按总分总的顺序论述,最后总结得出: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答案:示例:A.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或难成大事);B.所以“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或:要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或: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阅读下而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信·中国》栏目3月9日起在中央电視台练合频道首播。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每期精选的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伟人、名人的信,也有不为人知的普通共产党员的信。

在内容构建上,节目组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把书本上的英雄形象拉回到普通人,用观众能够感受到的共通情感,在书信文字中展现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

在拍摄上,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该技术的每一个视屏都是由19台光投影拼接完成,可以打出360度环形视觉,为观众营造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技术实现了时光穿梭的效果,让观众跟随信件的朗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信件写就的年代。

材料二:《信·中国》的播出,让观众看到另一维度上的文化类节目形态探索,其在创作上巧妙地统合了“大”与“小”的关系一一在选材方面有大题材的格局视野,呈现于舞台的是“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每封信的叙事和细节,实际上透着每个平凡的中国人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抉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评)

《信·中国》节目中“打开”一封封中国信,其实是讲述关于信仰、信念、信任、信守、自信的中国故事。用信件之间的互文,书信与历史背景的呼应来解读信件,是值得称道的模式。正因为信息量丰富,一封封书信里能见人性,而人性又能辉映着党性,让观众在“书信的历史”里看见人性的光辉、时代的变迁。

(文汇报评)

材料三:

某市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结果

6.请分别概括材料

一、材料二的主要内容。(2分) 解析:这是对材料信息筛选和归纳的考查。 答案:材料一:《信·中国》栏目的创办目的、内容和形式创新。 材料二:媒体和名人对《信·中国》栏目的综合评价。

7.材料三的调查表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图表的认识。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调查表反映的情况是:现代绝大多数中学生从不写信。

答案:现代绝大多数中学生从不写信,或现代绝大多数中学生不会使用书信进行沟通交流。

8.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组织欣赏名人书信的活动,可是小明同学不感兴趣,不愿参加,请你结合材料

一、二劝说他。(2分)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本题注意要紧密联系材料内容,劝说小明参加欣赏名人书信的活动。

答案:格式:称谓+阅读名人书信的作用+愿望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种子 明前茶

(1)从小,生长在皖南乡间的明冠华就为家里做保存种子的工作:南瓜瓤挖出,南瓜籽在泉水中冲净,放在竹编的笸箩里晾晒;花生剥出,逐粒精选,晒到手摸上去有点发涩;苋菜、油菜、芝麻的种子,都轻得很,托在手上翻动挑拣,要屏住呼吸。这些种子晾干时都要防老鼠,防鸟雀,防瓦楞上走过的猫。

(2)才六七岁的明冠华看管着这一切。她明白,明年,整个菜园的生机,都落在她手上。

(3)唯一不需操心的,是院落里的丝瓜种子。夏秋之交,最后一茬丝瓜一定会在枝头留着,等它们变粗、变老,直到丝瓜瓤的水分完全被飒响的秋风收去。最后,摇一摇它,种子就在里面沙沙作响。

(4)菜瓜和杂粮的种子,被一一收在小布袋里,封存于瓦罐中。做这些事,令明冠华的神色,有不同于乡间小孩的庄重。

(5)她一定没想到,20多年后,自己研究生毕业后会在北京教学植物园里工作,教城里小孩辨认各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观察植物发芽生长的全过程,进而探索自然的奥秘。

(6)我是在植物园的小径上遇见明冠华的。她见我捡拾椴树的叶片,瞅着粘附在叶片下的种子惊讶微笑,就主动找我攀谈,说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本来就各有各的脾气。她一面走,一面像松鼠一样,跳到灌木丛中去捡拾种子,还从头发上、裤脚上扯下牛蒡的果实给我看——原来,这牛蒡果实个个都生有小倒钩。当年,发明尼龙搭扣的人,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

(7)做植物学的科普工作很寂寞吗?明冠华微笑:一点儿也不寂寞。植物园里的静气是滋养人的,你的耳朵也会变得格外敏锐。植物开花的声音,果皮干裂后种子像子弹一样弹出去的声音,在无风的午后都可清楚地听见。 (8)再说,种子与果实细看上去都分外有趣:

