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化引领班级小组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15:1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化引领班级小组建设

——班改课改一体化的关键

班改课改一体化,是我校着力打造的教育改革模式。小组建设是推进班改课改一体化的关键,小组既是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而班级管理模式中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效能,也必须依托小组的单元建设顺利推进。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分别担任学习组长、行为组长、活动组长、生活组长、考核组长等角色,相应对接班级部委制管理;而小组内成员根据学习基础、学习品质等因素划分不同层级,相互帮助,互补共赢。小组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成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

一、小组建设需要班级文化引领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软实力,是班级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并不断促使班级文化精髓逐渐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所有的班级文化活动,既是小组活动的内容,又是小组活动的载体。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完善小组建设的外在保障。

1、班级宣誓活动

宣誓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文化共识,通过宣誓活动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对班级教育理念的理解。当班级确立核心教育理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确立班级誓词,并不断变化学生宣誓的方式,使学生保持对宣誓活动的热情,进而保障学生在宣誓活动中的情感触动。我班学生韩梦迪在宣誓活动中深有感触,她在文章中写道:“新的班规刚刚出炉,便掀起了一阵激动人心的宣誓热。从今天起,每天早上挤晚自习之前的时间都会由金鱼眼吴小波同学带领我们宣誓,于是,这成了与一日三餐一般重要的环节。班级誓词里的每一句,方方面面都是大家的心血。我想,这三年里,这些誓言会慢慢地渗透进我的心里,使我一生难忘。”

2、经典诵读活动

潘校长大力倡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开发了《论语选读》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材料,每天晚自习之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收到思想教育。我班学生吴波成同学对此深有感怀:“在悠扬的诵读声中,先贤们仿佛将目光在这儿停驻。好文章掷地有声,经典篇目更是如此,体会这其中的思想内含,心中自有雅意。庄子认为世间音分三类:天籁、地籁、人籁。人在意诚心正时读书交谈,不就是人籁吗?”

3、唱班歌活动

班歌是一个班级的文化载体,通过推选或创作班歌,可以体现班级的文化取向,体现学生的精神追求,承载同学们的共同理想。通过每天下午课前的演唱,既可以提升课前的学习精神,又可以活跃班级的文化氛围,更可以不断强化班级的文化共识,一举三得。

4、搭建班级文化展示平台

通过班级的走廊文化墙、教室的班级文化建设栏,进行班级文化的物化形态建设,可以把班级誓词张贴,可以悬挂体现班级管理理念的条幅,可以表彰优秀学习小组。成熟的班级文化展示模式应该是开发的、动态的,应该是方便随时随地为小组活动搭建舞台,提供展示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有班级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都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班级宣誓活动可以有小组轮流领誓,也可由优胜小组领誓;如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有小组轮流组织,相互检查诵读效果;班级唱歌活动可以由优胜小组推荐歌曲,领唱等。既保障了班级文化潜移默化的效果,又增强了小组凝聚力,调动了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二、小组建设重在小组自身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氛围解决的是整体氛围问题,而小组内部的文化建设则是切实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核心问题,是小组建设的关键所在。

1、组牌组名组呼

组牌是一个小组的名片,组名体现着一个小组的智慧和理念,组呼是小组的自我激励。而且这些都是可见可视的物化文化,当学生每天面对着自己的组牌,看着自己的小组名片时,既是鼓励又是提醒督促。如“1>+∞”,这样的小组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信和霸气,同时也展露出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他们的组呼则是“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同样的自信大气。再如“Running girls”,这样的组名体现了小姑娘们的阳光心态和进取精神,同样她们的组呼“永远被追赶,从未被超越”,彰显的是自信和自豪。再如“思享”的组名表达的是一种沉静深思安享学习之乐的学习境界,“Days&Thinking”的组名展示的是每日思考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小组成员的文化共识,久而久之,就必然会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积极心态,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也就促成了小组文化向心力。

2、小组组会

每日的小组组会是学生们总结反思的好形式。孙小敏同学如实记录了一次组会:“我们七组组长窦方赫主持组会,他摆出一副老板架势:“现在我宣布组会开始!”我们就进入讨论中,我是学习组长,我总结了我们组上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作业状况、学案笔记检查情况,向我组成员汇报,进行了批评和表扬,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完成好的同学是我们的榜样。我也提出了新的学习目标,包括课上和课下等方面。希望我们七组新一周的学习能平稳向上。随后行为组长老潘强调了行为方面的事情。她郑重地说:“晚自习不能说话,这样不但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说的是实话,就是如此,晚自习一讨论效率就低了,要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石璐瑶公布了上周我们组各成员得分情况,望VIP成员们继续努力,为七组争光添彩。最后,组长当然还不忘来个总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然后,我们喊口号,为自己打气!有这样一个组会挺好,我们可以总结我们的对错得失,为下一步的胜利注满生机和活力!相信我七组,加油!”

