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仙居彩石镶嵌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7: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仙居镶嵌艺术

曾经的“家什”雕琢成了惊世巨作

我县历史上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众多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彩石镶嵌就是其中一颗明珠。2008年,仙居彩石镶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我县这项工艺的最高奖赏。

我县创作彩石镶嵌的起源悠远,境内出土的汉晋时期的首饰就有彩石镶嵌的痕迹。彩石镶嵌见于史载的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年间。现代意义的彩石镶嵌则成形于清朝末年至民国中期,以当地盛产的叶蜡石为主要原材料,逐步形成了以生产挂屏、挂件为主的城关流派和以镶嵌床板、橱面、箱面为主的皤滩流派。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很多传统技术一样,彩石镶嵌也在经受着痛苦的煎熬和拷问。实事上,仙居已经鲜有继续进行该项工艺的工艺品厂了,一些老艺人去世、曾经从事彩石镶嵌的工匠改行,这项技艺后继者乏人。

近年来,当钟情于这项工艺的王银华对创作的原材料和技艺进行创新改良后,陆续将玉石镶嵌的《丝绸之路》、《妈祖》、《黄大仙》等作品带入世人眼球时,我们赞叹,这不仅是彩石镶嵌向玉石镶嵌的一个转变,也是镶嵌叙事主题的一个突破。这些以吨为计重单位,由10多万个精雕细琢的玉石雕件镶嵌而成,壮丽画面绵延数十米的作品,是一首首凝固的音乐,气势恢弘的史诗。

《丝绸之路》、《妈祖》、《黄大仙》三件巨作陆续面世,分别获得吉尼斯之最、中国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特别金奖、金奖。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李源潮、张德江等观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这是中国彩石镶嵌的荣耀,也是我们仙居彩石镶嵌的荣耀。因为,其策划创作者是我们仙居人;因为,这项工艺在仙居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

听“石头”讲故事

什么是彩石镶嵌?

我家客厅电视背景墙上就挂着一幅五彩石头镶嵌在木板上的装饰画。画中,几只仙鹤栩栩如生,动静交错,另有怒放的花朵点缀其中。石头温润的色泽、厚实的质感、流动的纹理,为客厅凭添几分古朴的文化气息。这是20年前父亲的一位友人赠送的,尽管后来搬了2次家,但它的位置一直没变。

不过,这类小品型的彩石镶嵌工艺品,在王银华的巨幅联屏作品《丝绸之路》前,简直是微不足道了。

王银华今年50岁,仙居人,时任香港中国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浙江仙居大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丝绸之路》是王银华2002年的作品,高2米、长60米、重10吨,共耗费了30吨玉石镶而来。由于该作品目前正在法国展览,我们在他家中见到的只是由全景照片拼成、同比例缩小的“展示品”。然而,就这一张张相片连起来,一间屋子还不够其延伸开来。

“《丝绸之路》以盛唐的繁荣景象为背景,将万里长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通道浓缩成大唐盛世、八方来仪、长安都市、关中沃土、西域情怀等12个主题内容,每组画面既有独立内容又相互连贯。”王银华介绍说。

由于无法见到实物,我们只能手捧着这长长的相片,一解眼馋。当我们把脸凑近了,由右至左仔细看过来,只见画中人物形态各异,特色鲜明,各国人物的形态和衣着饰品的特色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宫内,大唐皇帝与各族首领正迎接通过丝路来到中国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使节;宫墙外,呈现出一派美丽富庶、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农家院落中遍布大小桑树,人们正在采桑养蚕、抽丝织绸;举目远望,浩浩荡荡的不同民族和肤色的丝路商队正进入河西走廊,通过雄伟的嘉峪关,在沙漠上搭帐点火、露宿烧烤„„

跟随着视线的慢慢移动,时间在静静地积淀,我们耳边似乎还能聆听到丝绸之路上叮叮当当的驼铃声。

当我在画中的西域,看到热闹的人群中,一个调皮的孩童准备跟着热闹的商队走,却被其母亲拉回身边的细节时,不由地抻手轻抚画卷,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过往的心跳。

据了解,《丝绸之路》以其宏大的场面,再现了东起长安、西达罗马,延绵万里的丝绸之路全景,塑造人物之多获吉尼斯之最。

一炮打响后,王银华又开始了新的创作。2008年,利用近40吨玉石质料精雕细琢《妈祖》,获中国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特别金奖。2010年的《黄大仙》则是王银华的第三件巨幅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金奖。

“艺术所表达的思想性应于时代同步”

“《丝绸之路》是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妈祖》则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向往,《黄大仙》作品的精神内核是‘普济劝善’。”当我问起为何先后选择了这3个主题进行创作时,王银华这样解释。

