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0: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绵阳师范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论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专 业 社会工作

院 部 法学与社会学院 学 号 2005160094 姓 名 谢 丽

指 导 教 师 康静敏

答 辩 时 间 2009年5月

论文工作时间: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

论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学 生:谢 丽

指导老师:康静敏

摘 要:中国彝族有着数千年悠久的社会历史与传统文化,火把节也随之发展和变化。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它的记载与解释性传说,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并且与民族的特殊文化心理等方面有着某种暗合之处,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其社会功能的演变和文化内涵的探析,显得尤为重要。处理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文化嫁接,推进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和谐发展,是节日文化在现代背景下得以长期存在的必然之路,是集中展现民族文化整体概貌的最好平台,也是作为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具有现实作用。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 社会功能 演变 文化变迁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Yi Torch Festival

of the Evolution

Undergraduate:Xie Li

Supervisor:

Kang Jingmin

Abstract: The Chinese Yi national minority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 glorious social history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lare festival also along with i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The flare festival is in the Yi national minority traditional culture one of most remarkable symbolic marks, its record and the explanatory fable, retain the Yi national minority to origin the development the ancient information, has the important history and the scientific value, and with nationality\'s aspects and so on special cultural psychology has some kind to agree without consultation the place, has the inheritance traditional culture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the promotion culture industry fast development.Therefore searches to its social function\'s evolution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alyzes,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Between the proceing tradition and the reality culture grafts, advances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gional cultural accord development, is the holiday culture under the modern background can the long-standing road of neceity, is concentrates the development national culture overall general picture the best platform, is also exchanges the intercourse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national unity as the Yi national minority people with various nationalities has the reality function.

Key word:Yi torch festival Social function Evolution Cultural viciitude

目 录

序言 ................................................................1

一、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及其传说 ........................................1

(一)起源 ......................................................1

(二)传说 ......................................................1

二、彝族火把节的社会功能 ............................................2

(一)早期的社会功能 ............................................2

(二)现在的社会功能 ............................................2

三、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3

(一)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 ................................3

(二)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 ..................................3

(三)娱乐功能的扩大 ............................................4

四、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发生演变的原因(文化的变迁) 5

(一)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 ........................................5

(二)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 ........................................5

(三)文化的丧失 ................................................6

(四)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 ........................................6

五、彝族火把节文化产业的保护和推广 ..................................6

(一)保存传统习俗文化 ..........................................6

(二)推广火把节文化 ............................................7 结 语 ............................................................7 注 释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序言

火把节是西南彝语支民族的共同节日,流传地区甚广,它是西南各省、区、包括云南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以及广西北部等广大地区彝族共有的古老的民族节日。它在彝语支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它对西南彝语支民族的社会习俗、民众心理、民族融合、交际往来、社会经济等皆有一定的影响,是民众生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一直到现在西南彝语支民族的生活中,它仍占重要地位。[1]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一切都在改变,彝族火把节的社会功能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转变,彝族火把节发展得怎样?它的社会功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些问题也应该被我们所关注,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种独特的、丰富的彝族火把节作为传统民族文化,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的文化资源,要加以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创新,使之成为适应先进文化、具有本民族特色,反映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文化功能。节日文化,不仅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与艺术风貌,更能昂扬一个民族的精神,激活一代代族群后人的民族记忆,启发广大的民俗传承爱好者对古老文化的神往,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珍视。因此,在本文中就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转变及原因进行着重探讨,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其社会功能,并对其进行保护和推广。

一、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及其传说

(一)起源

火把节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先民认为彝族是火的民族,以火为图腾,用火祭神,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而先民认为火主要具有以下两个作用:(1)以火占色,祈年丰收。这方面古籍记载较早,明李中溪《云南通志》载:“六月二十五日,采松明为火炬,照田亩,以火色占农”。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六月)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于田间,和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必须先杀一只鸡祭祀祖先,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中的一个成员点燃用若干苦蒿秆扎成的火把,从屋子的上方顺墙壁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 烧掉一切不吉利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羊圈、牛圈,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行列。(2)祈祷除病免灾,驱逐晦气。彝民认为火炬可以驱灾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还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人们谓此为“送祟”。 这就形成了一年一次的火把节。[2]这些说法虽带有宗教色彩,但它朴素的说明了火把节与农业丰收,祈福的关系。

