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张爱玲的女性主义视觉

发布时间:2020-03-02 05:42: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张爱玲的创作

摘要: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过去男性的价值标准是男女间唯一的价值标准,在这种体制下,女性只能沦为男人的奴婢和影子。同时女性骨子里自甘依附男性, 女性自身的封闭和沉默匮乏特征,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张爱玲作品中女性和男性形象,分析其作品中表现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又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悲剧的人生命运及命运的轮回,从本文中可看出她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正是这种成熟而深刻的女性意识,使得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位置。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主体意识 反男权书写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Novels Abstract:

in the middle of turbulence in the nineteen forties, Eileen Chang is a wonderful, in full bloom at the time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world.The patriarchal society caused female nature alienation and lo, the last male value standard is the only standard of value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is system, the female can only become the slaves and the shadow man.At the same time female bones from pleasant attach to male, female self closed and silent shorts feature, in male as the world \'s servility consciousne, weak and servi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i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own internal cause.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of female and male image in Eileen Chang\'s works, analyzes the works of female subject consciousne at the same time with a clear awarene of women writing female tragedy of destiny and fate, from this paper that she \'s female world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emale, it is the mature and profound female consciousne, which makes his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odern feminine literature history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historical position.

Key word :

Eileen Chang

Female subject consciousne

Anti male writin

引 言

二十世纪,是中国妇女大解放的世纪,也是女性文学崛起的世纪。在二十世纪的中文世界里,张爱玲绝对是个“异数”,在四十年代沦陷区的上海,年仅二十几岁的她,凭着一本小说集《传奇》和一本散文集《流言》迅速地成为文坛名家,《传奇》第一版在四天内就告罄,著名翻译家傅雷称她的《金锁记》是“我们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 ①50年代著名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高度评价她“应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并称赞“《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②同时她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被拍成电视剧,让更对的人了解了张爱玲的女性世界,正是她的这种成就引起了学术界对其文学的热究。

国内外学术界对张爱玲的研究从来未曾间断过,具体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上海一些作家、文人对张爱玲本人及其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第二阶段,建国后到80年代初海外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40年代的傅雷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60年代,学者夏志清在其专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第一次用41页的篇幅描来描写张爱玲。80年代以后的陈红玲的《苏青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陈理慧的《浅谈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林幸谦的《女性主体地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等著作都对张爱玲作品中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做出甚为详细的见解,为后来让人们的研究张爱玲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笔者认为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意识可以说是自然流露于文本之中,她始终抱着现实的态度,以冷静的笔锋复制或嘲弄现实,或反讽男性家长,暗藏了女性文本中的反男权意识,这和作者的女性主体关系密切。本文正是针对这一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当下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及对张爱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收集的同时试图从张爱玲作品中所描写的男女形象及女性自身的命运入手,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对男权的反对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等方便的研究,揭露出女性的真实处境同时对张爱玲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体意识进行举证,归纳法、阐释法和例证法是笔者在文中的主要探究方法。

一、张爱玲的女性主体意识

(一)什么是女性主题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主义文学指“女作家创作的文

2 学作品。题材上以表现婚恋和家庭生活内容为主,揭示女性的命运以及女性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体现了女性特有的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以细致精到的女性心理描写、委婉深挚的情感抒发见长,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民族文学中的文学现象。而狭义的女性主义文学指近代以来,在女权主义思想影响下,有意识地表现女性的思想意识、揭示在男性中心主义压迫下妇女处境的文学。”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背景通常是战争年代,但其中却很少有对炮声的描写和对战争的控诉,也没有激烈的革命情怀。而是以女性为关照面,表现女性在男权的压迫下的抗争,但最终无法逃脱悲剧的宿命。她的小说集《传奇》大多是非常专一的婚恋故事,涉及女性的生育、家庭等问题,战争气息十分淡薄,我们几乎看不到战争的画面,甚至有些表面上涉及战争生活,但依然落脚于女性主体的描写,如《倾城之恋》,抗战爆发,香港沦陷,表面上写的是战争,但倾城的结果是成全了白流苏大团圆的爱。

