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8: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题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历史组 郑锋

【总目标】 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目标】

1、记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读材料、合作探究人文精神的内涵,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激情投入、与学生一起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丰富思想,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 难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新课】

上课之前,先听听意大利的歌剧曲,看看投影片头《神权下的自我》的图片。 导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采用旅行的方式进入今天的课堂,让我们乘坐“人文之旅”的列车,一起去寻找曾经的“人文”辉煌。 (动画展示旅行的基本行程) 第一辑、人文之旅

第1站: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产生

毫无疑问,第1站我们选择去“欧罗巴文明”发源地古希腊。这儿的哲学家一抓一大把,他们对人有怎么样的认识和看法呢?

学生: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他们开始关注人的作用,把人看作是世界的中心,从此,欧洲的人文精神产生了。

(过渡)顺着时间的长河,我们来到了中世纪。 第2站:中世纪的欧洲 ——人文精神的泯灭 到处看到这样的的表情。

(展示图片:雕塑《安东尼.奥索》)

从这个雕塑看,你认为中世纪的人是怎么样的?(禁欲苦行、压抑人性、麻木顺从、愚昧迷信、教权至上„„)

师:这个在神笼罩下时代,人看不到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因为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沦为神的奴隶,人文精神泯灭了。

(过渡),经过千年沉沦后,“人文精神”重新被唤醒,是什么事件唤醒了它。(文艺复兴)不错,那么,什么叫文艺复兴呢? 我们旅行的列车进入——

第3站:14-17C的意、英 ——人文精神的复苏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

我们先通过一个视频资料来了解它的含义。文艺复兴起始于……他们创造的建筑、艺术和文学方面的大量杰作,展现出近代文明的神韵。

(过渡)通过这个短片,我们对“文艺复兴”的含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下面,我们再透过两位文学大师的的作品进一步来解读“人文精神”的内容。

(二)文艺复兴的内容

1、文学

咱们首先一起来品读一下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小故事,解读故事背后的人性问题。

①第四天第一则——

有一个从小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请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父亲这才明白„„人性难以阻挡!

(过渡)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人性的解放”是可贵的,但是仅仅追求“人的本性”,恐怕还不够。毕竟,人活着不仅追求初级的本性,还要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那么,莎士比亚的出现弥补了薄伽丘带给我们的遗憾。

(在班上推荐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哈姆雷特》的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师:莎士比亚眼中的人有什么特征?

生:理性、才能、文雅、智慧„„ 师:从《十日谈》到《哈姆雷特》,人的追求发生了什么转变? 生:从粗俗和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过渡)相比之下,美术作品更有感染力。

2、艺术

接着我们一起来鉴赏两幅圣母画像的作品,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提示:背景﹑色彩﹑人物表情等方面)

学生1:理由:画面人物表现富含人性美,自然美。

学生2:理由:图二圣母的头顶上没有光环,人物形象温柔慈祥更接近人,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

师:我觉得拉斐尔是伟大的,他把宗教主题世俗化了,在画中我看不到过于严肃的基督大爱,我只看到了一个母亲在疼爱着孩子,看到了田园风光衬托下母爱之美,人性之美。

我们再来欣赏两幅经典之作——《蒙娜丽莎》和《大卫》。

达·芬奇画笔下的《蒙娜丽莎》长发披肩,身着长袖衣裙,双手相搭,显得格外端庄稳重;脸部露出一丝含蓄的微笑, 生动的描绘了女性的温柔之美。

米开朗基罗刻刀下的《大卫》体格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肌肉紧张而饱满,展示着外在的、内在的、理想化的男性阳刚之美。

小归纳:从文学到艺术的解读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性的解放与复苏,讴歌了人性的伟大。

(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过渡)但是,对比之下,之前的中世纪主张的是“以神为中心”和“禁欲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主张的是什么呢?

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现实生活中的自由﹑幸福和 物质享受……

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概括为:——否定神学禁欲主义,肯定现世中的自我。 那么整个“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人文主义

(小结)因此,我们说——文艺复兴唤醒了人文主义,复苏了人文精神。

(四)文艺复兴的原因

然而,这场解放人性,复苏人文精神的运动为何从意大利发起呢?

