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7: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本人曾在高一年级上了一节示范课,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一些问题。我的设计思路是: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引入一些生动、直观的材料,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转换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一、新课导入

[在屏幕上展示罗斯福总统的图片]

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和这位伟人密不可分,让我们一起来“探 访伟人”,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罗斯福的事迹有哪些?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类问题普遍比较感兴趣,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和锻炼的机会,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在最短的时间聚焦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过程

(一)、临危受命

[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利用屏幕展示一段文字: 1882年出生,22岁毕业于哈佛大学;

1910年(28岁)任纽约州参议员; 1913年(31岁)任海军部副部长; 1921年(39岁)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28年(46岁)任纽约州长; 1932年(50岁)参加总统竞选。 ……]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基础上适当总结和补充介绍罗斯福的部分生平,尤其是他患病致残后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和努力重塑健康、重返政坛的事迹,让学生在情感方面受到震撼、引发感想,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问题2:1932年,50岁的罗斯福参加了总统竞选,请问参加总统大选的 罗斯福面对什么样的竞争对手、面临什么样的考验呢?罗斯福当选总统是“临危受命”,“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设计意图: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新政的背景作简单的回顾和总结,这样做既能复习巩固上一节课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对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好铺垫。]

(二)、实施“新政”

[在屏幕上展示一段材料: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接着国会于3月9日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该法授权总统对全国银行进行审理,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开业,对缺乏偿付能力的银行进行改组。

3月12日,罗斯福发表第一次“炉边谈话”,他向国民保证,现在把积蓄存进银行是安全的。接着,成立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保证5000美元以下存款的安全。到4月份,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多亿美元。

——《世界史》现代史编 吴于廑 齐世荣 主编

问题3:同学们从以上材料中了解到了哪些情况?“美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奉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政府管制银行和证券业难道不违背自由放任的原则吗?美国的银行家和金融家们能接受吗?为什么?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与传统做法相比“新”在何处?

[设计意图:整顿银行和金融体系的具体措施学生不难理解,关键是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的角色变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变了,从“守夜人”转变成了干预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特意设计了这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要思考、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联系、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以点拨和引导。]

[继续在屏幕上展示一段材料:

1933 年 6月16日,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根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由它召集工商界、劳工组织和消费者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凡是接受这些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蓝鹰”标志,上面书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字样。到1935 年初,这种“公平竞争”法规已达750 个之多。

——《世界史》现代史编

问题4 :“新政实施后,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和经营等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联邦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在复兴工业的过程中,美国政府的职责是什么?与自由放任政策下政府职责的区别在哪?”,“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与工业资本家尤其是垄断资本家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整顿金融的环节中,学生已经对新政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层层剥笋式的设问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和梳理,慢慢拨开迷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分析,有益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也十分有益。]

[再次在屏幕上展示一段材料:

1933年5月12日,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限制小麦、棉花、玉米、烟草等农作物及牛奶、生猪等的生产,以克服生产过剩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最后使农民的购买力和经济地位恢复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年代的水平。财政部对削减产量的农场主给予补贴…… 根据《农业调整法》而成立的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20多万头快要产仔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以防止生产过剩。

——《世界史》现代史编

问题5 :大危机期间,农业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政府是如何做的呢?政府颁布这一法令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做法与传统的农业政策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最直观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新政在“调整农业”问题上所采取措施的目的及特点,从中进一步体会“国家干预经济”的内涵。]

[在屏幕上展示两幅图片]

西雅图郊外的棚户区 因失业而丧失自尊的孤立无援的人们

问题6 :这两幅图反映了危机的打击下出现了什么问题?政府是怎么解决的?

[设计意图:历史照片比文字更具有震撼力,更直观,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素材,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很自然的引起联想和思考,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政府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作用、影响来体会新政在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加强干预的做法和实质以及“以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的影响,从中加深对“新政”特点和影响的认识。]

[再次在屏幕上展示一段材料:

1935年后,以工代赈、公共工程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从1935年到1942年,“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约850万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此外,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世界史》现代史编]

问题7 : 有人认为“以工代赈”是一举数得的措施,大家能谈谈它都发挥了哪些作用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前面的两幅图片和材料中显示的数据,分析“以工代赈”在解决失业问题、刺激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震民众信心等方面发挥的多重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新政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在屏幕上展示一段材料: 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6月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世界史》现代史编 问题8 :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有无消极影响?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缓解社会矛盾与摆脱危机、恢复发展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新政在缓解劳资矛盾方面加强干预的做法和影响,继续加深对新政特点和影响的认识。]

(三)、摆脱危机困境

[在屏幕上展示两幅柱状图表、一幅图片]

问题9 :“1933年至1940年美国的生产和失业率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拥有失业保险卡对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意味着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这一作用和影响在教材中已有非常明确的表述,但是干瘪的文字、概述的语言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新政的影响,图表和图片则既可以弥补文字的缺憾,让学生从中很直观的感受到新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又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屏幕上先后展示二战前美、德、日三国的国旗和一下这段材料: 有人认为新政具有法西斯性质,罗斯福扩大了总统和国会的权力,因而加强了法西斯主义的倾向,破坏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引自《美国史通论》

问题10 :德国和日本在面对危机时做了怎样的选择呢?德、日法西斯专政与美国罗斯福“新政”一样吗?“新政”有没有破坏美国的民主制度?为什么?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新政对美国政治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横向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辨清新政与法西斯专政的区别,更好地把握新政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四)、深入探究 [在屏幕上展示一段材料: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问题11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历大危机的破坏的同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却“风景这边独好”,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请问“新政”是不是使美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发展道路呢?

继续在屏幕上展示一段材料: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

问题:半个多世纪后的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对照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论断,你对新政又有何新的认识呢?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时期美苏两国的横向比较和不同时期中美两国的联系和纵向比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深对新政的理性认识。]

(五)、感悟历史

我们说文明是一棵树,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停地产生腐木和朽木。激进派说:“把它砍了。”保守派说:“别碰它。”自由派妥协说:“让我们来修剪它,这样就既不会伤害老树干,也不会损失新树杈”。

——罗斯福在1932年竞选演说中的讲话

问题12 :如何理解激进派、保守派、自由派的不同主张?对自由派的此次“修剪”你有何看法和认识?

[设计意图:新课上到这里,主要教学任务已完成,但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还有种跃跃欲试和欲言又止的遗憾,设计这个“感悟历史”的环节,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让他们充分抒发本节课中的所想、所感、所思,教师既要给学生充分讨论和展示的机会,还要从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潜移默化的引领学生从经济文明、人类智慧的高度得出更深刻的认识和收获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反思与认识

在新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我认为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问题教学。一节课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就无法 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是停留在表面。这样的教学模式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依赖的意识,出现思维的惰性,慢慢习惯于不假思索的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教材中既成结论,渐渐的就会缺乏问题意识,缺乏质疑精神,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思维,课程标准中“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更无从谈起。

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既有趣味性、层次性和探究性等特点,同时又能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体验。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愿意去思考和探究,从而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意义,有价值。设计问题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而且是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历史中蕴含的无穷奥秘,领略和汲取历史中蕴含的无穷智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合理的进行设计,设计有效的、有价值、有意义、有一定深度的探究问题,积极探索和尝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问题的不断探究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历史的智慧和魅力,在领略人类智慧的体验中实现精神的富足和升华。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优质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