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议口语交际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6: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议有效性口语交际教学

关键字:有效性口语交际语文教学理念

20世纪50年代,叶圣陶先生提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学理念。在2001年实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录中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习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习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扬合作精神。”但至今口语教学的发展并不令人乐观,仍然表现出“无效”或“低效”的特征。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有效性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一)关于有效性教学理论

有效性教学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逐步完善。其研究切入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教师的哪些活动和行为与预期教育结果(包括学生的成就、考勤、带任务学习行为、学生及家长的满意等)有密切联系,但其落脚点却是学生,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判的依据。

综观近几十年来的各项有关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有效性教学的概念已渐趋成型,即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有效性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表现出来的。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余文森教授特别强调:“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善听、想说、敢说、会说、交流好、合作好。尽管学生起点不一,进步的速度不一,但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有效性教学理论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原则具体包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教学中是否通过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价值、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在

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

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将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在“体验”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说话训练,离开情境的创设就无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安排了这样的口语交际:“在‘六一’这天,你在校内外参加了什么活动,你最喜欢那项活动?”教师甲在当年的“六一”前夕上了这节课,没有使用图片及课件,尽管老师很努力地用语言唤起大家的快乐回忆,但课堂气氛仍不活跃,大多学生毫无交流的兴致;教师乙将这节课放在了当年的六月二日,快乐“六一”的第二天,一上课,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前一天热闹的活动场面,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讲述了自己的快乐体验。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当学生感到口语交际是一种需要时,这种内藏的潜力就会把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可见,教师要多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口语交际真正是自己的一种需要。

(二)有效评价,激发兴趣,在“激励”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人们总是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于是评价在教学中具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有些教师习惯于用“很好”来简单地评价和激励学生。然而,如果教师能及时道出发言者的闪光点,尤其是思维方式的独到之处,就一定能启发其他同学的智慧;如果教师能准确指出发言者的存在问题,也一定能给大家以借鉴。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象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可以促进学生主动交流。而同伴互评是互动交流的交际过程,是口语交际的重要途径。“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不但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判断和交往的能力。”学生互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用语,文明交流。

(三)注重基本语法训练,在“规范”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语句不完整、用词不当、说话重复甚至语无伦次,因此,及时进行基础句式训练,是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笔者在不同的年级段设立了不同的训练重点。例如,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落实重点词语和基本句式的训练;中年级课堂上,则应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说好长句,使语言更有条理;高年级则在准确具体,条理清晰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语言生动传情,富有感染力。当然,这样的训练重点不是一层不变的,相反往往是因人而异。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当他们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建议他用上“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句式。只有多维度、立体化地进行训练,口语交际才能做到“言之规范、言之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四)积极组织引导,在“参与”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前文提到学生思维不够深入,表达不够深刻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参与是前提,教师引导是关键。在教学《小学生结伴出门旅游行不行》一课时,老师刚提出话题,教室里就炸开了锅。“行!”“不行”“就是行嘛”„„教师引导学生

说出理由,然而四年级的孩子说出的理由大多不够深刻:“妈妈不许”、“会迷路”等。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有梯度的引导。首先,使用多媒体放了一段几名小学生结伴出游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及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出行吗?”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接着,笔者又播放了几位小学生结伴出游遇难的新闻录音,同学们震惊了,这时引导学生反思并小组交流。然后,让学生进行辩论,提醒他们可以引用名言或讲述真实的故事说服对方,并注意礼貌用语。最后,在总结时共同提出两全其美的方法——制定周密的旅游方案。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依托教材,整合资源,在“开放”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人片面地认为口语交际只要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训练就可以了,其实它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拼音和识字教学中,通过说顺口溜、猜字谜、造句等方式训练;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质疑释疑、合作交流、朗读表演等方式训练;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社会实践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如:鼓励学生参加小干部竞选、争做小导游、小主持等。只有树立开放的教育教学观,全过程,多形式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合理利用“差异”资源,在“互动”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就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特征。“双向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这是指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流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过程。余文森教授说:“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差异”资源呢?笔者认为,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互评,实现学生间的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捕捉典型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总之,当前口语交际教学“低效”或“无效”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充分认识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意义,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的发展,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找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更多更好的途径和方法。

口语交际论文

口语交际论文

口语交际总结性论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论文

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论文

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论文

口语交际教学论文(推荐)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小议口语交际论文
《小议口语交际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