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挫折心理参考文二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2: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众所周知,挫折广泛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贯穿于人的一生,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思想情绪的波动,行为表现的失常,以致于出现自杀行为等,都与挫折心理关系密切。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的种种外在表现,表面看是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引起的,但只要认真分析就可发现,实际上是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障碍,受到各种挫折而且心理无法解脱的结果,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适应性差。

高校的教师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这些挫折的产生原因和客观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挫折是个含糊的概念,它包括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既可把挫折看成是一种外部条件,也可看成是人们对这种条件的反应。但是,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注重从人的内部状态研究挫折。

人们的行为总是从一定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目标。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且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挫折是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的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是客观事实造成的主观感觉,形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然挫折,这是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因素致成的挫折。如大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天灾人祸、疾病休学或退学等等。

社会挫折,这是最多见的挫折,受社会和学校的道德、经济、风俗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使个人动机受限制致成的挫折。经济上依赖父母不能独立;或者丢失钱物;考试不及格;违反校规校纪受处分;饮食习惯上得不到照顾等。

人际挫折,这是社会挫折的缩小,它表现在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和政工干部之间,顶撞、吵架或不能互相信任和理解。受别人的蔑视、诽谤、嫉妒、冷漠、猜疑和失恋等,便产生强烈挫折。

自我挫折,是心理、生理与智能因素造成的自我的某些动机的限制。生理上的某些不足或缺陷;自寻烦恼和对别人成就的嫉妒、抑郁与烦躁;自身智能结构上的缺陷而造成的自我挫折。

从前面挫折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在学校接受专门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学校大群体中生活。他们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具体目标时,对各种需要的追求非常强烈。在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往往容易产生挫折感。一次调查表明,大学生以学习知识成材为第一需要的占40%,以自尊为第一需要的占30%,以友谊爱情为第一需要的占13%,以物质为第一需要的占5.2%,以娱乐为第一需要的占1%。我仅对前面三个主要方面的需要,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

学习知识渴望成材的活动,是大学生的主导活动。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专业学习,它极为强烈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的发展,影响着他们对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他们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力争取得好的成效。课堂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对教师讲课水平的要求,自身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作业完成的程度,实验操作的成败,实践环节的锻炼,都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培养。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影响。非课堂活动是一种不在教室里进行的学习活动,它同大学生对正在或打算专门学习的学科的深刻而全面的研究相联系。这种科学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反映了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课外创作、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都属于这种活动。其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产生影响。

低年级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心理感到不安。一位一年级大学生给老师写信说:“说实在话,入学这么久,总觉得每天过得很空虚,有时侯倒很怀念高三,怀念那段紧张但却充实的岁月。或许每天感觉空虚是因为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但就我个人而言,对一些课程的学习方法把握很差或者说一窍不通,有时候课本拿起来看了老半天都不知所云。有时候很怕,怕从此一落千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思辨性、自主性和探索性特点,当学校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对学校不满,甚至出现对立情绪。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之一,有些学生把考试分数看得很重,一旦考试受挫,心理上受刺激,也往往会出现苦闷或抑郁。

人希望自己有稳定的地位,要求个人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青年学生要求尊重需要的满足,渴望自立自强,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自己有实力,能胜任。同时,迫切希望老师的信任,同学的理解。他们需要自我表现,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有的大学生说:“我需要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我在班上干了很多好事,不能被人理解,反而被人误解,内心很难受。”“需要让老师发现我是一个人才,以便更