(二)传说

火把节的传说有很多种,比如凉山彝族有人战胜神—天王和大力士之间的拼

搏;彝族撒尼支系有勇士摔跤斗恶魔;纳西族中有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的传说;云南有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远古时期众人点火把烧天虫,郭将军杀夫欲霸妻,贞烈夫人火海自焚等很多传说,[3]这些传说都是基于神话故事。虽然火把节的传说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都与火的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同时这些传说反映了彝族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凝聚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彝族民众的世界观,即鲜明的阶级性和是非观。同时也歌颂勤劳、勇敢、智慧、团结、安定、忠贞、无畏、自信、自强等等的优秀品格。

二、彝族火把节的社会功能

(一)早期的社会功能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传统火把节里,彝族人民点燃火把,绕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巡游,以消灾避难,祈求幸福。每家每户都要点燃火把还不能落后于其他人。而且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用来祭祀祖先,这天每家都要祭祀自己的祖先,这也是彝族火把节中必不可少的一套程序,这种祭祀的寓意是不能让自己家的祖先们没有肉吃,也不能落后于其他人,所以这时的节日都是有目的的,带有很明显的宗教思想。早期的火把节更明显的是人们对火的崇拜,火在彝族人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对火的崇拜,包含了对祖先的崇拜,而且早期的火把节都是与当地的农业时节,习俗有关的,早期的宗教是村民在自己村落所表现出来的,而且祈福农业丰收的活动也是只针对本地区而言的,所以早期的火把节只对本家庭,族群,村落有所影响,没有被大范围的传播,因而对社会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也就没有人对彝族火把节进行研究。

(二)现在的社会功能

火把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历史演变,与西南各民族民间长期发展是相同步的,火把节在其久远的流传中不断衍变,甚至影响到了某些地区的节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也附着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涵义。[4]现在的火把节大多是以娱乐性出现而且有经济利益的形式存在,不是早期单一的对火的崇拜和对习俗的崇拜,由早期的祭祀祖先转变为一种节日性活动。而且人们利用火把节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在火把节期间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自己的各种文艺天赋,火把节同时也成为了一年一度的感情交流的大聚会,由早期自己家过到现在的国际火把节。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习俗,从而增加了许多现代的文化色彩。早期火把节是只对家庭,族群的影响,而现在的火把节却具有区域性以及国际性的影响了。当然,火把节也是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也由一种单 2

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5]

三、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许多文化正发生种种错综复杂的变化,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也伴随着大量的互动和转移,如云南的泼水节、内蒙的那达慕、广西的赛歌会以及四川彝族的火把节等,[6]都已经从民族性的节庆变成了区域性的节庆,也就是说,各民族的节日习俗在当代文化变迁中正迅速地都市化、城市化,[7]所以彝族的火把节也作为一种节日习俗,与其他民俗事项一样,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生活中,是不断形成、扩大和发展的,其社会功能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系统中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演变。传统村落结构中的火把节,有自己完整的小传统的教化、维系和调节功能,在现代旅游背景下,传承场扩大和弱化,亦导致社会功能在某些方面的扩大。与此同时,这些节日文化也在种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进行民俗衍变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

(一)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

传统火把节是局限于村落传统中,其教化功能也仅限特定村落民众,节日活动较为单一,多是以宗教祭祀活动为主,活动的主体也比较单一,如,早期玩火把的都是一些小孩子在自己村落举行的小型活动,而现在火把都是由旅游区或政府提供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购,并且在规定的范围内点燃,及根据早期制定好的规则进行活动。而不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活动的。早期在教化和传授知识方式上,也只是以一种潜在的,不正式的教授方式进行的,所以是一种村落文化。而现在的火把节教化的功能却没有那么狭小了,现在景区的火把节,节日期间的各种歌舞活动竞技比赛,在表演、宣传等过程中,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这种发展打破了早期封闭的宗教教化模式。