3、班组周报

一个班级应该有自己的班级文化成长记录,有些班级采用了班级日志、班级博客等形式,而我则侧重凸显了小组的团队文化记录,开设了班组周报。积极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成长日记,从中择优选取一些针对班级关键教育事件的感想文章,分主题编辑周报,借此统一认识,弘扬班级文化的主旋律,同时也规范小组文化的个性发展趋向。如围绕小组的调整问题,我们选编了《成长的足迹——写在分组之际》专题周报,其中“告别亦或纪念”栏目刊载了《致亲爱的三组》《告别八组》等纪念文章,而“小组风采”栏目则刊登了《九组风采》一文,作者巧妙的把小组六人的姓名化为六个小标题“青松劲拔、瑰意琦行、大鹏展翅、畅游九天、北斗璇玑、笑傲江湖”,激情澎湃热情洋溢。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小组观念,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和谐,并且顺利引导学生适应了小组调整。此外,我们还针对运动会、购买班服、期中考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专题编辑周报。

三、小组建设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保障

1、整体性评价原则

班级小组建设中关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个体评价,同时也必须强化小组整体的评价考核,培养学生养成强力的团队意识。通过课堂学习活动中小组积分榜,展现各小组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交流展示中的风采,并且各学科教师每周要对各学习小组作出等级评价,而班级也要整合各学科的等级评价,对学习小组作出周评价,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年级组则在月评价中,集中表彰宣传各班优秀学习小组月冠军。并且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跳出了单纯课堂学习活动评价,还可将各小组成员的笔记完成情况、学案整理情况、学习进步情况等都纳入学科评价中,这样优秀学习小组基本上纳入了全部的学习活动评价。

同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注重对小组的整体评价、捆绑式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管理效能。学生会每天对学习秩序进行检查,反馈细化到小组层面,极大方便了小组学习秩序的评价;宣誓、唱歌、诵读、卫生值日等都由小组轮流组织实施,也将每天的各项得分折合成分数,纳入小组整体评价指标之内。这样,在优秀学习小组评选的基础上,班级还要评选“文明小组”,获评文明小组的组可推选同学参评“文明之星”,以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这些措施虽然都是量化分数,但是把这些成绩展示在教室的文化宣传栏和走廊文化栏中,也就转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彰显的也是一种文化引领。

2、导向性评价原则

文化引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导向性评价,根据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取向,设计评价角度,进行科学评价,再辅助以大张旗鼓的表扬,就可以在班级形成强烈的文化氛围和舆论导向,引领学生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

我们根据班改课改一体化的需要,设置了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点评之星等荣誉称号,藉此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学习环节中;我们设置勤奋之星、互助之星、等荣誉称号,以此鼓励学生自我勤勉、帮助他人,进而有利于形成“竞争合作”的小组学习氛围;我们设置了文明之星荣誉称号,以此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积极阳光的信念和心态。我们还可以通过评选“感动班级人物”展现榜样的力量。在评选之后,隆重表彰,以激励学生,同时唤起学生的自我发展内应。 我在举行了“星光灿烂”表彰活动之后,许多学生写下来深刻感想,如冯玉璇同学动情的写道:“今天晚上体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当初评选XX之星时,我还是蛮在意的。待组内选举基本完成后,我们组决定让每个人为自己组的组员分别写一份颁奖词,轮流一对一来写。今天晚上,我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特殊而又不是隆重的颁奖晚会!说实话,再次读着自己写的颁奖词时确实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很奇妙却又用语言表达不出来。每一份颁奖词代表的都是最真实的感觉,是一颗颗心的碰撞与交流,是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达人组成一个集体并相处了两个月后心底最真实的心声。我着实从心里感到开心。现在,真的感觉像融入了一个家一样,同学们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而班主任敬重而又亲爱的人,则像一个大家长,既给我们正面的引导又带给我们温暖与力量,让我们前行。”

一年级班级文化与小组建设

班级小组建设

文化小组建设方案

四年级班级小组建设

班级小组建设之我见

班级小组建设方案

班级小组建设方案

班级小组建设心得体会

班级小组建设心得体会

班级小组建设总结

文化引领班级小组建设
《文化引领班级小组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