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思维三年级A册第一讲

发布时间:2020-03-02 19:52: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黄冈金思维数学 三年级A册 第一讲 第一节

教学内容:万以内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教材简析: 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这两章的基础上,本讲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探讨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技巧。通过5个例题详尽地介绍了万以内加、减速算与巧算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其中: 例1中的两道题运用凑整的方来进行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例2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3是运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例4运用减法的性质通过“凑整”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例5在学生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学习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总结出运算规律进行巧算。 在整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先观察数字的特征和规律,再巧妙运用“凑整”的运算方法,达到快速运算和巧妙运算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

2、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减法的性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整”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学会速算和巧算的方法;

4、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讲究运算的精准和速度;

5、引导学生积累运算方法,总结运算规律和技巧。

教学重点:

1、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学会运用“凑整”的思想和方法达到快速运算和巧妙运算的目的;

3、学习、掌握和运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4、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运用平均数的有关概念和知识进行巧算;

5、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规律。

教学难点:

1、运用减法的性质中涉及到理解和运用添括号和去括号的法则;

2、“凑整”方法的灵活运用;

3、平均数运算的规律。

教具准备:PPT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在数学计算问题当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题目,其实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比如找规律)快速巧妙地计算出结果。下面: 有这样一道数学趣题:

1×9+1=10 12×9+2=110 123×9+3=1110 1234×9+4=11110 12345×9+5=111110 ()×9+()=()

()×9+()=()

()×9+()=()

()×9+()=() 根据算式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填写后面四个算式。

【师生互动】同学们,细心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看看你们的发现与思维小伙伴们的有什么不同:

小马虎:我发现:每个算式的结果末尾有一个0,而且后面的每个算式的结果比以前一个算式的结果中多一个1。

小多多:算式的结果中的1的个数,与9相乘的数的位数相同。

小精灵:算是中与9相乘的数是由

1、

2、3„„.组成,每增加一位数字,在算式后面加上同一个数字,算式的结果中1的个数与这个数相等。

蓝博士:你们观察都对,后面的算式是: 123456×9+6=1111110 1234567×9+7=11111110 12345678×9+8=111111110 123456789×9+9=1111111110 【小结】大家看,看似这么复杂的计算题,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它们是有规律可循的。按照这个规律,不用计算就可以轻松写出结果了。 【实战演练·我能行】以下题目,老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删减,同类型的可以省略分析讲解,作为作业布置。 提示:

第1、2两题与例题类型相同,都是根据等式两边的规律填写结果,第3题要发现乘数间的规律:它们是递增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大3。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善于发现算式中的规律,根据前一个等式“依葫芦画瓢”填写下一个等式。

二、导入新知 例 1 计算下面各题

(1)399+86 (2)946—298 【分析讲解】这两道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每一个算式中都有一个数接近整百,在计算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把它看作整百的数进行计算,可以使计算简便。 (1)中的399接近400,可以改写成400—1+86。[399+1-1+86] (2)中的298接近300,可以改写成946—300+2。[946-298-2+2] (1) 399+86 = 400+86—1 = 486—1 = 485 (2) 946—298 = 946—300+2 = 646+2 = 648 【小结】首先一定要找出一个最接近的数“凑整”,这样化繁为简,计算时也要做到精准。 【实战演练·我能行】

1、巧算下面加法题,并口述解题思路。 (1) 197+258 =200+258—3 =458—3 =455 (以下各题省略)

2、巧算下面减法题,并口述解题思路。 (1) 634—497 =634—500+3 =134+3 =137 (以下各题省略)

3、巧算下面各题。

(1) 3523—1002 =3523—1000—2 =2523—2 =2521 (2) 2999+2356 =3000+2356—1 =5356—1 =5355 【小结】以上各题都是要通过“凑整”来进行巧算的,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例2 巧算下面各题

(1)35+56+65+14 (2)346+537+325+654+463 【分析讲解】通过观察,两道题中的某些加数与加数之间能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如果结合起来计算比较简便。 (1) 35+56+65+14 =(35+65)+(56+14)

= 100+70 = 170 (2) 346+537+325+654+463 =(346+654)+(537+463)+325 = 1000+1000+325 = 2325 【小结】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进行“凑整”从而简化计算(为了将能够凑整的数先加起来,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添上括号)。

【实战演练·我能行】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48+66+53+34+52 =(48+52)+(66+34)+53 =100+100+53 =253 (2)312+415+688+436+564 =(312+688)+(436+564)+415 =1000+1000+415 =2415 (3)2877+685+3123+315 =(2877+3123)+(685+315) =6000+1000 =7000 【小结】细心观察算式中的哪些加数可以凑整,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例3 巧算下面各题

