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部分 通讯的写作要求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部分

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选好题材

通讯的篇幅一般大于消息,所写的题材一般也比消息全面、完整。从典型性的角度看,通讯的选材比消息的选材有更高的要求。一篇通讯的成败,首先要看它所表现的题材是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跟文学作品一样,通讯的题材,是由人物、事件、环境共同构成的。也就是说,通讯的选材 ,就是选择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以及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 。

(一)通讯题材的选择标准 1.能够体现时代精神

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深刻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物和事件,是通讯的首选题材。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作者必须站在较高的思想立足点上,凭着犀利的目光,敏锐的嗅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及时发现那些在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能够反映时代本质和特点的人物和事件。相反,一个对现实漠不关心,不愿思考或不够敏感的人,很难发现有典型价值的通讯题材。

2.对人民有益

通讯报道的内容应该是人民所需、对人民有益的。为此新闻作者应想人民之所想,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在同人民的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境界之中,才有可能为人民的求知、益智、娱乐提供精神食粮。这些大道理虽然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是违背了这些原则,确实是不能容忍的堕落。

3.新鲜、深刻、生动、感人

这是对题材自身质量的要求。它必须有一定的新鲜感,不能陈旧老套,不能似曾相识。它必须有一定的深刻性,能够借以揭示事物本质,不能是肤浅的表面现象。它必须是生动的,有着丰富的生活形态感,不是抽象的、理念化的、僵死的东西。它必须是感人的,有着较为饱满的情感内涵,能够令人为之动容。

(二)如何发掘通讯题材 1.随时准备捕捉线索

典型的通讯题材不但不会自己送上门来,即使你踏破铁鞋去寻找,有时也会一无所得。 寻找通讯题材犹如在泥沙中淘金,一旦从泥土中发现闪光的地方,就要及时抓住。

穆青和他的合作者们当年在河南东部采访时,无意中听说在兰考有一个干部的事迹非常感人,就马上抓住,及时赶到兰考进行采访。兰考县委的同志们给他们介绍了焦裕禄的事迹,不少同志一边介绍一边流泪。穆青他们感到这是

- 1所谓正确,是对主题的思想性、科学性的要求,主题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符合科学的规律,能引导人积极向上。所谓集中,是指主题的简明和单一,一篇通讯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所谓鲜明,主要是指主题的倾向性,对所报道的事物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不能含混笼统 ,让人不知所云。

新颖、深刻是通讯写作的高标准要求。所谓新颖,是指角度新异、思想新鲜、见解独到,能让人耳目一新。所谓深刻,是指主题不停留在现象的罗列和叙述上,而是能揭示事物的深层本质和内部规律。建国不久的著名通讯《“一厘钱”精神》,在叙述完新闻事实之后,加写了一段文字“一个真理”,概括出“伟大的事业要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这一主题思想,就比单纯表现增产节约深刻得多。

(二)主题的提炼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篇通讯的主题,就是一个正确的思想,它同样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做到正确、集中、鲜明、新颖、深刻。对此,甚至我们的古人也有深刻的认识 。元代的陈绎曾在《文说》中曾引戴师初的话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 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古人论写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第127页。这段话讲的就是主题提 炼的反复过程。

通讯写作的实践更能充分证明主题的提炼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以《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的主题提炼为例:

去年1月,山西分社给总社编辑部发来一篇人物通讯,主题是写吴吉昌的科研精神,介绍种棉花的辨证法,他是如何研究解决棉花脱蕾落桃和水、肥、土、光等关系的,技术性十分强。当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周总理布臵任务时对吴吉昌说的那番动人的话,但吴吉昌本人的遭遇写得很抽象,比较含混。觉得可能有些情况记者没有敢写。穆青同志知道后,要记者来北京当面谈情况。他一到就对我说:“材料很感人 ,但都涉及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阴暗面,没法写啊!”我说:“我们先内部讲嘛,你知道多 少谈多少”。他汇报了吴吉昌受迫害的遭遇,虽然只是个大概,线条很粗,但我们听了都落泪了。穆青同志指出,通讯的路子要大变:要突出周总理的嘱托对吴吉昌的鼓舞,具体描写林彪、“四人帮”对吴吉昌的迫害,主题是歌颂劳动人民的献身精神。就这样,我就和这位 记者一起下去采访。……

