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3积极悦纳自我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9: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章人格发展与健全塑造

第一节性格决定命运

教学目标:

理解性格的内涵、特点和结构 教学重点: 性格的类型 教学难点: 性格的类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是否相信“性格决定命运”?

撒切尔夫人说过: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案例1:

二、理论讲解

(一)自信的概念

自信(haveself-confidence),从字源上看、“自”即“自己,己身”,“信”即“信从、信任”。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就有“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的论述,指出了自信的重要性•《墨子•亲士》中有“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的记载;《旧唐书•卢承庆传》中亦有“朕今信卿何不自信也”的出处,足见自信一词的渊源与由来。英语中的“confid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的“confidential”,是指个体信赖自己或自己处境的一种情绪或自觉,感到有把握的状态。

综合各家的定义,可以认为,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诸方面的肯定程度,是对自己能力、价值作出客观、正确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自信的人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善于迎接挑战,走向成功.自信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不管是哪一个领域,自信都是无比重要的。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正是有了自信,人们才充满了睿智,你和我的心中才升腾起无尽的希望。人们只有自信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茂盛更灿烂。只有自信才能让生活处处是舞台,让人生越过越精彩。

自信很强的人,有四种特质:

第一、了解自己.一位美国纽约州的众议员接受卡内基训练后,记者问他感觉如何。这个议员低头想了几秒钟,说道:「我比以前更了解自己。」每个人都认为很了解自己,但是自信心比较强的时候,你会清楚看见以前疏忽的一面,怎麼说呢?以前多半只注意自己的缺点,一旦多了自信,自己的毛病似乎不见了,其实毛病不是凭空消失,而是因为你开始了解自己的优点何在。 第

二、喜欢自己.圣经说的「爱人如己」,真是深富哲理。如果你喜欢自己三分,你也可以爱人三分,如果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看别人也会一无是处。怪不得缺乏自信的人这麼难缠,他们一天到晚找别人麻烦,认为每个人都是负数。 第

三、尊重自己.如果我们不喜欢自己,宝贵的自尊从何而来?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总是对自己说,世上没有第二个黑幼龙,的确,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你,所以你要有自尊,不要把自己看扁了。

第四、为自己作主.自信的人为自己作决定、负责任、有担当,预先规划未来,不必等别人告诉他怎麼做。

(二)自信的特征 1自信程度的差异性

每个个体身上都具有自信这种心理特质,没有完全自信的人,也没有完全没有自信的人,只是个体间自信存在若干差异,表现为程度或水平上的差别。自信从水平上可看作一个连续体,这个连续体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见图,在从“缺乏自信”到“过分自信”的中间部位是最佳程度的自信,不同程度或水平的自佶构成了一个自信模糊集。

当自信处于最佳程度时,成绩也最好;而当自信超过最佳程度时,成绩开始下降。这是由于过分自信使个体不能按要求尽可能地付出努力的缘故。缺乏自信同样不能作出正确决定和系列行为以推动自己为取得成功而努力。有最佳自信的个体,能基于自身能力现实主义地确定目标,在达到自己能力的最高限度时,有一种成功体验,并力求达到未达到的目标。最佳自信以一定知识、技能或能力为基础、能符合实际地判断个体能力及努力,在面临新任务时,始终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能自觉地校正缺点、纠正错误,能不怕尝试地作出种努力。缺乏自信则会过多地注意自己的缺点,过多地害怕失败,容易焦虑,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消极期望,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过分自信是一种虚假的自信,是高于实际能力的自信,表现为傲慢、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或自负。

2自信稳定性的波动性

自信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自信是否随时间与情境而波动的量值。自信的变化依存于许多因素(如后天的教育训练),且与情境相互作用、构成波动的具体模式。不同个体的水平与不同稳定性相结合,形成个体的不同类型,如稳定的高自信者、不稳定的高自信者、稳定的低自信者与不稳定的低自信者。种种不同类型的人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品质、不同的反馈表现及不同的认知策略。即自信作为一种心理特质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每个个体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稳定性,表现为擅长的领域内个体很自信,而在不擅长的情境中,则易表现出自卑感。

