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4:59: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归园田居(其一)》

一、教学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诵读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ī 荫后檐yìn 暧暧ài 墟xū 吠fâi 桑颠diān 樊笼fán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听名家范读。

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四、探究、品悟(熟悉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感情)

(一)、解题,把握思路。

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我们就先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并讨论作者围绕“归”字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重点)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师: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回答以上问题。

⑴从何而归?(哪些诗句中的哪些字眼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官场。作者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 ⑵为何而归?

明确: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追问:我们还可以从哪句诗句里读到作者对官场的厌倦? 明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追问:这句用到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追问:既然厌恶官场,热爱田园,为何要出仕?作者用了哪个字替自己辩解? (注意炼字)

明确:“误落尘网中”中的“误”。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这个“误”字包含着作者的懊悔及对官场的厌恶。(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

追问:据我们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又做官,难道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为了大济苍生,或者为了养家糊口,或者只是个托词。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他最终彻底醒悟,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继续留在官场的代价就是同流合污,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可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不是最关键的原因。

追问:归园田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 明确:

B、守拙归园田。 (注意炼字)

追问:如何理解“拙”?

明确:拙与巧相对,守拙就是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守拙实际是拒绝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坚守自己的本心。(误——守——归) (3)、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何如?

师:诗人自己是如何概括他的田园生活的?如何理解“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无尘杂”“有余闲”? 明确:“无尘杂”是说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情,看不到令人厌恶的“官场现形记”;“有余闲”是说可以不必做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吟诗。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境界。这句话写出了田园生活之乐,反映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 师: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

小结: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3、把握了诗歌感情,全班朗读,进行评价。

师:从我们同学朗读的情况来看已经有意识地注意读出诗人的情感。

五、分析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意境。

(三读体味)

师:古人云:“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我们刚刚围绕题目中的“归”字着重体会了诗人情感。我们这首诗是不是也验证了这句话呢?请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师:这就是诗人所生活的田园。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呢?(生: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师:这些景物写在诗歌中,就是营造诗歌意境的意象。

(引导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袁行霈)。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

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这些意象为我们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呢?请同学展开讨论准备发言。(点拨鉴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方法。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思考这样的景物引起了我们怎样的联想、想象,景物中蕴含的情感。其次抓住写景的角度:远近、声色、动静。) 诗句赏析参考: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十余”、“八九”,这两个约数,显示出主人的生活应该是十分简朴的,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有一种满足感。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春天,榆树柳树浓荫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争艳,弄姿堂前,素淡与绚丽交相成趣。尤其是“荫”和“罗”两个动词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它们几乎是含情的,是一幅色彩纷呈的图画。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你看那暮霭中隐约可见的远处村庄,还有那轻柔漂浮在村落上空的炊烟,有着浓浓的乡村气息。画面一下由前四句近景拉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拉开,充满农家风味的草屋也融入到这深远的背景之中,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同时,“暧暧”、“依依”都是叠音词,又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音韵美。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诗人不写虫吟鸟唱,不写人,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写了人们生活的环境,狗在幽深的巷子中吠叫,鸡在桑树的顶端打鸣,这完全是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世界,让我们不禁想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必定是怡然自得、幸福快乐的。同时,狗吠、鸡鸣虽写动,诉诸于听觉形象,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幽静,正是这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的写法,不会让你感觉到喧嚣和烦躁,营造出的是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小结:

(板书)这八句话作者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动有静地描绘出一幅简朴幽雅、清新自然、祥和安谧、宁静闲适而不失生机的优美的田园生活画画(恬淡自然)。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官场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