(9)枫杨树的果实有两个尖尖的小翅膀,据说J·K·罗琳,就是看到这种果实,才脑补出《哈利·波特》中魁地奇比赛中一球制胜的金色飞贼。

(10)槭树的种子也带着小翅膀,不过更透明,更轻,就像救生圈一样保证一旦种子落在水里不会下沉,可以被水流带到远处冲上岸。

(11)蓖麻的种子有漂亮的暗花,而且顶部油油的,是为了吸引鸟雀吃下它;没消化掉的蓖麻种子被鸟雀排出后,表面已经有小挫伤,更容易发芽,长出蓖麻的植株。

(12)烟草的果实绝对是广种薄收的典范,一捏碎,会撒出来上千粒针尖大的微细种子,像一蓬轻袅的黑色烟尘,可以随风飘到很远;落到水里,会散发微妙的气味,让鱼儿避走不迭。

(13)种子们借助风、水与小动物的力量,从成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它们的迁徙。它的构造,就是为了更方便漂移,从而远离母株,减少同类物种之间的竞争,并争取更多的阳光、空气与生长空间。就像孩子要独立成人,多半要远离父母一样。

(14)不少双语小学、国际小学的自然课堂,就设立在明冠华工作的植物园里。那些浑身名牌的小孩,到了这里,换上工装背带裤,戴上粗布手套和遮阳帽,拿上带弯钩的小网兜,由明冠华领着,出去找种子。他们扒拉落叶,跳过溪流上的踏脚石,钻入秋天最后的迷你青纱帐,补足自小生长在城市缺失的一课。

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种子”的理解。(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答案:一方面指自然界各种植物的种子;另一方面指根植于人们心中尤其是孩子们心中热爱自然的心灵的种子;孩子们像种子一样,要远离父母,独立成人。

10.请从明冠华的角度,概括文章内容。(3分)

解析: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答案:明冠华从小为家里做保存种子的工作,工作后教小孩子认识种子,进而探索大自然奥秘,她从中获得了无限乐趣。

1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3)段和第(10)段的画线句子。(4分) A.最后,摇一摇它,种子就在里面沙沙作响。(从词语运用角度)

B.槭树的种子也带着小翅膀,不过更透明,更轻,就像救生圈一样保证一旦种子落在水里不会下沉,可以被水流带到远处冲上岸。(从修辞角度)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可以分别从词语和修辞方法的角度来赏析句子。

答案:A.“沙沙\"拟声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丝瓜种子成熟时的美妙声音,表现了明冠华在保存种子时的意趣盎然。

B.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械树种子的形状和传播的方式,表现了种子在传播时妙趣横生。

1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明冠华领着孩子们去“补足自小生活在城市所缺失的一课”。(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这里补上的课程是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以及对生命的好奇与敬畏。 答案: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对农村和植物的种子是陌生的,在这里补上的课程是,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以及对生命的好奇与敬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

(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寄语广大青年,满怀深情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广大青年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修身养性,脚踏实地,勇攀时代的高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彰显新时代新青年的新气象。

(2)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法”在于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所谓“法”,即实现人生价值的指导方针和思路引领,解决的是青年成长成才方向指引和人生航向的问题。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只有心中有了坚定的信仰,脚下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反之,信念一旦丢失,青年干事就犹如太空漫步般迷茫而不知所措,飘飘然而无力。坚定信念,首要和根本的是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3)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道”在于修身养性、道德养成。所谓“道”,即万物变迁循环中亘古不变的规律,在个人层面体现的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三观”是青年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源泉,是青年干事创业的价值基础和道义起点,是青年必须系好的“第一粒扣子”。青年人成长成才固然要靠过硬的本领,但最为关键的是要注重锤炼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意志品质。在修身养性方面,古代的贤达之人早已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并著书立说告诫后人,孔子则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修身”位居其首。因此,广大青年立志成长成才,首先要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要“积大德”“行大爱”。常在修身养性上“修枝剪叶”,及时清除害虫、拔掉坏芽,给身心营造一个“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成长空间。努力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

