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8: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论文)

‚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的交际中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字字推理,句句分析,加以处理。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靠得就是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因此,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此外,语感还有促进理解的功能,古代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多读、多背,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由此观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语文知识,而在于语文能力,即语言的运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呢?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培养。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可以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被师生经过仔细分析,深入体味,并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加以表达,这绝不只是‚念字出声‛的无思维活动,而是动员了自己全部精力的再创造。于是,多次反复朗读之后,学生不仅理解了某些词句的含义,而且多少难说清的语感,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也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了。甚至,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对类似的文章进行鉴赏。可以在自己写作时模仿,还可以在说话时应用那些词句,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准确和生动。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朗读要理解在先

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的死读、傻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贴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如读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看到不仅是天门山、长江、旋涡,还有从‚断‛想到天门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从‚回‛想到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境界,也可联想到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读得多了,理解透了,需要时就会脱口而出,落笔成文。

2、广泛而多渠道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因此,阅读教学中,可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再者,现代社会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脑、电视、广播、社会交际、课外活动、小广播……都是阅读的渠道。教师要多加引导,‚物为我用‛。如电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集声音、感情、图像于一身,许多音乐节目歌词都配有字幕,教师要以媒体为载体,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让学生在欣赏中形象地感悟语言。

3、讲究朗读的方法,注重范读和情读

课文中优美的诗词、散文,最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滋润;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才思滚滚,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有时似高山流水,错落跌宕,层层推进,飞流直下,给学生一种多姿多态的飞动美。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他们的语感。

‚情读‛就是要读出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只有切入作品所塑造的生活情境,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特定情境、氛围之中,才能透彻理解人物的个性和作者所寄托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将那活鲜鲜的生活情境、独具个性的生命语言,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4、通过朗读与激发想像有机结合,诱发语感

进行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模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要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而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录像,展示课件等到触发想象,把学生带进情景之中,在情境中唤起学生情感与作者的共鸣。

二、积累语言,深化感悟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读多了,读熟了,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得就是积累语言的好处。

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对字、词、句的积累,汉语的字词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内涵的自由度很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作为语感的训练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词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地增多。在课内,语文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必要的点拨,并传授给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促使学生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课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进行思考、讨论,勤作摘记,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词由生疏到熟悉,由不懂到懂,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规律也能掌握了。其次应该注重对字词意象的积累。如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只有学生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作品的词语迅速唤起意象。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讲课时做到声情并茂,努力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然而,仅靠课内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广泛阅读,增加词汇量,扩大视野,丰富意象,从而促进其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三、推敲品评,增强感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得以提高的关键环节。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情味,无法了解其深意,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就以下几点进行:

1、揣摩比较中,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减、换换、调调、加加等形式展开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如在教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写尽环境之艰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品评领会中,体验语句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的品析和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感。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不取名为《游金华的双龙洞》。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品评领会文章的内容,并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

当然,语感的培养可从多方面进行。在阅读之外,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无论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是对事物的感悟,都可从生活中获得。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如: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进行演讲、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说中强化语感;练习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影评等,让学生在练中强化语感,为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感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语文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