作为彩石镶嵌这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王银华喜欢做大型作品,在他看来,艺术除了欣赏,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跟上时代的节拍,在思想性上与时代同步。

《丝绸之路》突出表现了唐朝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社会开放、商业繁荣、文化灿烂的盛世景象和丝路上中国西部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丝绸之路》是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这件作品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弘扬丝路上不畏艰险、团结进取的民族精神,感受祖先的博大胸襟与伟大时代的气象,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

而妈祖是数亿两岸同胞和海内外华人心目中崇高的女神。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护国庇民,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全世界有5000多座妈祖庙,拥有信众2亿人,其信仰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台湾民众普遍信仰妈祖。“创作《妈祖》这件作品,就是要弘扬妈祖精神,凝聚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内外华人,表达对祖国统一的向往。”

“《黄大仙》表现的是作为‘神’的黄大仙,作品的精神内核是‘普济劝善’,这样的思想跟建设和谐社会是一致的。”王银华说,“而且黄大仙文化不仅来自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而且它还隶属我土生土长的浙江文化。

这三幅作品的成功,离不开王银华高瞻远瞩的策划所表达出的思想性、政治性。然而,他很好地诠释了这些主题,则又是一个创新之举。

自古以来,彩石艺术多采用叶蜡石为原料,进行小幅、单个制作,少有以玉石为对象,像《丝绸之路》、《妈祖》、《黄大仙》这种以吨来计重的大规模、大手笔巨幅制作。王银华的作品不仅是彩石镶嵌向玉石镶嵌的一个转变,也是镶嵌叙事主题的一个突破。“7000多年的玉文化把中国文化都串了起来,它能永久保存,而且它的美感是其他材质作品很难表现的。更何况玉石的硬度、色泽都要优于叶蜡石。”王银华说,

仙居工艺奇葩“墙内开花墙外香”

吉尼斯之最、中国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特别金奖、金奖,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在国际交往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丝绸之路》、《妈祖》、《黄大仙》获得的种种荣誉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仙居彩石镶嵌的荣誉。

然而,我们在采访了解中却发现这么一个尴尬的现实:很多仙居本地人根本不知彩石镶嵌为何物;就是在知道的人群里,也很少有人知道仙居彩石镶嵌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

由此看来,中国有句俗话“墙内开花墙外香”,用来描述仙居彩石镶嵌在仙居境内外的礼遇最合适不过了。

我县创作彩石镶嵌的起源悠远,境内出土的汉晋时期的首饰就有彩石镶嵌的痕迹。彩石镶嵌见于史载的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年间。现代意义的彩石镶嵌则成形于清朝末年至民国中期,以当地盛产的叶蜡石为主要原材料,逐步形成了以生产挂屏、挂件为主的城关流派和以镶嵌床板、橱面、箱面为主的皤滩流派。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市场的日渐式微,从艺者日渐稀少,彩石镶嵌与其他民间美术技艺一样在面临着后继者乏人窘况的同时,逐渐被世人所淡忘。

尽管这项工艺的传承者王银华的《丝绸之路》、《妈祖》、《黄大仙》这3件作品在国际国内的成就都很显著,但由于其叙事宏伟,主观上看,离我们仙居有些“遥远”了。

采访中,我问王银华,你怎么不把作品放在仙居展出,让我们大家都能近距离接触一下。话一出口,立刻又感到尴尬。试想,他那几十米长的作品,我们仙居当地目前有场地可以提供展出吗?

就拿从6月10开始,在杭州举行的为期2个月的仙居生态建设成果展来说吧,王银华的《黄大仙》是代表仙居彩石镶嵌展出的,但从本质上讲,此《黄大仙》并非彼《黄大仙》。因为原作高2米、长30多米、重5吨,由200多块联屏组成,而现场展出的只有7块联屏。因此,其作品的气势、内容和艺术思想表现就大打折扣了。

“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中国工艺礼品城”,拥有这两个国字号品牌的工艺行业一直是仙居人的骄傲。而彩石镶嵌作为仙居工艺的代表之一,理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当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文化创意”推动仙在工艺礼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这不由让人有所期待,希望像彩石镶嵌这样的“国字号”创意能发挥出更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而不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让“创意仙居”能够梦想照进现实。台台 项展宏

仙居

仙居

慈孝仙居

镶嵌教案

镶嵌贺词

冷镶嵌

镶嵌教案

冷镶嵌

彩石校区办公室照相机申请

彩石金属瓦简介(推荐)

仙居彩石镶嵌
《仙居彩石镶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