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纪丽莎国学教学课例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弟子规——谨》之“用人物”

教学课例

嵩山小学

纪丽莎

《弟子规——谨》之“用人物”教学课例

授课人:纪丽莎 教学设计:

《弟子规》之“用人物”是第四章“谨”中的片段,韵文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懂易记。韵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旨在告诉学生在借用别人东西时的正确做法;第二部分:“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向学生明确了借别人东西之后应该怎么做,同时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知情知礼。最后以古代故事《宋濂借书》作为知识拓展,让学生得知《弟子规》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深远意义。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兴趣。在准确、流利的朗读韵文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韵文大意,深刻理解,加深记忆。

3、拓展知识,了解大意。

4、联系实际,深入生活,明白借物之道,并能把正确做法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点:

1、培养诵读兴趣。在准确、流利的朗读韵文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韵文大意,深刻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难点:

1、拓展知识,了解大意。

2、联系实际,深入生活,明白借物之道,并能把正确做法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方法:

多形式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配乐、视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实录: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学生们好 ,请坐。

一、情境导入,激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个动画片,看的时候要仔细,一会儿我有问题问大家。放动画(幻灯片2——幻灯片14)

2、动画片中的淘淘刚开始的作法对吗?后来呢?小美把钱借给了不按时还钱的淘淘,她的做法对吗?(找学生说)

3、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学了今天的《弟子规》,学生们就会知道了。(幻灯片15)

4、今天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谨》中的一课,“谨”,即为“谨言慎行”,意思是做事要谨慎思考,不能随意而为。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的《弟子规》要交给我们什么样的谨言慎行吧!

二、字正腔圆,读韵文。

1、我聪明的学生们,先借助拼音把它读通顺,看谁读的好。(幻灯片16,自由读)

2、大家读的很认真,大家一起读一遍,看看读得整齐不整齐。(齐读)

3、我们分组读一下,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好。(分组读)

4、读得都很清晰,但是读书讲究抑扬顿挫,如果我们加上停顿,就会读出韵味。(课件出示,加停顿符号读)

①师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仅仅读了两遍,是不够的,再来一遍,注意先生读出的韵味,再领读)

②(学生们读得很好,先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

③不知男生和女生分别读得怎么样呢?(分男女生读)

④古代人为了增强节奏感,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他们采用摇头晃脑的方法来读书,让我们也学学他们,丰富一下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摇头晃脑读)

⑤我们不仅可以学古代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创新(点头读)

⑥现在先生要增加难度了,(课件出示去拼音)分小组比赛读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书上的字不是横着的,而是竖着从右往左写的,让我们看一看竖着怎么读。

幻灯片17

①齐读

②小组开火车读,

③大家齐读读得很好,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知道哪位勇敢的同学能大声给大家朗读一遍呢?(找两个同学单独读。)

三、品读文章,知文意。

1、品读文章,一在“品”,二在“读”。“品”就是知其意。这一课大致讲了怎样的道理呢?跟先生一起品味一下。

2、先看第一句

(幻灯片18)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①找同学读

②找同学试着解释

③师点评,幻灯片出示解释:借用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事先讲明,解释清楚,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来使用,就等于是偷窃行为。

④生齐读解释

3、第一句的意思大家理解了,那么先生来考考大家。(幻灯片19)

①小玲和小虎是好朋友,他俩不管谁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和对方一起分享。有一天,小玲买了一个很漂亮的风筝,小虎也想玩,他心想:“要不然我先拿走玩一会儿吧,反正我俩是好朋友,她肯定会同意的„„”于是他就把小玲的风筝拿走玩了。

小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他应该怎样做?(提问一个学生)谁能用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来说?(用人物,须明求)

②(幻灯片出示)阿柱十分想要买一盒彩色的铅笔,但是他去店里买时,店门已经关了。一天他看见同桌买了一盒他想要的那种彩色铅笔,他就想:“先拿来用吧,下午放学时去文具店买了再还给同桌就行了„„”

阿柱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他应该怎样做?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说呢?

4、大家真了不起,第一句大家理解了,再来看第二句

(幻灯片20)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①找同学读,幻灯片出示“谨”字的解释,再找同学试着解释。

②幻灯片出示解释: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如果你有这样东西,就不要因为小气而不借给人家。

③生齐读解释

5、这一句也学完了,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他们的做法分别对应《弟子规》中的那一句?

(淘淘的做法不对,他应该做到“借人物,及时还”,小美做的对,符合“人借物,有勿悭”。)

四、拓展知识,重总结。

1、讲故事

现在的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一个小朋友是怎样做到有借有还的。(幻灯片21“宋濂借书”)

①师读故事

②让学生说应该向宋濂学习什么

2、我们不仅要做到有借有还,还要做到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惜,如果你借别人的东西因为没有爱惜而弄坏了,即使你很快就归还了,别人也会不高兴的。

3、上了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向别人借东西要明确地提出来,还知道了,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借自己的东西不要小气的道理。这个道理让我们学会了做人,所以,对于《谨》的这一篇,我们一定要熟读成诵,现在自己带着你的理解,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背下来。

幻灯片22

①生自由读

②分男女生配乐读

③全班试着齐备

2、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全班站起来围成一个圈,伸出右手,拍手读)(幻灯片23)

五、深入实践,提思想

师: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做到“有借有还”,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相信大家一定会越来越端正自己的品行,做一个知情知礼的好少年!

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学生们,再见。

教学反思:

在讲授完这节课后,我有得也有失。“谨”中的这个片段,非常好懂,重点字提示过后,学生有的甚至能自己疏通文意,所以,在理解方面不成问题,那怎样把韵文意思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就成为学习本片段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一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的形式,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学生基本上都能明白韵文所蕴含的道理。最后以古代宋濂借书的故事作为思想升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因为年龄较小,不太懂得“偷”的含义,因为不能随意把“偷”字贯入到学生的头上,所以在解释的时候稍有欠缺,学生不知道“偷”是多么严重的行为,有时候会指责自己的同学“偷东西”。但我相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会延续《弟子规》的深远意义,真正做到行正立端,

做一个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纪丽莎国学教学课例

《春》教学案例丽莎

张丽莎论文

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

周丽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乡村四月》优秀教学课例(徐丽娜)

周丽莎的作文.

丽莎妹妹的小狗

《莎丽的蝴蝶结》读后感

纪丽莎国学教学课例
《纪丽莎国学教学课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