3自信内涵的社会文化性

自信内涵的社会文化性个体自信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都是一定社会制度的产物,其内涵体现了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特征。不同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习惯、传统伦理道德及价值观体系、•民族精神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个体自信的水平、来源及其功能发挥,使自信内涵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

如:西方文化鼓励自我表达,褒扬直抒己见,其自信是看重自己,即“自夸”;而我们从小受“自兼自制克己”等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受“不好(hào)表现”等价值观的影响,加之“枪打出头鸟”等等警策,致使个体承受文化价值体系的种种压力,形成一种“内隐”的,不“张扬”的自信,即对自己的一种比较中肯、实事求是的满意,但绝非“自夸”。

4自信过程的动力性

自信对个体内心理活动及外显行为表现、对个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及个体对生活的适应都具有动力性影响•自信对个体发展、生活过程、生存价值等都有深刻影响•高自信能使人缓解焦虑、摆脱压力、减少抑郁,提高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高自信能增加人们实现目标的期望、使人正视挫折、失败和困难,茔持不懈.稳定的高自信个体,具有高度的安全感,即面临危机和险境也能镇定自若、泰然处之.自信过程的动力性表现为激发、维持、协调等作用.

(三)自信的发生机制(P57) 《摩登家庭》有一集,Haley的男朋友说她,“Haley always got this killer confidence - you know, the kind of confidence that you get from having such a warm, supportive family.\"(我现在才明白,海莉身上那种非凡的自信是源于这么温暖的家庭给的爱和支持)。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所以说一个人自信不自信绝大部分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经历决定的。

我见过不少优秀到外人看来闪闪发光的人,长相佳,能力强,性格好,可是还是在拼命努力想让自己自信一点,总是容易怀疑自己,在低谷期尤其容易狼狈。也见过很多很普通的人,就是有种莫名的自信,甚至有人自信爆棚到一开始让人好笑,可是因为他自己很有自信,也真的慢慢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所以很多事在你无法掌控的时候就注定了,有的父母知道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引导,成功的时候祝福,失意的时候鼓励。有的父母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冷漠,成功的时候说要谦虚,失意的时候冷嘲热讽。一个人自信不自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被决定的。

(四)与自信有关的几个概念

1、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对自己的自觉的观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主体自我。其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从意识活动形式上来看,自信属于自我意识在认知、情绪和意志形式上的表现,因此,自信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知觉”,是个人对自己多方面觉知的总和,它把自我作为知觉对象和被觉察者,是一个人的客体自我.自我概念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形式,是在自我意识基础上形成的对个体的自身的认识、看法和观念。自信不同于自我概念.自信是个体对其自我概念所包含的信息的肯定和相信程度.换言之,自我概念是有关自我的一些客观信息,而自信是对这些客观信息的态度和主观评价,是那些正确、肯定、客观的自我概念.

3、自尊

自尊是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中表现出的自我价值判断,w自信与自尊相关很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槪念.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两者同属性格特征中对自己的态度范畴.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自尊主要与自我价值有关,而自信既与自我价值有关,也与能力及其它因索有关,较自尊更少稳定性.第二,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等的肯定和相信程度,其核心是认知:而自尊的核心是情感体验.第三,自尊有积极、消极之分,而自信没有.两者的联系表现为自信是积极自尊的基础,自信水平高的个体其自尊程度必然也高;但自尊强的个体其自信水平不一定髙,积极的自尊是自信的情感体验形式之一.