(4)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术”在于脚踏实地、砺能笃行。所谓“术”即技术和方式方法,所要解决的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和实践路径问题。这个路径就是要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坚持在实践中“砺能笃行”。如果说理想信念是描绘蓝图,是“河对面的风景”,那么“砺能笃行”就是实践路径,是渡河的桥和船。砺能笃行,前提是“能”,关键在于“行”。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大青年要实现立志做大事的目标,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躬身于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大事”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人们常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的努力。青年要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要敢于做先锋,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5)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曾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13.仔细阅读全文,概括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3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可以概括为:①坚定信念、志存高远。②修身养性、道德养成。③脚踏实地、砺能笃行。 答案:①坚定信念、志存高远;②修身养性、道德养成;③脚踏实地、砺能笃行。

14.第(3)段划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常在修身养性上“修枝剪叶”,及时清除害虫、拔掉坏芽,给身心营造一个“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成长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

答案: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个人比作一棵树,把加强修身养性比作给树木“修枝剪叶”,“清除害虫”,使树木能健康成长,运用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易懂,更能被读者理解。

15.请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本文首先引用习主席的话,引出论点,然后分段论述了青年成长成才之法,青年成长成才之道,青年成长成才之术,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答案:首先引用习主席的话,引出论点即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修身养性,脚踏实地;然后分段论述了青年成长成才之法,青年成长成才之道,青年成长成才之术;最后总结全文,号召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16.下面名言如何作为本文论据,放在哪一段合适?说出理由。(3分)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名言属于道理论据,这句话讲的是要加强自身修养,第(3)段是讲青年成长成才要注重自身修养,二者意思一致,所以放在第(3)段比较合适。 答案:放在第(3)段。因为这句话讲的是要加强自身修养,第(3)段是讲青年成长成才要注重自身修养,二者一致。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萝: 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藤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7.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名之者谁/故虽有名马

B.水落而石出者/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 D.射者中,弈者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D项意思都是“胜利”。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命名/名贵。B:显现/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C:回家/归依。 答案:D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开:消散,散开。归:聚拢。

答案:像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19.甲、两文都是游记。甲文表达的情情感是乙文表达的情感是。(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同时注意考虑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

答案:甲文: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乙文: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情。

20.甲、乙两文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答案: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10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遭贬朋友的关心、劝慰,以及惆怅之情。

2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分)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答案:拟人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托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3.题目一:最温暖我的话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答案:范文:

最温暖我的话

世界上万物都是有温度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在释放着自己的温度。有了温度,生活才会温暖,才会温馨,才有感情。

话语也是有温度的,一句有温度的话语,让人心温暖,一句温暖的话语,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作用。

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送上一句温暖的话语,让人从新站起;在人胜利的时候,献出一句温暖的话,让人更加高兴。

什么是有温度的话呢?就是能让你感动,让你觉得很亲切的话。

平常,多对朋友说说这样的话,你们的关系就会拉近。多对家人多说说这样的话,会是家庭更和睦。

失败时别人献上这么一句话,让我心里暖暖的,很感动。我胜利时,别人献上这么一句话,我会更快乐。

比如,这学期考试没考好,我很伤心,这是同学送上了一句:“别灰心,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把它运用在下次考试中,你一定会考好的。”这句话虽然很平常,但有这不平常的意义。就是这句话,让我在这次失败中重新站了起来。让我得到了很好的改变,让我总结了自己的缺点。

温暖的话给了我许许多多该得到的,却没有得到的。不然,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

可见,温暖的话,对人多么重要。没有它,就没有人激励我们,没有任激励我们,就没有我们一点点的进步。

所以,我们应该多给周围的人一些温暖的话,让他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长。同时,大家也要多给我一些温暖的话,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24.题目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可以从所给的一则或多则材料中提炼。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析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出要求写出的主题,所写文章主旨可以从所给的一则或多则材料中提炼。作文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主要结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用具体事例来体现材料中蕴涵的道理即可。 答案:略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广东省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九年级第一次体育模拟考试总结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析报告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河南焦作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河南焦作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