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班级文化建设,建设文化班级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8: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班级文化建设,建设文化班级

摘 要:本文介绍的班级文化建设其实也是一种校园文化建设。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使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自己的人生观。而中学生正是性格和人生观形成的时候。所以一定要把班级文化搞好,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环境文化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健康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班级精神与价值取向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文明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那么,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呢?

一、重视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环境熏陶人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加强班级环境建设,必须培养学生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爱护环境的意识。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同时教室摆放绿色植物,无形中也加强了学生爱护花草的行为教育,让学生从养花草、赏花草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样的环境布置能让师生赏心悦目,心情愉悦,从而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班级外在形象设计等。如:我的班级设计了A“我的舞台我做主”可以布置一面墙,里面可以分为两个小块,即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或作文化。在上墙前先铺张白纸,最好有个底色,然后把每幅作品用边框框一下。B“成

1语天地”,可以布置一面墙,最好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科技方面成语,等。上面是图,图下是解释。C“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宣传图,用几条阶梯形的彩纸代表书,然后在上面打上这几个字,感觉效果还不错。D、黑板前我设计了一个“布告栏”也是用浅色彩纸做底色,然后把课程表,值日表,时间表贴在里面,后面黑板两边我设计了卫生角和图书角,效果也还可以。

二、完善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度管理人才能管理好人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

(一)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二)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三)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四)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三、健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目标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积极开展班级文娱活动,就是丰富 学生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一)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在班级中定期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志存高远。任重道远”等主题活动,让班级形成愿意奉献、人人树立高远志向的氛围。

(二)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

2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应急小分队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三)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各类竞赛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鉴于此,在军训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竞赛,让学生获得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处理好师生关系,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教师要培养民主作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善于理解学生。

四、定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固然需要进行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的教育,但是重要的是心理教育。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那么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班主任还要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减少依赖性,增强抗挫力、应变力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水平,以增加心理安全感,让学生身心健康,才是管理班级成功的体现。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假如说学校是教育的“社会”,那么班级就是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文化建设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建设文化班级
《班级文化建设,建设文化班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