就像林悻歉说的那样:“她的创作似与时代擦肩而过,抑或与时代没有瓜葛” ③,通过阅读她的文本可知,她往往通过对女性情感生活形态的深刻把握,为我们展现出了女性丰富多彩的情欲世界,其创作出的小说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同时从女性的悲惨命运和轮回上直接或间接地达到反传统、反宗法通害的诉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某种程度上也来源于她家庭背景和所接受的教育。张爱玲自小就在教会学校读书,较早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的教育。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和姑姑就同时到欧洲留学去了,父亲是清朝遗少,抽鸦片、娶姨太太;父母感情不和乃至离婚,母亲再度去法国。16岁时她与后母吵架,被父亲狠揍一顿并被关禁闭达六个月之久,其间还有生痢疾而得不到治疗的经历。这在她的作品《私语》中可得到证实,因此,她的女性意识尤为强烈,在心底深处表现书对男性(父亲)的抗拒,她小说中男性身上有她父亲的影子。

(二)女性主体意识在文本中的体现

张爱玲最关注的还是女性的命运,“男女间的小事情”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女性。但她又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是时代夹缝中的没落女性,往往出身旧式的大家庭,有着传统的文雅修养,传统的妻道训练,在文本中有着神一样的地位——神化的女性形象。

说到张爱玲对女性主体意识,不得不提到她的母亲黄逸梵和她姑姑张茂渊,她们在当时可以说是觉醒的女性,张爱玲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她们的影响。张爱玲自小就看过《红楼梦》,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很大一部分受到《红楼梦》中贾母形象的影响,比如《创世纪》中的匡老太太、《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梁太太、《半生缘》中的顾太太等一系列的女性都是家中的主宰,与贾母的地位有着

3 相似之处。《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并没有从正面来描写她的权威,而是通过对梁宅的描写:“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④皇陵自古以来就是帝王的安息之地,从中可以看到女性在张爱玲的创作中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威。《创世纪》中的匡老太太,取名为紫微,“紫微”被定为诸星之首,在术数中被视为帝王星,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和权势,运用象征的手法,投射出其在匡家的地位,即神化的地位。

张爱玲神话的女性形象不仅仅通过张的小说中的人物表现出来的,在其散文中也毫不避讳的将这种神化表现出来,在《谈女人》中张爱玲谈到“超人是男人,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获得了信仰,大约信的就是奥涅尔《大神勃朗》一剧中的地母娘娘”。⑤

二、张爱玲的“反男权书写”

张爱玲的反男权书写和她自己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年轻是的张爱玲曾经有被父亲拳打脚踢的经历,甚至还被父亲囚禁生了痢疾不能医治差点丢命的梦魇搬的记忆,所以她作品中除了直接表现女性在家族中的至高无上和神化地位之外,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反男权的书写来衬托女性的主题意识

(一)残障的男性形象

别林斯基说过:“一个庸俗的,卑琐的无聊的人,在一部艺术作品里,就会变得意味深长而又富有现实性,因为他表现了现实生活的一个方面,通过他的个性,代表了包含同一概念的整个一类人,整个一群人。” 从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庸俗、卑琐的人大多是男性,其中的男性大多是形体残障和精神残障的遗老、浮华浪子,如姜二爷、聂传庆、郑先生等。比如《金锁记》里的姜二爷,作者在小说中多次提到姜二爷的畸形的身体,通过姜家的仆人小双“这里头自然有个缘故,咱们二爷你也是见过,是个残废,做官人家的女儿说肯给他?老太太······” ⑥,更多的是通过曹七巧的埋怨来描写“七巧颤声道:”一个人,身子第一要紧。你瞧你二哥弄的那样,还成个人吗?还能拿他当人看?’”⑦“七巧吓吓的笑了起来道: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哪!”,⑧这样一副残废畸形的躯体,他在现实生活中是儿子、是父亲,但绝不是真正的丈夫、真正的男人,只是一个称谓、一张遗照、一个符号、一具残废的躯壳、一具“软的、重的、麻的”肉体。形容《花凋》中的郑先生是泡在酒精缸里的孩尸。对男性做为正常人所应具有的身躯、精神状态的否定,颠覆男权,也表现出自己对这种男权的厌恶和控诉。

