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0: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6、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双赢”协作原则

17、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8、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三至五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1994年1月1日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B、1995年9月1日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主席令

22、国家实行()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

23、(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24、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平等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个体差异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C、靠法制 D、靠制度 —来保障”。

26、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

27、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身份证 /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28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29/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31、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32、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33、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34、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35、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36、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37、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39、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0、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1、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42、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4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45.《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46.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47.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8.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49.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50.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51.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52.“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5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5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55.“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2 5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57.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58.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59.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60.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6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62.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63.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64.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6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66.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67.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6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69.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70.《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71.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72.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73.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74.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75.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76.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77.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78.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79.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80.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81.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8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8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 8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8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种要素。

8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87、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关键期

8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勤奋感 8

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生理自我

90、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9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92、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并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9

3、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

特有的属性

不变。

94、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5、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 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 9

6、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

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97、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刺激泛化。

98、斯金纳认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9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

发观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00、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学习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 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学习需要 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3、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 诱因 。

4、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

5、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学习迁移现象。

6、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7、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A

8、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A、上位学习B、总括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C

9、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 。 A、反例 B、变式 C、抽象 D、概括 B

10、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 C、负加速型 D、倒“U”型 C

11、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 表象两种水平。

12、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本质属性。

13、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 概念学为基础。

14、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15、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倒摄抑制比较少的缘故。

16、下列活动的热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D

1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 阶段的动作特点。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C

18、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 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D

19、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0、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21、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

言语 相结合。 22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 。 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

D

23、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是利用 的方法。 A、生成性学习B、视觉想像 C、记忆术 D、元认知监视

A

24、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 A、交互式教学 B、合作学习C、完形训练 D、程序化训练

C

25、下列学习策略中, 属于元认知策略。 A、画线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列提纲

B

26、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B

2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为

学习策略

28、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

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元认知策略

29、学习策略训练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

和迁移等环节构成。反馈

30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 D、生成性学习

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
《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运行先进事迹 事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