然而除了在节目方面的扩大外,语言方面也有很明显的扩大。如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各民族语言由于语言相互影响而出现了种种现象,彝族社会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地域差异及居住环境的改变,促进了与其他民族间的接触和来往,在与外界交往的同时也让外界知道和了解本民族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这样使一些语言学专家对其语言进行研究,从而进行双语现象和双语教学、改进或规范民族文字的现象也出现了,本来只使用于村落之间的语言被广泛化了,也就实现了彝族火把节由传统的社会教化功能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转变。[8]

(二)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

早期彝族火把节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宗教而举行的,所以早期的彝族火把节具有浓重的宗教性。其体现在,首先是对火的崇拜性。[9]在火把节中,“火”是一个中心主题,也是火把节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节日中,人们的绝大部分活动也都是围绕“火”进行的,火能照田驱虫,照岁祈年。人们也以此,来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目的。其次是为了祭

天、祭祖而举行的,在火把节中,人们也往往要通过祭天仪式祈求祖先神灵的保佑,以祖先遗训、古规教育族人来凝聚民心,增强民族意识。[10]这是早期举行火把节的目的。

而今天的彝族火把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保留了节日的传统形式外,已和地方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物资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都伴随了经济利益,早期的火把节只是村落之间进行的一种宗教祭祀活动,而今天的火把节却推广到国际上,与世界经济接轨,并且在现代社会里要使一种文化被长期保存下去是必须受到保护的,保护当然就要有经济手段的参与,用经济的手段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发展才是硬道理”已经成为中国人评判社会发展的标准之一。文化保护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这一点已经成为文化保护工作者的共识。当然,用经济手段保护文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投资。而且政府也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在节日期间,在有些地方要举办大型的物资交流活动,进行吸引外商、游客,各景点的门票收入大增不说,极富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如彝族漆器、服饰等也让游客心甘情愿掏腰包。所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便成了经济功能扩大的最好明证了。

(三)娱乐功能的扩大

早期的火把节只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局限性的村落节日。但是现在的火把节越来越趋于旅游业的发展,而有旅游业肯定就有娱乐,如果一个旅游地区没有吸引游人的东西这个旅游地就不会有生存的可能性了,所以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娱乐功能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娱乐的重要就要表现在娱乐活动的方面了,随着游客的增多,政府的关注,火把节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在火把节时彝族的各旅游地区都开展很多新节目,活动内容也比传统村落中的火把节更丰富了。其中最明显的是传统体育活动,火把节里的传统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人们观赏表演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的文化气息。

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火把节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而彝族火把节为彝族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活动场所,火把节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促进健身娱乐功能,火把节中广泛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在古代社会的漫长生活中逐渐变化发展而成的,无论是在宗教祭祀或民俗节庆中彝族先民开展体育活动(赛马、摔跤等)和体育舞蹈在娱神或渲染气氛的同时也娱乐了自己锻炼了身体宣泄了心中的压力。如彝族的“达体舞”、对歌、选美等在现代彝族人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大的功效是在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振

[11]奋民族精神使人的精神和体魄得到极大的欢愉和强健。并且对彝族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体育功能在早期只是被认为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功能,但在今天更多的是所具有的娱乐功能。而且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个节目都充满了艺术风味,一些歌舞已经被艺术化,加入很多的现代艺术,传统单纯的为强身健体所进行的活动也加入了现代艺

术,成为舞蹈了,使传统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12]还有早期被认为是封建宗教思想的毕摩,已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文化而被大量利用,在火把节的众多节目中是不可缺少的,汇聚了广大的艺术内涵,而且专家解析毕摩文化是独特而稀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而活态的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表演的内容涉及整个彝族文明史,具有世界遗产价值。不仅在表演的活动上体现出艺术性,在很多火把节的活动场上的建筑物或所使用的道具的设计上都凸现出浓重的艺术性。艺术的加入,增强了节目的活跃性,能体现出节目的多姿多彩,这样使彝族火把节中的娱乐功能也大大增强了。