(二)女性化的男性形象

4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除了形体残障和精神残障之外,还有女性化的男性,如《茉莉香片》中聂传庆“说他是二十岁,眉梢嘴角却又有点老态。同时他那窄窄的肩膀和细长的脖子,又似乎是十六七岁发育未完全的样子······蒙古型的鹅蛋脸,淡眉毛、吊梢眼、衬着后面粉霞一般的花光,很有几分女性的美” ⑨通过书写聂传庆天生存在的女性气质,虽然他没有刻意去打扮成女性,但是也暗中颠覆了聂传庆的男性自我。《心经》中的许峰仪“·····是一个粉光脂艳的十五年前的时装妇人,头发剃成男士,围着白丝巾,苹果绿水钻盘花旗袍,手里携着玉色软缎线袋,上面绣着一支紫罗兰” ⑩本是男性的许峰仪在这里变成了了一个十足的女性形象,反讽他男性特征的丧失,从而达到了反男权的目的。

(三)对男性主体尊严的嘲弄和否定

张爱玲说过:“我把世界强行分成两半,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与魔,属于我父亲这边的,必定是不好的。”⑪(张爱玲《私语》)我们可以从这里追究出张爱玲对于男性的那种憎恨,甚至是怨恨,当然这更多的与她的生活环境相关。她笔下的男性,大多被排除在文本之外,男性丧失了主导身份。她对男性主体的丑化,是有意识地讽嘲传统父权的威严,是对男性主体尊严的嘲弄。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乔琪,即表现了身为丈夫的乔琪不但没有保卫自己的太太不受他人侵犯,反而乐意让无数的男人奸辱她的女人,从精神层次上看,身为男人仅有的丈夫的威严在葛微龙的卖淫活动中被彻底的粉碎了。一个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的男人,何来的威严?

张爱玲的作品还通过女性对男性欲望的拒绝来表现男性权威的丧失以及女性摆脱男性从属地位的宿命,如《沉香屑-第二炉香》中愫细拒绝在新婚之夜和丈夫罗杰同房,其实质是对父权权威和婚姻传统的颠覆,保卫身体的完整从一定层面来说是在保卫女性主体意识的完整,不至于沦为男性欲望的附属品。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有很多是窝囊、猥琐、软弱的角色,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文本中她还否定了男性作为人的存在,《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这样评价她的丈夫姜二爷的:“那样儿,还成个人吗?还能拿他当个人看?”⑫,《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乔琪“人是高个子,也生得停匀,可是身上衣服穿的那么服帖、随便,使人忘记了他身体的存在”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于男性人格的否定,至少在文本中是否定了的。张爱玲还通过女性追求自己性生活的描写对男性予以否定。

三、张爱玲的女性悲剧命运观

(一)女性悲剧命运观

在当时由于男性的价值标准是男女间唯一的价值标准,在这种体制下,女性只能沦为好斗的男人的奴婢和影子。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张爱玲的文本虽然处处充满了反男权书写,将家庭中的女性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她笔下的女性一样逃不出成为男性附属品的命运。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描写了世人对男女两性关系中各自位置的界定:“本来,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她就该死;女人把当给男人上,那更是淫妇;如果一个女人想把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⑭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是男权意识把女性推向一个“没有光的所在”,使她们永远充当男性的附庸。封建包办制婚姻与金钱婚姻是父权社会的产物,表面上看来男女青年都是受害者,但实际上她们遭受伤害的程度不同,占有财产主动权的男性,在婚姻生活不如意时可以在外边寻找异性,而女性只能借婚姻维持生存,若婚姻不如意,只能在家中吞下痛苦的泪水。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用了一个奇特的比喻刻画了这些女性的悲惨命运:“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屏风上,织进云朵里的一种白鸟。年深日久了,羽毛暗了,酶了,给虫蛀了,死也死在屏风上。”⑮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性的悲惨命运。

张爱玲虽然写出了女性摆脱男权控制的渴望,但是女性最终的归宿还是逃不出男性的压制,默默地承受男性加在她们身上的折磨,成为一具具僵尸,成为悲剧的代名词。

(二)悲剧的产生——男权本位对女性的压迫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权社会强加给女子的三从古训:在家从父母,即嫁从夫,夫没从子,实质上就是要女性放弃自我,把自己的一切维系在男人身上,服从男人,依赖男人,始终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在男权本位的压迫中丧失了自己,屈服在男性本位的体系下。