好的培养我,同时也让别人尊重我。”如果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对生活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处和价值。尊重需要若受到挫折,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懦弱感、无能感,会使人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友谊和爱情的需要在大学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大学生把友谊和知己看得十分重要,他们常因找不到知己或失掉友谊而感到孤独和痛苦。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心理测验表明,许多学生把失掉友谊和信任看作是最危险的事。有些学生说:“我需要友谊,我害怕孤独的生活,没有友谊将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不敢想象的,真挚的爱(泛指)将是我一切行为的动力。我需要鼓励和安慰,需要别人真诚相待。”大学生谈恋爱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中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理想、志向、人生观、情操和个性都没有稳定形成,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对象,如何处理爱情与事业、理想的关系问题,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爱情中引起的内心激动和情绪波动,还缺乏自制力等原因,往往在恋爱中一方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时,另一方便会受到巨大的挫折。由于失恋,心理产生“内郁”,其主要表现是焦虑和冷漠,丧失生活的勇气。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相对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适应大学学习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准备毕业阶段。这些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挫折心理。但是,相对来说前后两个阶段外因的影响比较多,容易产生挫折感,容易出一些事故。一年级学生通过高考的激烈竞争,跻身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往往都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以自己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而自居,加上社会经验较少,在一帆风顺之中一遇某些不合意的事,易产生挫折心理。一年级学生远离父母,从家庭生活向学校生活转变不适应,存在生活的孤独和恐惧感,心情烦躁,思念亲人。大学的学习与中学有显著差别,大学教师的讲授是提要式的,学生自学多,中学则是教师讲授为主。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时间,学习成绩就会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情绪。一名女生在中学时是优等生,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入校后自觉成绩不如他人,尽管她把假日都花在学习上,成绩还是提高不快。这对一向名列前茅的她来说,好胜心受到了打击,从此情绪低落,不能集中思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学生到毕业期,思想比较复杂,特别是对职业和工作单位的选择。由于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对毕业生心理产生冲击。“双向选择”的制度,第一次给了大学生以择业的自主权,大学生成了决定自己未来工作的地点、工作单位、工作职位的“主人”,会产生积极的态度。但是,这种制度打破了“铁饭碗”,要求大学生自谋职业,竞争上岗,也产生消极、盲然的态度。如:担心会出现走后门等不平等的现象,怕找不到工作待业,父母没有社会关系,只好听天由命,出现懊恼情绪。当消极的择业心态不能很好的调节时,个别学生容易产生挫折心理,而引起愤怒的情绪和不满。所以,在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两个过渡期的心理过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在社会的大系统和学校的小系统中学习和生活。

他们表现出的心理现象都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心理活动便不可能产生。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时期,有些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狂风暴雨的危险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会产生急剧变化,性意识开始觉醒,意识到两性的差异,产生对异性的追求。这种追求得不到满足时,心理往往充满矛盾。由于他们的不成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现实,内心世界易于失去平衡。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是比较复杂的,从青年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它是心理矛盾的过程,是青年自我意识分化的结果,也是观察者的我和被观察者的我(即主体和客体之间)产生矛盾的必然反映。

主观的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个人满足各种需要的主观意向以及自我对待的态度。社会的我,是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客观社会的要求以及别人对我的态度。学生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自己为别人做了一件事,在他自己看来是做了一件好事,并为此而感到自慰,认为自己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但是,对他做的这件事,别人却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认为他是个品行不端的人,而受到讽刺和嘲笑。大学生追求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这些需要有的能为社会所承认并得到满足,有的则不为社会所承认并得不到满足。主体和客体产生矛盾不能达到一致时,学生易产生挫折心理。

青年学生希望自己成为某种理想的人物,在头脑中塑造了一个理想我的形象,包括职业的理想,生活的理

想,成材的理想,人格理想等,而且迫切希望把理想迅速变为现实。但是,他们本身的客观实践又在头脑中构成一个现实的真我的形象。当现实理想的意向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大时,在自我意识中便产生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应立足于帮助学生冷静地思考,分析各种矛盾,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同一,克服消极、虚假的同一。

为了增强挫折耐受力,必须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对人生价值的认识。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青年学生中的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从心理发展来看,观点是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在个人大量认识和行为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概括物,又是指导个人认识和支配行为的最高调节者。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消除对生活的恐惧悲观,甚至厌世心理,鼓舞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力量。

要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当受到一些挫折时不是消沉下去,而是能承受这种挫折,并积极去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思考问题的是非,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克服心理的闭锁性。在学习之余培养兴趣爱好,参加文体活动,消除疲劳,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其他知识,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法,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解决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根据生活的不同阶段以及各个层次,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思想,即用客观的、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整体的和具体问题分析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咨询对象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使之取得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咨询者与被咨询者要站在平等角度上,自由的谈话,使咨询者放心,还要为被咨询者保守秘密。两者之间要建立起信赖的关系,才能达到目的。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挫折的产生。要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学习方面倡导建立互帮互学关系,高年级和低年级开展结对子活动,进行学习经验和方法的指导和交流。毕业分配阶段,要提倡学生干部带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把知识献给人民。在具体工作中,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公正公开。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要切实担负起为广大学生服务的职责,牵线搭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关心和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不要回避问题,把矛盾激化。如一时不能满足要求的,要做好解释工作,讲清道理。要建立一个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集体,帮助学生掌握集体中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同伴,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如学生生病住院,领导要关心,同学要经常去探望和慰问,这就会使学生产生精神力量,消除自然挫折心理。总之,要让学生学习和生活在民主、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锻炼成才。

挫折心理测试题

挫折心理测试

抗挫折心理测试

大学生挫折心理浅谈

关于挫折心理形态

心理健康倡议书挫折心理

中小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心理应激与挫折

挫折心理调适课堂实录

挫折心理及其教育意义

挫折心理参考文二
《挫折心理参考文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