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7: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是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本单元主要有两条线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本课正是后一条线索的至关重要

的事件,因为本条线索的主要内容是: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述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进行的调整,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凸显了“现代化”的时代主题。

《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已有所简单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但要从农业、工业、金融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全面了解新政内容,并能对新政作正确评价,这对高中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影像资料入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教学过程有选择的展示给学生,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景,烘托教学主题,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形象,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激发那些对历史学习“不敏感”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与历史视频和图片,再现历史场景,师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通过设问,由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规律的思维

能力。从而全面正确的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引导分析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同时体验罗斯福关注民生、具有创新精神的执政理念,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难点:通过措施全面评价罗斯福新政。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规律的思维能力。

五、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知识容量大,因此我预先编制了预习学案分发给学生指导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服务教学,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把课堂变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结合预习学案学生自主预习:

1、按预习提纲序号和提示标注课本,找到问题的答案。

2、掌握本课的知识框架,知道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作用、成就。

3、完成预习自测,写下自己的疑问。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罗斯福就职典礼”片段:

教师:这段资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美国? 学生畅所欲言:(提示:30年代大萧条时的美国)

进而教师导语:有人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那么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到底遇到了怎样的困境?美国又是如何摆脱的呢?对后来又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三)讲授新课

一、展示课标要求。

二、导入第一个问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我们知道: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进入经济繁荣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危机,那隐藏的危机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和材料。

1、展示“黑色星期四美国华尔街”、“手足无措的普通百姓”、“求职的失业者”、“荒芜的农田”、“无家可归的人”等几幅图片,让学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回答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后教师点拨引领,归纳总结答案。

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工业危机(企业破产) 农业危机(过剩暴跌) 民生危机(失业、无助)

2、通过再展示一幅图片及以上危机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这次危机的特点:来势凶猛,范围广(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的经济部门),时间长,后果严重。

3、经济危机的影响: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充满希望的胡佛总统怎么也没想到,在美国经济一片繁荣的时候,危机却铺天盖地的卷来,那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是什么呢?谁能结合预习学案回答一下?(设计意图: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是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测。

4、结合材料和图片思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

材料:材料一,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

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 “因为煤太多了。” ——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思考:为什么煤那么多而小女孩家却没有煤生炉子?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约有70%的汽车是这样购买的。

20年代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

股票被哄抬到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思考: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卖不了那么多产品,为什么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产存在什么问题?

思路:生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领,归纳总结答案。

1)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政策原因:长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结果 4)直接原因(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三、导入第二个问题——罗斯福新政。自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挽救社会的危机。大多数的美国人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斯福临危受命成为了美国的新一任总统,那这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会为濒临绝望的美国民众带来什么惊喜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个大问题——罗斯福新政。

1、网上冲浪:有学者认为:“罗斯福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若你是这个“智囊团”中的金融学家,工业专家,农业经济学家,社会救济家,为解决美国当时面临的危机,会给刚刚上任的总统献出怎样的锦囊妙计呢?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金融组”,“工业组”,“农业组”和“社会救济组”四组上网查资料,查找有关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方面向罗斯福献的计策?并要分别说明这些计策是针对于什么危机提出的。

(学生按分好的组先上网查资料,后相互讨论,把讨论的结果整理出来,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并从中得出新政的特点) 分组 金融组 工业组 农业组

社会救济组

问题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农产品过剩、暴跌 工人失业、无助 应对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 调节农业生产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对于新政的影响,通过展示图片和学生结合学案的预习,先让学生起来回答,

后教师讲解总结,学生记忆,后生生互相检查。

3、合作探究: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告别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时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以后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对于罗斯福新政,不同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下面看一组材料:

材料:有人说,新政是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翻版,我敢打赌,罗期福一定是苏联收买的间谍,联邦为什么不调查一下?有人说:不对,资本家都说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说他天天“吃烤百万富翁”,我看新政简直就是法西斯主义。

罗斯福说:“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有着更坚定的信仰!” 思考:材料中罗斯福“考百万富翁”的出发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新政的实质。新政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选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出发点是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最终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4、大家论坛: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它蕴含着可以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任何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人类历史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的福祉。那么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学生互相讨论,畅所欲言,教师归纳总结。) (1)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统一,防止泡沫经济,避免盲目性。 (2)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系;

(3)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建设和谐社会。 (4)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重视发展实体经济; (5)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等

四、导入第三个问题——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主流,而在理论上进行概括总结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问题——凯恩斯主义。 抛出问题:凯恩斯主义提出时的背景是什么?核心主张?他是如何处理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的?和罗斯福新政的关系是什么?凯恩斯主义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它有何作用?(让学生结合预习及课本的知识回答,后教师总结订正。)

(四)随堂检测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面对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罗斯福通过开辟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力挽狂澜,使美国结束了一个赤裸裸、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开创了福利资本主义的新时代,美国社会再现繁荣景象。现实是历史的重复和延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三十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的“新政”措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美国的国情和我国当前面临的情况也大不相同,但其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启动市场和实施“再就业”工程,还有诸多可借鉴之处。相信我们只要立足现实,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就一定会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改革开放。

七、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尤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的设置给予了学生足够展现自我的空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印象。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资源,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尤其学生自主上网查资料,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有利的平台,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生表达观点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充分利用时间发言等。因此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将任重道远!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质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