张爱玲在《谈女人》指出“早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服在男子的拳头下,几千年来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女子的劣根性是男子一手造成的,男子还抱怨些什么呢?女人的缺点全是环境所致,然而近代和男子一般受了高等教育的女人何以常常使人失望,像她的祖母一样的多心、闹别扭呢?当然,几千年的积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掉的,只消假以时日······”⑯就像女权主义者西蒙波娃所说的,“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 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⑰《花凋》中“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

6 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⑱

(三)悲剧的根源——对男性的依附

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源于对男性的依附心理, 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女性根深蒂固的男性崇拜意识和依附心理,深深地影响着她们的思维,制约着她们的行动。再加上女性自身的封闭和沉默匮乏特征,就使这种依附性变得更加牢固和坚不可摧。女性自己内心的积垢,对男性的依附,没有对自身传统意识进行深刻反思与批判,造成了女性悲剧的根源。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旧式深宅大院里的太太这些老中国的女儿们,她们无一例外地遵从妇人,从人者也这一古训,把自己变成男人们的附庸,有的为取悦丈夫,甘心忍受其在外面沾花惹草,有的为守住残缺的婚姻甚至牺牲了自己亲妹妹的青春。这种依附不仅表现在肉体上、经济上、更多的是表现在精神层面上,张爱玲在散文《有女同车》中提到“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⑲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对范柳原的人生依附, 《心经》中小寒对父亲许峰仪根深蒂固近乎疯狂的情感依附、《花凋》中郑太太、《小艾》中席五太太、《鸿鸾禧》中娄太太对丈夫毫无退路的经济依附、《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对乔琪说难以言表的精神依附„„都展示出女性强烈的依附意识。张爱玲的小说真切地揭示出:在这样一种看似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中,女性感受到的不是痛苦,而是陶醉、满足和自我欣赏,然而正是这种满足和自我欣赏让女性在依附中沦为了男性的附属品, 难逃悲剧的命运。

四、张爱玲笔下的病态女性形象及命运轮回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表现出一种病态。弗洛依德认为,在人性结构中有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方面,当三者不能协调一致而失去平衡时,整个人性系统就会紊乱,人性就会出现病态。

张爱玲对于病态(变态)人性的刻画在文本中时有发生,她往往将人物内在的病症赤裸裸地剖析出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堪称一个代表性人物。麻油老板的女儿七巧本是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姑娘,嫁到夫家以后,面对的却是一个患骨痨的废人丈夫,在正常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境遇中,她终于走向变态与疯狂,正如小说中提到的一样“大年夫妇出了姜家的门,她嫂子便道,‘我们这位姑奶奶怎么换了个人,没有出嫁的时候不过要要强些,嘴头上琐碎些,就连后来我们去瞧她,随时比钱暴躁些,也还有个分寸。不似如今疯疯傻傻,说还有一句没有

7 一句的,就没有一点儿得人心的地方’”⑳这种疯狂使她嫉妒一切,仇视一切,自己得不到的爱情与幸福,也不愿别人得到。她的变态转向她身边的人,她疯狂地折磨儿媳,这是一个凶残、乖戾、怨毒到令人恐怖地步的形象。甚至将这种病态延伸到她的女儿、儿子身上,长安原也是可以摆脱七巧的这种命运,但是在七巧的变态的折磨下,她渐渐放弃了一些上进的思想,安分猴子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地跟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母亲,她的这种病态、畸形发展实际是对封建礼教的一个沉痛的控诉。母亲的命运在女儿和儿子身上再一次上演,就像小说中写的一样:“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经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种命运的轮回表明了建礼教、父权宗法制对人毒害之深。不单单是在《金锁记》中,在《倾城之恋》中更是通过描写白公馆中人们命运来强调这种轮回“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地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地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偌大的白公馆里面住的都是上一代的复制品,即使这中间会有挣扎和抗争,但是还是逃脱不了女性悲惨命运的轮回。《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步了梁太太的后尘,最终沦为梁太太笼络上流社会的工具。

除了描写女性的命运轮回之外,张的作品中也通过对男性的命运的轮回的描写,从侧面反应女性无法拜托在男权压迫和封建宗法中的悲剧命运,如茉莉香片里的聂传庆,二十几岁的人却象十六七岁发育未完全的样子,他渴望逃离父亲, 过一种健康正常的生活,但是却不断发现自己身上有父亲聂介臣的影响,因而永远也逃不掉,始终摆脱不掉窒息、残害他的旧生活方式和旧文化背景。男性都无法逃脱这种轮回,作为依附男性的女性更是没有办法脱离这样的苦海。