(1)854—176—124 (2)1456—87—213—456 分析:(1)通过观察,题中的两个减数176和124,都要从被减数854里减掉,而且这两个减数的和正好是300,那么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一次减掉两个减数的和。 854—176—124 = 854—(176+124) = 854—300 = 554 (2)通过观察,从三个减数中可以看出,两个减数87和213的和正好是300,而另一个减数456又正好与被减数的末三位数字相同,直接相减正好得1000,最后把两个结果相减。 1456—87—213—456 =(1456—456)—(87+213) = 1000—300 = 700 小结: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减数可以“凑整”,那么就运用有关性质先算出他们的和或差,最后减去这个和。(这就涉及到了减法的性质: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可以一次性减去它们的和。同时通过观察也可以优先进行末尾数字相同的减法运算) 【实战演练·我能行】 速算下面各题 (2)2583—267—733—583 =(2583—583)—(267+733) = 2000—1000 = 1000 (其他各题省略) 小结:在减法运算中,先减掉末尾数字与被减数相同的减数,再把其他的减数进行“凑整”一次性减掉其和,做到快速运算,同时也要准确。

例4 计算下面各题

(1)2652-(136+652) (2)635-(328-65) 分析:(1)根据例题3中的计算可知,将要减掉的两个减数分别依次从被减数2652中减掉,而且其中一个减数652与被减数末三位数字相同,相减后得2000,再把这个结果与另一个减数相减。

2652-(136+652) =2652-136-652 =2652-652-136 =2000-136 =1864 (2)通过观察,一个减数328减去65,那么整个算式的差就增加65,所以将被减数635减去328,然后加上65,这样可以将635与65相加正好得700。 635-(328-65) =635-328+65 =635+65-328 =700-328 =372 小结:为了达到“凑整”,就要先进行减法性质的转换运用(与例3相反):被减数减掉两个数的和可以转换成分别减去它们中的每一个数;减掉两个数的差时,在去掉括号后,两个数前面的符号要改变(同样地,在添上括号后,两个数的符号也要改变);然后进行凑整的巧妙运算,这时就要适当改变加减运算的先后顺序了。 【实战演练·我能行】

3、巧算下面各题

(1)687+(324-187)

=687+324-187 =687-187+324 =500+324 =824 (其他各题省略)

小结:这里与例4不同的是:例4中第2题是减掉两个数的差,这里是加上两个数的差,那么去掉括号后,两个数前面的符号不变。

例5 (1)102+103+104+105+106 (2)206+208+210+212+214 分析:(1)通过观察,算式中的5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102+103+104+105+106)÷5=104.102+103+104+105+106 =104×5 =520 (2)通过观察,算式中的5个数是连续的偶数,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206+208+210+212+214)÷5=210.206+208+210+212+214 =210×5 =1050 小结:通过做这样的题目,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总结出规律:先找出它们的平均数,再乘以个数就得出它们的和。对于奇数个(比如

5、

7、9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者连续的奇数、偶数)相加,中间的那个数就是它们的平均数;偶数个(比如

4、

6、8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者连续的奇数、偶数)相加,算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些加数的平均数。

【实战演练·我能行】 计算下面各题 (3)218+220+222+224+226+228 分析:例5是奇数个加数相加,这里是偶数个加数相加,根据上面我们总结的规律,先算出222+224的平均数是223,再乘以6。 218+220+222+224+226+228 =223×6 =1338

三、课堂小结

这一次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在计算多个复杂的数的加减时,要善于观察,运用“凑整”的方法,同时结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平均数的运算规律等,快速、巧妙地计算出结果。可以给大家归纳几点: ①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整千,就把它看作整百、整千的数进行简便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某些加数与加数之间能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就将这两个加数先结合起来计算比较简便。

③在一个算式中,如果被减数要减去多个减数,可以先将减数凑整相加,再从被减数中一次减掉几个减数的和。

四、作业布置

1、所有例题后面未处理的习题;

2、阅读“知识链接”

3、做“评价舞台” 的题目;

板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例1 „„„„„„„„„„..例2„„„„„„„„„„„„ 【分析讲解】 【分析讲解】

【小结】„„„„„„„ 【小结】„„„„„„„„„...例3„„„„„„„„„„..例4„„„„„„„„„„„„

【分析讲解】 【分析讲解】

【小结】„„„„„„„„.【小结】„„„„„„„„„ 例5„„„„„„„„„„.. 【分析讲解】 【小结】„„„„„„„„.

一年级思维训练第一讲 同样多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设计(第一讲)

金思维公司简介

室内设计第一讲

第一讲:自我介绍

教案 第一讲

第一讲教案

第一讲 开场锣鼓

作文第一讲

第一讲记叙文

金思维三年级A册第一讲
《金思维三年级A册第一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