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08:20: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马育国 (苏州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 215211)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的提出为中心,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用“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学、钻研,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为例,探讨“问题导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效运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酵母细胞 生物教学

“问题导学法”是落实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问题导学法”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多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下,用“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问题在进行,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笔者围绕“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的教学,以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为主线,对“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索。 1 问题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优质的新课导入自然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思考。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引入时,教师出示两个用塑料纸密封的锥形瓶导入新课(课前请同学提前做好的实验,一瓶是加了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溶液,一瓶是加了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溶液),请同学们观察并闻以闻,说出两个锥形瓶中溶液的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出酵母细胞及凝胶珠的知识,进行问题导入:凝胶珠是如何制备的呢?它在酵母细胞发酵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优点呢?由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主动去获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如何制备凝胶珠。 2 问题导读,引领自主探究

鲍波尔曾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课堂上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设置一系列与新知获取有关的问题串,让学生反复读懂这些问题,引领学生带着问题的过程中去阅读、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在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就有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节由固定化酶的应用,固定化技术及固定化细胞的实验操作三大块内容组成,其中重点内容是学会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操作并进行实验分析。这一阶段,我们可在导学案中设置如下问题:1.固定化酶技术解决了传统酶制剂使用存在的哪些问题? 1 优点有哪些?2.固定化技术有哪些方法,使用范围和原因是什么?3.固定化细胞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尤其是问题3则是需要学生在实验操作之前解决的。结合以上问题,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知识,然后观看酵母细胞固定化操作步骤的相关视频,通过自主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达到了掌握实验操作的相关基础知识的目的。 3 互助释疑,突破教学难点

知识内容上的需要释疑之处,往往是学生知识建构上的“难点”,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互助释疑是学生自我探究后的探究,是教师在明确新知学习重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提问或学生发问,使学生感知到自主探究中疑难问题所在,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前一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仍然是“导”,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实践,通过师生的互助探究,共同解决课堂教学中难点。

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教学中重点内容是学会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操作并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实验分析,而单纯的通过上阶段的实验操作视频和阅读课本,学生很难回答和理解海藻酸钠浓度及滴加cacl2混合液的速度等因素对凝胶珠制作的影响的。因此在教学中先通过分小组讨论导学案中以下问题:1.什么叫活化?老师为什么要提前完成?2.海藻酸钠的浓度对凝胶珠的形态和颜色有哪些影响?我们如何来通过实验探究?3.将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前为什么要冷却?加快冷却的方法是什么?4.将混合液滴加到氯化钙溶液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滴加的速度和高度可能对凝胶珠的形成造成哪些影响?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以上因素对凝胶珠制作的影响。具体操作为:指导学生分三大组按照加蒸馏水10毫升、15毫升、20毫升来溶解海藻酸钠,每大组再分三组进行升高或降低滴加混合液的高度、加快滴加混合液的速度,按15cm-30cm高度恒定缓慢速度进行实验操作。每组人员分工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小组实验结果汇报等。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学生通过改变课本中的验证实验为分组探究实验,小组同学展示交流他们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成果,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实验现象分析:(1)酒精灯加热时之所以选择小火间断加热,是因为连续加热会导致海藻酸钠溶液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制作的凝胶珠颜色会过浅、呈白色或无色,导致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而影响后续的酒精发酵结果;(3)如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成长条状或拖着小尾巴,原因有三①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②滴加混合液速度过快,③滴加混合液高度太低,这些原因导致制作失败,影响后续的发酵实验,需要再作尝试,重新制作凝胶珠。通过问题导思和实验探究与交流,同学们有效的解决了实验现象原因分析这一教学难点,从实践中获取了新知。

2 4 拓展思维,实现知识升华

课堂教学在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后,往往需要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相关的习题训练,从而达到思维的拓展,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这一环节就需要教师要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形成知识概念图,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去尝试运用于新的实践探究。在完成“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新知学习后,师生一起回顾本节所学构建如下知识概念图

同时展示如下作业1.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固定的是一种酶还是一系列的酶?2.我们所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能用于专题一果酒果醋的制作吗?我们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可反复利用性? 作为作业的课后拓展,既实现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的巩固训练,也是对本节知识的实践应用。 5 科学评价,兼顾全面发展

“问题导学法”评价全面性是指“问导”和“导问”两方面。“问导”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许多问题,课堂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将学生引到教师事先设计的效果中来。而“导问”则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科学评价,通过“问导”掌控课堂开展的主要方向;善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课堂问题的生成,使“导问”得以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问题导学法”教学通过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老师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了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的良好效果。“问题导学法”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更好的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弥补不足,需要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吕翠香 “问题导学法”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13(3):23-24 3 2.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康全召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例析 电子出版物

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教学中的“标题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学案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

学案导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版]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采用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