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彩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1:3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彩池》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初步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神奇以及神奇的原因。 4.通过对课文中两个排比句的品析,初步渗透质疑文本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故事,对比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 (对课文的内容、形式予以关注。此环节预计用时5分钟。) 课堂伊始,直截了当,齐读课题:五彩池。

检测预习,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补充材料进行对比: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池边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选读课文]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来到四川的藏龙山,一下子就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

--[语文A版第五册课文]

在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两种开头,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原文通过故事,设置悬念,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而补充材料,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两种开头的写法并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适时提醒学生在课文

第一段的旁边进行批注。

(学生活动:读文、倾听、品味、汇报。)

二、品析五彩池的神奇。学习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1.出示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

3、4自然段,圈划出描写五彩池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圈划,指名汇报。(1.2环节预计用时5分钟) 3.品味第二段。品析多角度描写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 在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这段文字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五彩池:

第一、二句: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理解“漫山遍野”的意思,即到处都是,数量多的含义。 板书:数量。

第三句: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板书:大小、深浅。

第四句:池边是金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

板书:形状。

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你还能仿照着说一说吗?

回顾板书:这段文字,作者从数量、大小、形状、深浅,几

个方面描写了五彩池的特点,除此之外,你还能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适时板书:比喻、排比,并小结:

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五彩池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再加上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就让五彩池显得生动、具体了。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描写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此环节预计用时7分钟)

出示课件:荷花图片,学生练笔。(此环节预计用时6分钟) 展示学生作品(2分钟) 4.品味五彩池的神奇。

过渡:像这样的五彩池能称得上神奇吗?显然不能,为什么说五彩池神奇呢?那我们就得接着往下读:

请学生齐读第一句: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

奇不奇?奇在哪里?

请学生齐读第二句: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

奇不奇?奇在哪里?

请学生齐读第三句: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

奇不奇?奇在哪里?

写了几奇?这么多奇,能称得上神奇吗?

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一段,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吧。(此环节预计4分钟) 5.品味神奇的原因。

面对如此神奇的五彩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点名回答,明确要求,不准重复别人的话。

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仔细读一读,你会发现,这里也有一个排比句,在第二段中也有一个排比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呢? 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通过两个排比句的对比,对学生渗透质疑文本的意识。(此环节预计6分钟)

三、学习最后一段,了解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瞧,我们现在不仅了解了五彩池的样子,也感受到了它的神

奇,甚至连它为什么神奇都知道了,文章写到这里,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呢?

让学生明白,写文章要有头有尾,尽量做到首尾呼应。 最后出示课文批注范本,让学生初步养成做批注的习惯。

一点思考:

关于这节课,或者说这段时间以来备的课,都在倾向于设计“通过阅读指向写作”这样的一种阅读教学,也是就管建刚老师所说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

这节课的重点是训练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由品读到发现,由发现到梳理,由梳理到迁移。

不过,整个课堂的流程,循规蹈矩,逐段的进行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流程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在第一段的学习之后,明确要求:让学生圈画出课文中体现五彩池神奇的语句,进行汇报。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汇报后,紧接着抛出下一下问题:“为什么五彩池如此神奇?”问题直接指向第四自然段。

两个问题,指向明确,易于解决,可以完全放手自学,学生能自学的,老师不引导,不帮助。

在解决以上问题后,反问学生:“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吗?还要学什么呢?”

学生会发现,原来第二自然段还没有学习,这时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品一品,这一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此时,再进行写作方

法的训练和渗透质疑文本的意识。

最后,处理文章的最后一段。如此调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 教后记:

《五彩池》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材料,同是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去周口和李雅老师一起同课异构,面对的是四年级学生。因为我们所用为北师大教材的缘故,所以我先选择了在三年级试讲。

三、四年级读文,阅读、理解能力都会有所不同。在试讲前,我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准备的。为此,特意让任课老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

上课时,当我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时,便发现了问题。孩子们读文几乎是一个字或一个词的从嘴巴里崩出来的。单单做到是正确、流利都有问题。学生读文是个硬功夫,不是一节课所能改变的。

在学生第一段文字的读出了问题之后,我也意识到,如果在这里想让学生明白“引用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和“开门见山”两种写作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为此,在课堂上,我便舍弃了这个字,没有做过多的纠缠。

接着下来品味神奇,让孩子们圈划时,倒是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句子。

到了重点目标“多角度描写”这一处时,学生对于从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等多角度描写,应该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当学生看到姿态各异的荷花时,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到了落笔时,还是空洞无物。后面的设计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出示。

总之,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其一,对于学情把握不够。其二,写作训练的指导不够清晰。

在布哥的引领下,对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再次进行调整。 开课后,可以直接出示两个开头,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让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开头,为什么?品味开头之妙。

品味神奇(

三、四段),按部就班。

落实写作训练仍然放在第二自然段。反复品读,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 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
《五彩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