四、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发生演变的原因(文化的变迁)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任何民族的文化都难以孤立存在,都需要与外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单一民族国家、单一文化地区越来越少。同样,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火把节在社会功能上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一种习俗的变化与文化的变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一种文化的变迁涉及到文化交流、文化整合、文化冲突等诸多因素,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文化变迁最普遍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发生演变的原因在于其文化的变迁,而促使文化的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火把节社会功能演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其中几个进行分析:

(一)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

随着民族间接触的加深和人口流动的加速,彝族传统的生存空间、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就可能被打破,从以前的小村落迁移到城镇去生活,工作,并逐渐接受城市里的强势文化。与之相应,彝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就可能逐渐萎缩,使用人口和场合会越来越少,一些文化甚至会走向濒危。而且一些原来在彝族人们思想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宗教思想在他们与外界交往的同时被外界的思想和行为所感染,久而久之,自己原有的传统的宗教思想也弱化,逐渐去接受一些现代的文化思想了。所以彝族火把节早期的习俗文化能否被继续传承下去,是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并且随着全社会人口的增长,彝族人口也在不断增长,而且社会越来越发达,加之政府也提出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这样对一些以前只生活在小村落的人有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其他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他们对外界了解多了,就必然接受现代的文化,而对彝族自身留传的本地习俗却不感兴趣了。所以,一个民族文化的变迁是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的,当在一个地方这种节日习俗得不到特别的关注时,这种习俗就会慢慢就消失。

(二)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

一个民族文化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发明和传播。而文化的移入是指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持

久地,相互集中地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而形成的。而彝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就是使得他们之间文化的创新和移入的原因。彝族的火把节文化就受这样的影响。火把节文化加入了汉族及其他对之有影响力的民族的文化,从而改变了原始以宗教祭祀为主的文化风俗。社会的进步给各族人类带来了新的文化,这些新的文化都会对旧文化有着影响。他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却改变了自己的本土文化了。显然,彝族文化的变迁受外来文化的创新与移入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三)文化的丧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政府介入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火把节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但是,火把节也出现传统观念及习俗淡化,节庆活动城镇化,民俗活动商业化等变化趋势。这就会使一些传统文化消失。因为现代的彝族人接受的文化教育越来越先进化了,大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着外来的文化教育,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走出去,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因此,现代的年轻人都接受统一的教育,人们接受的文化越来越科学,文明,所以原生态的文化习俗将被抛弃,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学习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而原先的一些传统的习俗及封建迷信的思想也被抛弃掉,有的连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也不会说了,更不用说写了。所以,原来宗教祭祀性的火把节文化将逐渐丧失,而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意义的火把节。

(四)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人对火把节的观念有所改变了,当然他们的价值观也有所改变,而人类价值观的改变对文化变迁是有所作用的。现在社会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的交往和接触,必然使人的价值观有所改变,对某种习俗的功能也有所改变。彝族人的思想受到外来科学的,先进文化的影响,对他们的社会心理产生作用。使彝族人自身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也随之变了,从而,他们对待火把节的一些传统的习俗也有所改变了,觉得应该进行改变才是可行的,当然,火把节的传统文化也就有了慢慢被淡忘的危险。所以,人类价值观的改变对文化的变迁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的变迁是影响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演变的重要因素,而且彝族的火把节已受许多环境与人的思想方面的影响,使得一些原有的传统文化丧失,加之一些后来文化的加入,改变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

五、彝族火把节文化产业的保护和推广

(一)保存传统习俗文化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指的是每年通过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发起的民众参与的公开的或规范的民俗活动。作为一种时间性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它与时序结合构成岁时节日(或称历法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粘合剂;民族传统节日是

同一族群民族文化认同的旗帜;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强大武器;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为民族文化参与文化民主和政治民主建设提供了现实的可能。[13]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本民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对强化民族自我认同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保护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我们要对彝族的火把节文化进行保护。

