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民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7: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题六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重点分析 “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自学—设问—引导—探究—总结—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学好本课内容,充分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意义、体验和感悟罗斯福精神可以为当前许多国家克服经济危机、完善经济体制、坚定民族信念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难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对“新政”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 和”狐狸”

他就是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克服危机,渡过难关。

(二)讲授新课

一、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危害 (2)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罗斯福上台————实干家罗斯福(“狮子”和“狐狸”)

再结合教材认识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当选,并如何让他的国家和人民摆脱危机? 116页的材料能使学生加深理解, 作出如下总结:恢复信心,战胜恐惧;大胆实验,坚持不懈;重用人才,确保正确。(通过对这一部分学习,让学生学习罗斯福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谈到新政,罗斯福这样举例说,是在旧的白宫里边装上现代化设备,然而整个结构未变,白宫还是白宫。至于叫“新政”?--只是相对于过去旧的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

二、内容

1、金融领域: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

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在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信用已经崩溃。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从金融领域开始?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问题:政府如何做的?想达到什么目的?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这样通过政府同金融资本结合,恢复银行信用,百姓中藏起来的现金又回到银行,重新进入流通市场,稳定了银行制度。同时刺激了出口,扩大了消费。

2、农业:

材料一: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二: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让学生理解大危机期间,农民面临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低的问题,罗斯福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减少生产过剩现象。可向学生渗透罗斯福致力于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工业:学生阅读教材117页第二段思考:政府采取什么措施调整工业?调整了谁与谁之间的矛盾?要达到什么目的?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劳资矛盾,企业之间的矛盾,达到减少盲目生产和缓和阶级矛盾的目的。

4、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阅读教材117业第三段,知识链接二和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图片,思考:政府为解决失业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目的。在解决失业问题、扩大内需、拉动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新政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5、保护劳工权利:根据教材117页第四段的内容,学生能比较直观的感受到这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

提问:材料反映的新政内容是什么?目的何在?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1)盲目扩大生产而导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新政是如何缓解这一矛盾的?这样让学生能够认真分析新政内容,从而巩固对新政的理解。 (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思考) A 从减少生产看,减少农产品产量,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B从扩大消费(市场)看,规定最低工资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规定最高工

时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给农民提供补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推行“以工代赈”,可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从内容可以看出运用立法、建立相应的行政机构手段应对危机,从而得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新政“新”在: 探究一: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①新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②新的模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③新的起点: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实质: 新政是“墨索里尼的劳资协会式的国家在美国的翻版” ,“具有很大的法西质”。

胡佛 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部分美国资本家 新政“一视同仁地既为资本家造福也为产业工人造福”。——美共负责人白老德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新政是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即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通过此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分配。联系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学会对比类似事件。

(4)评价

争鸣: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史学界的观点却是截然不同:有的完全肯定;有的完全否定;有的认为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 你赞同其中哪一种观点?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你的理由。

1、积极影响:

A直接影响:渡过危机,减轻破坏,加速生产力恢复。

B间接影响:缓和矛盾,改善民生,遏制法西斯势力,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C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学生结合教材118页资料卡片和119页阅读与思考的材料,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也是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即无法从根本上削除经济危机。

2、消极影响:新政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削除经济危机。

(三)、渡过难关

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认识新政的影响。 探究二:新政为什么成功?学生分组讨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要求改变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2)经济基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3)政治传统: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

保障。

4)他国经验: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理论基础: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 6)群众态度:美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7)个人素质: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 探究三:新政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1)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 2)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3)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统一

4)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课堂小结】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危机得以缓和并由此开创了一条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二、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的历史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危害 (2)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罗斯福上台

二、新政的内容:①②③④⑤

三、对新政的评价:

1.特点 2.实质 3.影响:

(1)积极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深远影响

(2)消极影响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民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材料)
《人民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