4、自我效能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自我效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动机心理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做到的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估。详言之,即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班杜拉Bandura,1993).自信与自我效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自信心也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即会产生高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等人的实验证明,自我效能水平高者敢于面对困难,富有自信心,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则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两者区別在于,自信是一种综合感觉,比自我效能感更抽象、概括、外延更广;自我效能只是自信的重要方面之一,反映自己是否具有达到 某目标能力的信心,自信除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外,还包括对自身价值、气质、品德、性格等诸方面的 确信与肯定.此外,自我效能感在含义上更强调与特定领域的关联,任何时候讨论自我效能,都是指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感,并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这也是它有别于自信的地方.自我效能对行为的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常常倾向于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却恰恰相反。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预测到的成功可能性越大,他就越会努力尝试去从事这些方面的活动,新行为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反之,就会逃避那些自己认为不能胜任的活动,行为的坚持性也就越差。

2.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和对困难的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作为实施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支配着人们在实施行为过程中的记忆、判断、思考与选择。

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多富有自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因此,会竭力去追寻和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反,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人,则会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甚至对能够行使的行为和完成的任务也不敢问津。

3.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人,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把思想纠缠在个人缺陷和潜在困难上,导致紧张、自卑、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甚至产生无助和无所适从感,从而影响他们采取行动以及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导致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低下。相反,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人却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分析问题和解决困难上,他们知难而上、执著追求,在困难面前常常使得自己的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得以超常发挥,表现出优质的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

4.影响人们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个体解释和预测他人和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据美国维纳的研究,人们通常把成败结果归因于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等四大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却往往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天资不够。

(五)影响因素

1个体自身因素(p59) 2个体外在因素(p59) 列举如下:

物质/生活条件好的人(有钱人)相对容易获得自信; 生活/学习/工作目标较低的人相对容易获得自信; 勇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人相对容易获得自信; 生活压力小的人容易获得自信; 逆境商高的人容易获得自信;

视野狭小的人容易获得自信,也容易失去自信。

(六)建立自信的步骤(p60) 一个人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去努力改变自己并非易事,除了课本上所讲,我就建立自信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希望可以对一些想提升自信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想到一个你一直想改掉的弱点,然后努力去改掉它!想戒烟的就开始戒烟,想有马甲线的就滚去健身...不自信往往伴随着自我怀疑和自我厌恶,但当你发现自己真的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时候,你会慢慢开始相信自己。举个例子,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在人群面前发言的时候都会非常紧张没底气。而当这种糟糕的体验真的发生,对一个人的自信又是个打击,简直是恶性循环。我觉得提升自信最开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fake it before you make it\"的心态。试想一下,你如果能在一群人面前激情四射地演讲,或者落落大方地做一个presentation(演示?),那种感觉是不是充满自信?当你真的能有很强的public speaking skill,整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会改变,然后自信心就这么慢慢提升上来了。所以说能慢慢改掉自己的弱点,完善自己,是建立自信很好的开端。

2.结交优秀的有自信的并欣赏你的朋友。缺乏自信深层原因好像是种类似童年缺爱的感觉(个人看法)。所以结交有安全感的,有自信的朋友,你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自己也会慢慢被感染。而能被一个人欣赏,不论这种感受来源于家庭,朋友或是恋人,知道自己被人欣赏着被爱着也是会提升一个人的自信的。

3.最简单粗暴见效快的方法来啦!就是提升自我形象!有些回答说自不自信要看脸,其实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应该说自信就是美,因果关系不要混。不然你看有些人五官其实都挺好,但是整个人看上去就是畏畏缩缩没有美感,有的国际名模第一眼你不觉得是美女,但是那种自信让她们整个人都在发光!所以还是fake it before you make it,买几件适合自己身份气质的衣服鞋子,换个适合脸型的发型,这不失为提升自信的一个好开端^^.

三、课堂练习及讨论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我都是独一无二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我。

四、章节小结 通过增强个体的内在保护性因素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即通过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进而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在课上,学生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通过活动以及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使学生认识到自信与自我激励的重要作用,掌握了增强自信的一些基本方法.

悦纳自我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自我悦纳训练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教案

悦纳自我教案

悦纳自我教案

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主题班会活动策划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案

2.3积极悦纳自我
《2.3积极悦纳自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