观看视频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一起来解读。

解说词: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

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文艺复兴是反对神权、反对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托起近代欧洲的力量。

小归纳:文艺复兴最先发生在意大利,其原因有 政治上:基督教会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意大利最早)

文化上: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 „„ 外部因素:印刷术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五)文艺复兴的影响

那么,这场历经300多年复兴运动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材料1:展示欧洲近代科学家的图片 ——文艺复兴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 材料2: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 ——人文精神渗透于建筑艺术之中。

(过渡)随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它的人文精神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影响到欧洲各地,其中包括欧洲的另一个主要国家——德意志„„

我们的旅行跟着它的感觉走,到达16世纪的德意志,因为那里发生了什么?——宗教改革。

第4站:16C 的德国 ——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师:为什么要改革?因为收到谁的严重压迫?——天主教会。的确是这样的,中世纪以来,天主教会的恶行多端,尤其是对德意志。

到16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再者,德意志在宗教改革前,是罗马教会最忠实的奴隶,德国都受教会的压榨最深。因此得了个绰号“教皇的奶牛”。

——摘自《觉醒的德意志》第4页

罗马教廷贪得无厌,利用“赎罪券”搜刮钱财。马丁·路德终于按捺不住,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开始了。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下面让我们来一次虚拟的情景,观看他们马丁·路德与教皇特使之间的论战) 共有三个回合:

① 特使:每一个基督徒必须要持斋、守贞、忍让、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加入修道院修道等,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灵魂才能升入天堂。

路德: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心。

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核心)——无形中已经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②特使:人是上帝的奴仆,人世间的一切都要受上帝主宰。教会是代表上帝来管束人世的,不管什么人,不管他是国王、贵族还是骑士,都要受教会的神喻。

路德: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从教会权利高于世俗权利 到 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促进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③特使: “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的饶恕。 路德:我们要废除旧教会制度,一切仪式从简,建立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通上帝的“廉价教会”,教士有结婚的权利。 从坚持旧宗教仪式 到 简化宗教仪式;——-使得宗教的普及性越大。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过渡)这样一来,从德国开始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瑞士、英国纷纷展开宗教改革,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展示:基督教演变的示意图

问题引入:有人说,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我们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展示:人的核心意识图)

解读:文艺复兴:否定神学禁欲主义;肯定现世中的自我。

但是这个时期,人们还是受到“教皇权威”的压迫,通过宗教改革后,否定教皇绝对权威;肯定神权下的自我。

再继续对比,文艺复兴在当时以谁为主体?(再问:薄伽丘、莎士比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都是些社会中什么阶层的人物?)

他们是上流社会、知识阶层。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而宗教改革一开始就涉及的参与者已经渗透到社会的什么阶层?是社会基层、

大众群体。它是不仅是一个思想运动,一个政治运动,更是一个全社会运动。

因此,可以这么说,宗教改革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过渡)我们“人文之旅”的列车一路走来,从古希腊、到意大利、英国、德国,看到“人文精神”从产生、泯灭、复苏、发展的进程。中途下车休息,整理旅途的点滴收获后,让我们回归当下,看看“人文精神”与我们。

第二辑、回归当下之问

(展示三个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的会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北大的校徽)

观察上面三个LOGO得知,今天有一种通行的共识:人文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人文精神”? (同学们讨论,提出建议,相互分享。) 再用莫言谈获诺奖,他如何传承“人文精神”?

《莫言谈诺奖》谈到未来的文学之路,莫言回答说:“按照原来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描写人的感情,站在人的角度上写作。”

最后,我把想说的话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幻灯 音乐 留言)

以人为本 崇尚道德 关注民生 和睦相处 和平发展 后记:人文精神,为你我留下一种最美好的可能„„

感谢大家!

备课心得:

本课的内容多,容量大,是我遇到的最后困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后,重新把教材进行整合,对教材进行取舍,用旅行的方式实施教学的尝试。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多专家的指点。

教学反思:

上完课再继续„„

打印第6课__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和说课稿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设计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实录

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

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设计 教案

教案 __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102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