……故事是围绕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一方面是想方设法不准他研究棉花,另一方面是不顾禁令和迫害而艰苦奋斗……。时代特征是如此惊心动魄,充分揭示了林彪、“四人帮”那一套是多么反动、残酷、愚昧、无知。抓住了这个

- 3这哪像一个12岁的小姑娘?生活已经把她磨炼成一个小“人精”!作者虽用语不多,只寥寥数笔,几个小小的动作,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就立在读者面前了。

(二)精选细节展现性格

选好细节是写活人物的一个关键问题。有时,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写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吝啬性格让人过目不忘,主要是得力于作者写他临死时因家里的油灯点了两根灯芯太费油而不能安心闭眼一个小小的细节。在通讯写作中也有一些相似的例子。《把一切献给四化的人——访全国劳动模范、爆炸大王陈火金》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陈火金家被小偷盗窃了——

陈火金得知后 ,马上跑了回来。他一进门,首先钻到床下查看,然后又翻他桌上的东西,看到他积累的资 料、计算的数据,还的书籍杂志、计算工具,样样都在,就告诉在场的警察:“没丢什么! 没丢什么!”他爱人在一旁急了:“怎么没丢?钱不见了,箱子里的几件新衣服没了。”… …

这细节活画出了一个一心只在科研上的知识分子性格特征。虽然不免有些“迂”,终因真诚而感人至深。

四、情节生动

有丰富生动的情节,是通讯区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通讯产生魅力、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因素。什么是情节?情节就是一系列事件具有逻辑性的组合。通讯的两种主要类 型——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对情节都有较高的要求。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对情节的要求弱一些,但也不能没有情节。通讯的情节安排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完整、丰富、曲折

通讯的情节相对来说是比较完整的。对于“完整”,西方哲人亚里斯多德曾在《诗学》中下过一个貌似平凡实则精深(朱光潜语)的定义:“我所谓完整是指一件事物有头,有中段,有尾。”通讯的情节就是这样的:有头有尾,中段饱满。

通讯的情节还要求丰富充实。记者在采写通讯《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时,有关李月华精诚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竟搜集了近100个,最终将最有价值的7个故事写进了通讯。

通讯的情节还要有一定的波澜和曲折,像前文所举的《钱被风刮跑以后》那样,情节发展态势忽而下跌、忽而上扬,继而再下跌、再上扬,跌宕起伏,总是让读者保持着阅读的浓厚兴趣。《中国青年报》刊登的通讯《小木匠三打主意》,情节也很精彩。小木匠手艺好,很多人想拜他为师。他先是收了几个徒弟,办了个学习班,每个徒弟交些学费。后来他感到徒弟帮自己干活,收费

- 5也许没人分得清这是抒情还是议论。情和理,本来就是难以区分的,在优秀的通讯作品中,它们更应该像这样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二)画龙点睛,言约意丰

通讯中的议论,必须十分精练简约,不是长篇大论式的,而是画龙点睛式的。就像刚刚提到的这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如果刻意去找专门用来议论的段落或文字,除以上两段外还真找不出更多的来。通讯虽然不排斥议论,但是它的议论往往都融化在叙事之中了,如盐融于水,其味虽有,其形则无。偶尔有专门用以抒情议论的文字,也必须是十分精练的。

- 7 -

通讯写作要求

通讯报道写作要求

常用公文写作(第三部分)

通讯写作

通讯写作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教案

文献综述部分写作要求

通讯管理部分

第三部分货物清单及技术要求

通讯写作基本常识

第三部分  通讯的写作要求
《第三部分 通讯的写作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