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称象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称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

3、4段的理解上。

2、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巩固本课的重点字、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法设计:

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纸片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耳朵想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

2、说到大象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各抒己见)

3、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2、说说第一段中都出现了哪些人,曹操的心情怎样。

3、指名读第一段。(读出高兴的样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在什干么?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三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①“砍树造大秤” ②“宰象割块称”

板书: 砍树造大秤 宰象割块称

2、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3、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①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可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②大象宰了就死了。理解第4句话,联系曹操得到象时的高兴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行。

随机学习: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

1、提问: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曹冲想出称象的办法)

2、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

3、默读第四段,思考曹冲想出的称象的办法,并用横线把曹冲的方法画出来。

4、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5、按称象步骤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有关动词。

(师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6、教师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7、学生动手演示。先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再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8、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出示幻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装在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9、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再次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①“曹操微笑着点头”一句说明曹操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①“果然”一词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2、指导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七、小结,再听课文内容

八、作业:尝试复述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