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的感悟(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阅读的感悟

——读《弟子规》有感

本学期,学校的每个孩子都在诵读《弟子规》,我也就跟着一块学习。书中第五部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讲了很多关于读书的要求,使我受到了不少启发。

(一)读书要联系实际。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深刻揭示了理论与实践,读书与做人的内在联系,与我们一贯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要读死书,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通过阅读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等著作,然后紧密联系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活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项矛盾,才创立了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但这却也是读书者常犯的一个毛病,所谓“书呆子”、“高分低能”等大都由此而来。

(二)读书要边读边想。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则是重申了宋代学者朱熹传授弟子的“三到读书法”。“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所以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想。如果只读不想,真是为了读而读,只不过是在练习朗读而已。而且要特别注意细心领会,才能体会书中蕴涵的道理,“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也才能充分领略阅读的意义与欣悦。

(三)读书要有恒心和毅力。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读书时贵在用心专一,胜在坚持,不要三心二意,要有恒心和毅力。徐特立老先生读书时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从不贪多。在四十多岁学外语时,坚持每天学习一个生词,一年只学了三百多个生词,但由于坚持不辍,永不停歇,几年时间过去,徐老终于逐步学会了法文。我想今后再读书时,一定在精心选择好内容后,持之以恒地读下去。

(四)读书要记好笔记。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我们读书时如有疑问,应随时记录下来,并想办法寻找到答案。“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一种良好习惯。毛泽东同志一生勤奋好学,读书之多、读书之广、读书之深,更是闻名全世界。他读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勤动笔墨勤思索。每次读书前,他都要准备好红黑两色毛笔,在遇到书中的疑难问题和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时,随时批注上各种符号,而且建立了“读书录”、“摘抄本”等读书专用的笔记,不断积累好词佳句,并及时记载自己的读后感想。

(五)读书要有所选择。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浩瀚书海,各类书籍林林总总,所以读书时必须要做好选择。我觉得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选择“好书”,多读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书,不读坏书;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联系自己的专业、文化程度等,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就读;三是对于一些经典著作要经常重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同样的一本书由于阅历不同,所体会的境界也许会相差甚远。

一部好书,就是尘世里的一盏明灯,每一次细细地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在每一部国学经典中,也许都有值得我们深思的无穷智慧和奥妙!

2009/5/2

感悟阅读

阅读感悟

阅读感悟

阅读《西游记》感悟

读后感,阅读感悟

《朝花夕拾》阅读感悟

阅读感悟2

亲子阅读感悟

亲子阅读感悟

亲子阅读感悟

阅读的感悟(材料)
《阅读的感悟(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好的感悟 材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