在张爱玲的书写中,女性人物作为真实的女性实体,即使再丑怪疏离、压抑疯狂,她也不刻意回避,深刻的描绘她们在社会的夹缝中被扭曲、变形、异化的悲惨遭遇。在《心经》中,小寒从十二三岁起就爱上了自己的父亲许峰仪,有着极深的恋父情结,并愈演愈烈,最终由对父亲的血亲之恋转变成对异性的畸形爱恋,不惜以母亲为情敌,使尽种种手段上演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夺“夫”之战。

结 语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觉的角度对张爱玲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意识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张爱玲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除了通过文本中对女性神化的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反男权的书写模式来表现。窥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的命运,得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是来自对男性的依附,这是这种依附造成了女性的悲剧以

8 及这种悲剧的轮回。

历来对张爱玲的研究很多都是批判其作品没起到唤醒民族意识,没有对当时民族的觉醒做出贡献,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张爱玲的作品,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结合其写作背景与前者对其作品的研究,在分析中慢慢了解到张爱玲小说中对女性主体的塑造,可以看出虽然张爱玲在主观上试图批判封建宗法父权,反对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的解放和自我认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时代的限制和自身的局限,她笔下的女性并不能在完全意义上摆脱男性的压迫和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其小说叙述所及,均较深刻地体现了男性社会的性别政治中女性的历史处境——被推向没有光的的所在,致使女性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走向病态甚至是变态的深渊。但是笔者并没有停留在其女性病态形象的研究,而是采用例证法,以曹七巧的为例,更深层次的探究这种病态的轮回,揭示张爱玲深藏在背后的对封建礼教沉痛的控诉。

在40年代这种战争的大背景下,很多作家对于女性主题意识方面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角度都是如出一辙,而张爱玲的作品从另一个角度,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女性世界,她没有直接的写出女性受到毒害或者是直接的呼吁女性要自我觉醒,而是以“男女间的小事情”为叙事主线,从这些小事中窥视女性的命运,揭示女性的悲剧命运根源,从而达到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创造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和角度,为现代女性文学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女性文学史也正是由于她的努力而出现了巨大的飞跃。

9 注释: 1.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原载《万象》月刊.1944年5月第三卷:11页.2.转引自刘川鄂.张爱玲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二版:4页.3.林幸谦.女性主体地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 [M].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156页.4.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122页.5.张爱玲.谈女人,张爱玲文萃·散文[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84页.6.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2页.7.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10页.8.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15页.9.张爱玲.茉莉香片.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88页.10.张爱玲.心经.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35页.11.张爱玲.私语张爱玲全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89页.12.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全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59页.13.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136页.14.张爱玲.倾城之恋.张爱玲全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9页.15.张爱玲.茉莉香片.张爱玲全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页.16.张爱玲.谈女人.张爱玲文萃·散文[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63页.17.西蒙波娃.第二性[M].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10页.18.张爱玲.花凋.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88页.19.张爱玲.有女同车.张爱玲文萃·散文[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85页.20.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16页.

参考文献: 专著: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2]林幸谦.女性主体地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 [M].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版.[3](俄)别林斯基.孟菜尔•歌德的批评家[M].别林斯基选集第2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万莲子.女性文学的沉思[M].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5]西蒙波娃.第二性[M].桑竹影,南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6]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刚自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王光尔.解读张爱玲经典——沉香与倾城[M].广东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10 [8]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9]张爱玲.倾城之恋.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期刊文章:

[1]王巧风.涅渡遮的生命“隐 喻”一一张爱玲论[J].中国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年2期 [2] 朱一红.对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性主义解读[J].浙江树人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6卷,第3期.[3] 李掖平.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4]李怡.女性立场与张爱玲的文学追求[J].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1 [5]陈理慧.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J].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4.2 [6]田丰、李鹏.从女性主义视觉看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新形象[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1月第1期. 11 12

张爱玲视觉特征

女性主义

论张爱玲夏志清

论张爱玲的散文创作

英国文学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读后感

浅析女性主义

论张爱玲秧歌的成功之处

张爱玲散文的创作综论

张爱玲

论张爱玲的女性主义视觉
《论张爱玲的女性主义视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