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假如我是人类学家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2: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假如我是人类学家

假如我是人类学家,首先我必须热爱这门学科并且做好为人类学奉献的准备,否则我在这条道路上必然不能远行。我认为人类学是一门很崇高的学问,它要求从事的人们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做一个人类学家,要到一个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体会人的生活面貌,首先就要培养一种“离我远去”的能力,就要远离自己的文化,人都需求一种归属感,这种主动远离自己的文化是艰难的。而人类学家在田野调查中一定会受到文化冲击,而在多次的文化冲击、经常的“离我远去”后,人类学家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归属?而在田野调查中,人类学家又该如何熬住难耐的寂寞孤独,置身于当地人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数年如一日地观察理解他们的文化?在我眼中,人类学家像是一个独行者,在其他人都向前看时,他转身而去,关注那些“非主流”的“落后民族”、“落后文化”,这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在培养这种能力的同时,我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会偏向于民族志类的研究,力图将不同的文化展示到世人面前,同时我也会广泛阅读,深入思考,通过“他者”的文化研究来反思自己的文化。

我会带上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台摄影机,背上行囊,走向远方。我会登上一艘轮船,漂泊去热带的某个少有人至的岛屿,当然我不会说土著人的语言,但我会向他们表达我的善意,用其他方式与他们沟通,然后我会住下来,和当地人一起生活。我先会努力学习他们的语言,尽快与他们更方便地沟通,这是要有很高的语言天分的,不过我相信我可以。然后我便开始观察他们的生活,并且自己参与进去。这时我要把自己头脑中关于文明的概念全部抛出去,不能有任何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不能拿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对比,要客观地记录他们的生活,尊重并理解他们的文化。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踩着从未到过的土地,看着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们,置身于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会关注他们吃的东西及做法,会着迷于他们的衣服、他们的头饰,并把所有的花样都照下来,或许他们不怎么穿衣服,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会把他们的房子里里外外都看个遍,会研究他们使用的碗、劳作时的工具。我会记下他们对爸爸妈妈及有血缘关系的人的称呼,会记下哪些人会居住在一起,会记下人死后的财产怎么分配。我还会乐于参加他们的婚礼,和美丽的新娘聊天,问她们是怎么结识新郎的,会和少女聊天,问她们理想的另一半是怎么样,问她们对于婚姻的看法。我还会注意他们是怎样交换物品的,他们可能是以物换物,可能是用某种珍贵的东西当作通用的交换物品,比如某种贝壳,我会很乐意与他们交换物品,或许会用我的口粮换他们好看的手工制品吧。我会和他们的首领聊天,会观察那些能够发号施令的人,他们说的话、他们的行为,看他们的房子、他们的衣服和一般人的是不是一样。我会和他们一起去劳作,会参与他们的日常聚会,会参加他们的葬礼,和他们一起祈祷死者的灵魂升天,会参加他们的节日庆典,他们可能在节日的时候喜欢把染料涂在脸上画成图案,围着篝火跳舞,我会记下他们唱的歌,帮着他们画图案,和他们一起跳舞,我还会记下他们生病时吃的草药或使用的治疗方法。他们可能对一棵树顶礼膜拜,相信有树神的存在,我也会这棵树表达我的崇拜。他们或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会有自己计算时间的方法,我会和他们一起规律地生活,晚上也可能会躺在空地上看星星,思考白天发生的事情。我会在这呆上至少一年,和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记下我观察到的方方面面。最后,纵有不舍,我也会离开这个地方,因为人类学家是寄居者。回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研究所后,我会把记录下的资料整理出来,将他们独特的文化描写展示出来,然后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

作为一个中国的人类学家,我会更关注本土研究,研究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的农村。这时也要用第三者的目光,站在“客人”的角度来对待我们本身。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样巨大的社会变迁是令人着迷的,这其中文化的变化更是值得研究。而要反思当下的中国社会,看中华文化何去何从,必须研究传统社会。考察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结构,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历史资料中找寻答案,一是研究中国现在的农村,而且最好是没有被现代化侵蚀的农村。我会在农村做许多田野观察,参观他们的祠堂,参加他们的祭祀活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人与人交往的方式,记录他们的风俗,在漫长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收集资料。这样的民族志研究带有更强的目的性,因为传统文化与现在的文化有时间上的延续性,所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更能让我们清楚这种文化的变迁,以反观我们现在的文化。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会有忧郁的气质,在面对这个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着的世界会产生一种无奈之感。我是反对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我欣赏多种多样的文化,它们都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诚然,文化无高下之分,但是我认为却又势强势弱之别。两种文化相互接触,势弱的文化可能就会向势强的文化转化,势强的文化展现出强大的吞噬力。在世界越变越“小”、文化接触越来越频繁之时,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原始部落”会不会越来越少?现在很多传统文化都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看到一个个古村落都变成了旅游景区,我就觉得,那些鲜活的、生生不息的文化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社会崇尚现代性,相信其他不同的文化传统只有接受或接近现代国家这种政治方式后,才能拥有“适者生存”的能力。而现代性也已经深潜于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观念力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社会在与传统决裂后,在传统的废墟上建设现代化,并想依此实现“发达的目标”。所以,在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今天,我悲哀的发现,我们已经无力阻止现代性对沿袭传统文化的乡土的侵蚀。我并不希望恢复传统社会,这已然是不可能而且也不需要,但我希望人们能有一种反思,反思这种在当今社会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现代性,反思我们已经断层的文化,理解人类生活的不同可能性。

看着现代性不断地往世界各个角落蔓延,我虽无能为力,但亦不可颓废放弃。我还是会背上行囊,前往那些“原始的文化”、“传统的文化”,在它们消逝之前记录下来,感受他们的多姿多彩。

假如我是人类学家,我会背上行囊,走向远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为一个行者,一个思索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

假如我是人类学家
《假如我是人类学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