(二)推广火把节文化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因此,我们呼唤全人类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推广的关注,呼唤全社会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推广的支持,呼唤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推广的参与。只有重视并保护与推广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才能成为可能。[14]我们要向全世界推广彝族火把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并加以保护。

结语

民族文化在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存自己的节日文化传统,并利用这些传统节日与新兴节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效的时机与条件,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应该知道民族传统节日是集中展现民族文化整体概貌的最好平台;是链接文化的链条、桥梁和纽带;是模塑民族心理的平台;是多民族地区文化融合的催化剂;是民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15]综上所述,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导致火把节文化内涵的变异,社会功能的增强和减弱,这固然是节日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我们有必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任何文化之所以得以存在,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是与其源起、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今天,怎样处理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文化交融,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保持其日益旺盛生命力而不断得到新的发展,这是节日文化在现代背景下得以长期存在的必然之路。因此,对传统火把节文化内涵的保护、挖掘、继承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清楚其功能演变的原因及对其保护的意识。也让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充分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保护的成、败经验。在采纳各家文化保护之长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强之路。本文从社会学中文化的变迁的方面来分析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本文能对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彝族火把节,对彝族火把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的保护、挖掘、继承与发展,并提出与之相适宜的方法。

注释

[1] 陈永香.论火把节及其民俗意义[J].楚雄师专学报.2000,15(1):90.[2] 周红.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14.[3] 火把节的传说[EB/OL].中国节日网.2008-03-26.http://www.daodoc.com .2007.[7] 都市化又称“城市化”或“城镇化”,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和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和状态。 [8] 彝族的语言和文字.乐山新闻网.2006-09-05.[9] 陈永香.论彝族的火崇拜[J].楚雄师专学报.2000,1(1):3.[10] 火把节透视出的文化内涵[EB/OL].云南陆游网.昆明风情.[11] 韩勇,苏高.论彝族火把节中的传统体育活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80 [12] “毕摩”是古代彝族氏族社会中就有的一种职业,专门掌管文书和主持祭祀。毕摩的主要职责和活动是(应请为人招魂、安灵、送灵、祛灾、合婚、预卜、择吉日和调解人)对因财产、盗窃、口角而发生的纠纷进行神明裁决等。

[13] 刘凝芳.南方少数民族节俗与傩[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4:134.[14] 陈蜀玉,王建民.民族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的资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438.[15] 刘凝芳.南方少数民族节俗与傩[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4:136.

参考文献

[1] 杨知勇.火把节火崇拜与火把节传说[J].金沙江文艺,1983(4).[2] 李正清.白族“火把节”探源[J].中国少数民族,1988,3.[3] 唐楚臣.从图腾到图案——彝族文化新论[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96.[3] 威廉·费尔丁·奥格本 社会变迁 — — 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4] 马翀伟,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 何琼.西部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6] 朱文旭.彝族火把节[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7] 周 红.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8] 朱安义.彝族火把节起源浅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7(3).[9] 刘凝芳.南方少数民族节俗与傩[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04.[10] 段超.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6.[11] 巴莫曲布嫫.彝族火把节——在“象征”与“现实”之间.中国节日网.Jieri.org.cn [12] 张福.彝族古代文化史[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13] 李明.彝族火把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1.[14] 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1.[15] 陈蜀玉,王建民.民族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的资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1.

致 谢

本文从拟定题目到定稿,历时数月。而今论文完成打印之时,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写作中我非常荣幸的得到康静敏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康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平易近人,在我学习期间不仅传授了做学问的秘诀,还传授了做人的准则。这些都将使我终生受益。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康老师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康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法学与社会学院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我也要感谢我的母校绵阳师范学院,是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姿,为我的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笔。

另外,感谢法学与社会学院05级2班全体同学的帮助和勉励。同窗之谊和手足之情,我将终生难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学无止境。明天,将是我终身学习另一天的开始!

谢丽 2009年5月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论彝族火把节的意义

彝族火把节作文

彝族火把节(优秀)

彝族火把节变迁

彝族火把节介绍

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

论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
《论彝族火把节社会功能的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